焖烧锅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216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焖烧锅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焖烧锅结构改良,其改良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者在焖烧锅焖烧后,欲提拿内锅较为便利,且在不需垫布料情况下,方便人们使用设计的结构改良。
在现有焖烧锅或保温容器或一般锅体之类结构,均采以内、外锅分离型态,且在专业人干研究下,创作出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设计,其设计内容特征在于该内锅与保温容器的置放结合,该案完全采以于保温容器内壁缘处设有突缘呈圆环形,使内锅的缘口处于置放时完全吻合,使结合后无缝隙,呈现内锅完全悬空状态,内锅完全不碰触贴合保温容器内壁及底端,以达焖烧锅的气体在悬空的空间来回流动,且无法外漏,来达到焖烧的目的;该案虽然强调内锅及保温容器的结合性,但在本创作人从事锅体专业制造研究下,发现出许多问题,亦是一般锅体暴露的问题,譬如在内锅缘口处与保温容器内壁完全密合状况下,其内锅欲取出较不方便,需以布料垫着,以防止高温气体的传导,造成手部烫伤,另外,该密合情况在气体无法朝外散出时,气体在悬空空间下,长时间焖烧,容易造成气体朝内壁缘四周加压,使在突缘上端形成破裂情况,因气体无法回流散出,在使用后一段时间产品形成瑕疵,对消费者来说系一大损失,而上述情况为本创作需要解决的缺失,以让消费者了解现有锅体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仍鉴于过去存在的缺失,在本创作人精心研究下,终创作出一种焖烧锅结构改良,为解决过去锅体结构缺失,以针对内锅及保温容器的结合性,在保温容器内壁底端设有突环,以在内锅底端焖烧长久后产生内凹现象,恰可完全吻合置放,使内锅不会朝四周晃动,另外在内锅把手两侧设置卡挡,使该把手于平放时,把手高于内锅缘口处,使便于提拿内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系对保温容器盖体部份亦做改良,于盖体两侧以设计相同的提耳,配合保温容器两侧相同位置设枢接座及定位座,在该枢接座及定位座宽度相同尺寸下,使盖体两侧的提耳可采以任何一边均可盖合保温容器,且在盖体底面设内凹壁,使内锅锅盖可置放于上。
本实用新型再一个目的是在于保温容器的底盘,除呈弧面状外,再增设若干小孔,配合旁侧的灌注孔,使灌入保温材质后,会将内部空气朝小孔处排出,以达到保温容器内无空气置流。
为能确实了解本实用新型能达到上述目的而所需具备特殊构造及其操作技术手段,兹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图示的简要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组合剖面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内锅把手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保温容器及内锅底盘配合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保温容器底盘立体分解图。
请参阅附图,以配合说明依据本创作所制造的详细内容,在不同的图中,相同组件,都用同一编号来表示。
依据本实施新型制造的焖烧锅以保温容器(1)、盖体(2)、底座(3)、内锅(4)及内锅盖(5)所组合而成,其中(参阅
图1及图2)。
保温容器(1),系为一般具有保温性质的锅体,其内壳(101)及外壳(102)的内部空间保持14毫米~34毫米的适当间隔,另于保温容器(1)底盘呈一弧形底盘(11),于弧形底盘(11)上设有数个小孔(13)及固定支柱(14),并于旁侧位置设灌注口(12),以利灌注保温材质至内、外壳(101)(102)所保持的间隔空间内部,接着于保温容器(1)外侧近缘口处,在对称位置设定位座(15)及枢接座(16),其定位座(15)上设扣合片(151),枢接座(16)上设槽(161),且设扣合片(151)及槽(161)宽度为相同,该保温容器(1)的内部设有内壁(17),该内壁底端设有突环(171);盖体(2)配合保温容器(1)所制造,除具弧形把手外,该盖体(2)内为盖体底(21),其盖体底(21)外环设斜度,内环为内凹壁(22)在盖体(2)周围两对称处,设相同的提耳(23),该提耳(23)的宽度恰与定位座(15)及枢接座(16)相吻合,另于盖体(2)内部可填充或置放适当的保温材质;底座(3)采用绝缘材质制成,置于保温容器(1)底部,其上设有与固定支柱(14)相螺设之定位孔(31);内锅(4)采用不锈钢材质,于外侧两侧端处设有供把手(43)接合定位处,其上端设有平卡挡(41),另端设有直卡挡(42),以拱把手(43)平放及直立的定位;内锅盖(5)为配合内锅(4)的一般盖体;请参阅图2,在上述基本构造形状所组合后,可由图示看出,在内锅(4)置于保温容器(1)内后,因内锅(4)较保温容器(1)的内壁(17)为小,且该内锅(4)把手(43)可置于内壁(17)上缘,在盖体(2)盖合后,其盖体底(21)周围处的内凹壁(22)恰与把手(43)的外侧相接触,使该内锅(4)不致朝四周晃动,且在盖体(2)打开后呈一仰角度定位,该内锅盖(5)可置于放内凹壁(22)上,不会掉出,再者该盖体(2)的两侧提耳(23)采以相同形状,可配合定位座(15)之扣合片(151),以及另端枢接座(16)的槽(161),因宽度相同,可成为盖体(2)于盖上扣合时,不必视提耳(23)位置处,即可置于定位座(15)或枢接座(16)任何一边均可,为主要设计的特征。
在图3上可见,为次要特征,在该内锅(4)把手(43)处,该内锅(4)的两侧有与把手(43)相连接,且在一侧设平卡挡(41),供把手(43)横置,其另一则设直卡挡(42),供把手(43)直立后,其把手(43)的提把处高于内锅(4)及内锅盖(5)盖合的缘口,便于提起。
由图4则揭露出在保温容器(1)内部内缘设有内壁(7),在内壁(17)底端设一突环(171),该突环(171)呈圆形突起状,使在内锅(4)刚置放时,因内锅(4)锅底为平面跨置于上,然于使用一段时日,内锅(4)锅底在长时间焖烧状况下,其锅底会呈现内凹,使与突环(171)恰可嵌合,更加稳固内锅(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创作。
图5则为保温容器(1)与底座(3)的配合情形;在保温容器(1)底处除设有固定支柱(14)可与底座(3)相固定外,在保温容器(1)底面以弧形面设置,并且在该弧形面上设有若干个小孔(13),该小孔(13)由外围朝中心依序设置,并在外围一适当位置处设有灌注口(12),使在灌注保温材质时,由灌注口(12)灌注,在接近小孔(13)时,其保温材质会将内部空气由小孔(13)排出,直至空气完全排出,(将昔用只有灌注口设有中央处情形,其内部空气会置流较多,而影响保温情形),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
值得再一次强调,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设计,乃针对现今一般锅体于使用时或制造时所遇到的缺失,一一排除,使用者于使用时,有着较佳的使用效果,实符号实用新型专利的要件,特依法具文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一种焖烧锅结构改良,该焖烧锅以保温容器、盖体、底座、内锅及内锅盖所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保温容器,系为一般具有保温性质的锅体,其内壳及外壳的内部空间保持14毫米~34毫米的适当间隔,另于保温容器底盘呈一弧形底盘,在弧形底盘上设有数个小孔及固定支柱,并于旁侧位置设灌注口,以利灌注保温材质至内、外壳所保持的间隔空间内部,接着于保温容器外侧近缘口处,在对称位置设定位座及枢接座,其定位座上设扣合片,枢接座上设槽,且设扣合片及槽宽度为相同,另于保温容器的内部设有内壁,该内壁底端设有突环,该盖体配合保温容器所制造,除具弧形把手外,该盖体内为盖体底,其盖体底外环设斜度,内环为内凹壁在盖体周围两对称处,设相同的提耳,该提耳的宽度恰与定位座及枢接座相吻合,另于盖体内部可填充或置放适当的保温材质,另于底座采用绝缘材质制成,置于保温容器底部,其上设有与固定支柱相螺设的定位孔,内锅采用不锈钢材质,于外侧两侧端处设有供把手接合定位处,其上端设有平卡挡,另端设有真卡挡,为配合内锅的一般盖体设有内锅盖。
专利摘要一种“焖烧锅结构改良”,其包括保温容器以及内锅所组成,其主要在于借保温容器内壁底端凸设突环,使内锅烧煮后置放使用一阶段(内锅底盘长时间焖烧情况),而呈现内凹现象使之吻合定位,另外在内锅把手两端增设其卡挡且在把手平放时高于内锅缘口,使使用者便于提拿,将以往焖烧锅碍于提拿的情况完全排除,提供了较佳的使用空间。
文档编号A47J27/08GK2214144SQ9520514
公开日1995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5日
发明者郑玉丰 申请人:郑玉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