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植物油物理提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用物理方法的植物油深加工机械。
在植物油生产中废脚料内约含15-20%油料和少量的贵重成分,目前有化学提取工艺,也有油料化学提纯工艺。但化学提纯(取)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和有毒化学原料,不仅造成污染,且工艺复杂需严密的防火防爆及防污染措施,设备昂贵成本高。因此,大量的中小植物油(尤其是菜籽油)厂仅能生产低档油料;脚料中的剩余油料不能提取,仅将脚料当肥料或烘(晒)于当饲料廉价出售。然而,由于其含胶质和毒素销路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油物理提纯装置。它能有效地从植物油废脚料中提取其剩余含油。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对不同油(脚)料用自控温的漏斗状预热槽,加热到最佳分离温度后,注入锥台形内壁的离心缸,由可调速电机带动下以最佳速度高速旋转,使油(脚)料的各种成分在离心力和缸壁的反作用力下,按不同密度(比重)依上轻下量的顺序在缸内形成稳定分层。在光电检测器指示透明度最高的纯净油部位,用油泵抽取纯净油后,打开缸体侧壁与底部结合处的排渣阀,开动离心机将剩渣排入环状渣槽,最后靠离心缸惯性带动渣槽内的刮板将剩渣刮入底座周围的容器。
上述过程的物理原理是首先油(脚)料的各种成分的密度(比重)必有差异,其次它们有沾度在一般情况下呈悬浮液态。经长时同净置后会按上轻下重的顺序自然分层。这是密度不同的各组份粒子在重力长期作用下,克服其相互间粘力的结果。那么,增大作用力减小粘力就可加速其分层速度,因此用预热增强各组份粒子的物理活性(自由运动的动能)即降低粘度,再用离心力强化分离过程必然效果显著。若油(脚)料某组份的比重为D,缸壁锥度为A度,转速为N转/分,由图一可知离心力在沿缸壁向下的分量为F=KN2DRsin∠A其中常数K=0,1097。由F的数学表达式可见,在一定的锥度A和转速N下,油(脚)料中的各种粒子沿缸壁向下的力与比重D和半径R成正比,亦即比重越大的粒子向下运动的力越大,越处于下部(R越大)向下运动的力越大。这就是本实用新型实现油(脚)料按上轻下重快速行成稳定分层的基本原理。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和实验证明转速在4,000转/分左右,可满足提纯各种植物油及从脚料中提取纯净油需要。
本实用新型与化学提纯设备相比较,其造价低廉操简便,且完全避免了各种化学提纯方法的易燃易爆工序和环境污染。即能从废脚料提取其中剩余油料又可用于油料按透明度标准分档提纯,不仅能降低成本还可提高成品油产量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付图说明(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物理原理图。
(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原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二所示自动控温器[1]控制预热槽[2]内的加热器[3],根据油料(脚)料种类预热到最佳分离温度后,打开底中部的出料阀注入离心缸[4],由调速器控制离心机达到最佳转速,稳速运行5-8分钟。使油料按上轻下重的顺序稳定分层,即可停机。用光电检测器[5]测出各层的透明度。然后按产品透明度标准根据光电检测器的指示,用油泵的套筒式吸油管[6]按该指示在相应深度抽出不同标准的产品。最后打开缸体下侧壁的排渣阀[7],开动离心机将废渣排于渣槽[8]。在渣排净后离心机断电,缸体尚作惯性运动,此时利用缸体惯性带动槽内刮板[9]将废渣排入废渣桶[10]。
权利要求1.一种植物油物理提纯装置,由置于底座的可调速高速电机、与电机相联的离心缸、可调温加热器以及光电检测器和抽油泵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离心缸内壁为锥台形,缸体侧壁与底部结合处设有排渣阀口,阀口外设置环形渣槽,内表面呈漏斗状的预热槽底部设有可调温加热器,其出料口位于离心缸进料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油物理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心缸的锥台形缸体的内壁锥度A和转速N选择参照公式F=KRDN2sin∠A计算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油物理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抽油泵的吸油管为套筒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用物理方法的植物油深加工机械,该装置利用脚料或油料中各种成分物理性质的差异,由自动控温预热槽提高各成分的可分离性,用锥台形缸壁结构的离心机使各种成分按密度分层排列,再用光电检测器测出各层的透明度,根据透明度抽出纯净油料,它主要用于植物油生产厂从废脚料中剩余油的提取和油料提纯。
文档编号C11B13/00GK2238838SQ95241510
公开日1996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25日
发明者余光策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