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284阅读:1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筷子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盛筷子的筷子笼。
目前在家庭或餐馆内使用的筷子笼大都由装盛筷子的容器,容器的盖子,设置在容器底部的沥水篦组成,容器的外壁上开有拿取筷子的开口,使用筷子者可以从开口取出筷子笼内的筷子。但是,这种筷子笼的开口总是敞开的,平时暴露在开口处的筷子仍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筷口可以方便地旋转开闭的筷子笼。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筷子笼由装盛筷子的圆柱形筒体、设置在筒体底部且与筒体固接的沥水篦、以及设置在筒体顶部与筒体相互铰接或旋接的筒盖组成,筒体的侧壁上开有拿取筷子的开口,在圆柱形筒体的外部另设有一个圆柱形外筒体,原来的筒体作为内筒体,外筒体的筒壁上相应内筒体的开口位子也开有在高度方向大于内筒体开口的一个开口,内、外筒壁上的开口均小于180°,内、外筒体的筒壁之间为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外筒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外筒体相互固接的支撑架,支撑架的筒体内侧一面的中心设置有一个尖顶,内筒体底部的沥水篦搁置在该尖顶上。内筒体底部的沥水篦搁置在该尖顶上,在内筒体上方的外侧壁上设有台阶圆,台阶圆的底面平口与外筒体的顶部平口不接触。内、外筒体在相互对应地旋转中,其中一个筒体的未开口部分可以封闭另一个筒体的开口部分。
本实用新型在筷子笼的内、外筒体的筒壁上各相对应地还可以开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开口,当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开口时,开口在筒壁的圆周上分度相等,其开口角度小于180°/n,其中n为开口数量,n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筷子可以在不用的时候与外界方便地隔离,消除了筷子在取筷口污染的可能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筒体底部的结构立体图;在
图1中,内筒体2与外筒体3均为圆柱体,在内筒体2的上方设有铰链11,使内筒体2与筒盖1相互铰接。在内筒体的底部设有沥水篦4,沥水篦4上的网孔5的大小应小于筷子的横截面。在内筒体2的侧壁上开有取筷子的开口8,内筒体2的上方外侧壁处设有台阶圆10。内筒体2插在外筒体3的内腔中,内筒体2的外壁与外筒体3的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外筒体3的底部是一个足以支撑内筒体2及筷子重量的支撑架12,支撑架12与外筒体3固接,在支撑架12的中心设有一个尖顶6,尖顶6与内筒体2底部的沥水篦4相互接触,使内筒体2在旋转中减少摩擦力,外筒体3的顶部平口与内筒体2的台阶圆10之间设有间隙9,以减少内筒体2的转动阻力。外筒体3的侧壁上开有在高度方向大于内筒体2开口8的一个开口7,内、外筒体2、3的侧壁开口8、7均小于180°。往筷子笼内放置筷子时可以将筒盖打开,放置完后盖上筒盖1。取筷子时,旋转内筒体2使其开口8与外筒体3的开口7相通,取完筷子后,再旋转内筒体2,使其开口8转向外筒体3的侧壁,直至外筒体3的侧壁完全封住开口8,使筷子平时免遭污染。
本实用新型不仅以上一个实施例,内、外筒体侧壁上的开口还可以分别是一个以上,四个以下,包括四个,并且当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开口时,开口在筒壁的圆周上分度相等,其开口圆心角度小于180°/n,其中n为开口数量,n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4。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装盛筷子的筷子笼,由装盛筷子的圆柱形筒体、设置在筒体底部且与筒体固接的沥水篦、以及设置在筒体顶部与筒体相互铰接或旋接的筒盖组成,筒体的侧壁上开有拿取筷子的开口,其特征在于在圆柱形筒体的外部另设有一个圆柱形外筒体,原来的筒体作为内筒体,外筒体的筒壁上相应内筒体的开口位子也开有在高度方向大于内筒体开口的一个开口,内、外筒壁上的开口均小于180°,内、外筒体的筒壁之间为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笼,其特征在于外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外筒体相互固接的支撑架,支撑架的筒体内侧一面的中心设置有一个尖顶,内筒体底部的沥水篦搁置在该尖顶上,在内筒体上方的外侧壁上设有台阶圆,台阶圆的底面平口与外筒体的顶部平口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笼,其特征在于内、外筒体的筒壁上各相对应地开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开口,当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开口时,开口在筒壁的圆周上分度相等,其开口圆心角度小于180°/n,其中n为开口数量,n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旋转的方式开闭取筷口的筷子笼,筷子笼分内筒体与外筒体,内外筒体的筒壁上均开有取筷子的开口,内筒体上方设有筒盖,内筒体的底部设有沥水箅,外筒体的底部设有中心带尖顶的支撑架。往筷子笼内防筷子时可以打开筒盖,放完筷子后盖上筒盖;取筷子时旋转内筒体,使内筒体筒壁上的开口与外筒体筒壁上的开口相通;取完筷子后再旋转内筒体,使内筒体筒壁上的开口与外筒体筒壁上的实体部分相互重合,以保证平时筷子不受污染。
文档编号A47G21/00GK2339095SQ98242329
公开日1999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5日
发明者叶锡坤 申请人:叶锡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