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71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A47家用物品技术之安全压力锅。
已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为所有的压力锅无例外的是锅体,锅盖上带有紧固用之钩爪,此钩爪实属危险设计,是过压爆炸之根源,且锅体壁厚有5毫米,其承受过压破坏能力强,一旦超压爆炸后果严重,压力锅爆炸伤人之事,时有所闻,且此类技术加工工艺过程较复杂,生产成本高。
压力锅之正常使用压力为2.2大气压,紧固钩爪之强度承受破坏力甚大于2.2气压,而现有之改进办法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些附属装置,结果一个普通饭锅愈改愈复杂,而根本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排除。现有压力锅结构是带有紧固钩爪的锅体、锅盖,在锅盖上设置有保险阀,及保持压力用的扣压阀口、重垂,一旦保险阀被堵失灵,扣压阀可暂时顶替保险阀持续排出蒸气,当锅内水分将蒸发干时,温度将剧增,压力突变,超过紧固钩之强度而爆炸,酿成悲剧。
其实要保证锅内有一定压力,以便快速煮食之办法无须求助于带紧固钩爪之锅体、锅盖,最简单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可1、要有一个能保持压力的密封胶圈;2、给锅盖加上所须压力,最方便之加压法莫过于捡几块红砖压在锅盖上,由于没有紧固件,不会爆作。
申请案之目的是修改现用压力锅之结构,消除隐患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办法是废除原有紧固钩爪,在锅体[1]之左、右两侧设提手[4]。此提手[4]亦为横压杆[5]之挂钩并保持锅体[1]内压力之所需。横压杆[5]中点下面安置一个为保持所须压力及具有超压排气作用之塔形弹簧[6]。塔形弹簧[6]与横压杆[5]之间安置一个可调节塔形弹簧[6]之压力,起联接作用的调节螺栓[7]。锅内压力超过塔形弹簧[6]之压力,锅盖[2]被抬起,超压消除,锅盖[2]复原位。
用塔形弹簧之优点是简单方便,稳定性好,调节伸缩范围大,亦较美观,若须要加大弹力,亦可用一大、一小两塔形弹簧同轴套装,为了更好的稳定性,塔形弹簧之簧丝,一个取左螺旋、一个取右螺旋。
锅体[1],锅盖[2]之联接处须加入密封胶圈[3]密封,为了在过压排气时,密封胶圈[3]不致被排气冲脱,锅体[1]之口边作成适当宽度之向上翻边,以承托密封胶圈[3],而密封胶圈[3]之倒锥处作成适当宽度向下延申之裙边,裙边渐簿,成楔形,贴近锅体[1]侧壁。
锅盖[2]周边亦是过压排气的地方,避免排气伤人,其周边应作成向下屈之裙边,使排气向下方喷出。
本方案所述之安全压力锅亦可精简,即上述横压杆[5],塔形弹簧[6],调节螺栓[7]可用一条具有一定弹力的弹簧横杆[8]取代,弹簧横杆[8]类似如气车车架与车轮轴之间的承重钢板弹密封胶圈[3]亦可用平面联接。
现有铝饭锅是用0.5毫米厚铝金合金板冲压的,本方案之安全压力锅板材宜厚些,考虑采用1-3毫米厚。太厚加工困难,太簿易变形,失去密封作用。
本方案构思完成于七十年代,当时压力锅之价格为20-30元,家有一锅,甚方便,本想多购置几锅,但对那紧固钩爪,总不放心。后则作罢。八十年代曾想提出专利申请的,又疑虑到社会的番美观念,又只好放下不表。现有压力锅之外观设计,无疑是够标准的,无可指摘。若以安全作代价,则实属不当。
实施例附图


图1所示为带双塔形弹簧者,联接螺栓[7]不用带手柄。
图2所示为用一条弹簧横杆[8],不带调节。
图3所示为锅体[1]口边及密封胶圈[3]之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压力锅,由带左、右提手[4]之锅体[1],锅盖[2],密封胶圈[3],横压杆[5],塔形弹簧[6],调节螺栓[7]所组成,其特征是锅体[1],锅盖[2],密封胶圈[3]三者接触口边作成利于密封之倒锥形联接,横压杆[5]在锅盖顶上穿扣锅体[1]之左、右提手[4],塔形弹簧[6]通过调节螺栓[7]与横压杆[5]中点联接,塔形弹簧[6]之底圈置于锅盖[2]面上,调节螺栓[7]调节塔形弹簧[6]对锅盖[2]之压力。
2.一种安全压锅,由带左、右提手[4]之锅本[1],锅盖[2],密封胶圈[3],弹簧横杆[8]所组成,其特征是弹簧横杆[8]穿扣锅体[1]之提手[4],压于锅盖[2]上之手柄[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安全压力锅,其特征是塔形弹簧[6]可用一大一小同轴套装之双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之安全压力锅,其特征是塔形弹簧[6]之螺旋方向为一左螺旋、一右螺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安全压力锅,其特征是锅体[1],锅盖[2],密封胶圈[3]之联接部分为锅体[1]之口边有向上屈之周边,锅盖[2]之口边有向下屈延之裙边,密封胶圈[3]之倒锥边有向下延伸之裙边。
专利摘要一种废除锅体、锅盖用紧固钩爪联接的安全压力锅,锅体左右对侧设置提手,锅盖上置塔形弹簧,塔形弹簧顶端置横压杆,横压杆两端穿扣在锅体提手上,横压杆与塔形弹簧用调节螺栓联接,调节螺栓用来调节塔形弹簧对锅盖之压力,锅体、锅盖间置密封胶圈联接。
文档编号A47J27/08GK2403326SQ99243409
公开日2000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17日
发明者白鄯村 申请人:白鄯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