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滑板车折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51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滑板车折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戏及休闲娱乐用的滑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滑板车的折合结构。
滑板车的结构大致可分成三部分,其一是具有手把的伸缩式前车架,其二是使用者脚踏用的底座,其三是滑板车整体滑动用的滚轮。
滑板车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究其原因,在于它具有滑板的方便性及其控制稳定的效果,且无需像控制滑板一样,需有高超的技术及技巧,而只需会骑自行车即可。虽然现有滑板车设有收合装置,但它们均存在操作不便及不易携带等缺陷。因此,需要对滑板车的结构进行不断改进,使其达到使用安全、便于携带,收合操作方便快捷等目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滑板车折合结构,以便使滑板车的收合效果更好,所用材料更为减少,携带更加方便,操作更为简单,结构更加可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滑板车折合结构,该结构包括前车架10及底座50,两者通过折收装置30连为一体,且前车架底端与底座后端用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收装置30由外架31、内架32及十字连杆47构成,其中外架两端分别与内架及底座活动连接;内架另一端与前车架活动连接;十字连杆装在内架内,其外伸端与螺帽81相连接。
所述外架31是横截面为U形的槽状体,其一端设有透孔311、凹槽312及U形槽313,外架与内架用螺栓连接。
所述内架32为一长方形杆状体,其一端用螺栓与前车架相连接,另一端则设有与外架连接用的透孔41、供十字连杆滑动用的滑孔42、固定十字连杆用的插销固定座45及凹槽46。
所述十字连杆47为十字形杆状体,其一端通过插销44固定于内架上的插销固定座45上,其两侧杆48则置于内架上的滑孔42内,其另一端设有与螺帽81相连接的螺纹部49。
所述外架31端面U形槽313的外边缘设有供螺帽81定位用的凹陷314。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折合结构是一种连杆式结构,该结构不仅使折合装置的内、外架,而且使滑板车的各部件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因而使滑板车在展开使用时能很便捷地打开并定位,在不使用时又能方便快速地折叠收合,且由于在收合状态时,内架可收合于外架内,使折合结构更加小巧紧凑,并节省了材料。本实用新型因而达到了使用的安全可靠性、收合操作的便捷性及携带的方便性。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收状态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折收装置分解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折收装置分解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架A向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折收装置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折收装置折收状态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进的滑板车折合结构,它包含有前车架10、底座50及折收装置30,前车架10与底座50通过折收装置30连接成一体。
折收装置30结构如图4~6所示,它由外架31、内架32及十字连杆33所构成。内架32为一长方形杆状体,其一端设有透孔71,该透孔与前车架上的透孔10相对应,内架与前车架经两透孔用螺栓活动连接,内架另一端设有与外架连接用的透孔41、供十字连杆滑动用的滑孔42、固定十字连杆用的插销固定座45及凹槽46。
如图5所示,外架31是横截面为U形的槽状体,其一端设有透孔311、凹槽312及U形槽313,外架与内架用螺栓组61贯穿外架透孔311和内架透孔41活动连接。外架另一端则用螺栓活动连接于底座50上部的固定座51上。
参阅图4,十字连杆47为十字形杆状体,它装在内架32内,其一端通过插销44固定于内架上的插销固定座45上,其两侧杆48则置于内架上的滑孔42内,使得两侧杆的行程仅限于在滑孔内滑动,当收合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侧杆48靠于凹槽312上。十字连杆的另一端设有螺纹部49,该螺纹部与压花螺帽81相连接。
前车架10与底座50用螺栓组贯穿前车架底端的透孔12和底座前端的透孔53活动连接(见图2)。
参阅图7、图8,当折合折收装置30时,只需松开压花螺帽81,便可以螺栓61为轴心进行弯折收合。在弯折收合时,十字连杆的两侧杆48从外架上的凹槽312上先行脱离。当需要将滑板车收合时,只需将前车架10往底座50一折,便可以螺栓组61为轴心进行折合。图3示出了滑板车的收合状态。
由上述可见,由于外架31为U形槽结构,在折合时,内架32可收合于外架内,因而使折收装置更加短小轻巧。此外,由于设有十字连杆47,在展开时,可用压花螺帽81将外架和内架紧固而不会产生松脱现象。
进而如图8所示,外架31的上的U形槽313底部外缘可设置一个凹陷314,供压花螺帽81在紧固时定位用。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滑板车折合结构,包括前车架(10)及底座(50),两者通过折收装置(30)连为一体,且前车架底端与底座后端用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收装置(30)由外架(31)、内架(32)及十字连杆(47)构成,其中外架两端分别与内架及底座活动连接;内架另一端与前车架活动连接;十字连杆装在内架内,其外伸端与螺帽(8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滑板车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架(31)是横截面为U形的槽状体,其一端设有透孔(311)、凹槽(312)及U形槽(313),外架与内架用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滑板车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架(32)为一长方形杆状体,其一端用螺栓与前车架相连接,另一端则设有与外架连接用的透孔(41)、供十字连杆滑动用的滑孔(42)、固定十字连杆用的插销固定座(45)及凹槽(4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滑板车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连杆(47)为十字形杆状体,其一端通过插销(44)固定于内架上的插销固定座(45)上,其两侧杆(48)则置于内架上的滑孔(42)内,其另一端设有与螺帽(81)相连接的螺纹部(4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滑板车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架(31)端面U形槽(313)的外边缘设有供螺帽(81)定位用的凹陷(314)。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滑板车折合结构,该结构包括前车架10及底座50,两者通过折收装置30连为一体,且前车架底端与底座后端用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收装置30由外架31、内架32及十字连杆47构成,其中外架两端分别与内架及底座活动连接;内架另一端与前车架活动连接;十字连杆装在内架内,其外伸端与螺帽81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使滑板车具有使用安全可靠、收合操作便捷及携带方便等特点。
文档编号A63C17/00GK2421049SQ0023314
公开日2001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7日
发明者田丰益 申请人:田丰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