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85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液体摆饰器,尤指一种具装配简化、耐摔不破裂,且能保持密闭效果,使液体不致渗漏的液体摆饰器。
按现有的液体摆饰器,诸如水球摆饰器,可做为文镇、装饰品,甚至可供人们把玩,以便欣赏球内金葱片或雪花粒与偶物的互动,确实为现代人舒缓压力的一大妙方。
唯现有的液体摆饰器结构,主要是以一中空玻璃圆球底部设有一开口,然后以一塞体(橡胶塞)将该开口封闭,以形成一密闭容器。而此种结构的缺点在于该玻璃圆球容易破裂,而无法确保安全性;此外,该密闭容器内因制程控制(例如抽真空步骤)不完全,或者因材料或偶物的热胀冷缩的自然现象,通常在容器内含有气泡产生,而无法排除,此举除有碍美观外,亦造成不良品。
而另一种习知的液体摆饰器结构,其主要是将一对经射出成型的中空上、下壳对接后,利用超音波将上、下壳熔接为一体,且在一壳体上预留一注液孔,以便形成一可充填液体的密闭容器。唯此种结构的缺点在于由于其是用钢模射出成型,使整体外形受到限制;再者,唯为确保展示区的透明度,故其材料的选用大抵以压克力为之,而易碎裂且不耐摔;另者,若上、下壳对接后,是为球形或其他对称的造形,则在交接处有一条明显的熔接线,而显得外型不美观;又者,由于是采用射出成型,而其有相当的肉厚,使外壳坚硬而毫无弹性;同样地,若密闭容器内产生气泡时,亦无法排除。
此外,前述两款液体摆饰器内的偶物选用,大抵是以静态的塑胶、聚合物树脂或陶瓷…等为之,而较不具变化性。是以,当使用者把玩一段时间后,即失去新鲜感,进而束之高阁,探究其原因,乃在于偶物无法与使用者形成互动,亦为美中不足之处。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其可克服上述缺点,而具有装配简化、耐摔不破裂,且能保持密闭效果,使液体不致渗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展示部,是由一中空胚体经吹气成型,而形成一意欲造形的中空外壳,其下方则一体延伸一壳筒,该壳筒表面具一螺纹段;一衔接部,为一座体,其顶面的开口部应对于壳筒,并设一筒纹段,且开口部下方内壁向内延伸一环片;展示部内装填液体,偶物则固设或摆设于环片上,壳筒与开口部由螺纹段与筒纹段螺合。
其中展示部是由其韧性及耐冲击的塑胶材料所制成,而衔接部则是由略具韧性的塑胶材料所制成。
其中该环片周缘套入一与壳筒底缘形成紧密贴合效果的中空止漏环。
其中壳筒与开口部的适当位置分别设一角状的卡钩及一止挡。
其中环片向下设一凹环,并形成一环室。
其中凹环得设一注液孔,并设一将之封闭的端塞。
其中壳筒与环片间包夹一导气片,其表面呈削斜状,且于适当位置至少设一导气孔。
其中导气片上方另设一间隔装置,其是将一隔板设于导气片之上,且周缘至少设一槽孔,而底面相对于导气孔位置则设一闭合器。
其中闭合器是在隔片底面对应导气孔位置设一板孔,其内容置一比重大于液体的塞球。
其中所述的偶物为一吸水膨胀性的高分子塑胶材斜制成。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体摆饰容器的各元件呈分离状态的剖面图;图2为
图1组立后的剖面图;图3为图2沿着线V-V所截取的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置一导气片的示意图;图5为图4另加设一间隔装置的示意图;图6为图5倒置时气泡流动的路径图7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内设置可膨胀性偶物的变化图。

图1至图3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摆饰器是由一展示部1及一衔接部2所组合而成。
其中,展示部1是先制成一中空胚体,然后经由吹气成型,以便形成一位意造形且肉厚较薄的中空外壳11,其下方则一般延伸一肉厚较厚的壳筒12,且该壳筒12表面具有一螺纹段13。由于该外壳11可依需求选择塑胶材料,诸如PET…等具韧性及耐冲击的材料为之,且由吹气成型可控制其壁的厚薄,以便可提供外壳11的弹性,使其透过按压后,除不致破裂外,亦可迅速复归成原形。
衔接部2为一略具弹性的塑胶材料,诸如PP制成的座体,其顶面的开口部21对应前述的壳筒12外径,并设一段筒纹段22,以便与螺纹段13互为螺合。此外,该开口部21下方内璧向内延伸一环片23,以便当壳筒12与开口部21螺合时,其底缘触及环片23,即可形成如图2所示的密封效果,使外壳11内的液体6不致向外渗漏。再者,该环片23实施时,可向下延伸一凹环231,并形成一环室232,以利后叙各实施例的运用。另者,为达到完全的液封效果,该壳筒12底缘与环片23间得设一圈状的止漏环24。
为避免使用者自行旋转展示部1及衔接部2,而令两者分离,并产生漏液状况。请参阅图3,其是在壳筒12表面的适当位置突设一角状卡钩14,而开口部21内壁的适当位置亦突设一止挡25,以便螺纹段13与筒纹段22螺合时,当卡钩14越过止挡25,即形成卡掣效果,使壳筒12不致逆向旋开。
此外,为避免因先前技艺所揭示制程控制的疏忽,或者因热胀冷缩现象所形成的气泡问题,故在壳筒12与环片23间得夹合一导气片3,其表面是呈斜削状,并于适当位置设有至少一导气孔31。如图4所示,该导气孔31的位置端视偶物所摆设位置而选择性的设置。如欲排除外壳11内的气泡时,仅需将整只液体摆饰器翻转倒置,使气泡沿着外壳11内壁和导气片3位移,最后通过导气孔31,而将气泡容置于环室232内。此举,可有效捎除气泡的产生,并可省略于制程中需进行抽真空的步骤。
请参阅图5及图6,一般的液体摆饰器为增加摇动后的美观或及趣味效果,通常在展示部1内除具有偶物及液体外,尚有若干漂浮饰片或微粒装饰物,诸如金葱片或雪花粒的设置。唯此种饰片或微粒装饰物若施用于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时,该等微片或微粒装饰物亦会通过导气孔31,而进入环室232内。为避免此种状况的发生,其得于该导气片3的上另设一间隔装置4,其是在一隔板41周缘至少设一槽孔42,且其底面对应该导气孔31位置则设一闭合器43,例如在一板孔431内设一比重大于液体的塞体432,以便于正常状态下(即液体摆饰器正放时),该塞体432可将导气孔31封闭,以避免微粒或微片装饰物通过导气孔31(如图5所示)。如欲排除展示部1内的气泡A时,同前所示,仅需得整只液体摆器翻转倒置(如图6所示),使气泡A沿着外壳11内壁移动,并通过槽孔42及导气孔31,而可容置于环室232内。
事实上,现有的液体摆饰器的偶物大抵是以静态为主,而吸水膨胀性高分子材料,例如发泡材料或聚合物所制成的偶物,由于其在水中浸泡,一天内膨胀倍数大于50%。唯其缺点为1)膨胀后,质软易碎,而保存不易;2)膨胀后,因质料变软,易为孩童所误食,故无法销售于某些地区,例如欧洲(EN71的限制)。
反观本实用新型,则可将吸水膨胀性的高分子塑胶材料制成的偶物5预先置于摆饰器内,而凹环231则设一注液孔233(图7中),使用者则可自行将液体6透过注液孔233灌注于展示部1内,然后以一端塞234将注液孔233封闭。在一段时间内,展示部1内的偶物5即因吸水而逐渐膨胀(如图8所示),除呈现出寓教娱乐的功能外,且偶物5是由展示部1所包覆而无法取出,自无误食的可能。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使得液体摆饰器的组装,是利用材料的特性,并藉由壳筒的螺纹段与开口部的筒纹段螺合,使壳筒底缘触及环片,即可形成密封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展示部的外壳是经由吹气成型,其造形无需拘泥于球形或对称造型,可增加液体饰器的造形空间的运用。尤有进者,本实用新型可在展示部与衔接部之间设一导气片,以便将气泡导入衔接部的环室内,可免除制程控制的抽真空步骤,以及避免物品因热胀冷缩所产生的气泡,可大幅增加成品的良率。再者,该导气片上方得另设一具闭合器之间隔装置,使微粒或饰片装饰物不致进入环室内,诚为目前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者,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候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术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展示部,是由一中空胚体经吹气成型,而形成一意欲造形的中空外壳,其下方则一体延伸一壳筒,该壳筒表面具一螺纹段;一衔接部,为一座体,其顶面的开口部应对于壳筒,并设一筒纹段,且开口部下方内壁向内延伸一环片;展示部内装填液体,偶物则固设或摆设于环片上,壳筒与开口部由螺纹段与筒纹段螺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展示部是由其韧性及耐冲击的塑胶材料所制成,而衔接部则是由略具韧性的塑胶材料所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环片周缘套入一与壳筒底缘形成紧密贴合效果的中空止漏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壳筒与开口部的适当位置分别设一角状的卡钩及一止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环片向下设一凹环,并形成一环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凹环得设一注液孔,并设一将之封闭的端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壳筒与环片间包夹一导气片,其表面呈削斜状,且于适当位置至少设一导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导气片上方另设一间隔装置,其是将一隔板设于导气片之上,且周缘至少设一槽孔,而底面相对于导气孔位置则设一闭合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闭合器是在隔片底面对应导气孔位置设一板孔,其内容置一比重大于液体的塞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偶物为一吸水膨胀性的高分子塑胶材斜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液体摆饰器的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展示部,是由一中空胚体经吹气成型,而形成一意欲造形的中空外壳,其下方则一体延伸一壳筒,该壳筒表面具一螺纹段;一衔接部,为一座体,其顶面的开口部应对于壳筒,并设一筒纹段,且开口部下方内壁向内延伸一环片;由展示部内装填液体,而偶物则选择性固设或摆设于环片上,而壳筒与开口部则由螺纹段与筒纹段螺合,当壳筒底缘触及环片,即形成密封效果。
文档编号A63H33/00GK2483060SQ01229339
公开日2002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8日
发明者林永昌 申请人:林永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