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27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型健康增进器具的训练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耐冲击强的负荷装置的训练装置。
因此,在训练装置中附设有回转踏板时施加负荷的电磁闸等负荷装置,为此通过曲轴将皮带轮或者链轮那样的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与踏板连接。另一方面,在上述负荷装置的轴上还装着皮带轮或者链轮那样的圆环状被驱动传动部件,在这些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和圆环状被驱动传动部件上,环绕着皮带或者链条那样的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因而,在回转踏板时,该踏板的回转被传递到负荷装置,但由于该负荷装置中能产生制动转矩,所以来自负荷装置的负荷作用到踏板上。
可是,在现有的训练装置中,将上述负荷装置的轴贯穿到固定侧的、其自身不回转且具有U字切口开口部的定位板中,用螺杆和螺母紧密结合该开口部,从而使轴固定。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技术的结构中,由于输送时的冲击等会使开口部张开,因此担心不能稳定地进行对轴的支持。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训练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一对固定在主体框架上的支持板,仅将一块支持板做成能够通过由上述主体框架和座位支柱划定的空间,将曲轴和负荷装置的轴支持在上述一对支持板的至少一块上。而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一块支持板能够通过上述空间,因此可以由一个方向简便地进行组装,另外,由于能够在两个支持板上将各部件单元化,所以也可以在组装线以外进行组装、检查。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训练装置的特征在于,配设赋与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张力的弹簧靠紧的、可转动的张紧臂,使其转动中心位于上述曲轴和转子轴中间的位置,使其该张紧臂上设置的辊子压接在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上。而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能使结构紧凑,并能自动对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赋与良好的张力。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训练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一对固定在主体框架上的支持板,做成仅使一块支持板能通过由上述主体框架和座位支柱划定的空间,将曲轴及负荷装置的轴支持在上述一对支持板的至少一块上。而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使一块支持板能够通过上述空间,因此可以由一个方向简便地进行组装,而且可以在两个支持板上将各部件单元化,还可以在组装线以外进行组装、检查。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训练装置的特征在于,由负荷装置将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置于不能通过空间的支持板的近旁。而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由不能通过空间的大型的、刚性大的支持板主要支持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持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训练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一对支持板,在各支持板上分别配设轴承,由这些轴承可回转地支持固定转子的转子轴的同时,在一块支持板上固定定子,在该定子上形成的贯通孔内可转动地插入转子轴。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就能够容易地进行这些转子和定子的位置管理。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训练装置的特征在于,由1级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连接曲轴和转子轴。而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能使结构简化,从而使结构紧凑。
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图3是省略了图1的外罩后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左侧视图。
图4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驱动单元的放大左侧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的纵剖视图。
图6是图4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的杠杆位置调整机构一例的本发明的手柄回转机构的实施方式中,右侧的手柄回转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的杠杆位置调整机构一例的本发明的手柄回转机构的实施方式中,左侧的手柄回转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的杠杆位置调整机构一例的本发明的手柄回转机构的实施方式中,手柄保持板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的杠杆位置调整机构一例的本发明的手柄回转机构的实施方式中,手柄的基部的结构图。
图11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的杠杆位置调整机构一例的本发明的手柄回转机构的实施方式中,手柄盖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的杠杆位置调整机构一例的本发明的手柄回转机构的实施方式中,手柄盖轴向内侧的结构图。
图13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的杠杆位置调整机构一例的本发明的手柄回转机构的实施方式中,手柄盖的透视图。
图14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的杠杆位置调整机构一例的本发明的手柄回转机构的实施方式中,固定用旋钮的结构图。
图15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的杠杆位置调整机构一例的本发明的手柄回转机构的实施方式中,固定用旋钮的透视图。
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管体连接结构中,被插入的管体和插入的管体在连接前的分离状态的透视图。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管体连接结构中,被插入的管体和插入的管体在连接前的分离状态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管体连接结构中,为被插入的管体和插入的管体在连接的位置整合的结束状态的透视图。
图1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管体连接结构中,被插入的管体和插入的管体在连接状态的剖面图。标号说明1训练装置37张紧臂1A驱动单元 38螺杆2主体框架39辊子3手柄支柱40螺旋弹簧4手柄62手柄回转机构5座位支柱68第一回转保持用沟6座位69第二回转保持用沟8踏板71第一回转限制用缺口13,14支持板 72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15空间 74基部16,29皮带轮 76、77销钉17曲轴 79防止脱离用挡板20轮缘 86靠紧部件22,30轴承 90固定用旋钮23电磁闸 91被压紧部24转子 92压紧部25定子 101插入管体26转子轴 102被插入管体27转子主体 106管体31定子主体 110缺口部32多重线圈 111突起部35贯通孔 116连接部件36台座 119被连接部件图3至图6示出了上述训练装置1的主要部件。其中,图4示出构成上述训练装置1的主要部件驱动单元1A。上述主体框架2作为整体做成不等边四边形。即,上述主体框架2水平配置有位于下部的下部架9。在该下部架9的前端,连接着上部向前方突出倾斜配置的上述手柄支柱3,另外,在上述下部架9的后端,连接着上部向前方突出倾斜配置、且比上述手柄支柱3短的后部架11。
此外,在上述手柄支柱3和后部架11的上端之间,以前部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配置的上部架12,以架桥的方式分别与之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后部架11和上部架12由中间部分弯曲的一体的管子构成。
倾斜配置的上述座位支柱5,被支持在上述后部架11及上述上部架12的连接处和上述下部架9的中间位置。
如图6详示的那样,在上述主体框架2上,固定着由铝等金属制成的一对支持板13、14。在这一对支持板13、14中,一块支持板13做成能够通过由上述座位支柱5和上述主体框架的上述下部架9、手柄支柱3、上部架12划定的空间15的形状。而另一块支持板14则作成不能通过上述空间15的、比上述支持板13更大型的形状。
作为支持在上述两块支持板13、14上的圆环状驱动被传动部件一例的皮带轮16,具有连接固定于配置在中心的曲轴17外周的轮毂18,6根轮辐19、19…,以相互隔60度的角度由该轮毂18沿放射方向延伸到外方那样突出地设置。此外,在上述各轮辐19的外周,固定着呈圆环状的轮缘20。
上述曲轴17,通过由图3中虚拟线所示的曲臂21与上述踏板8连接,通过回转该踏板8,经由曲轴17使得上述整个皮带轮16同时回转。另外,上述曲轴17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轴承22可回转自如地支持在上述两块支持板13、14的各自上端部。
作为使上述踏板8回转时给予负荷的负荷装置的一例的电磁闸23,被配设在上述皮带轮16的近旁,该电磁闸23由转子24和定子25构成。其中上述转子24,用未图示的多根螺杆将转子主体27固定在配置于中心的转子轴26的外周,在该转子主体27的外周,设置圆环状的转子凸缘28。另外,在位于上述皮带轮16的轮缘20的直径延长上的上述转子轴26上,嵌着比该转子轴26直径稍大但远比上述轮缘20直径小的皮带轮29。而且,上述转子轴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轴承30可回转自如地支持在上述两块支持板13、14的另外的上端部。
另一方面,上述电磁闸23的定子25,具有处于上述转子主体27及转子凸缘28的内侧并与之保持间隙的位置的扁平立方体状的定子主体31,在该定子主体31上,沿上述转子主体27的直径方向隔有间隔地在两个位置缠绕多重线圈32。而且上述定子主体31,分别由多根螺杆33和螺母34固定在上述支持板13的另外的上端部。而且,上述转子轴26在穿设于上述定子主体31长度方向中间部的贯通孔35中穿过并保持一定间隙。因而,通过在上述各多重线圈32中流过电流,就能产生其方向为阻止上述转子24回转的磁通。
在上述皮带轮16的大直径轮缘20和上述电磁闸23的小直径轮缘29上,缠绕着作为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一例的未图示的皮带。因此,用脚踏两个踏板8使曲轴17回转时,因曲轴17的回转使皮带轮16也回转,该皮带轮16的回转通过皮带传递到电磁闸23的皮带轮29。可是,与皮带轮16一体的转子轴26,因转子24在各个多重线圈中流过的电流受到阻止其回转的力,因此,该负荷通过皮带传递到皮带轮16和踏板8,通过增大为了回转各个踏板所需要的力,从而能够谋求体力的增强。
另外,在上述支持板13的两轴承22、30的中间位置,以突出设置着台座36,在该台座36上,用螺栓38回转自如地枢轴支持赋与上述皮带张力的张紧臂37的一个端部。
压接在上述皮带上的辊子39,被回转自如地支持在上述张紧臂37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此外,在该张紧臂37的另一端部上,形成连接赋与该张紧臂37张力的螺旋弹簧40的多根弹簧的连接部41。另外,未图示的上述螺旋弹簧40的另一端,被保持在上述主体框架2的下部架9上。
再者,图4所示的驱动单元1A包括上述支持板13、14,支持在这些支持板13、14上的皮带轮16,电磁闸23,张紧臂37等。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由于将支持该转子轴26的轴承30以使转子轴26自身回转的方式配设在各支持板13、14上,所以可将各轴承30取足够大的尺寸,从而能够确保轴承30的耐久性,还能够将嵌着在转子轴26上的皮带轮29的外径做得极小,因此仅用两个皮带轮16、29的一级变速就能确保足够的变速比,能够使结构简化。
另外,在现有技术的训练装置的负荷装置中,做成将定子压入该轴中,同时通过轴承将转子回转自如地支持在该轴上,但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定子的压入力,担心轴上定子的位置产生误差,所以有位置控制难的问题。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子25固定在支持板13上,将转子24插入该定子25的贯通孔35中并保持间隙,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转子24和定子25的位置控制。
而且,回转自如地支持张紧臂37的螺栓38螺纹连接的支持板13的台座36,由于配设在装于支持板13上的两轴承22、30的中间位置,所以能使支持板13的结构紧凑,支持板13能容易地通过上述空间15,而且由于张紧臂37的的辊子39以大致直角方向压接在缠绕于两皮带轮16、29上的皮带(未图示)上,因此使螺旋弹簧40的弹力良好地作用于皮带上,能够自动赋与皮带良好的张力。
此外,在现有技术的训练装置中,是由主体框架的左右两侧组装进各部件并进行固定,因此训练装置的组装需要最少2名操作者,其操作性差。而且历来是直接将各部件组装到主体框架上,因此在大量生产工序中还存在需要长的组装线的问题。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一块支持板13被做成能通过由座位支柱5和主体框架2的上述下部架9、手柄支柱3、上部架12划定的空间15的形状,因此不必由主体框架的左右两侧组装进各部件进行固定,而是可以将驱动单元横倒,仅由一侧进行组装,且能够仅由1名操作者进行训练装置1的组装,这可以使操作性改善。
另外,由于可以直接将各部件组装到两支持板13、14上得到驱动单元1A,再将其固定在主体框架2上,所以大量生产工序可以用短的组装线完成,生产率比现有技术提高,还可以在组装线外检查驱动单元1A,能简单地进行电磁闸等的检查。
而且,由于将直径大、重量重的皮带轮16,配设在作成不能通过上述空间15的形状的、比另一块支持板13具有更大刚性的支持板14的近旁,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持皮带轮16。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训练装置1,具有作为上述手柄4的位置调整机构的图7至图15所示的手柄回转机构62。
如图7至图8所示,上述手柄回转机构62在手柄支柱3的一个端部具有水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的手柄安装部64,作为杠杆保持板的圆板状的一对手柄保持板66与上述手柄安装部64同轴地固定设置在该手柄安装部64的左右两个端面上。
与上述手柄安装部64作成同心的大致圆弧状的一对回转保持用沟68、69形成在上述手柄保持板66上,使其彼此相对地夹着该手柄保持板66的中心轴,通过这一对回转保持用沟68、69,使得以上述手柄保持板66的中心轴A作为回转轴保持手柄4的回转。以下,在上述一对回转保持用沟68、69中,将位于手柄支柱3前方侧的一条回转保持用沟68作为第一回转保持用沟68,将位于手柄支柱3后方侧的另一条作为第二回转保持用沟69。
如图9所示,在上述第1回转保持用沟68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周缘部,形成朝着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图9中为4个)第一回转限制用缺口71,它们在周边方向按一定的间隔设置。
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二回转保持用沟69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周缘部,即在夹着上述手柄保持板66的中心轴、与上述各第一回转限制用缺口71相对的位置,形成朝着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与上述第一回转限制用缺口71相同数目的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72。
而且,由夹着上述手柄保持板66的中心轴A并位于同一轴直线上的第一和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71、72的各组,确保手柄4的各固定位置。例如,图9中,由于第一、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71、72的组形成了4组,所以手柄4的固定位置为4处。
返回到图7和图8,在上述各手柄保持板66的轴方向外侧,分别独立地配设作为杠杆主体的上述手柄4。
各手柄20具有沿上述各手柄保持板66的轴方向外侧作成长尺寸的扁平立方体形状的基部74,图7中,在该基部74的靠跟前的端部即基端部,连接向内侧弯曲的断面大致为圆形的把持部75。
如图10所示,在上述基部74的内侧端面的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回转保持用沟68、69相对应的位置,以向上述手柄保持板66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一对棒状销钉76、77,通过这对销钉76、77在上述两回转保持用沟中滑动连接,可确保上述手柄4的回转。
另外,上述一对销钉66、67可以选择性地嵌合到上述第一和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71、72的各组中,使其能够在各嵌合位置固定手柄4。
在上述销钉76、77的前端部形成为防止上述手柄4由上述手柄保持板66脱离的、外径比上述回转保持用沟68、69的沟宽更大的圆板状的防止脱离用挡板79,由于该防止脱离用挡板79的作用,使得上述基部74的回转能够稳定地进行,进而稳定地进行上述手柄4的位置调整。
在上述基部74的外周,围绕上述基部74配设手柄盖80。该手柄盖80如图11至图13所示,具有与上述手柄保持板66大约同径的大致圆板状的侧壁部80a,在该侧壁部80a的外周,沿手柄4的回转轴的轴向,包围着上述侧壁部80a形成有一定长度的筒状的外周壁部80b。另外,在上述外周壁部80b上,相对于上述外周壁部80b成直角突出设置大致为圆筒状的导向部81,通过该导向部81,将上述基部74引导到由上述侧壁部80a的内侧面和上述外周壁部80b围绕的空间内。在上述侧壁部80a的内侧面,以有一定游隙的状态保持上述基部74宽度方向两侧端部的方式形成一对导板82,由于这对导板82,使得上述基部74可以沿上述手柄保持板66的半径方向滑动。
另外,在上述侧壁部80a的上述导向部81的近旁位置,沿上述基部长度方向开通长尺寸的长孔状的靠紧用缺口83。而且在与上述靠紧用缺口83对峙的上述基部74的外侧端面上,形成靠紧用销钉84使其突出于上述手柄盖80侧,该靠紧用销钉84通过上述靠紧用缺口83贯通到上述侧壁部80a的外侧。另外,在上述侧壁部80a的外侧面,形成大致呈扇状的靠紧部件安装部85。而且在上述靠紧部件安装部85的外周,卷绕着作为用于将上述基部74向使该销钉76、77与上述第一、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71、71嵌合的方向靠紧的靠紧装置的、例如螺旋弹簧等靠紧部件86。该靠紧部件86的两端部固定在上述靠紧用销钉84上。
从而,在通常状态下,能够通过上述靠紧部件86的靠紧力,将上述基部74保持在由上述第一和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71,72决定的回转限制位置。
另一方面,通过手动使上述基部74向对抗上述靠紧部件86的靠紧力的方向移动,能够解除上述销钉76、77和上述第一及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71、72的嵌合,而容许上述基部74回转。因此,在该器具的使用中,也能简易且适当地进行手柄4的位置调整。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手柄回转机构62还设置了用于限制在对抗上述靠紧部件86的靠紧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限制装置,以规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确定的任意固定位置向对抗上述手柄确定的。
即,在上述手柄保持板66的中心部穿设圆形的孔87,在该孔87的内周面上形成沿手柄回转轴的轴向的螺旋状的阴螺纹87a。另一方面,在与上述基部74的上述手柄保持板66的上述孔87的形成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沿基部74的长度方向穿设长尺寸的长孔88。此外,在上述手柄盖80的侧壁部80a的与上述孔87和上述长孔88的形成位置相对应的中心部,开通圆形的贯通孔89。而且在上述手柄盖80的外侧,配设图14和图15所示的固定用旋钮90,在该固定用旋钮90上,向着轴向内侧形成长尺寸的阳螺纹90a。该阳螺纹90a通过上述贯通孔89和上述长孔88可以与上述手柄保持板66的阴螺纹87a连接。从而,通过回转上述固定用旋钮90就能使该固定用旋钮90在连接方向的轴向内侧螺旋前进。而且在与上述基部74的轴向外侧的端面的上述长孔88的形成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平面形状并使其大致呈月芽状的被压紧部91凹入轴向内侧。
而且,在对应于上述被压紧部91的上述阳螺纹90a的基端部,设置比上述被压紧部91外周稍小而做成大致圆柱形的压紧部92,该压紧部92随着上述固定用旋钮90的连接动作向轴向内侧螺旋拧进,能够压住上述被压紧部91。因此,仅仅通过朝着连接方向回转上述固定用旋钮90,就能将上述基部74固定在一定的固定位置。
因而,采用上述限制手段,能够简易且适当地进行上述手柄4向固定位置的固定。
再者,虽然上述阳螺纹90a处于通过上述长孔88贯通基部74的状态,但由于上述长孔88做成相对于上述阳螺纹90a在基部74的长度方向具有游隙的状态,所以除了由上述固定用旋钮固定手柄4时,上述阳螺纹并不妨碍上述基部74向半径方向移动。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初期状态下,上述基部74通过上述靠紧部件86的靠紧力,靠紧到上述一对销钉76、77和上述第一、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71、72的预定组嵌合的固定位置。而此时,上述固定用旋钮90的压紧部92使上述基部74的被压紧部91处于被压紧状态,因此,上述手柄4的手动移动处于被限制的状态。
然后,在由初期状态进行上述手柄4的位置变更时,通过使上述固定用旋钮90与连接方向逆向回转,从而解除上述固定用旋钮90的压紧部92对岸上述基部74的被压紧部的压紧。
因此,由于处于仅由靠紧部件86的靠紧力作用于上述基部74的状态,因此容许手动移动基部74。
其次,为对抗上述靠紧部件86的靠紧力,再使上述手柄4返回图7中的这一侧。藉此,形成于上述基部74上的一对销钉76、77分别解除了对上述第一或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的嵌合,由此,上述基部74一面将上述各销钉76、77滑动连接在上述第一或第二回转保持用沟68、69中,一面又容许一定的回转。
然后,使上述基部74回转,将上述基部74移动到预定的固定位置,即第一、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71、72的其它组的形成位置,然后放开上述手柄4,通过上述靠紧部件86的靠紧力,使上述基部74的销钉76、77嵌合到另外的第一、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71、72的回转限制位置。由此,上述基部74再次处于被限制回转的状态。
然后,在上述基部74的回转被限制后,通过在连接方向回转上述固定用旋钮90,从而由上述固定用旋钮90的压紧部92压紧上述基部74的被压紧部91。
藉此,上述基部74的手动移动被限制,上述手柄4的位置被固定在新的固定位置。此时,仅用固定用旋钮90的回转就能简易且迅速地进行手柄4的位置固定。
这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训练装置的手柄,是由连接轴一体连接左右的把持部而形成的。而且通过将上述连接轴插入水平安装在手柄支柱上端部侧的环状回转支持部内,上述手柄可将该回转支持部的轴向做为中心回转。另外,在连接轴上,将该连接轴的外周削成多角形而形成被固定部,在与该被固定部对应的上述回转支持部的外部,安装能够用回转动作螺旋拧进回转支持部内,同时能够压紧上述被固定部的锁定旋钮,因而,在进行手柄的拆卸检修时,通常有以下问题若不除去锁定旋钮外侧的外罩或控制装置,就不能进行拆卸检修。而且在使用训练装置时,作用于手柄把持部的荷重在手柄自身上产生扭转转矩,但在现有技术中,该转矩必须被手柄的上述被固定部承受。但是,该被固定部因手柄中心部近旁空间的制约,不能采取必要充分的形成范围。因而,在被固定部中,或是产生手柄的松弛或晃动,或是为防止这一现象必须用大的力量螺旋拧进锁定旋钮,所以存在不利于使用者的操作性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手柄回转机构62中,上述手柄4与现有技术不同,是相对于手柄支柱3左右分体安装,而且通过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回转保持用沟68、69上形成的缺口68a、69a,就能够容易地由手柄保持板66、67将上述手柄4取下,因此能够使手柄4的拆卸检修性能提高。另外,使用上述手柄回转机构62,仅用手动就能使上述手柄4朝着对抗上述靠紧部件86的靠紧方向的方向移动,可简单而适当地进行手柄4的位置变更,同时,采用上述、限制手段,可以稳定而可靠地将手柄4的位置固定到新的手柄位置。
特别是,因为可以在使用机器的原来状态进行上述手柄4的位置调整,所以能提高机器的操作性。
再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一回转保持用沟68半径方向外侧的周缘部形成上述第一回转限制用缺口71的同时,在上述第二回转保持用沟69半径方向内侧的周缘部形成上述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72,但不必限于此种情况。例如,也可以在上述第一回转保持用沟68半径方向内侧的周缘部向着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形成上述第一回转限制用缺口71的同时,在上述第二回转保持用沟69半径方向外侧的周缘部向着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形成上述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72。
这时,如果为了使上述靠紧部件86的靠紧方向与上述实施方式逆向的同时解除第一和第二回转限制用缺口71、72对回转的限制,使手柄4的移动方向与上述实施方式逆向,即,使手柄4压向图7的前方,能够达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在上述手柄支柱3和上述下部架9的内部,配设支持手柄用的上下方向的长尺寸的管体106。
而且在上述管体106上,设置该管体106的连接结构。
即,上述管体106,在解除器具103组装的状态下,将图1所示的分离线A作为界限分离成插入管体101和被插入管体102。
上述插入管体101,沿图16上下方向做成断面大致为正方形的长尺寸的管状。另一方面,上述被插入管体102做成具有比上述插入管体101外周更大的开口部109的沿上下方向长尺寸的管状。因此在组装时,可以由图16的上方通过上述开口部109将上述插入管体101插入上述被插入管体102的内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被插入管体102的开口部109形成的上端面102a上,形成向下方凹入的、在两管体101、102连接时用于定位的缺口部110。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在上述上端面102a中将上述缺口部110形成在一对彼此相对的两个边部上,但不必受此限制,例如也可以仅形成在一个边部、或3个以上的边部上。
另一方面,在上述插入管体101的外周面的与上述缺口部110在圆周方向的对应位置,配设用于同该缺口部110进行定位,同时进行两管体101、102连接时的定位的、可与上述缺口部110连接的、与上述缺口部110数目相同的突起部111。
从而,通过将上述插入管体101插入被插入管体102内,同时使上述突起部111对接到上述缺口部110中,就能够简易地进行为将两管体101、102连接的定位。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下述方法就能简易地形成上述突起部111,即,在上述插入管体101外周壁的彼此相对的位置形成一对孔112的同时,通过该孔112由一边的外周壁向相对的另一边的外周壁贯通插入圆柱状销钉113。
在处于上述一对缺口部110下方位置的上述被插入管体102上,形成用于连接两管体101、102的一对被插入侧连接孔115a、115b,通过该被插入侧连接孔115a,能够用螺栓等连接部件116由被插入管体102外部进行两管体101、102的连接操作。
即,在上述被插入管体102的外侧配设上述连接部件,其方式是通过上述被插入侧连接孔115a可插入到与上述插入管体101的插入方向垂直的被插入管体102的内侧方向。另外,如图17所示,在上述插入管体101外周壁处于连接状态下对应于上述被插入侧连接孔115a、115b的位置,形成一对插入侧连接孔118a、118b。并且,在这一对插入侧连接孔118a、118b中,在位于上述连接部件116插入方向前方一边的插入侧连接孔118b的外周缘部,以可与上述连接部件116螺旋连接的方式,配设用于进行与上述连接部件116的连接、同时进行两管体101、102的连接的例如螺母等被连接部件119。
因此,在将上述连接部件116对上述被连接部件119螺旋连接的状态下,可将连接部件116向与上述插入管体101的插入方向垂直的被插入管体102的内侧方向螺旋拧进,藉此,能够将两管体101、102由与上述插入管体101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予以连接。
下面,对上述管体106的连接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初始状态下,上述管体106为插入管体101和被插入管体102相分离的状态。
然后,由初始状态进行两管体101、102的连接时,将上述插入管体101由上方插入被插入管体102的内部。
此时,由于在上述插入管体101上形成突起部111、在对应于该突起部111的形成位置的被插入管体102的上端面102a上形成上述缺口部110,所以将上述插入管体101仅按连接尺寸的预定长度插入被插入管体102内之后,上述突起部111便接触到上述缺口部110,可阻碍插入管体101更深的插入。
在上述突起部111对上述缺口部110接触的位置,上述被插入侧连接孔115a、115b和插入侧连接孔118a、118b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可以用连接部件116将两管体101、102连接。
由此,如图18所示,为两管体101、102的连接完成了定位。
而且,在完成了定位后,将上述连接部件116由上述被插入管体102的外侧,通过上述被插入侧连接孔115a插入到被插入管体102的内部,同时通过上述插入侧连接孔118a贯通上述插入管体101后,将连接部件116的前端部螺纹连接在配设于上述插入管体101中的上述被连接部件119上。
然后,在将上述连接部件116的前端与被连接部件119螺纹连接的状态下,通过沿连接方向(右螺旋的场合,是以连接部件116的轴作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回转连接部件116,使上述连接部件116螺旋拧进与上述插入管体101的插入放下垂直的被插入管体102的内侧方向。
此时,由于上述缺口部110和上述突起部111的接触,使插入管体101在插入方向的定位适当,所以能够简易且适当地进行连接部件116的连接操作。
另外,由于上述突起部111和上述缺口部110,使连接位置保持稳定的状态,又由于上述连接部件116和上述被连接部件119,使得能够以插入管体101的外周面和外侧管体102的内周面互相压接的方式进行两管体101、102的连接,所以能够一面防止向着连接方向即与图1的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滑动或晃动,一面牢固地连接两管体101、102。
而且,由于上述连接部件116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在经过上述被连接部件119后,通过上述被插入管体102上形成的插入方向前方侧的被插入侧连接孔115b,保持着贯通到被插入管体102外侧的状态,因此被连接的两管体101、102对于朝着连接方向的拉拔也能发挥充分的对抗力。
由此,如图19所示,两管体101、102由上述连接部件116的连接操作结束。
这里,在现有技术采用的管体连接结构中,为平稳地进行两管体的连接,必须将两管体的外周尺寸差作得较大,但此时,虽然能容易地将外周作得较小的一根管体插入到外周作得较大的另一根管体中,但产生连接时定位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若将两管体外周尺寸差作得较小,则产生此次不能平稳地进行连接的问题。
但是,使用上述的管体106的连接结构,由于可通过将突起部111接触缺口部110简易地实现连接时管体101、102的定位,因此,由定位观点出发,不必使两管体101、102的外周尺寸差小到必要之上,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插入管体101插入被插入管体102中。另外,由于通过上述突起部对上述缺口部的接触能够稳定地保持连接时两管体101、102的定位,所以能够防止连接时的晃动,同时能稳定且牢固地实现连接尺寸正确的连接。而且,由于能由缺口部110和突起部111组成的简易结构实现这样的稳定的连接,所以也可以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特别是,能够提供一种如训练装置1那样,在由外装的观点看因必须用手柄支柱3和下部架9覆盖管体106外周而难以目视到连接位置、和市售后使用者必须进行管体101、102的连接而使用本发明的场合下组装容易、使用方便的优良的器具。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种种变更。
例如,上述两管体101、102的断面形状,也可按照设计构思作成所希望的形状,但由在插入管体101彼此相对的一对外周壁部贯通销钉113、简易地形成上述突起部111等的观点出发,最好将上述管体101、102形成例如断面为正六边形等具有偶数边断面的形状。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将上述插入管体101做成中空的圆筒状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将上述插入管体作成实心的。
另外,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定,可以按照需要作种种变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使用本发明可以制造耐冲击强的负荷装置。
即,设置一对支持板,在各支持板上分别配设轴承,由这些轴承可回转地支持固定转子的转子轴,由于由轴承回转自如地支持转子轴,所以即使输送受到冲击等,也不用担心转子轴的支持变得不稳定。
而且,如果配设赋与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张力的弹簧靠紧的、可转动的张紧臂,使其转动中心位于上述曲轴和转子轴的中间位置,并将该张紧臂上设置的辊子压接在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上,就能使结构紧凑,并对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自动赋与良好的张力。
另外,使用本发明,能简便地进行组装操作。
即,设置一对固定在主体框架上的支持板,作成仅使一块支持板能通过由上述主体框架和座位支柱划定的空间,将曲轴及负荷装置的轴支持在上述一对支持板的至少一块上,由于一块支持板能通过上述空间,所以可由一个方向简便地进行组装,另外,由于能在两支持板上将各部件单元化,所以还可以在组装线以外进行组装、检查。
而且,由于由负荷装置将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置于不能通过空间的支持板的近旁,使得由不能通过空间的大型的刚性大的支持板主要支持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持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
此外,使用本发明,可以简单地进行转子和定子的位置管理。
即,设置一对支持板,在各支持板上分别配设轴承,由这些轴承可回转地支持固定转子的转子轴的同时,在一块支持板上固定定子,在该定子上形成的贯通孔内可转动地插入转子轴,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转子和定子的定位,同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这些转子和定子的位置管理。
而且,由1级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连接曲轴和转子轴,能使结构简化,从而使结构紧凑。
权利要求
1.一种训练装置,在连接踏板的曲轴上设置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在该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和在由转子及定子构成的负荷装置的轴上设置的圆环状驱动被传动部件上环绕的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而构成的训练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对支持板,在各支持板上分别配设轴承,由这些轴承可回转地支持固定上述转子的转子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配设赋与上述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张力的弹簧靠紧的、可转动的张紧臂,使其转动中心位于上述曲轴和转子轴的中间位置,并将该张紧臂上设置的辊子压接在上述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上。
3.一种训练装置,在连接踏板的曲轴上设置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在该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和在由转子及定子构成的负荷装置的轴上设置的圆环状驱动被传动部件上环绕的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而构成的训练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对固定在主体框架上的支持板,作成仅使一块支持板能通过由上述主体框架和座位支柱划定的空间,将曲轴及负荷装置的轴支持在上述一对支持板的至少一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负荷装置将上述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置于不能通过上述空间的支持板的近旁。
5.一种训练装置的负荷装置,在连接踏板的曲轴上设置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在该圆环状驱动传动部件和在由转子及定子构成的负荷装置的轴上设置的圆环状驱动被传动部件上环绕的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而构成的训练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对支持板,在各支持板上分别配设轴承,由这些轴承可回转地支持固定上述转子的转子轴的同时,在一块支持板上固定上述定子,在该定子上形成的贯通孔内可转动地插入上述转子轴。
6.根据利要求5所述的训练装置的负荷装置,其特征在于,由1级移动式驱动传动部件连接上述曲轴和上述转子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型健康增进器具的训练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耐冲击强的负荷装置的训练装置。本发明的训练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一对支持板13、14,在各支持板13、14上分别配设轴承30,由这些轴承30可回转地支持固定转子24的转子轴26,即使输送受到冲击等,也不用担心转子轴26的支持变得不稳定。
文档编号A63B22/08GK1390613SQ0212306
公开日2003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2日
发明者井上岳志, 清宫正雄, 绵贯准一 申请人:康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