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弹性背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弹性背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各类背包上的弹性
北胜冃帀。
背景技术:
习知的,在箱包中不可或缺都配备有背带,然而现有背带结构较为简单,当箱包内载物较重时,人在背负时,随着箱包因走动而产生的上下起伏会导致相应背带也在不断勒紧、摩擦皮肤,使得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挤和损伤,并最终导致背负者的强烈不适及疲劳。为此,现下有些背带在于肩膀接触的肩带
处采用了海绵、EVA或者其他适宜的软质弹性片体做为内衬体,但由于其外往往还需包裹尼龙面料等,肩带在背负过程中只是较为柔软舒适,但由于缺乏延展性,加之其肩带部分表面往往为光面,使用时整个带面紧贴身体,很少存在空隙,透气性能差,长期佩戴下舒适性欠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减振作用且具备良好透气性的弹性背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弹性背带,它由于肩膀相触的肩带及两端连接带构成,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肩带包括上下两层结构,其中上层为拥有弹性拉升复位能力的延展层,下层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软质层,延展层及软质层通过两侧包边车缝固定;
所述延展层中穿套有至少一根弹力皮筋;
所述软质层外表面设有不规则花纹;
所述软质层由橡胶制成;
所述包边上的车缝成锯齿状;
所述肩带通过车缝与两端连接带相连,该车缝成体型。
相比于常见的背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延展层结合软质层结构的肩带,肩带的软质层由橡胶制成,其外表面设有不规则花纹,即保证了柔软舒适和一定的弹性,又确保了于人体接触时良好的透气性,其内还设置有弹力皮筋,当施加于背带上的拉力消失后其可自恢复至正常状态,而于肩带中两层结构的通过包边加车缝的方式得到牢固的连接,使得整个背带产品不仅使用舒适,且经久耐用。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肩带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背带,它由于肩膀相触的肩带A及两端连接带4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巧妙支出再于将现有背带的肩带A部分设计为一有一定弹性的肩带,其具体结构参见图2, 3,该肩带两端通过车缝301与连接带4相连,为保证强度,车缝301成梯形,与一侧的连接带4上通常还设有调节扣5,而肩带本生的上层为拥有弹性拉升复位能力的延展层l,下层则采用的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软质层6,该延展层1由具有延展性的材料编织而成,而软质层6则由橡胶制成,为保持与皮肤接触时良好的透气性,其外表面设有不规则花纹。延展层1与软质层6的两侧设有包边2,通过包边2上的锯齿状车缝102将两层结构牢牢相连。
参见图4,于其背带的延展层6中穿套了若干弹力皮筋101,由此使得整个背带在使用时可在其内弹力皮筋101的作用下缓慢边长,适应使用者体型,而当背带使用过后又可在皮筋101的作用下恢复原有状态以备反复使用。
综上所述可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背带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非常合适背负重物时使用,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将该背带中的肩带结构应用于常见书包、皮箱带等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弹性背带,它由于肩膀相触的肩带及两端连接带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包括上下两层结构,其中上层为拥有弹性拉升复位能力的延展层,下层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软质层,延展层及软质层通过两侧包边车缝固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层中穿套有至少一根弹力皮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外表面设有不规则花纹。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由橡胶制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上的车缝成锯齿状。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通过车缝与两端连接带相连,该车缝成体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背带,它由于肩膀相触的肩带及两端连接带构成,所述肩带包括上下两层结构,其中上层为拥有弹性拉升复位能力的延展层,下层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软质层,延展层及软质层通过两侧包边车缝固定;所述延展层中穿套有至少一根弹力皮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延展层结合软质层结构的肩带,肩带的软质层由橡胶制成,其外表面设有不规则花纹,既保证了柔软舒适和一定的弹性,又确保了于人体接触时良好的透气性,其内还设置有弹力皮筋,当施加于背带上的拉力消失后其可自恢复至正常状态,而于肩带中两层结构的通过包边加车缝的方式得到牢固的连接,使得整个背带产品不仅使用舒适,且经久耐用。
文档编号A45F3/00GK201286430SQ200820175229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8日
发明者敏 陈 申请人:敏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