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跆拳道负重护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跆拳道训练中使用的护身装置,尤其是一种改进型的负 重护身装置。
背景技术: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成为极受欢迎体育运动,并 成为奥运会的常设比赛项目之一。由于跆拳道是一种搏击类运动项目,攻击性比较强,因此 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为防止受伤,需要穿戴防护装置。现有的防护装置一般包括有头盔和护身,目前的护身一般设有倒T字形的前护 身板,在前护身板的上面系有两根背带,并在前护身板两侧设有多个背带扣(如图4所示), 穿戴时,将前护身板贴在前胸,然后将前护身板两侧向后卷起包裹住运动员,背带从身后拉 下,穿过背带扣系在后背上,将前护身板系紧。前护身板一般外面由皮革制成,里面填充有 海绵或者塑料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现代跆拳道规定,击中后背和肩膀也能得分,因此运动员的后 背和肩膀往往成为攻击的对象,但是现有的护身不能对运动员的肩膀和后背进行保护,而 且仅靠薄的海绵和塑料板也不能有效的缓冲冲击力,使得运动员经常受伤。另外采用背带 穿系的结构要求每个背带扣都要系紧,使得穿戴和卸下时非常不方便,并且在剧烈的运动 过程中背带容易松开,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穿戴方便,保护功能强的跆拳道护身。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保护功能 强的跆拳道负重护身。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跆拳道负重护身,其特 征在于它包括前护身板、后护身板、护肩,前护身板、后护身板均为凸字形,前护身板的上 端与后护身板的上端由护肩连为一体,护肩能折叠或者展开;护肩的中心位置开有供头穿 过的头颈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前护身板、后护身板、护肩,能够实现对运动员前胸、后背和肩膀的保护,提 高了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保护功能强的特点。2、使用尼龙扣取代背带,避免了剧烈运动中背带容易松开的缺陷,并且方便了运 动员穿戴和卸下,提高了训练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3、前护身板和后护身板内填充有防护材料,增加了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负重, 增强了训练效果,使得运动员在脱下跆拳道负重护身后,能够适应更强的身体对抗。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后视图;图4为传统跆拳道护身的结构图;图中1-前护身板,2-后护身板,3-护肩,4-头颈孔,5-尼龙扣带,6_尼龙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跆拳道负重护身,它包括前护身板1、后护身板2、护肩3, 前护身板1、后护身板2均为凸字形,前护身板1的上端与后护身板2的上端由护肩3连为一 体,护肩3能折叠或者展开(如采用布,软连接);护肩3的中心位置开有供头穿过的头颈孔4。所述的前护身板1的下部两侧和后护身板2的下部设有尼龙扣。尼龙扣包括有设 置于前护身板的下部两侧的尼龙扣带,以及设置于后护身板下部的尼龙布6,其中尼龙布6 为带状一体结构,尼龙布6的两端分别与前护身板1的下部两侧的尼龙扣带5配合。所述的前护身板1和后护身板2内均填充有防护材料。防护材料为木板或者橡胶 板,防护材料的厚度范围为10-15毫米。所述的前护身板1的表面和后护身板2的表面均为耐磨材料,其边缘用针线缝制 有包边。当使用本跆拳道负重护身时,首先运动员将本跆拳道负重护身套在颈部,让头穿 过头颈孔4,并保持前护身板1在胸前,后护身板2在背后,然后将前护身板1两侧的尼龙扣 带5与后护身板2的尼龙布6扣紧,即完成了穿戴。
权利要求1.跆拳道负重护身,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护身板、后护身板、护肩,前护身板、后护身 板均为凸字形,前护身板的上端与后护身板的上端由护肩连为一体,护肩能折叠或者展开; 护肩的中心位置开有供头穿过的头颈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跆拳道负重护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护身板的下部两侧 和后护身板的下部设有尼龙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跆拳道负重护身,其特征在于尼龙扣包括有设置于前护身 板的下部两侧的尼龙扣带,以及设置于后护身板下部的尼龙布,其中尼龙布为带状一体结 构,尼龙布的两端分别与前护身板的下部两侧的尼龙扣带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跆拳道负重护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护身板和后护身板 内均填充有防护材料,防护材料的厚度范围为10-15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跆拳道训练中使用的护身装置。跆拳道负重护身,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护身板、后护身板、护肩,前护身板、后护身板均为凸字形,前护身板的上端与后护身板的上端由护肩连为一体,护肩能折叠或者展开;护肩的中心位置开有供头穿过的头颈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保护功能强的特点,能提高训练过程的安全性和效果,能够适应更强的身体对抗,并且加大了负重,利于增强运动员的爆发力、动作的速度及力度。
文档编号A63B71/12GK201889054SQ20102061227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8日
发明者崔沉义, 曾于久, 李秀娟, 马岳强 申请人:武汉新世纪胜道体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