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尔夫球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58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尔夫球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双弹性级别的高尔夫球杆。
背景技术
通常高尔夫球杆,按其杆身的弹性级别,可分为XSRAL五个等级,根据需要与合适的球头配合,满足不同球员的击球特点。就目前情况看,不同厂商之间,虽然都将球杆分列为五个等级,但实际上其弹性级别的击球感并不一定一致,这使得球员在不同品牌之间换用时需要很多的试验和适应。另一方面,同一球员在不同的时间,其自身的击球状态并不相同,根据需要会在短时间内更换不同弹性级别的球杆以获得最优的击球效果。目前的球杆,单支只具有一种弹性级别规格,根据以上原因,频繁更换球杆就成为一个必然的结果,这带来大量的不便和高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高尔夫球杆弹性级别规格混乱难以适应和球员状态不同带来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尔夫球杆,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尔夫球杆,包括外壁平滑的一杆身,该杆身外壁从杆尾至杆头由粗趋细,且轴向通体中空;所述杆身其杆尾与杆头之间的一段,在其中心轴上具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对称面;所述杆身按每一所述对称面分为左右对称的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所述第一对 称壁和第二对称壁具有使所述杆身弯曲弹性不同的壁厚。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者,可以在如下方面具有改进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杆身外壁按其中心轴旋转对称。进一步地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杆身内壁为与所述外壁同轴旋转对称者,并且该内壁上凸设一组相对其中一所述对称面左右对称的加强肋;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地,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肋分段分布于所述杆身内壁长度方向,并且加强肋具有分段末端长度按其中心轴左右不对称的部分。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对称面延伸于整个所述杆身。—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分段分布于所述杆身。—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延伸于所述杆身中段部分,其一端距所述杆尾1/5至1/3杆身长度,另一端距所述杆头1/3杆身长度。上树对称壁分段分布的方案基础上,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分段分布的区域,其一端距所述杆尾1/5至1/3杆身长度,另一端距所述杆头1/3杆身长度。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I.同一根杆身,仅通过手持时稍加转动即可实现两种不同的弹性级别规格。球员用同一根球杆可以方便地转换于不同的弹性级别之间,可以迅速达到适应并进入状态。2.两个弹性级别可以使球杆具有很大的弹性容差,以适应球员的习惯而不是要求球员改变习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0014]3.杆身的外壁旋转对称,不论手持何种方向,其挥舞时的空气阻力手感均一致,特别地,圆形外壁其空气阻力与常见的球杆保持一致,球手容易适应。4.旋转对称内设加强肋的方式适用于合成材料的制作,易加工,一致性好。5.分段分布的第一和第二对称壁,一方面可以实现同一杆身两个方向的不同弹性,另一方面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定其弯折点来设计其弹性分布,具有丰富的客制化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带剖面的示意图;图2是图I实施例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轴截面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另一轴截面示意图;图7是图I实施例在杆身长度上的分布长度示意图;图8是图5实施例在杆身长度上的分布长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带剖面的示意图;图2,图I实施例横截面示意图;图7是图I实施例在杆身长度上的分布长度示意图;结合此二图予以说明杆身10乃是一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杆体,其下端的杆头插接固定于击球头20,此为一通用而简洁的高尔夫球杆形态,实际实用中,在杆身10上端的杆尾加装一些材料构成便于握持的手柄即可用于击球。从立体截图和横截面示意图可知,杆身内部具有两条对向设置的加强肋11,除此之外,杆身10内部通体中空的形状与其外壁相似,都是按其中心轴z轴旋转对称者,从图2可见都为正圆的形态。杆身10的横截面具有两个过z轴且相互垂直的对称面X和y,如图2中,按杆身来看,X面的上下两面为第一对称壁,y面的左右两面为第二对称壁,可见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的厚度分布不同,因而,当球员手持杆身10其在X面内挥舞和y面内挥舞时得到两种不一样的弹性级别效果,实现了不同的击球弹性,该效果的切换只需要将杆身的挥舞方向偏转90°再重新安装于击球头20即可实现;此90°的分配使两个方向壁厚的相互影响减到最小,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手持时的旋转偏差。可见,同一根杆身,仅通过手持时稍加转动即可实现两种不同的弹性级别规格。本例中,X轴向的弹性级别标称是R,y轴向的级别是S,可见,球员用同一根球杆可以方便地转换于R与S之间,可以迅速达到适应并进入状态;同时,若球员已经适应另一规格的R级球杆,可以在本方案中得到一个最接近已适应的R级手感。所以,本方案一方面针对同一球员,实现了一根球杆两个弹性级别的快速切换,另一方面可以使球杆具有很大的弹性容差,以适应球员的习惯而不是要求球员改变习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再者,杆身10的形态乃是内外旋转对称,加上内壁的加强肋11,这种形态非常适用于合成材料比如碳纤维材料的加工生产,其生产成本容易控制,效率和一致性比较好。从杆身10的外壁旋转对称的形态可知,不论手持何种方向,其挥舞时的空气阻力手感均一致,特别地,圆形外壁其空气阻力与常见的球杆保持一致,球手容易适应。如图7所示,加强肋11分布位置BI的一端距杆尾距离A,即1/3杆身10长度,另一端距杆头距离也是A,为1/3杆身长度。实施例二 如图2,图I实施例横截面示意图;与实施例一相比,杆身10的外壁仍然是旋转对称的圆形横截面,但内壁不再包括旋转对称者,而是厚度渐变的椭圆横截面内壁。同样地,X面方向得到S级的弹性,而y面得到R级弹性。该方案的杆身内壁强度较高。实施例三如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横截面示意图;与实施例2相比,其第一和第二对称壁的实现也是靠其厚度渐变,不过变化并不均匀;或者可以认为,本实施例与图I所示的实施例相比,都具有加强肋11,只不过本例的加强肋11不再是凸条的形态,而是填充平整的形态。此形态的加强肋造成X面方向和y面方向的弹性差距很大,通过握姿实现明显弹性差异的球杆。实施例四如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轴截面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另一轴截面示意图。图8是图5实施例在杆身长度上的分布长度示意图;结合此三图予以说明本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具有同样横截面形态的加强肋11,从图中可见,加强肋并不是连续分布于整个杆身10,而是具有分段分布的形态,从而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也是分段分布于所述杆身的形态。并且加强肋11其分段末端长度按其中心轴左右不对称的部分,即产生了不对称的缺口 12。如此的设定,可以改善杆身10整体的弹性分布,可以通过对不对称处,也即缺口 12不对称的分布,实现对杆身10其弯折点的设定;所有加强肋11在杆身的分布B2,其一端距杆尾C的长度即1/5杆身10,另一端距杆头A长度即1/3杆身。可见,杆身10不但实现了两种弹性,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结构设计设计其弯折点来设计其弹性分布,在外壁不变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客制化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高尔夫球杆,包括外壁平滑的ー杆身,该杆身外壁从杆尾至杆头由粗趋细,且轴向通体中空;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身其杆尾与杆头之间的一段,在其中心轴上具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对称面;所述杆身按姆一所述对称面分为左右对称的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所述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具有使所述杆身弯曲弾性不同的壁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高尔夫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外壁按其中心轴旋转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ー种高尔夫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内壁为与所述外壁同轴旋转对称者,并且该内壁上凸设ー组相对其中一所述对称面左右対称的加强肋。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高尔夫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面延伸于整个所述杆身。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高尔夫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分段分布于所述杆身。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ー种高尔夫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分段分布于所述杆身内壁长度方向,并且加强肋具有分段末端长度按其中心轴左右不对称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高尔夫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其直径均匀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ー种高尔夫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共分为三段分布于所述杆身。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高尔夫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延伸于所述杆身中段部分,其一端距所述杆尾1/5至1/3杆身长度,另一端距所述杆头1/3杆身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ー种高尔夫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分段分布的区域,其一端距所述杆尾1/5至1/3杆身长度,另一端距所述杆头1/3杆身长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尔夫球杆,包括外壁平滑的一杆身,该杆身外壁从杆尾至杆头由粗趋细,且轴向通体中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其杆尾与杆头之间的一段,在其中心轴上具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对称面;所述杆身按每一所述对称面分为左右对称的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所述第一对称壁和第二对称壁具有使所述杆身弯曲弹性不同的壁厚。本技术方案用同一根杆身,仅通过手持时稍加转动即可实现两种不同的弹性级别规格。球员用同一根球杆可以方便地转换于不同的弹性级别之间,可以迅速达到适应并进入状态。
文档编号A63B53/00GK202460011SQ20112057266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永春 申请人:刘永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