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健身训练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10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太极健身训练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极健身训练球,包括两个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球体的空心半球体,所述空心半球体的内部设有一个可与其紧连接的立体十字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配套有可拆装的砝码。所述支撑架至少有一个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能够固定在太极球内部,其它支撑臂与太极球内壁接触的端部呈圆弧形,均能与太极球内壁充分接触。以所述支撑臂交叉点为起点,沿着半径方向在各支撑臂上设有标尺,所述可拆装的砝码设为中心对称的环状结构,其中心设有与所述支撑臂尺寸相匹配的带螺纹的内孔,通过支撑臂上的标尺可以确定砝码在支撑臂上的位置,通过在所述立体十字支撑架上同时增加或减少砝码,可以满足整个太极球内部的受力平衡,调控太极球重量的需求。
【专利说明】太极健身训练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健身训练的太极球。

【背景技术】
[0002]锻炼健身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太极球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灵活、不受场地限制等特点,成为受到大众喜爱的健身手段,长期练习太极球对体悟太极拳之精华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人们的大力追捧。但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太极球,主要为固定重量的空心球体,实际上,根据不同的练习人群的体形和不同的练习阶段,对太极球的重量有不同的要求,随着练习者功力的深入,对太极球的重量要求越来越大,通过更换太极球来满足需求,长此以往用过的太极球就被闲置,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装,便于调节重量的太极球。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太极球包括两个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球体的空心半球体,所述空心半球体的内部设有一个可与其紧连接的立体十字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配套有可拆装的砝码。
[0005]所述空心半球体分为上球体和下球体,上球体与下球体连接的边缘内部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所在圆的半径略小于太极球内径,下球体对应连接上球体的边缘内部设有与所述环形凸起可以紧密扣合的环形凹槽,上球体与下球体连接的边缘延伸出一小段内径与太极球相同,外周带有螺纹的环形结构,对应的下球体连接处内壁设有与所述环形结构匹配的螺纹,通过所述环内外螺纹可以将上下球体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球体,所述空心半球体的优选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0006]在太极球内部设有一个可固定的立体十字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三条长度相同、直径相同的圆柱状支撑臂,各支撑臂外周均设有螺纹,其中两条支撑臂呈十字状交叉连接处于同一个平面,另一条支撑臂垂直通过所述平面上支撑臂的交叉点,并以所述交叉点为起点分别向平面两侧竖直延伸至太极球内壁,所述交叉点为各支撑臂长度的中点。至多有一个所述支撑臂的任一端能够固定在太极球内部,其它支撑臂与太极球内壁接触的端部呈圆弧形,均能与太极球内壁充分接触。
[0007]为了将立体十字支撑架固定在太极球内部,同时也满足方便拆卸和安装的需求,至多能选择一个支撑臂与太极球固定,所述支撑臂的至少有一端设有一个与太极球固定的螺纹连接杆或卡接连接杆,由于多次的拆卸安装易引起卡接接头处磨损严重,最终会导致所述立体十字支撑架与太极球连接不牢,影响使用,选择螺纹连接方式固定所述立体十字支撑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臂外周均设有螺纹,对所述支撑臂进行纵向切割,形成一个截面,所述截面到支撑臂圆心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臂的半径。以所述支撑臂交叉点为起点,沿着半径方向在各支撑臂上设有相同最小单位和距离的标尺,所述可拆装的砝码设为中心对称的环状结构,其中心设有与所述支撑臂尺寸相匹配的带螺纹的内孔,通过支撑臂上的标尺可以确定砝码在支撑臂上的位置,为了达到整个太极球内部的受力平衡,所述支撑臂上必须同时增加或减少砝码,且砝码在支撑臂的位置到支撑臂交叉点的距离相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太极健身训练球的竖直剖视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太极健身训练球的空间结构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太极健身训练球的立体十字支撑架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近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例是一种太极健身训练球,包括两个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球体的空心半球体I,所述空心半球体I分为上球体11和下球体12,所述空心半球体I的内部设有一个可与其紧连接的立体十字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配套有可拆装的砝码3。
[0013]上球体11与下球体12连接的边缘延伸出一小段内径与太极球相同,外周带有螺纹的环形结构13,对应的下球体连接处内壁设有与所述环形结构匹配的螺纹14,通过所述环内外螺纹可以将上下球体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球体。
[0014]所述立体十字支撑架2包括三条长度相同、直径相同的圆柱状支撑臂21,各支撑臂外周均设有螺纹22,对所述支撑臂21进行纵向切割,形成一个截面23,所述截面23到支撑臂21圆心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臂21的半径。以所述支撑臂21交叉点为起点,沿着半径方向在各支撑臂上设有相同最小单位和距离的标尺24,其中两条支撑臂21呈十字状交叉连接处于同一个平面,另一条支撑臂21垂直通过所述平面上支撑臂21的交叉点,并以所述交叉点为起点分别向平面两侧竖直延伸至太极球I内壁,所述交叉点为各支撑臂21长度的中点。所述下球体12内部中心设有一个的螺孔15,与立体十字支撑架2的支撑臂21端部的螺纹连接杆25尺寸匹配,可以将其固定在太极球I内部,其它支撑臂21与太极球I内壁接触的端部呈圆弧形,均能与太极球内壁充分吻合。所述可拆装的砝码3设为中心对称的圆环状结构,其中心设有与所述支撑臂21尺寸相匹配的带螺纹的内孔31,通过支撑臂21上的标尺24可以确定砝码3在支撑臂21上的位置,为了达到整个太极球I内部的受力平衡,所述支撑臂21上必须同时增加或减少砝码3,且砝码3在支撑臂21的位置到支撑臂交叉点的距离相同。
[001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太极健身训练球,包括两个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球体的空心半球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半球体(I)的内部设有可拆装连接的立体十字支撑架(2),所述立体十字支撑架(2 )上设有可拆装连接的砝码(3 )。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极健身训练球,其特征在于:所述 立体十字支撑架(2)包括三条长度相同、直径与太极球内径相同的圆柱状支撑臂(21),其中两条支撑臂(21)呈十字状交叉连接处于同一平面,另一条支撑臂(21)通过所述平面上支撑臂的交叉点,并以所述交叉点为起点分别向平面两侧竖直延伸至太极球内壁,所述交叉点为各支撑臂(21)长度的中点,一个所述支撑臂(21)的至少有一端能够固定在太极球内部,其它支撑臂(21)与太极球内壁接触的端部呈圆弧形,均能与太极球内壁充分接触。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极健身训练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21)外周均设有螺纹(22),对所述支撑臂(21)进行纵向切割,形成一个截面(23),所述截面(23)到支撑臂(21)圆心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臂(21)的半径,以所述支撑臂(21)交叉点为起点,沿着太极球半径方向在各截面(23)上设有标尺(24),与太极球固定连接的支撑臂(21)的任一端设有螺纹或卡接连接杆(25 ),所述可拆装的砝码(3 )设为中心对称的环状结构,其中心设有与所述支撑臂(21)尺寸相匹配的带螺纹的内孔(31)。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极健身训练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半球体(I)分为上球体(11)和下球体(12 ),上球体(11)与下球体(12 )连接的边缘内部设有环形凸起或内螺纹(13),下球体对应连接上球体的边缘外周设有环形凹槽或外螺纹(14),所述空心半球体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或卡接。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极健身训练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半球体(I)分为上球体(11)和下球体(12),上球体(11)与下球体(12 )连接的边缘内部设有环形凸起或内螺纹(13),下球体对应连接上球体的边缘外周设有环形凹槽或外螺纹(14),所述空心半球体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或卡接。
【文档编号】A63B21/075GK203915961SQ201420173710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周义义 申请人:温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