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6087发布日期:2020-07-17 16:0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肢复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



背景技术:

腿伤、脚伤等下肢受伤的人员,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对其下肢进行适量的运动,提高康复效率,传统方法包括散步、骑自行车等,需要伤员户外运动,多有不便,尤其是一些下肢神经受损的患者很难区户外运动,且在受伤的前期是不能进行运动的,但是长时间不运动会使得下肢的肌肉恢复缓慢,故需要下肢复健装置以供患者使用。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下肢复健装置都是固定在病床上,但是因为比较大,这样就需要使用的时候来回搬动,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且现有的复健装置很难适合孩子使用,且现有的复健装置一般是采用自行车式的,这样就会需要大幅度的动作,不适合患者运动,且在患者运动结束的时候,可能会应为运动产生疲劳感,这对患者来说使很不舒适的,就需要患者家属进行按摩缓解,为此,提出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复健装置不方便使用,使用幅度过大和不能缓解运动后的疲劳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包括复健装置本体,所述复健装置本体包括第一按摩柱、第二按摩柱和第三按摩柱,所述第一按摩柱的内底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上固定连接有曲柄,所述第一按摩柱的内壁上设有导槽,所述导槽内滑动连接有按摩头,所述导槽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按摩头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二弹簧与导槽一端的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按摩柱、第二按摩柱和第三按摩柱之间固定连接有运动桩柱,所述运动桩柱的底端通过内套筒与复健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筒与外套筒贴合连接,且内套筒与外套筒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外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脚踏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按摩柱、第二按摩柱和第三按摩柱的结构相同,且第二按摩柱的两侧均设有按摩头。

优选的,所述曲柄与按摩头一一对应,且曲柄与按摩头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按摩头至少设有四组,且按摩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硅胶柱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按摩柱、第二按摩柱和第三按摩柱的前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

优选的,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滚动轴承与复健装置本体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有运动桩柱,可以让下肢受伤的患者使用,对下肢进行相应的适当的运动,能够加快患者的下肢康复;

2、本实用新型,设有多组按摩柱,可以在患者运动过后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使得患者不会感到疲惫,且当患者的下肢不能运动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按摩柱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加快患者的下肢康复;

3、本实用新型,在按摩头上设有弹簧,使得按摩头能够自动的回弹,能够使得按摩头能够循环按摩患者下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复健装置本体、2第一按摩柱、3第二按摩柱、4第三按摩柱、5运动桩柱、6盖板、7脚踏板、8外套筒、9内套筒、10第一弹簧、11电机、12连杆、13曲柄、14导槽、15按摩头、16硅胶柱头、17限位块、18连接板、19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该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包括复健装置本体1,所述复健装置本体1包括第一按摩柱2、第二按摩柱3和第三按摩柱4,所述第一按摩柱2的内底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杆12,所述连杆12上固定连接有曲柄13,该处的电机11可以带动曲柄13转动,进而使得曲柄13顶动按摩头15对下肢进行按摩;所述第一按摩柱2的内壁上设有导槽14,所述导槽14内滑动连接有按摩头15,所述导槽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7,所述按摩头15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8,该限位块17可以有效的防止按摩头15被推出按摩柱;所述连接板18通过第二弹簧19与导槽14一端的限位块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按摩柱2、第二按摩柱3和第三按摩柱4之间固定连接有运动桩柱5,所述运动桩柱5的底端通过内套筒9与复健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筒9与外套筒8贴合连接,且内套筒9与外套筒8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外套筒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脚踏板7,该处的运动桩柱5可以让患者进行下肢的运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按摩柱2、第二按摩柱3和第三按摩柱4的结构相同,且第二按摩柱3的两侧均设有按摩头15,该处的第二按摩柱3的两侧都有按摩头15可以对患者的两个下肢均进行按摩。

具体的,所述曲柄13与按摩头15一一对应,且曲柄13与按摩头15贴合连接,该处的曲柄13可以顶动按摩头15,使得按摩头15可以被定顶动,进而可以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且曲柄13与按摩头15是贴合连接,这样在曲柄6转动的时候不会将按摩头15携带。

具体的,所述按摩头15至少设有四组,且按摩头1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硅胶柱头16,该处的硅胶柱头16可以防止按摩头15在顶动的时候伤到患者的下肢。

具体的,所述第一按摩柱2、第二按摩柱3和第三按摩柱4的前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6,该处的盖板6可以方便对第一按摩柱2、第二按摩柱3和第三按摩柱4的内部进行维修。

具体的,所述连杆12的一端通过滚动轴承与复健装置本体1活动连接,该处的连杆12通过滚动轴承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杆12能够在电机转动的时候自由的转动。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患者的下肢放入到第一按摩柱2、第二按摩柱3和第三按摩柱4的中间,然后是患者的脚掌放置到脚踏板7上,然后患者上下踩动运动桩柱5,使得患者能够像正常走路一样运动下肢,然后当患者运动时间到达的时候,可以开启电机11,使得电机11转动带动曲柄13,曲柄13将按摩头15向外顶动,然后按摩头15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当患者的下肢还不能活动的时候,可以将患者的下肢放到运动桩柱5上,然后不让患者运动,直接开启电机11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包括复健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健装置本体(1)包括第一按摩柱(2)、第二按摩柱(3)和第三按摩柱(4),所述第一按摩柱(2)的内底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杆(12),所述连杆(12)上固定连接有曲柄(13),所述第一按摩柱(2)的内壁上设有导槽(14),所述导槽(14)内滑动连接有按摩头(15),所述导槽(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7),所述按摩头(15)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通过第二弹簧(19)与导槽(14)一端的限位块(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按摩柱(2)、第二按摩柱(3)和第三按摩柱(4)之间固定连接有运动桩柱(5),所述运动桩柱(5)的底端通过内套筒(9)与复健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筒(9)与外套筒(8)贴合连接,且内套筒(9)与外套筒(8)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外套筒(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脚踏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柱(2)、第二按摩柱(3)和第三按摩柱(4)的结构相同,且第二按摩柱(3)的两侧均设有按摩头(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13)与按摩头(15)一一对应,且曲柄(13)与按摩头(15)贴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15)至少设有四组,且按摩头(1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硅胶柱头(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柱(2)、第二按摩柱(3)和第三按摩柱(4)的前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2)的一端通过滚动轴承与复健装置本体(1)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复健装置,包括复健装置本体,所述复健装置本体包括第一按摩柱、第二按摩柱和第三按摩柱,所述第一按摩柱的内底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上固定连接有曲柄,所述第一按摩柱的内壁上设有导槽,所述导槽内滑动连接有按摩头,所述第一按摩柱、第二按摩柱和第三按摩柱之间固定连接有运动桩柱;本实用新型,设有运动桩柱,可以让下肢受伤的患者使用,对下肢进行相应的适当的运动,能够加快患者的下肢康复;设有多组按摩柱,可以通过按摩柱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在按摩头上设有弹簧,使得按摩头能够自动的回弹。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波;黎立;巴音达拉;郑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11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