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跑步机技术领域,尤其是跑步机用旋转结构。
背景技术:
跑步机是家庭及健身房常备的健身器材,它能够使使用者在进行跑步或者行走运动的同时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
传统跑步机上的转动机构,容易受到跑步机震动的影响,导致其转动连接处产生松动,尤其是跑步机扶手的转动连接处最为明显,导致跑步机结构不稳定,且易产生异响,影响用户的体验,维修频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跑步机用旋转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跑步机用旋转结构,包括固定件、转动件和螺杆,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件上一侧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转动件的下部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连接轴相配合的第一转孔,所述第一转孔内设置有第一塑胶垫片,所述转动件的下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孔,所述第二转孔内设置有第二塑胶垫片,所述第二转孔通过开设在所述转动件下部处的第二连接孔而与所述第一转孔贯通,所述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塑胶垫片、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塑胶垫片和所述第一连接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改进旋转结构,在能够将转动件有效锁紧的同时,转动件还能顺畅的正常旋转,使得跑步机在使用时,该转动连接处相关结构不会松动,消除该处产生异响的隐患,提高用户的良好体验程度,降低维修频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螺杆的螺纹部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并延伸至所述螺纹孔外后与一螺母螺纹连接。通过增设螺母,提升旋转结构的稳定性,使得该转动连接处更不易产生松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轴外壁包括有若干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转孔内壁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限位块配合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轴外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孔的内壁上。通过设计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配合结构,限定转动件的旋转行程,使得转动件在翻转至设定位置后能够自动定位,在收纳时也能被限位支撑,避免收纳时翻转行程过大后与地面接触造成相关磨损。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塑胶垫片的形状大小和所述第二塑胶垫片的形状大小相同。左右两侧相对应,提升旋转的稳定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螺杆包括靠近头部的光杆部以及远离头部的螺纹部,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塑胶垫片、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二塑胶垫片接触部分为所述光杆部。旋转时只与光杆部接触,提升旋转的顺畅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旋转结构,在能够将转动件有效锁紧的同时,依旧保证转动件顺畅的正常旋转,使得跑步机在使用时,该转动连接处相关结构不会松动,消除该处产生异响的隐患,提高用户的良好体验程度,降低维修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3,跑步机用旋转结构,包括固定件1、转动件2、螺杆3、第一塑胶垫片4、第二塑胶垫片5和螺母6。
所述固定件1设置在跑步机机架上,固定件1上从一侧至另一侧贯通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件1上一侧设置有连接轴11,所述连接轴11外壁包括有若干第一限位块12,优选的,第一限位块12的数量设置为两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轴11外壁上,同时,在所述连接轴11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13。
所述转动件2的下部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连接轴11相配合的第一转孔21,所述第一转孔21内壁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2配合的第二限位块22,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块22的数量为两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孔21的内壁上。
两个第二限位块22之间的间距决定第一限位块12的活动范围,设定上述间距时,只需能够保证转动件2能够转动到设定位置即可,优选的,第二限位块22的直径大小小于第一限位块12的直径大小。
所述第一塑胶垫片4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孔21内,所述转动件2的下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孔23,所述第二塑胶垫片5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孔23内,所述第二转孔23通过开设在所述转动件2下部处的第二连接孔24而与所述第一转孔21贯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塑胶垫片4的形状大小和所述第二塑胶垫片5的形状大小相同。因第一塑胶垫片和第二塑胶垫片为非金属垫片,因此,在被锁紧后,转动件依旧能够转动。
所述螺杆3包括靠近头部的光杆部31以及远离头部的螺纹部32,所述螺杆3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塑胶垫片5、所述第二连接孔24、所述第一塑胶垫片4和所述第一连接孔13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杆3与所述第一塑胶垫片4、所述第二连接孔24以及所述第二塑胶垫片5接触部分为所述光杆部31。
在所述螺杆3的螺纹部32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后,延伸至所述螺纹孔外,位于螺纹孔外的部分与所述螺母6螺纹连接。
优选的,在螺杆3的光杆31部预先涂上适量的阻尼油,优化转动阻力效果。
安装时,螺杆3依次穿过第二塑胶垫片5、第二连接孔24、第一塑胶垫片4和第一连接孔13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最后通过螺母6锁紧,锁紧时,通过旋转转动件2找到合适的转动阻力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跑步机用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1)、转动件(2)和螺杆(3),所述固定件(1)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件(1)上一侧设置有连接轴(11),所述连接轴(11)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13),所述转动件(2)的下部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连接轴(11)相配合的第一转孔(21),所述第一转孔(21)内设置有第一塑胶垫片(4),所述转动件(2)的下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孔(23),所述第二转孔(23)内设置有第二塑胶垫片(5),所述第二转孔(23)通过开设在所述转动件(2)下部处的第二连接孔(24)而与所述第一转孔(21)贯通,所述螺杆(3)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塑胶垫片(5)、所述第二连接孔(24)、所述第一塑胶垫片(4)和所述第一连接孔(13)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步机用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包括靠近头部的光杆部(31)以及远离头部的螺纹部(32),所述螺杆(3)与所述第一塑胶垫片(4)、所述第二连接孔(24)以及所述第二塑胶垫片(5)接触部分为所述光杆部(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跑步机用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的螺纹部(32)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并延伸至所述螺纹孔外后与一螺母(6)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跑步机用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1)外壁包括有若干第一限位块(12),所述第一转孔(21)内壁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2)配合的第二限位块(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跑步机用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12)的数量为两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轴(11)外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块(22)的数量为两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孔(21)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步机用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胶垫片(4)的形状大小和所述第二塑胶垫片(5)的形状大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