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患者平衡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2415发布日期:2022-01-19 16:5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患者平衡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儿患者平衡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脑瘫等原因而引发肢体障碍的患儿,适当的训练会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现在在对患儿进行平衡性训练时,常用的方法为使患儿站在底面为半球形的训练器上来使患儿保持平衡,但这种方式较为枯燥,只是单纯的在训练器上保持平稳站立即可,当患儿成功一次后,便会对这种锻炼方法失去兴趣,从而产生抵触情绪,除此之外,只是单纯一个角度的保持平衡稳定,没有重心的改变,无法进行锻炼强度的改变,锻炼方法单一,锻炼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儿患者平衡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平衡训练装置缺乏趣味性,及训练角度单一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底板上球铰有上下轴向的踏板,踏板下端与底板之间设有多个沿踏板圆周方向均布的挤压气囊,底板上设有与踏板同轴且环形的透明盒,透明盒内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上下方向的隔板,多个隔板将透明盒内部分为多个与挤压气囊一一对应的空腔,空腔内设有弧形的支撑气囊,挤压气囊经连接管与其对应侧的支撑气囊连通,支撑气囊上端设有弧形的支撑板,支撑板上拆卸连接有滚珠,透明盒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空腔一一对应的通孔,多个通孔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滚珠直径小于通孔直径。
5.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通过控制滚珠的移动来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提高患儿的积极性,高度不一的通孔使患儿需使踏板保持不同角度下的稳定,增加了训练的多样性,提高了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透明盒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1.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底板1,底板1上球铰有上下轴向的踏板2,踏板2下端与底板1之间设有多个沿踏板2圆周方向均布的挤压气囊3,底板1上设有与踏板2同轴且环形的透明盒4,透明盒4内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上下方向的隔板5,多个隔板5将透明盒4内
部分为多个与挤压气囊3一一对应的空腔,空腔内设有弧形的支撑气囊6,挤压气囊3经连接管7与其对应侧的支撑气囊6连通,支撑气囊6上端设有弧形的支撑板8,支撑板8上拆卸连接有滚珠9,透明盒4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空腔一一对应的通孔10,多个通孔10与底板1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滚珠9直径小于通孔10直径。
12.为了便于滚珠9从通孔10内移出,所述的支撑板8上表面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
13.为了防止移出通孔10的滚珠9随意滚动,所述的透明盒4外侧同轴设有挡环11。
14.为了便于对挡环11内的滚珠9进行收集,所述的挡环11下侧壁为左高右低的倾斜形状,挡环11右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收集盒12。
15.为了防止滚珠9从通孔10内随意移出,所述的透明盒4上开设有多个位于支撑板8外侧且与支撑板8一一对应的滑槽,滑槽为上下方向,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内端与其对应侧的支撑板8固定连接,滑块13外端伸入挡环11内且设有可遮挡通孔10的弧形板14,弧形板14上开设有与通孔10直径相同且可与通孔10同轴的贯穿孔15。
16.为了防止滚珠9从滑槽内移出,所述的滚珠9直径大于滑槽的宽度。
1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患儿放在踏板2上,由于踏板2与底板1球铰连接,故患儿会带动踏板2进行晃动,从而锻炼患儿的平衡能力;
18.当患儿可以在踏板2上稳定的站立时,初期训练结束,向每个空腔内均放置一个滚珠9,然后使患儿通过调整踏板2的倾斜方向与倾斜角度来控制滚珠9的移动,如患儿使踏板2向右倾斜,则踏板2挤压右侧的挤压气囊3,挤压气囊3内的气体经连接管7进入支撑气囊6内,支撑气囊6经支撑板8带动滚珠9向上移动,当滚珠9移动至与通孔10对应的位置时,患儿需停止晃动踏板2,使踏板2保持稳定,从而使滚珠9顺利通过通孔10与贯穿孔15进入挡环11内,并沿挡环11下表面移动至收集盒12内;
19.与此同时,踏板2拉动左侧的挤压气囊3向上移动,对应的支撑气囊6内的气体经连接管7进入挤压气囊3内,支撑板8带动滚珠9向下移动,从而使滚珠9从位置较低的通孔10内移出;
20.若滚珠9移动至通孔10附近,但患儿未将重心进行对应的转移,即无法保证踏板2稳定的话,则当滚珠9通过通孔10时,滚珠9移入通孔10内,但由于踏板2未稳定,即踏板2进行上下摆动,则贯穿孔15会与通孔10错开,从而使滚珠9被外侧的弧形板14挡住,从而再次落在支撑板8上,从而保证患儿只有在稳定踏板2的情况下滚珠9才会从通孔10内移出,保证了训练的可靠性,另外各个通孔10高低不一,使患儿必须将踏板2稳定在不同的角度,从而使患儿的重心进行相应的调节,增加了平衡训练的强度,提高了训练的多样性,增加患儿的兴趣。
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滚珠与高低不一的通孔的设置,使患儿通过控制踏板的角度,从而控制滚珠的移动,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弧形板与贯穿孔的设置,使滚珠只有在踏板稳定时才可从通孔与贯穿孔内移出,保证了训练的效果,使患儿在进行单一的平衡训练之外,还进行了重心转移下的平衡训练,增加了训练的多样性,增强了训练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儿患者平衡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球铰有上下轴向的踏板(2),踏板(2)下端与底板(1)之间设有多个沿踏板(2)圆周方向均布的挤压气囊(3),底板(1)上设有与踏板(2)同轴且环形的透明盒(4),透明盒(4)内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上下方向的隔板(5),多个隔板(5)将透明盒(4)内部分为多个与挤压气囊(3)一一对应的空腔,空腔内设有弧形的支撑气囊(6),挤压气囊(3)经连接管(7)与其对应侧的支撑气囊(6)连通,支撑气囊(6)上端设有弧形的支撑板(8),支撑板(8)上拆卸连接有滚珠(9),透明盒(4)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空腔一一对应的通孔(10),多个通孔(10)与底板(1)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滚珠(9)直径小于通孔(10)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患者平衡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8)上表面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患者平衡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盒(4)外侧同轴设有挡环(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儿患者平衡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环(11)下侧壁为左高右低的倾斜形状,挡环(11)右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收集盒(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患者平衡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盒(4)上开设有多个位于支撑板(8)外侧且与支撑板(8)一一对应的滑槽,滑槽为上下方向,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内端与其对应侧的支撑板(8)固定连接,滑块(13)外端伸入挡环(11)内且设有可遮挡通孔(10)的弧形板(14),弧形板(14)上开设有与通孔(10)直径相同且可与通孔(10)同轴的贯穿孔(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患者平衡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珠(9)直径大于滑槽的宽度。

技术总结
一种小儿患者平衡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平衡训练装置缺乏趣味性,及训练角度单一的问题;包括底板,底板上球铰有上下轴向的踏板,踏板下端与底板之间设有多个沿踏板圆周方向均布的挤压气囊,底板上设有与踏板同轴且环形的透明盒,透明盒内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上下方向的隔板,多个隔板将透明盒内部分为多个与挤压气囊一一对应的空腔,空腔内设有弧形的支撑气囊,挤压气囊经连接管与其对应侧的支撑气囊连通,支撑气囊上端设有弧形的支撑板,支撑板上拆卸连接有滚珠,透明盒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空腔一一对应的通孔,多个通孔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滚珠直径小于通孔直径;本实用新型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增加了训练的多样性。的多样性。的多样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云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29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