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陀螺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4170发布日期:2022-09-21 01:28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陀螺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陀螺发射器。


背景技术:

2.陀螺是一种可玩性较高的儿童玩具,不仅可独个旋转,也可多个之间互相碰撞,适合一人或多人进行玩耍。除了传统陀螺采用的绳子抽动陀螺转动的方式外,目前玩具陀螺的发射方式主要包括按压驱动和手拉驱动,按压驱动是通过向下压的过程中驱动陀螺转动直至陀螺脱离发射器,由于下压的距离有限,使得发射出去的陀螺转速较低,转动时间也较短,手拉驱动则是利用拉条对发射器内的转轮进行驱动,当陀螺达到一定的转速时,就会陀螺发射器,采用该种发射方式,陀螺的转速较高,但由于陀螺和发射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要保持一定的平衡,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过紧会导致陀螺无法脱离发射器,过松则会导致陀螺脱离发射器时转速太低,且陀螺和发射器之间的连接会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变松,导致对陀螺的驱动发射效果不理想,需要频繁更换发射器和陀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陀螺发射器,具体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发射效果良好的手拉式陀螺发射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陀螺发射器,包括转动发射机构和驱动拉条,转动发射机构包括壳体、驱动转轮和发射部件,壳体上设置有容驱动拉条穿过的通孔;驱动转轮上端设置有第一齿轮,驱动转轮下端设置有第二齿轮,驱动转轮底端面设置有磁铁;驱动拉条上设置有驱动齿与第一齿轮配合连接;发射部件穿过壳体下端用于对连接在驱动转轮下端的陀螺进行推动发射。
5.具体的,发射部件包括发射推块、复位弹簧和发射按钮,所述发射按钮穿过壳体上端并与发射推块驱动连接,发射推块通过复位弹簧与壳体可往复移动连接。
6.具体的,发射推块包括上端驱动部和下端推动部,下端推动部套设在驱动转轮下端的第二齿轮外,上端驱动部设置于壳体内并与复位弹簧卡接连接。
7.具体的,驱动转轮通过轴承与壳体可转动连接。
8.具体的,壳体上容驱动拉条穿过的通孔有两对,且两对通孔相对于驱动转轮互相对称。
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驱动拉条的拖动使驱动转轮转动,驱动转轮再带动陀螺转动,且驱动转轮底端设置磁铁将陀螺与驱动转轮稳定连接,当需要将正在转动的陀螺发射出去时,只需利用发射部件将陀螺从驱动转轮上推出即可,从而可以提高陀螺转速的同时,提高陀螺发射的稳定性,提高陀螺的可玩性。
附图说明
10.附图1为实施例中陀螺发射器的整体结构图;
11.附图2为实施例中转动发射机构内部具体结构图;
12.附图3为实施例中转动发射机构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陀螺发射器,包括转动发射机构1和驱动拉条2,转动发射机构1包括壳体11、驱动转轮12和发射部件13,壳体11上设置有容驱动拉条2穿过的通孔14;驱动转轮12上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21,驱动转轮12下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22,驱动转轮12底端面设置有磁铁123;驱动拉条2上设置有驱动齿21与第一齿轮121配合连接;发射部件13穿过壳体11下端用于对连接在驱动转轮12下端的陀螺进行推动发射。
1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拉条2从壳体11上的通孔14穿过与壳体11内的驱动转轮12驱动连接,驱动拉条2上设置有驱动齿21可与驱动转轮12的第一齿轮121驱动连接,快速拉动驱动拉条2时,驱动拉条2上的驱动齿21会带动第一齿轮121转动从而使驱动转轮12快速转动,驱动转轮12下端设置的第二齿轮122与陀螺上对应的齿轮槽连接,驱动转轮12转动时通过第二齿轮122带动陀螺一同转动,另外,通过在陀螺与驱动转轮12连接的位置设置磁性部件123,可与驱动转轮12底端的磁铁123互相吸引,使陀螺能与驱动转轮12稳定连接,避免陀螺在转动时与驱动转轮12脱离,只有当发射部件13向下推出时,才会将陀螺推离驱动转轮12,使陀螺落下自由转动,可有效提高陀螺转速,提高陀螺的可玩性。
15.其中,发射部件13包括发射推块131、复位弹簧132和发射按钮133,所述发射按钮133穿过壳体11上端并与发射推块131驱动连接,发射推块131通过复位弹簧132与壳体11可往复移动连接;其中,发射推块131包括上端驱动部和下端推动部,下端推动部套设在驱动转轮12下端的第二齿轮122外,上端驱动部设置于壳体内并与复位弹簧132卡接连接。通过按下壳体11上端的发射按钮133,可以驱动发射推块131向下移动,实现推动陀螺脱离驱动转轮12的目的,松开发射按钮133后,发射推块131会在复位弹簧132的作用下向上复位。
16.具体的,驱动转轮12通过轴承124与壳体11可转动连接,驱动转轮12通过轴承124与壳体11可转动连接,可以提高驱动转轮12转动的稳定性和转速,提高陀螺的可玩性。
17.具体的,壳体11上容驱动拉条2穿过的通孔14有两对,且两对通孔14相对于驱动转轮12互相对称;壳体11上采用两对互相对称的通孔14,驱动拉条2从壳体11的两个方向均可以穿过壳体11,便于将驱动拉条2插入壳体11中。
18.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陀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发射机构和驱动拉条,所述转动发射机构包括壳体、驱动转轮和发射部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容驱动拉条穿过的通孔;驱动转轮上端设置有第一齿轮,驱动转轮下端设置有第二齿轮,驱动转轮底端面设置有磁铁;驱动拉条上设置有驱动齿与第一齿轮配合连接;所述发射部件穿过壳体下端用于对连接在驱动转轮下端的陀螺进行推动发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陀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部件包括发射推块、复位弹簧和发射按钮,所述发射按钮穿过壳体上端并与发射推块驱动连接,发射推块通过复位弹簧与壳体可往复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陀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推块包括上端驱动部和下端推动部,下端推动部套设在驱动转轮下端的第二齿轮外,上端驱动部设置于壳体内并与复位弹簧卡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陀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轮通过轴承与壳体可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陀螺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容驱动拉条穿过的通孔有两对,且两对通孔相对于驱动转轮互相对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陀螺发射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转动发射机构和驱动拉条,转动发射机构包括壳体、驱动转轮和发射部件;驱动转轮上端设置有第一齿轮,驱动转轮下端设置有第二齿轮,驱动转轮底端面设置有磁铁;驱动拉条上设置有驱动齿与第一齿轮配合连接;发射部件穿过壳体下端用于对连接在驱动转轮下端的陀螺进行推动发射。优点在于:通过驱动拉条的拖动使驱动转轮转动,驱动转轮再带动陀螺转动,且驱动转轮底端设置磁铁将陀螺与驱动转轮稳定连接,当需要将正在转动的陀螺发射出去时,只需利用发射部件将陀螺从驱动转轮上推出即可,从而可以提高陀螺转速的同时,提高陀螺发射的稳定性,提高陀螺的可玩性。陀螺的可玩性。陀螺的可玩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章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蔡章培
技术研发日:2022.05.17
技术公布日:2022/9/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