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锻炼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康复锻炼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2.本文中的康复锻炼的辅助设备主要用于神经内科康复训练。目前,神经内科康复锻炼主要包括:运动疗法如神经肌肉促通技术、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医疗体操等;部分理疗包括低频电疗、中频电疗、生物反馈治疗、光子治疗及磁疗等等。在下肢训练时,多采用步行训练、医疗体操、肌力训练、坐式功率车等。在康复锻炼中后期,会使用到坐式功率车。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坐式功率车多采用固定的坐式下肢功率车。由于康复训练者的身材、身形是不一样的,该设备的通用性较差。在使用时,经常出现需要增加靠垫或者康复训练者无法舒张身体的情况,因此,该类设备得不到广泛的推用。
3.因此,急需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适用性强的康复锻炼的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锻炼的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康复锻炼的辅助装置,其包括平行布设在地面的安装底座,设置在安装底座的后端的座椅,设置在安装底座的前端的调整机构,以及设置在调整机构上的脚踏车;所述调整机构托载脚踏车沿安装底座滑动,并进行脚踏车升降;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沿安装底座布设的两组滑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滑动机构上、并进行脚踏车支撑的升降机构。
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底座的前端两侧、且沿滑动机构方向设置有数个锁定孔;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设置有与锁定孔匹配的锁定杆。
7.优选地,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底座上的滑轨,以及滑动套设在滑轨上的数个滑块。
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滑块上的安装底板,设置在安装底板上的升降架,设置在升降架的顶部的安装顶板,以及与升降架连接的调节杆;所述锁定杆贯穿安装底板设置;所述脚踏车固定在安装顶板上。
9.优选地,所述脚踏车包括固定在升降机构上的底座,固定在底座的前端的飞轮座,设置在飞轮座上的飞轮,与飞轮传动连接、并设置在飞轮座上的脚踏,以及设置在底座和飞轮上的力度调整机构。
10.进一步地,所述力度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的后端的立柱,固定在底座上的皮带固定板,一端与皮带固定板连接、且围绕在飞轮上的皮带,中部与立柱轴接、且下部与皮带的另一端连接的调整拐臂,以及设置在立柱的顶部、且与调整拐臂连接的调整旋杆。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巧妙地设置了滑动机构和升降机构,以调整脚踏车的位置,并提高其适用能力,保证其通用性;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力度调整机构,以实现功率调整,其结构简单,调整可靠;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锁定孔和锁定杆,以实现调整后的锁定,保证其适用可靠;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等优点,在康复锻炼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去除座椅)。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的结构示意图。
21.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22.1、安装底座;2、座椅;3、调整机构;4、脚踏车;11、锁定孔;31、滑动机构;32、升降机构;41、底座;42、飞轮座;43、飞轮;44、脚踏;45、皮带固定板;46、皮带;47、立柱;48、调整拐臂;49、调整旋杆;311、滑轨;312、滑块;321、安装底板;322、升降架;323、安装顶板;324、调节杆;325、锁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
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锻炼的辅助装置。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后端”、“顶部”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
26.本实施例中,在现有的座椅2上增加了安装底座1,该安装底座1平行布设在地面上,并且在安装底座1的前端设置调整机构3。将脚踏车4安装在调整机构3上,如此一来,便可利用调整机构3托载脚踏车4沿安装底座1滑动,并进行脚踏车4升降。
27.在本实施例中,该脚踏车4包括固定在升降机构32上的底座41,固定在底座41的前端的飞轮座42,设置在飞轮座42上的飞轮43,与飞轮43传动连接、并设置在飞轮座42上的脚踏44,以及设置在底座41和飞轮43上的力度调整机构。其中,力度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41的后端的立柱47,固定在底座41上的皮带固定板45,一端与皮带固定板45连接、且围绕在飞轮43上的皮带46,中部与立柱47轴接、且下部与皮带46的另一端连接的调整拐臂48,以及设置在立柱47的顶部、且与调整拐臂48连接的调整旋杆49。在此,通过旋转调整旋杆49,并调整皮带46与飞轮43之间摩擦松紧度,以实现功率调整。其中,在皮带46与调整拐臂48之间
还设置有一个弹簧。
28.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应对不同康复训练者的需求,在脚踏车4与安装底座1之间设置调整机构3,其包括沿安装底座1布设的两组滑动机构31,以及设置在滑动机构31上、并进行脚踏车4支撑的升降机构32。在此,利用滑动机构31进行长度调整,以适应不同腿部长度的康复训练者。具体来说,该滑动机构31包括固定在安装底座1上的滑轨311,以及滑动套设在滑轨311上的数个滑块312。在滑动调整后,需要进行锁定,以避免任意活动,那么,在安装底座1的前端两侧、且沿滑动机构31方向设置有数个锁定孔11,并且,在升降机构32的底部设置有与锁定孔11匹配的锁定杆325。
2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适用不同高度的需求,该升降机构32包括固定在滑块312上的安装底板321,设置在安装底板321上的升降架322,设置在升降架322的顶部的安装顶板323,以及与升降架322连接的调节杆324;所述锁定杆325贯穿安装底板321设置。其中,通过旋转调节杆324,使得升降架322展开或回落,以实现升降操作。
30.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康复锻炼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布设在地面的安装底座(1),设置在安装底座(1)的后端的座椅(2),设置在安装底座(1)的前端的调整机构(3),以及设置在调整机构(3)上的脚踏车(4);所述调整机构(3)托载脚踏车(4)沿安装底座(1)滑动,并进行脚踏车(4)升降;所述调整机构(3)包括沿安装底座(1)布设的两组滑动机构(31),以及设置在滑动机构(31)上、并进行脚踏车(4)支撑的升降机构(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锻炼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的前端两侧、且沿滑动机构(31)方向设置有数个锁定孔(11);所述升降机构(32)的底部设置有与锁定孔(11)匹配的锁定杆(3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康复锻炼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31)包括固定在安装底座(1)上的滑轨(311),以及滑动套设在滑轨(311)上的数个滑块(3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康复锻炼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2)包括固定在滑块(312)上的安装底板(321),设置在安装底板(321)上的升降架(322),设置在升降架(322)的顶部的安装顶板(323),以及与升降架(322)连接的调节杆(324);所述锁定杆(325)贯穿安装底板(321)设置;所述脚踏车(4)固定在安装顶板(323)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锻炼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车(4)包括固定在升降机构(32)上的底座(41),固定在底座(41)的前端的飞轮座(42),设置在飞轮座(42)上的飞轮(43),与飞轮(43)传动连接、并设置在飞轮座(42)上的脚踏(44),以及设置在底座(41)和飞轮(43)上的力度调整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康复锻炼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度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41)的后端的立柱(47),固定在底座(41)上的皮带固定板(45),一端与皮带固定板(45)连接、且围绕在飞轮(43)上的皮带(46),中部与立柱(47)轴接、且下部与皮带(46)的另一端连接的调整拐臂(48),以及设置在立柱(47)的顶部、且与调整拐臂(48)连接的调整旋杆(49)。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康复锻炼的辅助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辅助装置调整性差、适用能力弱、无法进行大面积推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平行布设在地面的安装底座,设置在安装底座的后端的座椅,设置在安装底座的前端的调整机构,以及设置在调整机构上的脚踏车;所述调整机构托载脚踏车沿安装底座滑动,并进行脚踏车升降;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沿安装底座布设的两组滑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滑动机构上、并进行脚踏车支撑的升降机构。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等优点,在康复锻炼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值。值。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菊 郭梅芳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小菊
技术研发日:2022.08.18
技术公布日:202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