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43610发布日期:2022-12-21 04:0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触感体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


背景技术:

2.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又称虚拟实境或灵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利用并综合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显示技术、伺服技术等多种高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借助计算机等设备产生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从而使处于虚拟世界中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在vr运动游戏中,人们在佩戴vr眼镜后,再手持控制器,即可体验到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各项球类运动,都让人感到好像在玩真的球类运动,完美的模拟了球的运动轨迹,但是现有的震动反馈一般由振动马达产生,导致球在接触球拍时的触感无法真实反应给人们的大脑,影响vr运动游戏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冲击组件,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圆筒套,所述圆筒套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圆柱筒,所述圆筒套内部远离圆柱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缸,所述圆筒套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冲击弹头,所述冲击弹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圆柱筒内部远离圆筒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缸,所述第二电缸的输出轴固定套装有定位块。
6.优选的,所述定位块活动安装在圆柱筒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定位块的侧面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圆筒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环,所述第一电缸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表面一体形成有阶梯槽。
8.优选的,所述冲击弹头的侧面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冲击弹头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卡接组件,所述冲击弹头的侧面活动安装有按压块。
9.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侧面开设有斜槽,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斜块,所述连接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斜块的底部卡接在阶梯槽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按压块的侧面结构为斜面结构,所述按压块的斜面结构与斜槽相适配。
11.优选的,所述按压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按压块通过冲击弹头的轴线极轴分布在冲击弹头的侧面。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具有如下有
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在进行vr运动游戏中进行球类运动时,可通过第一电缸将冲击弹头向左侧拉动,并达到指定位置后,第一电缸的输出端与冲击弹头分离,此时冲击弹头由于第一弹簧的拉力,会撞击圆筒套的内壁,从而对整体产生冲击感,模仿了在进行球类运动时,球撞击球拍而传递给手部的触感,提高使用体验,并且可以通过第二电缸带动定位块的移动,从而控制第一弹簧对冲击弹头的拉力,从而模拟出不同力度的大小,使得轻击和重击的感觉也有差异,同时也可以适应不同球类、例如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给人们带来更真实的触感体验。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圆柱筒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筒套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弹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控制器;2、冲击组件;20、圆筒套;21、圆柱筒;22、第一电缸;23、冲击弹头;24、第一弹簧;25、第二电缸;26、定位块;27、挡环;28、卡接组件;29、按压块;210、转动柱;280、连接杆;281、安装块;282、斜槽;283、斜块;284、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一,由图1-5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器1,控制器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冲击组件2,冲击组件2包括圆筒套20,圆筒套20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圆柱筒21,圆筒套20 内部远离圆柱筒2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缸22,圆筒套20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冲击弹头 23,冲击弹头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4,圆柱筒21内部远离圆筒套2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缸25,第二电缸25的输出轴固定套装有定位块26,定位块26活动安装在圆柱筒21的内部,第一弹簧24的一端与定位块26的侧面固定连接,圆筒套2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环27,第一电缸22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转动柱210,转动柱210的表面一体形成有阶梯槽,冲击弹头23的侧面开设有卡接孔,冲击弹头2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卡接组件28,冲击弹头23的侧面活动安装有按压块29,卡接组件28包括连接杆280,连接杆 28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块281,安装块281的侧面开设有斜槽282,连接杆28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斜块283,连接杆280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二弹簧284,斜块283的底部卡接在阶梯槽的内部,按压块29的侧面结构为斜面结构,按压块29的斜面结构与斜槽282相适配,按压块2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按压块29通过冲击弹头23的轴线极轴分布在冲击弹头23的侧面;
21.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需要配合vr眼镜、显示屏等进行使用,控制器1的内部设有传感器、储存、无线连接和电池,传感器包括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等,控制器1的表面也设有多个功能按钮,包括菜单按钮、触控板等。
22.工作原理:在进行vr运动游戏中进行球类运动时,可通过第一电缸22将冲击弹头 23向左侧拉动,并达到指定位置后,第一电缸22的输出端与冲击弹头23分离,此时冲击弹头23由于第一弹簧24的拉力,会撞击圆筒套20的内壁,从而对整体产生冲击感,模仿了在进行
球类运动时,球撞击球拍而传递给手部的触感,提高使用体验,并且可以通过第二电缸25带动定位块26的移动,从而控制第一弹簧24对冲击弹头23的拉力,从而模拟出不同力度的大小,使得轻击和重击的感觉也有差异,同时也可以适应不同球类、例如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给人们带来更真实的触感体验。
23.实施作步骤:
24.首先佩戴vr眼镜,手持本装置,当进入vr运动游戏后,挥动控制器1即可模拟球拍击球的动作,当球接触球拍的时刻,第一电缸22的输出轴拉动冲击弹头23,并使得按压块29的表面与挡环27相挤压,此时按压块29会向冲击弹头23内部移动,从而带动卡接组件28远离冲击弹头23的轴线,从而使得斜块283与阶梯槽分离,同时冲击弹头23 会受到第一弹簧24的牵引,从而带动冲击弹头23向右侧高速移动,会撞击圆筒套20的内壁,从而对整体产生冲击感,模仿了在进行球类运动时,球撞击球拍而传递给手部的触感,提高使用体验,并且可以通过第二电缸25带动定位块26的移动,从而控制第一弹簧 24对冲击弹头23的拉力,从而模拟出不同力度的大小,使得轻击和重击的感觉也有差异,同时也可以适应不同球类、例如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给人们带来更真实的触感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包括控制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冲击组件(2),所述冲击组件(2)包括圆筒套(20),所述圆筒套(20)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圆柱筒(21),所述圆筒套(20)内部远离圆柱筒(2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缸(22),所述圆筒套(20)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冲击弹头(23),所述冲击弹头(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4),所述圆柱筒(21)内部远离圆筒套(2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缸(25),所述第二电缸(25)的输出轴固定套装有定位块(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26)活动安装在圆柱筒(21)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24)的一端与定位块(26)的侧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套(2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环(27),所述第一电缸(22)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转动柱(210),所述转动柱(210)的表面一体形成有阶梯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弹头(23)的侧面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冲击弹头(2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卡接组件(28),所述冲击弹头(23)的侧面活动安装有按压块(2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28)包括连接杆(280),所述连接杆(28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块(281),所述安装块(281)的侧面开设有斜槽(282),所述连接杆(28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斜块(283),所述连接杆(280)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二弹簧(284),所述斜块(283)的底部卡接在阶梯槽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块(29)的侧面结构为斜面结构,所述按压块(29)的斜面结构与斜槽(282)相适配。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块(2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按压块(29)通过冲击弹头(23)的轴线极轴分布在冲击弹头(23)的侧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R虚拟现实触感体验装置,涉及虚拟现实触感体验技术领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冲击组件;本实用新型在进行VR运动游戏中进行球类运动时,可通过第一电缸将冲击弹头向左侧拉动,并达到指定位置后,第一电缸的输出端与冲击弹头分离,此时冲击弹头由于第一弹簧的拉力,会撞击圆筒套的内壁,从而对整体产生冲击感,模仿了在进行球类运动时,球撞击球拍而传递给手部的触感,提高使用体验,并且可以通过第二电缸带动定位块的移动,从而控制第一弹簧对冲击弹头的拉力,从而模拟出不同力度的大小,使得轻击和重击的感觉也有差异,同时也可以适应不同球类、例如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给人们带来更真实的触感体验。更真实的触感体验。更真实的触感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黄子涵 鲁贝诺 蔡扬扬 方欣妍 南乐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子涵
技术研发日:2022.08.31
技术公布日:2022/12/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