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75064发布日期:2023-09-24 14:07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锻炼仪,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


背景技术:

1、在进行完关节手术后,病人常需要借助锻炼仪进行康复锻炼,为了避免病人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实现锻炼,现有的锻炼仪也会对病人提供一定的助力,用以协助病人完成锻炼,但是现有的锻炼仪的助力结构大多会采用电动推杆或气弹簧等,并不便于对病人的所施助力大小进行调节,而且受病人康复程度的不同,其病人所能适宜的肢体锻炼摆动角度也会受限,若是肢体摆动角度过大,还易导致二次损伤的情况发生,因此亟需一种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座椅、锻炼摆动板和脚踏,座椅下部左右两侧均铰接设置有锻炼摆动板,锻炼摆动板的下部设有脚踏;

3、它还包含:

4、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为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座椅下部位于两个锻炼摆动板的后侧位置处,调节板上开设有调节滑槽,调节滑槽内滑动设置有驱动块;

5、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为两个,分别铰接设置在两个锻炼摆动板的后侧壁上,驱动杆的后端向上倾斜并通过轴和轴承旋接设置在驱动块上,调节板上设有助力调节机构,且助力调节机构与驱动块连接;

6、束缚带,所述束缚带为数个,分别设于座椅与锻炼摆动板的左右两侧,左右对应的两个束缚带通过卡扣连接;

7、角度控制机构,所述角度控制机构设于调节滑槽内位于驱动块的前侧位置处。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对膝关节术后病人的康复锻炼提供一定的助推力,使得病人在康复锻炼时更为轻松,而且还便于对该助推力的大小进行调节,同时也能够根据康复程度对肢体锻炼时的摆动角度进行调节。

9、优选地,所述助力调节机构包含:

10、调节块,所述调节块活动设置在调节滑槽内,调节块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助力弹簧,助力弹簧的一端与驱动块连接;

11、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在调节滑槽内,且位于两个助力弹簧之间,限位块与驱动块的后侧壁相活动抵触设置,限位块上设有与驱动块相配合的限位机构;

12、一号螺纹杆,所述一号螺纹杆通过螺纹旋接穿设在调节块上,一号螺纹杆的前端通过轴承与限位块旋接,一号螺纹杆的后端通过轴承旋接穿设在调节板上。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助力弹簧可对调节块施加反弹推力,进而实现对病人锻炼时的肢体助推力,同时通过一号螺纹杆的转动,还能够实现调节块位置的调节,改变助力弹簧在调节滑槽内的固定位置,使得助力弹簧对调节块施加的反弹推力大小得以调节,实现对病人锻炼时的肢体助推力大小的调节。

14、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含:

15、卡块,所述卡块活动设置在限位块上开设的活动槽内,卡块为与活动槽相配合的倒“l”形结构,卡块的凸起端穿过活动槽后卡设在驱动块后侧壁上开设的卡槽内;

16、导向固定块,所述导向固定块固定设置在座椅下部位于调节板的外侧位置处,导向固定块上活动穿设有控制杆,卡块的下端穿过活动槽后与控制杆连接;

17、磁铁,所述磁铁为四个,分别固定设置在卡块的左右两侧壁以及活动槽的左右两内侧壁上,相邻两个磁铁均为相吸附设置。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杆可带动卡块移动,实现卡块在卡槽内卡设状态的调节,当在无人使用锻炼时,通过卡块可对驱动块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在无人状态下,受助力弹簧对驱动块施加的反弹推力影响,而导致锻炼摆动板发生倾斜。

19、优选地,所述角度控制机构包含:

20、控制块,所述控制块活动设置在调节滑槽内位于驱动块的前侧位置处,控制块与驱动杆相配合抵触设置,控制块上通过螺纹旋接设置有二号螺纹杆,且二号螺纹杆活动设置于调节板侧壁上开设的与调节滑槽相贯通的条形通槽;

21、控制把,所述控制把固定设置在二号螺纹杆的外端,控制把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与调节板的外侧壁相抵触设置。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块在调节滑槽内位置的改变,可实现对驱动杆不同极限转动角度下的限制,进而改变锻炼摆动板的极限可转动角度,使得锻炼仪可根据病人的康复程度,对肢体锻炼时的极限摆动角度进行调节控制,避免因摆动角度过大而导致病人关节处的受损。

23、优选地,所述控制块的下部固定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与驱动杆相配合抵触设置,可避免驱动杆直接与控制块碰撞而造成较大振动和磨损。

24、优选地,所述座椅上位于锻炼摆动板的前侧位置处开设有置腿槽,可增加对病人腿部的限位,减少在锻炼过程中腿部位置的偏移。

25、优选地,所述脚踏上设有挡护边,增加病人脚部在脚踏上的防护与限位。

26、优选地,所述脚踏上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活动插设在锻炼摆动板上开设的导向槽内,锻炼摆动板上位于两个导向槽之间位置处通过螺纹旋接设置有三号螺纹杆,脚踏后侧壁上开设的凹槽内活动设置有调节盘,三号螺纹杆的下端依次穿过锻炼摆动板以及脚踏上的轴承后与调节盘固定连接。

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号螺纹杆的转动并利用导向杆的导向作用,可实现脚踏与锻炼摆动板之间距离的调节,使得锻炼仪可根据不同病人的小腿长度进行调节适配。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9、1、通过调节板、驱动块、驱动杆和助力调节机构的配合,可以对术后病人的肢体锻炼提供可调助力,避免病人在锻炼过程中用力过度而起到反效果,导致其肢体关节处再次受损;

30、2、通过角度控制机构的配合,可根据病人的恢复程度对其肢体锻炼的极限摆动角度进行调节与控制,避免因病人肢体的锻炼摆动角度过大,而导致其关节处受损;

31、3、通过导向杆、三号螺纹杆和调节盘的配合,可对锻炼摆动板与脚踏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锻炼仪可根据不同病人的小腿长度进行调节适配,充分扩大其适用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它包含座椅(1)、锻炼摆动板(2)和脚踏(3),座椅(1)下部左右两侧均铰接设置有锻炼摆动板(2),锻炼摆动板(2)的下部设有脚踏(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调节机构(7)包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1)包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控制机构(9)包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块(9-1)的下部固定设置有缓冲垫(14),缓冲垫(14)与驱动杆(6)相配合抵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上位于锻炼摆动板(2)的前侧位置处开设有置腿槽(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3)上设有挡护边(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3)上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导向杆(17),导向杆(17)活动插设在锻炼摆动板(2)上开设的导向槽(18)内,锻炼摆动板(2)上位于两个导向槽(18)之间位置处通过螺纹旋接设置有三号螺纹杆(19),脚踏(3)后侧壁上开设的凹槽内活动设置有调节盘(20),三号螺纹杆(19)的下端依次穿过锻炼摆动板(2)以及脚踏(3)上的轴承后与调节盘(20)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肢体助力锻炼仪,本发明涉及锻炼仪技术领域技术领域;调节板分别固定设置在座椅下部位于两个锻炼摆动板的后侧位置处,调节滑槽内滑动设置有驱动块,驱动杆分别铰接设置在两个锻炼摆动板的后侧壁上,驱动杆的后端向上倾斜并通过轴和轴承旋接设置在驱动块上,调节板上设有助力调节机构,束缚带分别设于座椅与锻炼摆动板的左右两侧,左右对应的两个束缚带通过卡扣连接,角度控制机构设于调节滑槽内位于驱动块的前侧位置处,不仅可以根据需求对病人术后的肢体康复锻炼提供可以调节的助力,而且还能够对其肢体锻炼的极限摆动角度进行调节与控制,充分减少因锻炼过程中肢体摆动角度过大,而造成的二次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飞,杨治,刘林,胡守业,张伪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市红会医院(西安市骨科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