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下肢功能差异的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

文档序号:36902015发布日期:2024-02-02 21:3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基于下肢功能差异的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

:本发明属于康复医疗,具体涉及一套下肢功能训练结构组合,用于患者下肢平衡、踝关节屈伸及步行能力的康复训练。


背景技术:

0、技术背景:

1、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平衡失调、步态异常、姿势异常等运动功能障碍。为了恢复患者的下肢功能,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目前常用的康复训练方式有基于康复站立床的训练方式和基于步态跑台的训练方式。这两种康复训练方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阶段和程度的偏瘫患者。

2、康复站立床主要锻炼患者的站立支撑能力,例如公告号为cn11042043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康复理疗的站立床”,这种静态的训练方式不能模拟正常人类步行过程,只局限于单纯的下肢肌力、感觉等方面的训练,缺少对运动觉、本体觉、平衡觉和协调能力的有效整合,适用于长期卧床或下肢功能很差,需要逐渐恢复站立能力的患者,当患者达到能够保持站立的程度时,需要转向更高级别的训练方式。步态跑台主要是通过模拟步行来进行康复训练,例如公告号为cn10365698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康复跑步机”,这种动态化的训练方式无法针对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等步行所需的关键肌群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此外,步态跑台对患者的健侧和患侧下肢的训练方法是相同的,无法对偏瘫患者健侧和患侧下肢的功能差异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步态跑台的训练方式适用于已经具备一定步行能力的偏瘫患者。

3、在临床中发现,偏瘫患者的患侧下肢只具备较弱的站立支撑能力而不具备步行能力,而健侧下肢具备较好的站立支撑能力但步态平衡和步态协调性不够高,患侧下肢和健侧下肢之间存在明显的功能差异。针对该差异,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于不具备步行能力的患侧下肢需要通过静态的站立训练来恢复患侧下肢的站立支撑能力;对于具备步行能力的健侧下肢需要通过动态的步行训练来提高健侧下肢的步态平衡能力和步态协调性。而目前的康复训练系统无法同时兼顾偏瘫患者患侧下肢的站立训练需求和健侧下肢的步行训练需求,对偏瘫患者健侧和患侧下肢的功能差异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使得康复训练效果不够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基于康复站立床和步态跑台的康复训练方式中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套下肢功能训练结构组合,该下肢结构组合结合了步态跑台、天轨、减重吊带、弹力绳和倾斜踏板,在确保患者康复安全的前提下,整合了下肢力量、身体平衡、踝关节屈伸训练、姿势调整及感觉训练,康复治疗师可根据患者当前水平和恢复状况,通过调节减重重量、跑台速度、弹力绳拉力及倾斜踏板角度参数,为患者提供适宜的训练强度和难度,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中去;此外,该系统对患者的健侧和患侧采用差异性的训练方式,既能锻炼到患者患侧下肢的静态站立支撑能力和踝关节屈伸能力,也能锻炼到患者健侧下肢的动态活动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康复效果,实现精准康复。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基于下肢功能差异的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至少包括步态跑台、天轨、减重吊带、弹力绳和倾斜踏板;

4、所述天轨固定在天花板上,位于步态跑台的上方,用于连接减重吊带;所述减重吊带至少由一根吊绳和一件背带衣组成,且吊绳长度可调,所述减重吊带的吊绳的一端连接在天轨上,另一端连接在背带衣上;所述减重吊带的背带衣用于承托患者的身体,通过减轻部分体重来缓解下肢负担,促进康复训练;所述步态跑台设置于系统的中央位置,用于模拟步行运动,具有速度可调的功能;所述倾斜踏板置于步态跑台外侧的地面上。

5、所述弹力绳一端连接在患者的身上,所述连接在患者的身上这一端至少有两个分支,分别绑在患者的骨盆和健侧下肢的脚踝处;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由康复治疗师手持,康复治疗师位于患者背后,康复治疗师通过手动牵引弹力绳调整发力方向和大小,为患者提供下肢运动时的阻力,以增加训练难度。

6、所述倾斜踏板置于步态跑台外侧的地面上,所述倾斜踏板的倾斜角度在0°~15°范围内可调,用于锻炼患者患侧下肢的踝关节活动能力;所述倾斜踏板有两种放置形式:正向摆放和反向摆放;当所述倾斜踏板正向摆放时,倾斜踏板的前端高于后端,此放置形式适用于患侧下肢踝关节屈曲能力弱的患者,训练时患者的患侧下肢的前脚掌高度高于足跟高度,能够有效锻炼患者的患侧下肢的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踇长伸肌等踝关节屈曲肌群的力量和耐力;

7、当所述倾斜踏板反向摆放时,即将正向摆放的倾斜踏板在水平方向上旋转180°,此时倾斜踏板的前端低于后端,此放置形式适用于患侧下肢踝关节伸展能力弱的患者,训练时患者的患侧下肢的前脚掌高度低于足跟高度,能够有效锻炼患者的患侧下肢的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胫骨后肌等踝关节伸展肌群的力量和耐力。

8、所述基于下肢功能差异的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的训练过程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9、步骤一:据患者的身高和行走能力调节好减重吊带的吊绳长度,患者在康复治疗师的辅助下穿戴好与天轨连接的减重吊带;

10、步骤二:根据患者患侧踝关节的屈伸能力,确定倾斜踏板的摆放方向和倾斜角度,对于患侧下肢踝关节屈曲能力弱的患者,将倾斜踏板正向摆放使得倾斜踏板前端高于后端;对于患侧下肢踝关节伸展能力弱的患者,将倾斜踏板反向摆放,即将正向摆放的倾斜踏板在水平方向上旋转180°,使得倾斜踏板前端低于后端;

11、步骤三:让患者的健侧脚置于天轨正下方的步态跑台上,患者的患侧脚置于步态跑台外侧的倾斜踏板上;

12、步骤四:弹力绳一端连接在患者的身上,这一端至少有两个分支,分别绑在患者的骨盆和健侧下肢的脚踝处;弹力绳另一端由康复治疗师手持,康复治疗师位于患者背后;

13、步骤五:根据患者行动能力设置步态跑台的速度,开启步态跑台,在训练过程中置于步态跑台外侧的倾斜踏板上的患者的患侧下肢保持伸直状态不动,而患者的健侧下肢在步态跑台上走动;

14、步骤六:康复治疗师动态评估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耐力、步速等,通过实时调整弹力绳的牵引力大小和牵引方向,动态调节阻抗练习的难易程度,进而实现对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和姿势调整的锻炼;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动态调节步态跑台的速度、减重吊带的长度、弹力绳提供的阻力和倾斜踏板的角度方向,针对不同水平和康复周期的患者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17、2、本发明在确保患者康复安全的前提下,综合了下肢力量、踝关节屈伸、身体平衡及感觉训练,能够有效地对运动觉、本体觉、平衡觉和协调能力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全面的康复训练。

18、3、本发明对偏瘫患者的健侧和患侧采用差异性训练方式,可对下肢具体肌群和关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康复效果,实现精准康复。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下肢功能差异的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至少包括步态跑台、天轨、减重吊带、弹力绳和倾斜踏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下肢功能差异的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绳一端连接在患者的身上,所述连接在患者的身上这一端至少有两个分支,分别绑在患者的骨盆和健侧下肢的脚踝处;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由康复治疗师手持,康复治疗师位于患者背后,康复治疗师通过手动牵引弹力绳调整发力方向和大小,为患者提供下肢运动时的阻力,以增加训练难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下肢功能差异的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踏板置于步态跑台外侧的地面上,所述倾斜踏板的倾斜角度在0°~15°范围内可调,用于锻炼患者患侧下肢的踝关节活动能力;所述倾斜踏板有两种放置形式:正向摆放和反向摆放;当所述倾斜踏板正向摆放时,倾斜踏板的前端高于后端,此放置形式适用于患侧下肢踝关节屈曲能力弱的患者,训练时患者的患侧下肢的前脚掌高度高于足跟高度,能够有效锻炼患者的患侧下肢的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踇长伸肌等踝关节屈曲肌群的力量和耐力;当所述倾斜踏板反向摆放时,即将正向摆放的倾斜踏板在水平方向上旋转180°,此时倾斜踏板的前端低于后端,此放置形式适用于患侧下肢踝关节伸展能力弱的患者,训练时患者的患侧下肢的前脚掌高度低于足跟高度,能够有效锻炼患者的患侧下肢的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胫骨后肌等踝关节伸展肌群的力量和耐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下肢功能差异的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下肢功能差异的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的训练过程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下肢功能差异的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属于医疗康复领域。该系统至少由步态跑台、天轨、减重吊带、弹力绳和倾斜踏板组成。弹力绳一端的两个分支分别绑在患者的骨盆和健侧下肢的脚踝处,另一端由康复治疗师所牵引,通过改变牵引力大小调节患者的步行阻力,从而锻炼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倾斜踏板有正向摆放和反向摆放两种放置形式,可分别锻炼患者患侧下肢踝关节的屈曲肌群和伸展肌群的力量和耐力。训练时患者的健侧下肢在步态跑台上走动,而患侧下肢置于步态跑台外侧的倾斜踏板上伸直不动,通过这种健侧与患侧差异性的训练方法,既能锻炼到患侧下肢的静态站立支撑和踝关节屈伸能力,又能锻炼到患者健侧下肢的动态步行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龙耀斌,陈琳,黄福才,章旭,黄施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