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

文档序号:35715056发布日期:2023-10-14 10:00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蛙泳训练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


背景技术:

1、蛙泳是一种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游泳姿势,也是一种最古老的泳姿。蛙泳时,游泳者可以方便观察前方是否有障碍物,避免撞上障碍物。蛙泳是竞技游泳姿势之一。人体俯卧水面,两臂在胸前对称直臂侧下屈划水,两腿对称屈伸蹬夹水,似青蛙游水。蛙泳较省力,易持久,实用价值大,常用于渔猎、泅渡、救护、水上搬运等,同时,也是游泳初学者的学习项目。

2、在传统的实际教学中,一般是教练先在陆地上讲解划臂或蹬腿动作要领,然后受训者在陆上做划臂或蹬腿动作的分解练习,最后在水中练习完整的划壁和蹬腿。此种传统的蛙泳教学方法,受训者在学习蛙泳时的动作很难连惯、协调,手和脚所走的路线也不易固定,很容易做错动作。而且在受训者较多时,教练很难对所有的受训者进行指导,因而会存在部分受训者的陆地训练动作不到位、实际训练难纠正等问题,从而制约受训者蛙泳能力的提升。因此亟需一种训练器。

3、相关技术中,训练器一般采用电机驱动,对于初学者来说,使用依靠电机驱动的训练器,不能很好的体会蛙泳的动作要领,达不到自主认知学习的目的,而且由于训练器中有电机,故会存在电机伤人的安全隐患。

4、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5、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该训练器包括:

3、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竖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上对称铰接设置有两个第一滑轮阻尼部件,用于受训者的上肢训练;

4、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斜轨;其中,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所述斜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部连接,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所述斜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

5、支撑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斜轨上,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受训者的腹部;

6、两个立柱,对称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每个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轮阻尼部件,用于受训者的下肢训练;其中,所述两个立柱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

7、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轮阻尼部件包括第一外壳、第一滑轮和第一阻尼器;

8、所述第一外壳铰接在所述第一横杆上;

9、所述第一滑轮通过第一支撑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且所述第一滑轮上缠绕有第一拉力线,所述第一拉力线的自由端穿出所述第一外壳的外部,且所述第一拉力线的自由端设置有握把;所述第一阻尼器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轴上。

10、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轮阻尼部件包括第二外壳、第二滑轮和第二阻尼器;

11、所述第二外壳铰接在对应的所述立柱上;

12、所述第二滑轮通过第二支撑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滑轮上缠绕有第二拉力线,所述第二拉力线的自由端穿出所述第二外壳的外部,且所述第二拉力线的自由端设置有脚蹬件;

13、所述第二阻尼器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撑轴上。

14、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脚蹬件包括脚尖防护套和脚掌踏板;

15、所述脚掌踏板与所述第二拉力线的自由端连接,所述脚尖防护套设置在所述脚掌踏板上。

16、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该训练器还包括:

17、第三滑轮阻尼部件,所述第三滑轮阻尼部件包括第三外壳、第三滑轮和第三阻尼器;

18、所述第三外壳铰接在对应的所述立柱上;

19、所述第三滑轮通过第三支撑轴设置在所述第三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三滑轮上缠绕有第三拉力线,所述第三拉力线的自由端穿出所述第三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三拉力线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20、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斜轨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角度呈15°。

21、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该训练器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斜轨上,且所述滑块与靠近所述滑块的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连接。

22、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设所述斜轨。

23、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支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腿连接,所述支腿与所述滑块连接。

24、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远离所述支腿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软垫,便于受训者舒适地趴在上面训练。

25、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6、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训练器,第一横杆铰接设置的第一滑轮阻尼部件,便于受训者的上肢训练,立柱上铰接的第二滑轮阻尼部件,便于受训者的下肢训练。该训练器能够有效提升学员的动作效率、提升上肢下肢的专项力量、提升适水的能力。且该训练器不受场地限制,能够让受训者展开训练,模拟水中的动作阻力有效的规避痼弊动作,达成陆上动作模式正确且有效侧面提升教学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该训练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阻尼部件包括第一外壳、第一滑轮和第一阻尼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轮阻尼部件包括第二外壳、第二滑轮和第二阻尼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该训练器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轨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角度呈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该训练器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斜轨上,且所述滑块与靠近所述滑块的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设所述斜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支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腿连接,所述支腿与所述滑块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支腿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软垫,便于受训者舒适地趴在上面训练。


技术总结
本公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用于蛙泳教学的陆地模拟训练器。该训练器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竖向设置,且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横杆,第一横杆上对称铰接设置有两个第一滑轮阻尼部件,用于受训者的上肢训练;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垂直连接,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斜轨;撑部,滑动设置在斜轨上,支撑部用于支撑受训者的腹部;两个立柱,对称垂直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每个立柱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轮阻尼部件,用于受训者的下肢训练;其中,两个立柱位于支撑部的两侧。本公开实施例可以方便受训者进行上肢和下肢训练,该训练器能够有效提升学员的动作效率、提升上肢下肢的专项力量、提升适水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王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