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

文档序号:37700118发布日期:2024-04-23 11:19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脊柱侧弯康复训练,尤其是涉及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1、脊柱侧凸俗称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轻度的脊柱侧凸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外观上也看不到明显的躯体畸形,较重的脊柱侧凸则会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使身体变形,造成瘫痪,患者在治疗后要进行适当的拉伸、开肩等康复训练。

2、现有的康复装置大多通过按摩协助患者进行脊柱侧弯康复训练,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姿势不能长久稳定保持,会随着按摩且姿势可能出现改变,从而影响对患者脊椎的康复训练效果;

3、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5193423u)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训练的调节稳定装置,包括底板、按摩器,底板的侧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两个转动杆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底板之间设有固定机构,安装板的下方放置有按压板,在使用时,通过握住手柄并旋拧,进而带动安装有转动板的螺杆借助滚珠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按压板的上下高度调节,利用按压板下方的海绵垫方便对患者身体的按压,同时在夹持机构的帮助下,实现对不同体积患者进行按压,避免患者在按摩时发生移动,从而利于患者能够稳定的完成康复训练,方便人们的使用。

4、针对于上述问题,现有专利给出了解决方案,但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患者在进行拉伸、开肩等训练时,患者需要脚踏地面,进行一系列的姿势训练,而该装置不能为患者提供支撑点,使得患者的脚部没有支撑面,容易导致患者在训练过程中,脚部关节出现扭伤或身体出现倾斜等情况,不能很好的保证训练姿势,不利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5、为此,提出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能够解决现有装置不能为患者提供支撑点,使得患者的脚部没有支撑面,容易导致患者在训练过程中,脚部关节出现扭伤或身体出现倾斜等情况,不能很好的保证训练姿势,不利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包括躺板,所述躺板外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贯穿躺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训练机构,所述训练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丝杆两端面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外表面两侧均开设有圆孔,所述旋转盘通过多个固定栓固定连接于丝杆的外圆面上,所述旋转盘外圆面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圆面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外圆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辅助杆、负重杆;

3、所述躺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躺板上表面一侧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绑带。

4、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躺板上表面一侧的u型架,所述u型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圆面转动连接有限位筒。

5、优选的,所述限位筒外圆面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筒通过两个螺纹栓贯穿限位孔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的外圆面上,所述限位筒外圆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限位筒通过支撑块固定连接有放置板。

6、优选的,所述躺板上表面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圆面的一端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滑杆。

7、优选的,所述躺板上表面中间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8、优选的,所述躺板上表面另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限位槽内部的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

9、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外圆面均转动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外圆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均滑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部,所述螺纹套外圆面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型架。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躺板和限位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轮,所述第二螺纹杆贯穿躺板和限位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轮,所述第二固定轮通过皮带与第一固定轮转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申请通过设置有躺板、训练机构、放置板、绑带,患者在进行拉伸训练时,首先可将双脚全部放置在放置板上,并利用绑带进行束紧,避免了患者进行训练时,脚部扭伤或身体倾斜的情况出现,同时手握滑杆,以俯身的姿势,身体向下压,使得滑杆在固定杆的外圆面上滑动,从而使得患者进行拉伸,并且由于弹簧具有一定的拉力,使得增加了滑杆滑动的难度,从而增加了训练难度,提高了患者康复效果。

13、2.本申请通过设置调节机构,根据患者的身高,转动第二螺纹杆,使得第一固定轮利用皮带带动第二固定轮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同步转动,进而使得螺纹套带动限位块在限位槽中滑动,同时滑块带动u型架同步移动,使得固定连接的放置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处,使得不同身高的患者能将双脚放置在放置板上,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包括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1)外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孔(2),所述固定孔(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3),所述丝杆(3)贯穿躺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训练机构(4),所述训练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于丝杆(3)两端面的旋转盘(41),所述旋转盘(41)的外表面两侧均开设有圆孔,所述旋转盘(41)通过多个固定栓固定连接于丝杆(3)的外圆面上,所述旋转盘(41)外圆面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2),所述支撑架(42)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3),所述支撑杆(43)的外圆面转动连接有套筒(44),所述套筒(44)外圆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5),所述连接板(45)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辅助杆(46)、负重杆(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1)还包括固定连接于躺板(1)上表面一侧的u型架(111),所述u型架(1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2),所述连接杆(112)的外圆面转动连接有限位筒(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113)外圆面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限位孔(114),所述限位筒(113)通过两个螺纹栓贯穿限位孔(114)固定连接于连接杆(112)的外圆面上,所述限位筒(113)外圆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15),所述限位筒(113)通过支撑块(115)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1)上表面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槽口(5),所述槽口(5)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外圆面的一端通过弹簧(7)固定连接有滑杆(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1)上表面中间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5),所述伸缩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6),所述限位板(1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垫(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1)上表面另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10),所述调节机构(10)包括转动连接于限位槽(9)内部的第一螺纹杆(101)、第二螺纹杆(1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101)和第二螺纹杆(102)的外圆面均转动连接有螺纹套(103),所述螺纹套(103)外圆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4),所述限位块(104)均滑动连接于限位槽(9)的内部,所述螺纹套(103)外圆面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05),所述滑块(10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型架(1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101)贯穿躺板(1)和限位槽(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轮(106),所述第二螺纹杆(102)贯穿躺板(1)和限位槽(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轮(108),所述第二固定轮(108)通过皮带(107)与第一固定轮(106)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侧弯康复装置,包括躺板,躺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贯穿躺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训练机构,躺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躺板上表面一侧的支撑块,支撑块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本技术在使用时,患者在进行拉伸训练时,首先可将双脚全部放置在放置板上,并利用绑带进行束紧,避免了患者进行训练时,脚部扭伤或身体倾斜的情况出现,同时手握滑杆,以俯身的姿势,身体向下压,使得滑杆在固定杆的外圆面上滑动,从而使得患者进行拉伸,并且由于弹簧具有一定的拉力,使得增加了滑杆滑动的难度,从而增加了训练难度,提高了患者康复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杨一卓,宋哈楠,邹亦飞,孟祥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体育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27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