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

文档序号:36845317发布日期:2024-01-26 23:01阅读:36来源:国知局
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


背景技术:

1、手术是一种较大的应激性刺激,通常手术后,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对抗反应、炎症细胞功能增强、血小板聚集增多,容易导致静脉血栓,此外,由于术后患者需要被长时间限制于病床,下肢在久卧病床过程中,血液淤滞容易导致患者血管内形成血栓,缺乏活动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并且关节经久不活动容易导致屈伸受限,在此类病人康复过程中,主要治疗的症状包括但不仅限于改善静脉血流滞缓、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萎缩肌肉的复健、降低关节僵硬牵拉感等,这需要经过一段康复锻炼期,现有的康复辅助器械,调节座椅的高度不便,调节费时费力,同时无法按照使用者的需求对上肢和下肢进行康复训练,实用性低。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下肢康复的医疗辅助器械,专利申请号:202020409744.x,该专利“包括肢体锻炼装置底座、主支杆和肢体锻炼装置,肢体锻炼装置底座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肢体锻炼装置,肢体锻炼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纵向活动槽,纵向活动槽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踏板,踏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纵向活动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向活动槽,踏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固定带”。

3、该设备虽然可以对座椅的高度进行调节,但该装置需要调节时需要频繁地转动固定螺栓,随后座椅上升到合适高度后再转动螺栓,这种调节方式,费时费力,调节灵活性较低,不便使用,同时该装置只能对使用者的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无法对使用者上肢进行康复训练,当患者需要对上肢训练时,需要到另外一个康复训练器上进行训练,多个训练器增加了室内的占地面积,降低了实用性。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2、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形状均呈“7”字型,所述支撑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条板,所述滑条板的侧壁开设有等距均匀的调节孔,所述滑条板的外壁滑动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座椅;

3、所述滑动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和支撑架相对的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4、所述挤压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合柱,所述卡合柱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卡合柱均贯穿调节孔,所述滑动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拉把手,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绳,所述弹性绳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脚踩装置。

5、优选的,所述脚踩装置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脚踩板,所述脚踩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脚踩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壳体靠近脚踩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转动轮的外壁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壁上,所述脚踩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壁底部。

6、优选的,所述座椅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扶手,所述座椅两侧的扶手处于水平设置,所述座椅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7、优选的,所述座椅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束缚带,所述束缚带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束缚带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扣。

8、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杆。

9、优选的,所述卡合柱的外壁直径和调节孔内壁直径一致且形状相同。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有调节组件,当需要调节座椅时,通过抽拉把手拉动滑动柱,滑动柱带动挤压板移动,随后挤压板挤压第一弹簧,当挤压板向第一弹簧的方向移动后,挤压板也会带动卡合柱离开调节孔内,随后便可调节座椅的高度,当座椅调节到合适位置后,松开抽拉把手,随后第一弹簧开始挤压挤压板,挤压板带动卡合柱向滑动块的方向移动并插入调节孔内,从而进行固定,使其固定更稳定,座椅调节灵活性高,同时还设备通过设置弹性绳和拉环,和脚踩装置,使该设备可以按照使用者的需求对上肢和下肢进行康复训练,增加了实用性,使用范围广,占地面积小,便于使用。



技术特征:

1.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形状均呈“7”字型,所述支撑柱(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条板(3),所述滑条板(3)的侧壁开设有等距均匀的调节孔(4),所述滑条板(3)的外壁滑动连接有调节组件(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踩装置(15)包括有壳体(16),所述壳体(1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脚踩板(17),所述脚踩板(17)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脚踩板(17)的顶部开设有等距均匀的防滑槽,两个所述脚踩板(17)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轮(18),所述壳体(16)靠近脚踩板(17)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9),所述转动轮(18)的外壁滑动连接在滑槽(19)的内壁上,所述脚踩板(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所述第二弹簧(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6)的内壁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21)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扶手(22),所述座椅(21)两侧的扶手(22)处于水平设置,所述座椅(2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2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束缚带(24),所述束缚带(2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束缚带(24)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扣(2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板(26),所述放置板(2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放置板(26)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杆(2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柱(11)的外壁直径和调节孔(4)内壁直径一致且形状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形状均呈“7”字型,支撑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条板,滑条板的侧壁开设有等距均匀的调节孔,滑条板的外壁滑动连接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座椅,滑动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柱,本技术中,通过设有调节组件,便可调节座椅的高度,使其座椅调节灵活性高,同时还设备通过设置弹性绳和拉环,和脚踩装置,使该设备可以按照使用者的需求对上肢和下肢进行康复训练,增加了实用性,使用范围广,占地面积小,便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梁陶媛,王曦竹,王萌萌,马琳,龚雪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814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