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0087发布日期:2024-03-22 10:2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1、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在普外科手术中,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由于卧床时间过长,不但容易导致肺部并发症、静脉血栓肠梗阻等的高发,同时患者的四肢由于长期的不活动,会导致出现肌肉萎缩的想笑,因此需要进行术后的恢复训练。

2、目前患者术后的恢复训练,一般都是通过使用助行器帮助患者下床进行走动,该种方式虽然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但患者在使用助行器行走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意外跌倒或者与路上物品相撞的情况,导致患者的伤口处发生撕裂,造成二次伤害,或者患者通过他人对四肢肌肉进行按摩,来防止患者的肌肉萎缩,该种方式不仅耗时较长,并且效果一般,导致患者的术后恢复训练进展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通过训练组件可以方便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进行力量恢复训练,该组件能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训练难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并通过固定组件可以固定训练装置的位置,避免患者在使用训练装置时发生位移。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包括:移动底座,分别设于所述移动底座底部四侧的万向轮,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顶部的支撑柱,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柱两侧呈“l”形结构的放置板a和放置板b,分别设置于所述放置板a和所述放置板b底部的训练组件,用于方便患者进行恢复训练,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底部的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移动底座的位置。

4、进一步的,所述训练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放置板a底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端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部设有阻力弹簧,设置于所述放置板a顶部一侧的变向滑轮,设置于所述放置板a底部一侧的拉环,所述拉环顶部与所述活动板之间设有绳索,所述绳索贯穿所述放置板a并搭设于所述变向滑轮上,且所述阻力弹簧套设于所述绳索外部。

5、进一步的,所述阻力弹簧顶部设有调节板a,所述壳体两侧分别开设有调节槽a和多个限位孔a,且所述调节板a一端贯穿所述调节槽a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调节板a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a,所述定位槽a内部设有配套使用的定位螺栓a,且所述定位螺栓a贯穿所述限位孔a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

6、进一步的,所述拉环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多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部连接有握持板,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握持板之间设有握力弹簧。

7、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板b底部一侧设有框体,所述框体内部设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顶部设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顶部连接有调节板b,所述框体两侧均开设有辅助槽,所述脚踏板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辅助槽滑动连接的稳定块。

8、进一步的,所述框体两侧分别开设有调节槽b和多个限位孔b,且所述调节板b一端贯穿所述调节槽b并延伸至所述框体外部,所述调节板b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b,所述定位槽b内部设有配套使用的定位螺栓b,且所述定位螺栓b贯穿所述限位孔b并延伸至所述框体外部。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上分别设有两块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部开设有通孔,且所述支撑柱贯穿所述通孔并滑动连接,两块所述连接块一侧分别与所述放置板a和放置板b相连接,所述连接块另一侧设有固定螺栓,所述支撑柱外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固定螺栓配套使用的固定槽,所述固定螺栓贯穿所述连接块并与所述固定槽螺纹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设有防滑板,分别开设于所述底座两侧的滑孔和螺纹孔,分别设于所述底座顶部两侧的滑杆和螺纹杆,且所述滑杆贯穿所述滑孔并与所述固定板一侧相连接,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螺纹孔并螺纹连接,且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训练组件可以方便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进行力量恢复训练,该组件能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训练难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并通过固定组件可以固定训练装置的位置,避免患者在使用训练装置时发生位移。



技术特征:

1.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弹簧(202)顶部设有调节板a(204),所述壳体(2)两侧分别开设有调节槽a(205)和多个限位孔a(206),且所述调节板a(204)一端贯穿所述调节槽a(205)并延伸至所述壳体(2)外部,所述调节板a(204)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a(207),所述定位槽a(207)内部设有配套使用的定位螺栓a(208),且所述定位螺栓a(208)贯穿所述限位孔a(206)并延伸至所述壳体(2)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3)内部开设有凹槽(301),所述凹槽(301)内部设有多个伸缩杆(302),所述伸缩杆(302)顶部连接有握持板(303),所述伸缩杆(302)与所述握持板(303)之间设有握力弹簧(3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b(104)底部一侧设有框体(4),所述框体(4)内部设有脚踏板(401),所述脚踏板(401)顶部设有压力弹簧(402),所述压力弹簧(402)顶部连接有调节板b(403),所述框体(4)两侧均开设有辅助槽(404),所述脚踏板(401)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辅助槽(404)滑动连接的稳定块(4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4)两侧分别开设有调节槽b(406)和多个限位孔b(407),且所述调节板b(403)一端贯穿所述调节槽b(406)并延伸至所述框体(4)外部,所述调节板b(403)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b(408),所述定位槽b(408)内部设有配套使用的定位螺栓b(409),且所述定位螺栓b(409)贯穿所述限位孔b(407)并延伸至所述框体(4)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02)上分别设有两块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内部开设有通孔(501),且所述支撑柱(102)贯穿所述通孔(501)并滑动连接,两块所述连接块(5)一侧分别与所述放置板a(103)和放置板b(104)相连接,所述连接块(5)另一侧设有固定螺栓(502),所述支撑柱(102)外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固定螺栓(502)配套使用的固定槽(106),所述固定螺栓(502)贯穿所述连接块(5)并与所述固定槽(106)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移动底座,分别设于移动底座底部四侧的万向轮,设置于移动底座顶部的支撑柱,分别设于支撑柱两侧呈“L”形结构的放置板a和放置板b,分别设置于放置板a和放置板b底部的训练组件,用于方便患者进行恢复训练,设置于移动底座底部的固定组件,用于固定移动底座的位置。该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通过训练组件可以方便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进行力量恢复训练,该组件能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训练难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并通过固定组件可以固定训练装置的位置,避免患者在使用训练装置时发生位移。

技术研发人员:吴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823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