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尤指一种可为轮式溜冰鞋,也可为冰刀式溜冰鞋的设计。
目前市面上所见的溜冰鞋区分为数种型式,如直列轮式溜冰鞋、多轮并列式溜冰鞋及冰刀型溜冰鞋,运动者可依个人的技术来选择,若技术不佳时,得先以多轮并列式的溜冰鞋来训练平稳性,待平稳性较佳时,再以直列式溜冰鞋或冰刀型溜冰鞋训练速度及转弯的技巧,以训练更为纯熟的溜冰技术。
而以往所见的轮式溜冰鞋、冰刀型溜冰鞋,其结构型态相差甚大,因此其鞋体底端的座体也须配合不同型态的冰刀、轮子而分别制造,故对制造者而言,不仅存在制造成本多的问题,且须囤积不同型式的零件,因此,本设计人曾设计出一系列轮式、刀式可调整互换的曲棍球鞋座,如台湾专利第七四二○九二一二号及其追加案,均属此一系列的设计,而此种型式的曲棍球鞋座,是藉助前、后固定片的设置,使冰刀或轮子得直接固结于固定片间,达到轮式、刀式可互换的功效。
唯此种互换结构不仅构件较为繁杂,制造成本较高,且使用时存在稳固性不佳、影响精准度的问题,因其固结构件是设置于固定片与冰刀或轮子间,于拆、组时,即会影响冰刀或轮子与固定片间的精准度,进而影响溜冰鞋的稳固性,且现有互换结构仅藉固定片衔接于鞋体与冰刀或轮子间,强度有不足的疑虑。
而现有固结构件的所以设置于固定片与冰刀或轮子间,乃是因其固定片是直接铆固于鞋体底端,在固定片不易拆卸的情况下,欲达到互换功效,唯有于轮子或冰刀与固定片间设计为可互换的型态,然此设计却存在上述的问题;因此,若于鞋体与轮座或冰刀座间设置一座体,该座体是与鞋体固结一体,座体与轮座或冰刀座间则为锁固的设计,藉此设计若欲互换轮座或冰刀座时,仅须将轮座或冰刀座自座体底端拆离更换即可,即无须再将冰刀自冰刀座取下或无须将轮子自轮座取下,应可提供一更加实用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该溜冰鞋的鞋体底端固结一座体,座体形状与鞋体底部形状相近,座体得直接锁固于鞋体底端,而于座体底端形成二平行的凸边,二凸边为等距的设计,凸边前后各形成横向贯穿的定位孔,另冰刀座底端夹制冰刀,冰刀座顶端前后各形成横向贯穿的定位孔,另轮座可分为前轮座及后轮座,前后轮座底端均固结轮子,欲组成一冰刀型溜冰鞋时,可将冰刀座顶端置于二凸边间并锁固一体,若欲组成一轮式溜冰鞋时,得将前后轮座顶端分别置于二凸边前、后处并锁固,欲互换时,也仅须将冰刀座或轮座自座体底端拆离更换即可,而提供一构件更加简化,且不影响冰刀与冰刀座间的稳固性或不影响轮子与轮座间稳固性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该溜冰鞋具有一鞋体,鞋体底端可固结枢接轮子的轮座,或固结具有冰刀的冰刀座,其特征在于鞋体底端是固结一座体,座体底端延伸二平行并排的凸边,并且还具有冰刀座,其为框座设计,内部形成卡制空间,卡制空间上端中央处形成往下延伸的二斜片,冰刀上端可插入卡制空间内并固结于二斜片间,而冰刀座则可固结于座体二凸边间,轮座,有前、后轮座的设计,轮座上设有轮子,于前、后轮座上端固设定位座,定位座上端可固结于座体二凸边间。
前述的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其特征在于前、后轮座底端可枢接呈直式排列的轮座。
前述的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其特征在于前、后轮座的前后两侧各枢接轮子,为多轮并列式轮座。
前述的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其特征在于冰刀座的冰刀上端设有与冰刀座上端枢接配合的数长孔,而下端也设有与冰刀座下端枢接配合的数长孔,而其中一孔为圆孔的设计。
前述的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其特征在于冰刀座与冰刀间先以粘合方式固定,再以锁定方式组合。
前述的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其特征在于鞋体内底部得设置二定位片,定位片底端延伸二螺杆,另座体顶端面相对应处形成穿孔,螺杆穿过鞋体及穿孔后即以螺帽锁固。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冰刀型溜冰鞋的平面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冰刀型溜冰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冰刀型溜冰鞋的组合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直列轮式溜冰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轮并列溜冰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溜冰鞋座体的设计,此座体可与冰刀座组成
图1所示的冰刀型溜冰鞋,也可与直列轮座组成图4所示的直列式溜冰鞋,也可与多轮并列轮座组成图5所示的多轮并列溜冰鞋,使本实用新型溜冰鞋具有互换性。
以下先以冰刀型溜冰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请配合参看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座体10是固结于鞋体20底端,鞋体20可为图上所示的高统靴型态,也可为短统靴或其他型式的鞋体,于鞋体20内部设有内衬21,于内衬21尚未置入鞋体20内时,先将二定位片22置于鞋体20底部前后端,定位片22是呈长片体,其两端各设置往下延伸的螺杆23,定位片22平贴于鞋体20内底部时,螺杆23即突出于鞋体20底部;座体10形状是配合鞋体20底部的形状,于前后对应定位片22的螺杆23处形成穿孔11,螺杆23穿过穿孔11后,可藉螺帽锁固,使座体10固结于鞋体20底端呈固定状态,本实用新型互换冰刀座或轮座时,均无须将座体10与鞋体20分离;座体10底端形成二平行并排的凸边12,凸边12前后各形成横向贯穿的二定位孔13。
冰刀座30为一体抽制而成,其主要有一中空框座31,框座31为上宽下窄的型态,而于卡制空间32的顶端中央处形成往下延伸的斜片33,请配合参看图3所示,而于框座31及斜片33对应的前后端二适当处,分别形成与座体10定位孔13对应的定位孔34,而于框座31下端窄端的侧面数适当处形成固定孔35,另冰刀36为特硬材质经热处理程序而成,其上端侧面形成贯穿的长方形定位孔361,定位孔361下端形成固定孔362,唯前端数固定孔362为长孔状设计,后端的固定孔363为圆孔设计,此设计是为预防冰刀经热处理后产生些微的变形量,固设时即可先以后端固定孔363为基准孔先予锁定,再固结冰刀前端处。
而冰刀36得先固结于冰刀座30底端,固结方式,可先将粘胶置于冰刀座30的斜片33间,而后将冰刀36顶端自冰刀座30底端穿入至卡制空间32,并插制于斜片33间,此时藉由粘胶即使冰刀36与冰刀座30间的相对位置先予定位,而后藉螺栓穿过固定孔35、362、363,再藉螺帽将螺栓端部锁固,即组成一含冰刀的冰刀座30结构,而欲组成冰刀型溜冰鞋时,可将冰刀座30顶端卡制于座体10二凸边12间,并使定位孔13、34、361对齐,而藉螺栓37穿过定位孔并以螺帽371固结,藉此组合方式即组成
图1所示的冰刀型溜冰鞋。
若欲更换为直列轮式溜冰鞋时,可先将螺栓37、螺帽371拆下,使冰刀座30与座体10分离,请参看图4所示,再将前、后直列轮座40上端的定位座41,分别置于二凸边12间的前后端处,并使定位座41上的定位孔42与凸边12上的定位孔13对齐,而复以螺栓37及螺帽371的组合,而将直列轮座40固结于座体10底端,组成直列轮式溜冰鞋,图上所示的直列轮座40为具防震、刹车功效的设计,其也为仅具防震功效的设计;若欲更换为多轮并列式的溜冰鞋时,同样是先将螺栓37、螺帽371拆下,使冰刀座37或直列轮座40与座体10分离,请参看图5所示,再将前、后多轮并列式轮座50上端的定位座51分别置于二凸边12间的前后端,并使定位座51上的定位孔52与凸边12上的定位孔13对齐,而复以螺栓37及螺帽371的组合,而将多轮并列轮座50固结于座体10底端,组成多轮并列式溜冰鞋,而图上所示的多轮并列轮座50为可防震的设计。
而将本实用新型可互换的结构与现有可互换的结构比较,本实用新型特别处在于,更换时是分离冰刀座与座体间,而使座体与鞋体间于任何状态均固结一体,而冰刀座与冰刀间或轮座与轮子间,于任何状态下也均固结一体,座体与鞋体永保持固结一体的状态,即可免除拆、组不易的困扰,而冰刀座与冰刀间或轮座与轮子间保持固结一体的状态,即可避免影响冰刀或轮子的稳固性,且藉冰刀座、轮座的定位座为接触面积大的座设计,更可增加其结合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该溜冰鞋具有一鞋体,鞋体底端可固结枢接轮子的轮座,或固结具有冰刀的冰刀座,其特征在于鞋体底端是固结一座体,座体底端延伸二平行并排的凸边,并且还具有冰刀座,其为框座设计,内部形成卡制空间,卡制空间上端中央处形成往下延伸的二斜片,冰刀上端可插入卡制空间内并固结于二斜片间,而冰刀座则可固结于座体二凸边间,并且还具有轮座,有前、后轮座的设计,轮座上设有轮子,于前、后轮座上端固设定位座,定位座上端可固结于座体二凸边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其特征在于前、后轮座底端枢接呈直式排列的轮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其特征在于前、后轮座的前后两侧各枢接轮子,为多轮并列式轮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其特征在于冰刀座的冰刀上端设有与冰刀座上端枢接配合的数长孔,而下端也设有与冰刀座下端枢接配合的数长孔,而其中一孔为圆孔的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其特征在于冰刀座与冰刀间先以粘合方式固定,再以锁定方式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其特征在于鞋体内底部得设置二定位片,定位片底端延伸二螺杆,另座体顶端面相对应处形成穿孔,螺杆穿过鞋体及穿孔后即以螺帽锁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溜冰鞋,该溜冰鞋鞋体底端固设一座体,使冰刀座的框座得以固结于座体底端,也可使轮座上端的定位座固结于座体底端,藉此设计提供一轮式或刀式可互换的结构,且提供一稳固性更高的溜冰鞋。
文档编号A63C1/00GK2170129SQ9322216
公开日1994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25日
发明者苏明哲 申请人:苏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