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旅行休息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00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旅行休息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旅行休息带,属于旅行吊带用具。
目前,我国大多数旅客旅行时都是乘坐的硬座列车,乘座时间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天几夜,旅途相当劳累。大家都尝试过,坐在位子上,列车的垂直靠背使您腰必须长时间挺直,想往左右或往前靠一下找一个支撑着力点是相当难的,要想打盹、过夜更不好办,稍不留神就歪到别人身上去了,在车上不但休息不好,而且还使您腰酸背痛,脖子扭歪,这样长时间乘座对身体有害。另外在列车突然急刹车或出现其它危急状态时,身体不能受到保护。同上所述,乘坐汽车时也存在上述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增加乘车着力点,使人们筋骨得到休息、松弛,可以较为舒适地打盹并兼有安全带和行李带功能的多功能旅行休息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是由一根带有长短调节器的吊带和分别与吊带两端连接的两个挂钩组成。
挂钩尾端开有一用以与吊带连接的矩形槽。挂钩可以制成“ㄇ”形,与座位靠背顶部相匹配。挂钩也可制成一弹性夹,具有夹持部分和与吊带连接用的槽。挂钩还可制成弯钩状,能与专设在座位上的钩槽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能使人们乘坐列车或汽车时腰背、颈部筋骨得到休息,能较为舒适地打盹,作为安全带能保护乘客的安全,作为行李带能挎或背行李包,一物多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是旅客的良友。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休息带的总体结构图;图2为休息带挂钩的结构之一;图3为休息带挂钩的结构之二;图4为休息带挂钩的结构之三;实施例如
图1所示,休息带的结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带有长短调节器的吊带1和挂钩2。挂钩2尾端开有一用以与吊带连接的矩形槽3。吊带1两端能穿过槽3并与挂钩2固定。吊带1一端设有一长短调节器4,长短调节器4的结构与现有挎包的短调节器结构相同。借助长短调节器4能根据需要调节休息带的长短。
图2所示为挂钩的结构之一,挂钩2头部为“ㄇ”形,其尺寸大小与列车(或汽车)靠背相匹配,挂钩尾部设有矩形槽3。图3为挂钩2的结构之二,挂钩2主要为一弹性夹,具有夹持部分和与吊带连接用的矩形槽3,能方便稳固地夹在座椅的靠背上。图4为挂钩的结构之三,挂钩头部为一弯钩,与专门设置在座椅靠背上的钩槽相配合,尾部有一矩形槽3与吊带1连接。
使用该休息带时,先将挂钩2的两端挂在车座椅靠背上,人坐下后可将头及双臂从中伸出,并可利用长短调节器4调至适当长度。乘坐使用时既可将吊带托在双腋下(胸前),又可在托在双肘下,这样即可使身体在前方和下方得到支撑,加之休息带在头的两侧,故能防止头扭歪或靠到旁人身上。另外,当列车(或汽车)急刹车或倾覆时,休息带还能起到保护乘客安全的作用。休息带的另一种用途是可以用为行李带,将休息带的挂钩住行李包或行李箱,就能背挎行李,使乘客不必为行李或行李箱无背(挎)带而发愁,能轻松、方便地带走行李。
权利要求1.多功能旅行休息带,其特征在于它由一根带有长短调节器的吊带和分别与吊带两端连接的两个挂钩组成。
2.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旅行休息带,其特征在于,挂钩尾部开有一用以与吊带连接的矩形槽。
3.按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旅行休息带,其特征在于,挂钩的结构可制成“冂”形,与车座的靠背顶部相匹配,挂钩尾部设有矩形槽。
4.按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旅行休息带,其特征在于,挂钩的结构可制成一弹性夹,具有夹持部分和与吊带连接用的矩形槽。
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旅行休息带,其特征在于,挂钩还可制成弯钩状结构,其头部能与专设在座位上钩槽相配合,尾部有一矩形槽与吊带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旅行休息带,属于旅行吊带用具。它主要由一根有长短调节器的吊带和分别与吊带两端连接的两个挂钩组成,挂钩能吊挂在列车或汽车坐位靠背上。它能使人们乘坐硬座列车或汽车时腰背、颈部筋骨得到休息,能较为舒服地打盹。该实用新型同时具有安全带和行李带的功能,既能保护乘客的安全,又能背挎行李,一物多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是旅客的良友。
文档编号A45F3/00GK2168460SQ9323941
公开日1994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15日
发明者王卫平 申请人:王卫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