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握力练习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握力练习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工作之余越发注意锻炼自己的身体,而现在的多数体育健身器材,多针对腿部、手臂、腹部的一些锻炼,而针对锻炼手指的健身器材却比较缺乏,现在市场上所受售的收不锻炼的器材主要是握力器,而现有技术握力器技术并不成熟,通常只有手柄和弹簧组成,这种扭力弹簧弹性系数交底,所以在使用现有握力器时,手指容易疲倦,而锻炼效果却不佳,并且容易导致收不肌肉拉伤。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型握力练习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握力练习器,所述新型握力练习器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下方的第一固定框、位于所述本体上方左右两侧的定位杆、位于所述定位杆之间的握持部及位于所述握持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弹性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框呈凹字形,所述第一固定框上设有第一矩形孔,所述定位杆上设有定位块,所述握持部的左右表面与所述定位杆的侧面接触,所述握持部的上表面上设有四个第一凹槽,所述握持部的左右两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握持部上还设有第二固定框,所述弹性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左右两侧的第一矩形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弹簧、位于所述弹簧下方的第二固定块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左右两侧的第二矩形块,所述第二固定框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二固定框的下表面与所述握持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7]所述第一固定框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框位于左侧。
[0008]所述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竖直放置,所述定位杆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9]所述定位块呈长方体,所述定位块水平放置,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杆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握持部的下表面接触。
[0011]所述第一矩形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握持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矩形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侧面接触。
[0012]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
[0013]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矩形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矩形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侧面接触。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5]本发明的新型握力练习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手部进行有效的锻炼,并且可以防止手部肌肉拉伤,有效的保护手部的安全。并且其不仅可以做压缩的动作,还可以做扩张的动作,从多方面锻炼手部肌肉,使得手部更加健康。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新型握力练习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握力练习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发明新型握力练习器包括本体1、位于所述本体I下方的第一固定框2、位于所述本体I上方左右两侧的定位杆3、位于所述定位杆3之间的握持部4及位于所述握持部4与所述本体I之间的弹性装置5。
[0019]所述本体I呈长方体,所述本体I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框2呈凹字形,所述第一固定框2上设有第一矩形孔21,所述第一矩形孔21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框2的前后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框2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I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框2位于左侧,所述第一固定框2上的第一矩形孔21供大拇指穿过,从而使得本发明固定住。
[0020]所述定位杆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定位杆3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3竖直放置,所述定位杆3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3上设有定位块31,所述定位块31呈长方体,所述定位块31水平放置,所述定位块31与所述定位杆3固定连接。
[0021 ] 所述握持部4位于所述定位杆3之间,所述握持部4的左右表面呈竖直状,所述握持部4的左右表面与所述定位杆3的侧面接触。所述握持部4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握持部4的上表面呈圆弧状。所述握持部4的上表面上设有四个第一凹槽41,所述第一凹槽41均匀排列在所述握持部4上,所述第一凹槽41供大拇指除外的其余四指穿过,从而可以更加稳固的握持握持部4,所述握持部4的左右两端设有第二凹槽42,当所述握持部4向上移动时,所述定位块31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42中防止所述握持部4过度向上移动。所述握持部4上还设有第二固定框43,所述第二固定框4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最左侧的第一凹槽41及最右侧的第一凹槽41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框43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二固定框43的下表面与所述握持部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手指顶靠在第二固定框43上,进而做扩张运动。
[0022]所述弹性装置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弹性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块5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51左右两侧的第一矩形块5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51下方的弹簧53、位于所述弹簧53下方的第二固定块54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54左右两侧的第二矩形块55。所述第一固定块5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51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51的上表面与所述握持部4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矩形块5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5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矩形块52的上表面与所述握持部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矩形块52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块51的侧面接触。所述弹簧5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弹簧5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5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5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5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54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I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矩形块5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54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矩形块55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矩形块55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固定块55的侧面接触。
[0023]所述本发明新型握力练习器使用时,首先大拇指穿过第一固定框2的第一矩形孔21,然后其余四指穿过第一凹槽41,从而可以较为稳固的固定住本发明新型握力练习器。然后按压握持部4,使得弹簧53被压缩,然后松手,使得握持部4在弹簧53的作用下恢复原状,或者通过第二固定框43做扩张运动。如此往复的不断练习,使得手部得不到不断的锻炼,当弹簧53的弹力不能满足需求时,可以将第一固定块51、弹簧53及第二固定块54去下,更换成能够满足需求的弹簧,然后装上即可使用。至此,本发明新型握力练习器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握力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握力练习器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下方的第一固定框、位于所述本体上方左右两侧的定位杆、位于所述定位杆之间的握持部及位于所述握持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弹性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框呈凹字形,所述第一固定框上设有第一矩形孔,所述定位杆上设有定位块,所述握持部的左右表面与所述定位杆的侧面接触,所述握持部的上表面上设有四个第一凹槽,所述握持部的左右两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握持部上还设有第二固定框,所述弹性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左右两侧的第一矩形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弹簧、位于所述弹簧下方的第二固定块及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左右两侧的第二矩形块,所述第二固定框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二固定框的下表面与所述握持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握力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框位于左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握力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竖直放置,所述定位杆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握力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呈长方体,所述定位块水平放置,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握力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握持部的下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握力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握持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矩形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侧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握力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握力练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矩形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矩形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侧面接触。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握力练习器,包括本体、第一固定框、定位杆、握持部及弹性装置,第一固定框呈凹字形,第一固定框上设有第一矩形孔,定位杆上设有定位块,握持部的左右表面与定位杆的侧面接触,握持部的上表面上设有四个第一凹槽,握持部的左右两端设有第二凹槽,握持部上还设有第二固定框,弹性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矩形块、弹簧、第二固定块及第二矩形块,第二固定框呈倒置的凹字形,第二固定框的下表面与握持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发明能够对手部进行有效的锻炼,并且可以防止手部肌肉拉伤,有效的保护手部的安全。
【IPC分类】A63B21-05, A63B23-16
【公开号】CN104771870
【申请号】CN201510205667
【发明人】纪思文
【申请人】苏州市博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