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垒球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42768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棒垒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球类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棒垒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化的社会里,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制造技术的改良,很多产品均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被制造出来,但是仍旧有许多的物品使用半机械式辅以人工方式生产,其中一项就是棒垒球。
[0003]传统的棒垒球制造技术,使用半自动化方式来生产,在贴合球心与球皮以及缝线的阶段都需要采用人力来完成,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上有较高程度的要求,同时在制作上所需要的工时也较长,整个生产成本相对也提高,产出的棒垒球品质也较难管控。
[0004]此外,台湾新型专利公告号第M410584号“棒、垒球球皮结构”,提出一种棒垒球的结构改良,该球皮是一体成型包覆在整颗球心之上,该球皮上使用模具成型出类似手缝的缝线,虽然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自动化大量制造出成品,但是因为其球皮材质乃是采用PU,会导致棒垒球的弹性系数与传统的有误差,在握持上的手感也会比较不佳,因为缝线部位只是HJ而非真正的线,因此改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乃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可以大幅减少人力,使用自动化生产方式,降低成本,进而提升棒垒球的产量,同时也能保有传统手工缝制方式所生产的棒垒球握持手感。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提供球心与呈现8字形的第一球皮与第二球皮,该第一球皮与第二球皮分别具有表面与贴面;车缝多条缝线在该第一球皮与第二球皮的周缘,分别形成第一车缝部与第二车缝部。
[0007]涂布固定胶在该球心上,并且也涂布该固定胶在该第一球皮与该第二球皮的该贴面上;加热该固定胶;以及定位贴合该第一球皮与该第二球皮于该球心的表面,并使该第一车缝部的该些缝线与该第二车缝部的该些缝线形成对称设置。
[0008]如上述实施例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球心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可供该第一球皮与该第二球皮作定位贴合。
[0009]如上述实施例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定位槽对应于该贴面的该第一车缝部与该第二车缝部的该些缝线。
[0010]如上述实施例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贴面上贴附有对应于该些缝线边界的补强片。
[0011]如上述实施例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补强片的厚度对应于该贴面的该第一车缝部与该第二车缝部的该些缝线的高度。
[0012]如上述实施例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在加热位于该球心与该球皮上的该固定胶的步骤中,其中该加热温度介于50?90°C之间。
[0013]如上述实施例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于定位贴合该第一球皮、该第二球皮于该球心的表面,并使该第一车缝部的该些缝线与该第二车缝部的该些缝线形成对称设置的步骤中,该第一车缝部的该些缝线与该第二车缝部的该些缝线对称设置成V字形。
[0014]本发明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可以大幅减少人力,使用自动化生产方式,降低成本,进而提升棒垒球的产量,同时也能保有传统手工缝制方式所制造的棒垒球手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棒垒球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0016]图2为球心与第一球皮、第二球皮TJK意图;
[0017]图3为第一车缝部与第二车缝部表面示意图;
[0018]图4为第一车缝部与第二车缝部贴面示意图;
[0019]图5为第一车缝部与第二车缝部贴面含补强片示意图;
[0020]图6为球心与第一球皮、第二球皮定位贴合TJK意图;
[0021]图7为贴合完成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S1_棒垒球的制造方法第一步骤;S2_棒垒球的制造方法第二步骤;S3-棒垒球的制造方法第三步骤;S4-棒垒球的制造方法第四步骤;S5-棒垒球的制造方法第五步骤;2_球心;21_定位槽;3_第一球皮;31_第一车缝部;4_第二球皮;41_第二车缝部;5_表面;6_贴面;7_补强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能清楚了解本发明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以相同符号标示来说明。
[0024]请参阅图1、图2,为本发明棒垒球的制造方法流程图、球心与第一球皮、第二球皮示意图。如图中所示,一种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第一步骤SI,提供球心2与呈现8字形的第一球皮3与第二球皮4,该第一球皮3与第二球皮4分别具有表面5与贴面6。
[0025]请参阅图1、图3,在第二步骤S2,车缝多条缝线在该第一球皮3与第二球皮4的周缘,分别形成第一车缝部31与第二车缝部41,该第一车缝部31与该第二车缝部41的形成方法,是通过现有现有技术的拉邦机所缝制,采用拉邦机来车缝可使该第一球皮3与第二球皮4的该表面5上的该些车缝线呈现斜向,在该贴面6上可形成V字形,而且该第一车缝部31与该第二车缝部41的车缝方向互为反向。
[0026]请参阅图1,在第三步骤S3,接着涂布固定胶在该球心2上,并且也涂布该固定胶在该第一球皮3与该第二球皮4的该贴面6上,并且使用于贴合的该固定胶具有高强度的特性。
[0027]其中,该球心2放置在已经倒好该固定胶的桶内,并且均匀搅拌后,使该球心2通过一束口,刮除位于该球心2上多余的该固定胶,该第一球皮3与该第二球皮4的该贴面6使用现有现有技术的软式滚筒上胶机来涂布该固定胶。
[0028]请参阅图1、图6,在第四步骤S4,加热该球心2与该第一球皮3及该第二球皮4上的该固定胶;在第五步骤S5,定位贴合该第一球皮3与该第二球皮4于该球心2的表面,并使该第一车缝部31的该些缝线与该第二车缝部41的该些缝线形成对称设置。
[0029]请参阅图1,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五步骤S5,定位贴合该第一球皮3与该第二球皮4于该球心2的表面,并使该第一车缝部31的该些缝线与该第二车缝部41的该些缝线形成对称设置步骤中,其中该球心2是通过一定位治具来做固定,当该球心2固定于该定位治具之上,而该第一球皮3附着在一压合治具上,接着该压合治具向该球心2做贴合动作,使该第一球皮3黏贴于该球心2的表面,接着使用同样的方式,使该第二球皮4贴合于该球心2的表面。
[0030]请参阅图2、图4,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球心2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21可供该第一球皮3与该第二球皮4作定位贴合,其中该定位槽21对应于该贴面6的该第一车缝部31与该第二车缝部41的该些缝线。
[0031]请参阅图5,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贴面6上贴附有对应于该些缝线边界的补强片7。其中该补强片7的厚度对应于该贴面6的该第一车缝部31与该第二车缝部41的该些缝线的高度。
[0032]请参阅图1,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在第四步骤S4,于加热位于该球心2与该第一球皮3及第二球皮4上的该固定胶的步骤中,其中该加热温度介于50?90°C之间,且该加热时间介于2?10分钟。
[0033]请参阅图1、图7,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在第五步骤S5,于定位贴合该第一球皮3、该第二球皮4于该球心2的表面,并使该第一车缝部31的该些缝线与该第二车缝部41的该些缝线形成对称设置的步骤中,该第一车缝部31的该些缝线与该第二车缝部41的该些缝线对称设置成V字形。
[0034]本发明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可以大幅减少人力,使用自动化生产方式,降低成本,进而提升棒垒球的产量,同时也能保有传统手工缝制方式所制造的棒垒球手感。
[0035]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故该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或是熟悉此技术所作出等效或轻易的变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球心与呈现8字形的第一球皮与第二球皮,该第一球皮与该第二球皮分别具有表面与贴面; 在该第一球皮与该第二球皮的周缘车缝多条缝线,分别形成第一车缝部与第二车缝部; 涂布固定胶在该球心上,并且也涂布该固定胶在该第一球皮与该第二球皮的该贴面上; 加热该固定胶;以及 定位贴合该第一球皮与该第二球皮于该球心的表面,并使该第一车缝部的该些缝线与该第二车缝部的该些缝线形成对称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球心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供该第一球皮与该第二球皮作定位贴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槽对应于该贴面的该第一车缝部与该第二车缝部的该些缝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贴面上贴附有对应于这些缝线边界的补强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补强片的厚度对应于该贴面的该第一车缝部与该第二车缝部的该些缝线的高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加热位于该球心与该球皮上的该固定胶的步骤中,其中该加热温度介于50?90°C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定位贴合该第一球皮、该第二球皮于该球心的表面,并使该第一车缝部的这些缝线与该第二车缝部的该些缝线形成对称设置的步骤中,该第一车缝部的该些缝线与该第二车缝部的该些缝线对称设置成V字形。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提供球心与呈现8字形的第一球皮与第二球皮,该第一球皮与该第二球皮分别具有表面与贴面;车缝多条缝线在该第一球皮与该第二球皮的周缘,分别形成第一车缝部与第二车缝部;涂布固定胶在该球心之上,并且也涂布该固定胶在该第一球皮与该第二球皮的该贴面上;加热该固定胶;以及定位贴合该第一球皮与该第二球皮于该球心的表面,使该第一车缝部的该些缝线与该第二车缝部的该等些缝线形成对称设置。使用本发明的棒垒球的制造方法,可以大幅减少人力,使用自动化生产方式,降低成本。
【IPC分类】A63B45/00
【公开号】CN105194845
【申请号】CN201410276474
【发明人】林志青, 吴宪章, 许弘嵩
【申请人】林志青, 吴宪章, 许弘嵩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6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