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6041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一动力源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直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二动力源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动力源的运动方向与第一动力源运动方向相反以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摆拳动作;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分别单独连接;通过动力源带动第一拳手、第二拳手以及脚踢件进行动作,实现与运动员的对打,由控制系统统一进行控制,能较好地实现与人对打训练的实战模拟,实用性高;通过传送机构的设置,可带动整体框架在对打中的后移或是前进,更加符合人与人对打训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专利说明】
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体育器械,具体地说是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拳击、散打或自由搏击中,运动员通常需要与人对打才能提高训练水平,提升实战能力,这样的话,需要有帮助训练的陪练员,而陪练员毕竟是人,有一定的体力限度,且经常进行陪练的人员,身体容易受伤,而且运动员多数情况下较难找到与自身水平实力相当的陪练员,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技能,针对这一情况,虽然也有对拳击、散打或自由搏击的训练装置,但通常结构较为单一,对运动员的训练不够到位,自动化程度不高,对运动员训练强度受限。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特设置一种可方便出拳的、能模拟陪练员出拳动作的,可与运动员进行对打的较为智能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
[0004]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方案是:
[0005]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包括:
[0006]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一动力源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直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二动力源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动力源的运动方向与第一动力源运动方向垂直以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摆拳动作;
[0007]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一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二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二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
[0008]支架,框架的顶部悬挂固定于支架。
[0009]其中,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连接,拳杆的端部与第二动力源垂直连接;该方案中由第一动力源带动第一拳手实现搏击或散打中直拳的出击与收回,并由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拳手张开或收回实现第二拳手模拟搏击或散打中摆拳的动作,在实际训练中,运动员可站立在框架的一侧,由控制系统设定程序,控制相应的拳手动作,实现与运动员对打,有效代替陪练人员。
[0010]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方案是:
[0011]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包括:
[0012]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拳手,第一拳手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接触,第一旋转凸轮与第三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一拳手以实现直拳出拳;第一拳手上套有弹性件与框架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收回;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拳手,第二拳手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第二旋转凸轮与第四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二拳手实现摆拳出拳,第二拳手与框架之间设置弹性件实现第二拳手收回;
[001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三动力源、第四动力源分别单独连接;
[0014]支架,框架的顶部悬挂固定于支架。
[0015]第一拳手和第二拳手,均是模拟人握拳时手型所造的,最好是橡胶材质,在拳手击中运动员时,不易给训练者造成较大的痛苦,第一拳手、第二拳手和下压件均设在框架的一侧面。
[0016]在框架上设有多个出拳机构时,多个第一拳手可以直接由一个第三动力源驱动,多个第二拳手直接由一个第四动力源带动驱动,相较于第一方案较为节省动力,同时,通过旋转凸轮等的设置,可以使得拳手出拳动作更加贴近人的出拳频率。
[0017]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带或链传送机构,所述框架的顶部通过撑杆与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体位移,进一步模拟实际两人对打中,一方在受到攻击后,主动向后回退的动作。
[0018]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由第五动力源带动移动,第五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传送机构包括主动轴、传动轴和链条或传送带,由第五动力源带动设置于支架顶部的主动轴旋转,进而带动链条或传送带移动,为训练用,通常情况下,传送机构的移动是在设定范围内移动,因此不会过大或过小,在传送带前进一段距离后,再后退一段距离,保证框架不与传动轴或主动轴之间产生干涉。
[0019]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呈门字型,包括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两支撑架,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中部设有空间,框架的顶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的撑杆连接,连接件穿过空间设置,撑杆设于横梁上方。
[0020]或者,为了实现多个运动员的同时训练,所述支架的顶部呈环形,在支架上可固定多个框架实现多个点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此时,每个点顶部可不设置传送机构,若设置的话,每个点单独设置各自相应的传送机构。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一端连接,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上,此外,第二拳手与拳杆可拆卸连接,实现不同大小的第二拳手的设置,满足不同的使用者,而且,同样地,第一拳手同样通过长直的拳杆与第一旋转凸轮接触,弹性件设于拳杆或长直的拳杆上,一端与框架相抵,另一端设有固定圈进行限位固定。
[0022]进一步地,在所述框架的侧面设有第三旋转凸轮,第三旋转凸轮与一倾斜设置的拳杆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拳杆的另一端部与脚踢件固定实现斜向踢腿动作,第三旋转凸轮与第六动力源连接,第六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脚踢件的形状与人踢腿时,脚伸长的状态相同,同样最好是橡胶材质。
[002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与控制开关连接,控制开关有多个速度选择,实现快、中、慢三个或者更多速度的选择,适应不同程度的运动员。
[0024]此外,在支架上设置有计时器,用于记录训练员的训练时间,较为直观。
[00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6]1、通过动力源带动第一拳手、第二拳手以及脚踢件进行动作,实现与运动员的对打,由控制系统统一进行控制,能较好地实现与人对打训练的实战模拟,实用性高。
[0027]2、通过传送机构的设置,可带动整体框架在对打中的后移或是前进,更加符合人与人对打训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0028]3、整个训练用装置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陪练员,动作标准且多样化,训练效果好,而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训练用装置的无防护罩时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训练用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带有第二拳手出拳机构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部分横梁的示意图;
[0033]其中:1.传送机构,2.第一拳手,3.第二拳手,4.脚踢件,5.第一旋转凸轮,6.第三拳杆,7.弹簧,8.框架,9.支架,10.防护罩,11.第二旋转凸轮,12.弹性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35]实施例1
[0036]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包括:
[0037]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拳手2,第一拳手2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5接触,第一旋转凸轮5与第三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一拳手2以实现直拳出拳;第一拳手2上套有弹性件(弹簧7)与框架8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2收回,第一拳手2水平设置有多处,每处高度不同,以适应不同身高高度的运动员,如图1所示,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拳手3,第二拳手3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11接触,第二旋转凸轮11与第四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二拳手3实现摆拳出拳,第二拳手3与框架8之间设置弹簧实现第二拳手3收回,如图3所示;为了训练的安全性,框架8的外侧最好包覆有安全防护罩10。
[0038]框架8包括与连接件连接的主架和与主架垂直设置的副架,第一拳手通过一根长直拳杆与第一动力源连接,长直拳杆穿过框架8的副架,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8竖直中心弯折的第二拳杆一端连接,第二拳杆与第二拳手相连接段可以是圆弧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弯折的弓形,第二拳杆的另一端部呈长直条状与第二旋转凸轮11接触,第二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8上,在第二旋转凸轮11的运动下,带动第二旋转凸轮11的旋转,第二拳杆以及相应的第二拳手3设置不同高度的多个,满足不同身高需求的训练员使用;本发明中第一拳手2和第二拳手3均相对于框架8的竖直中心线在于运动员对打面处各自对称设置,左右各一处,相当于人的左右手、左右脚,此外,在横梁的顶部每间隔设定距离设置阻挡块,因框架8整体在位移一段距离后,速度减慢,通过阻挡块实现对框架8的快速减速。
[0039 ]在所述框架8的侧面设有第三旋转凸轮,第三旋转凸轮与一倾斜设置的第三拳杆6接触,第三拳杆6倾斜角度可以是45°或60° ;第三拳杆6的中部套于框架8,第三拳杆6的另一端部与脚踢件4固定实现斜向踢腿动作,第三旋转凸轮与第六动力源连接,第六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脚踢件4的形状与人踢腿时,脚伸长的状态相同,同样最好是橡胶材质;其中,以上的几个动力源最好都是驱动电机,第三拳杆6的形状同与第二拳手连接的拳杆的形状相同或者相近。
[0040]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三动力源、第四动力源分别单独连接,各个动力源设置在框架8上。
[0041]支架9,框架8的顶部悬挂固定于支架9,为了保证安全性,在框架8外侧设置防护罩对出拳机构进行保护。
[0042]第一拳手2和第二拳手3,均是模拟人手型所造的,最好是橡胶材质,在拳手击中运动员时,不易给训练者造成较大的痛苦。
[0043]在所述支架9的顶部设有带或链传送机构I,所述框架8的顶部通过撑杆与传送机构I固定以实现框架8的整体位移,进一步模拟实际两人对打中,一方在受到攻击后,主动向后回退的动作。
[0044]所述传送机构I由第五动力源带动移动,第五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传送机构I包括主动轴、传动轴和链条或传送带,由第五动力源带动设置于支架9顶部的主动轴旋转,进而带动链条或传送带移动,为训练用,通常情况下,传送机构的移动是在设定范围内移动,因此不会过大或过小,在传送带前进一段距离后,再后退一段距离,保证框架8不与传动轴或主动轴之间产生干涉。
[0045]所述支架9呈门字型,包括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两支撑架,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中部设有空间,框架8的顶部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件与撑杆连接,连接件穿过空间设置,在横梁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撑杆,上下设置的撑杆与连接件固定为一体,横梁两端上下表面均设有滑槽,撑杆的两端均设有滑轮,滑轮设于滑槽内进行滑动,如图4所示,有效避免传送机构在带动框架移动时,造成的磨损。
[0046]或者,为了实现多个运动员的同时训练,所述支架9的顶部呈环形,在支架9上可固定多个框架实现多个点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此时,每个点顶部可不设置传送机构,若设置的话,每个点单独设置各自相应的传送机构。
[0047]所述控制系统与控制开关连接,控制开关有多个速度选择,实现快、中、慢三个或者更多速度的选择,适应不同程度的运动员,控制系统为可编程的PLC控制器。
[0048]此外,在支架9或者防护罩上设置有计时器,用于记录训练员的训练时间,较为直观。
[0049]为了提高训练强度,也可以在支架9上设置弹性带12,弹性带12设于支架9设于支撑架的上方和下方,在运动员训练时,将弹性带12的一端束缚运动员的隔壁或者腿部,则有利于加强训练。
[0050]实施例2
[0051]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包括:
[0052]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一动力源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直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二动力源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动力源的运动方向与第一动力源运动方向相反以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摆拳动作;
[005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一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二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二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
[0054]支架,框架的顶部悬挂固定于支架。
[0055]其中,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连接,拳杆的端部与第二动力源垂直连接;该方案中由第一动力源带动第一拳手实现搏击或散打中直拳的出击与收回,并由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拳手张开或收回实现第二拳手模拟搏击或散打中摆拳的动作,在实际训练中,运动员可站立在框架的一侧,由控制系统设定程序,控制相应的拳手动作,实现与运动员对打,有效代替陪练人员。
[005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7]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特点,上述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主权项】
1.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一动力源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直拳动作;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源和固定于第二动力源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摆拳动作;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一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二动力源连接控制第二动力源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 支架,框架的顶部悬挂固定于支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连接,拳杆的端部与第二动力源垂直连接。3.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拳手,第一拳手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接触,第一旋转凸轮与第三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一拳手以实现直拳出拳;第一拳手上套有弹性件与框架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收回;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拳手,第二拳手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第二旋转凸轮与第四动力源连接带动第二拳手实现摆拳出拳,第二拳手与框架之间设置弹性件实现第二拳手收回;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三动力源、第四动力源分别单独连接; 支架,框架的顶部悬挂固定于支架。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带或链传送机构,所述框架的顶部通过撑杆与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体位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由第五动力源带动移动,第五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呈门字型,包括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两支撑架,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中部设有空间,框架的顶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的撑杆连接,连接件穿过空间设置,撑杆设于横梁上方。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顶部呈环形,在支架上可固定多个框架实现多个点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一端连接,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上。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的侧面设有第三旋转凸轮,第三旋转凸轮与一倾斜设置的拳杆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拳杆的另一端部与脚踢件固定实现斜向踢腿动作,第三旋转凸轮与第六动力源连接,第六动力源与控制系统连接。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与控制开关连接,控制开关有多个速度选择。
【文档编号】A63B69/00GK105920820SQ201610436881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7日
【发明人】刘晓屹, 张娜, 马学强, 杨玉凤, 张红兵, 仲伟波, 朱冬勇, 刘瑞江
【申请人】山东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