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及其羽毛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6063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及其羽毛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及其羽毛球,属于羽毛球制造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据申请人了解,羽毛球分为天然羽毛球和非天然羽毛球两大类,其中非天然羽毛 球有尼龙球和人造羽毛球两大类。尼龙球由一次成型的球裙和球头组成;人造羽毛球的羽 毛主要以树脂材料或是纤维增强树脂材料作为毛杆,以轻质发泡材料作为毛叶,采用14至 16根人造羽毛制成外观同天然羽毛球相近的人造羽毛球。
[0003] 由于人造羽毛球在飞行状态和打感上同天然羽毛球十分接近,并且有潜在的改进 空间;同时,来自于禽类如鸭鹅的天然羽毛存在资源紧缺的问题,致使天然羽毛球的价格节 节攀升。因此,研宄人造羽毛球成为现阶段羽毛球制造者们的关注焦点之一。
[0004] 目前研宄较多的人造羽毛球,其人造羽毛均采用树脂结构毛杆,为增加人造羽毛 的耐打性,通常在树脂中添加少量的玻璃纤维,但是由于羽毛球在击打过程中所应对的强 度要求较高,因此无论在结构上做怎样的改进,都会面临着击打易断的现象。亟需研发出能 克服该缺陷的人造羽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羽毛球 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及其羽毛球,该人造羽毛材料易得且易于制造,其制得的羽毛球耐打性 强,打感非常接近天然羽毛球。
[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包括毛杆和成型于毛杆末端的毛叶,毛杆由毛杆 主体和夹芯构成,毛杆主体呈四棱台状,且具有上底面、下底面、两相互平行的第一侧面、以 及两相互平行的第二侧面,上底面、下底面、第二侧面分别呈矩形,第一侧面分别呈等腰梯 形,上底面面积小于下底面面积;夹芯位于毛杆主体内部、且沿毛杆主体长度方向延伸;夹 芯材质为合成纤维材料或树脂材料,毛杆主体材质为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毛叶位于毛杆 主体的上底面所在末端,毛叶所处平面与毛杆主体第一侧面平行或重合。
[0008] 申请人在实践研宄中发现,对于现有采用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制作毛杆的人造羽 毛,因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密度较大导致羽毛重量很难控制:若满足了耐打性则其重量会 超出标准,球员会明显感到打感异常,但若满足了打感则其耐打性又会大幅下降。有基于 此,申请人经过深入地反复实践研宄,对人造羽毛的构造进行改进,终于得出了上述技术方 案,该特定的毛杆结构可降低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的比重、实现对羽毛重量的有效控制,同 时加入了合成纤维材料或树脂材料可增加毛杆的韧性,如此即可实现耐打性和打感兼顾的 效果,由该人造羽毛制得的羽毛球其打感非常接近天然羽毛球。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 优选地,夹芯呈四棱台状,其两端分别与毛杆主体的上、下底面平齐;夹芯中心轴 与毛杆主体中心轴重合。
[0011] 优选地,夹芯的重量小于或等于毛杆总重量的50%。
[0012] 优选地,毛杆主体的第一侧面中,等腰梯形下底边长度是其上底边长度的1.5 - 2. 5倍,等腰梯形高的长度是毛叶长度的1. 5 - 2. 5倍,毛叶的最大宽度是等腰梯形下底边 长度的8 - 10倍。
[0013] 优选地,毛叶对称分布于毛杆主体第二侧面的两侧。
[0014] 优选地,毛叶的材质为复膜增强的轻质闭孔发泡棉。
[0015] 优选地,毛叶经胶粘及热合与毛杆主体粘合。
[0016] 优选地,毛杆主体的长度为74. 5 ±0. 5mm,毛杆总重量为0. 09 - 0. llg。
[0017]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羽毛球,由球头和上述人造羽毛构成。
[0018] 本实用新型的人造羽毛材料易得且易于制造,其制得的羽毛球耐打性强,打感非 常接近天然羽毛球。
【附图说明】
[0019]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仰视示意图。
[0020] 图3为图1实施例毛杆的俯视示意图。
[0021] 图4为图2的A - A剖面图。
[0022] 图5为图4的B区域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 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0024] 实施例
[0025]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包括毛杆1和成型于毛 杆1末端的毛叶2,毛杆1由毛杆主体4和夹芯3构成,毛杆主体4呈四棱台状,且具有上底 面、下底面、两相互平行的第一侧面、以及两相互平行的第二侧面,上底面、下底面、第二侧 面分别呈矩形,第一侧面分别呈等腰梯形,上底面面积小于下底面面积;夹芯3位于毛杆主 体4内部、且沿毛杆主体4长度方向延伸;夹芯3材质为合成纤维材料或树脂材料,毛杆主 体4材质为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毛叶2位于毛杆主体4的上底面所在末端,毛叶2所处平 面与毛杆主体4第一侧面平行或重合。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合成纤维材料、树脂材料均采 用市售品。其中,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优选碳纤维含量为35 - 45%的产品,合成纤维材料 可选择聚乙烯纤维,丙纶纤维或是芳纶纤维等。
[0026] 如图4、图5所示,夹芯3呈四棱台状,其两端分别与毛杆主体4的上、下底面平齐; 夹芯3中心轴与毛杆主体4中心轴重合;夹芯3的重量小于或等于毛杆1总重量的50%。
[0027] 如图1所示,毛杆主体4的第一侧面中,等腰梯形下底边长度a是其上底边长度b 的1. 5 - 2. 5倍,等腰梯形高c的长度是毛叶2长度d的1. 5 - 2. 5倍,毛叶2的最大宽度 e是等腰梯形下底边长度a的8 - 10倍。
[0028] 毛杆主体4的长度为74. 5 ±0. 5mm,毛杆1总重量为0. 09 - 0. llg。
[0029] 毛叶2对称分布于毛杆主体4第二侧面的两侧。毛叶2的材质为复膜增强的轻 质闭孔发泡棉(这样可使毛叶质量轻且强度高)。毛叶2经胶粘及热合与毛杆主体4粘合 (采用双重粘合可增强毛叶的粘合牢度及毛叶的强度)。
[0030] 制造羽毛球时,球头底胶和线胶均采用抗冲击性极好的弹性胶,通过控制线胶胶 量、底胶胶量以及球头原始重量来控制羽毛球的总重。
[0031] 与此同时,采用其它不同的材料分别制造羽毛球,然后以相同的球员来评价各羽 毛球的打感,同时检测各羽毛球耐打性,结果如下表所示。
[0032]
【主权项】
1. 一种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包括毛杆和成型于毛杆末端的毛叶,其特征是,所述 毛杆由毛杆主体和夹芯构成,所述毛杆主体呈四棱台状,且具有上底面、下底面、两相互平 行的第一侧面、以及两相互平行的第二侧面,所述上底面、下底面、第二侧面分别呈矩形,所 述第一侧面分别呈等腰梯形,所述上底面面积小于下底面面积;所述夹芯位于毛杆主体内 部、且沿毛杆主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夹芯材质为合成纤维材料或树脂材料,所述毛杆主体 材质为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所述毛叶位于毛杆主体的上底面所在末端,所述毛叶所处平 面与毛杆主体第一侧面平行或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其特征是,所述夹芯呈四棱台状,其 两端分别与毛杆主体的上、下底面平齐;所述夹芯中心轴与毛杆主体中心轴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其特征是,所述夹芯的重量小于或 等于毛杆总重量的5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其特征是,所述毛杆主体的第一侧 面中,等腰梯形下底边长度是其上底边长度的1. 5 - 2. 5倍,等腰梯形高的长度是毛叶长度 的1. 5 - 2. 5倍,毛叶的最大宽度是等腰梯形下底边长度的8 - 10倍。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其特征是,所述毛叶对称 分布于毛杆主体第二侧面的两侧。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其特征是,所述毛叶的材 质为复膜增强的轻质闭孔发泡棉。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其特征是,所述毛叶经胶 粘及热合与毛杆主体粘合。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其特征是,所述毛杆主体 的长度为74. 5±0. 5mm,所述毛杆总重量为0. 09 - 0.llg。
9. 一种羽毛球,由球头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人造羽毛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羽毛球用碳纤维人造羽毛及其羽毛球,人造羽毛包括毛杆和成型于毛杆末端的毛叶,毛杆由毛杆主体和夹芯构成,毛杆主体呈四棱台状,且具有上底面、下底面、两相互平行的第一侧面、以及两相互平行的第二侧面,上底面、下底面、第二侧面分别呈矩形,第一侧面分别呈等腰梯形,上底面面积小于下底面面积;夹芯位于毛杆主体内部、且沿毛杆主体长度方向延伸;夹芯材质为合成纤维材料或树脂材料,毛杆主体材质为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毛叶位于毛杆主体的上底面所在末端,毛叶所处平面与毛杆主体第一侧面平行或重合。本实用新型的人造羽毛材料易得且易于制造,其制得的羽毛球耐打性强,打感非常接近天然羽毛球。
【IPC分类】A63B67-18
【公开号】CN204485251
【申请号】CN201520145603
【发明人】刘强宁
【申请人】南京胜利体育用品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