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地板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竹木复合地板的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实木地板由于其环保,贴近自然,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但是在我国木材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尤其是珍稀木材的匮乏,使得实木复合地板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木材资源也是有限的,而竹子由于生长速度较快,因此,采用竹材料制成的地板将逐步替代实木地板。目前有的竹地板采用重竹材料制成,即由竹丝或竹片或其混合物经浸胶、混合、装模,再经高压压制而成的竹地板,一般的竹木复合地板的压合装置压合效果较差,无法全面去除复合板内的气泡,且压合结构没有缓振装置,加入的粘合剂不够均匀,没有复压装置提高压合质量,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竹木复合地板的压合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木复合地板的压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竹木复合地板的压合装置压合效果较差,无法全面去除复合板内的气泡,且压合结构没有缓振装置,加入的粘合剂不够均匀,没有复压装置提高压合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木复合地板的压合装置,包括底座、注剂管和套筒,所述底座的左端内部设置有第一伸缩杆,且第一伸缩杆的上方设置有传送链,所述传送链的上方左侧设置有第一挡块,且传送链的下方右侧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传送链上固定有移动块,且移动块的左侧设置有转块,所述注剂管位于转块的后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吊杆,且吊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安装有吊座,且吊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辊轴,且第一辊轴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的下端安装有连接片,所述吊杆的右端下侧安装有第二伸缩杆,且第二伸缩杆的下端连接有压杆,所述套筒位于压杆的外侧,且套筒的下端连接有压块,所述套筒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传送链的高度尺寸,且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注剂管的长度尺寸,并且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均呈“L”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块在注剂管上为转动结构,且注剂管呈“十”字型结构,注剂管在传送链的内侧为滑动结构,且传送链和移动块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辊轴的直径大于第二辊轴的直径,且第一辊轴和第一弹簧均关于吊座等距设置有4组,并且吊座通过转轴在吊杆上为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压杆通过第二伸缩杆在吊杆上为升降结构,且压杆关于吊杆设置有2组,并且压杆呈“工”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压块通过第二弹簧与压杆相连接,且压杆贯穿在套筒和压块的内部,压块在压杆上为伸缩结构,且压块呈“U”字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竹木复合地板的压合装置,压合效果较好,能够高效去除复合板内的气泡,且压合结构有缓振装置,加入的粘合剂比较均匀,有复压装置提高压合质量;
1.设置有传送链和注剂管,通过传送链的传送作用,方便带动移动块移动,然后能够推动注剂管,使其左右移动对板材进行反复注入粘合剂,且添加的更加均匀,防止产生气泡;
2.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分别减缓第一辊轴在滚压板材时产生的振动以及缓冲压块的压板操作;
3.设置有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通过将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分别设置在上下对称的位置,方便将板材向右传送的同时能够将竹木复合板材内的气泡挤出,增加其粘合效果;
4.设置有第二伸缩杆和压块,通过第二伸缩杆的伸缩作用方便带动压块向下压紧复合板材,且保持一段时间,使竹木复合板保持压紧状态,待粘合剂干后便可出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伸缩杆;3、传送链;4、第一挡块;5、第二挡块;6、移动块;7、转块;8、注剂管;9、吊杆;10、转轴;11、吊座;12、第一弹簧;13、第一辊轴;14、第二辊轴;15、连接片;16、第二伸缩杆;17、压杆;18、套筒;19、压块;20、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竹木复合地板的压合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伸缩杆2、传送链3、第一挡块4、第二挡块5、移动块6、转块7、注剂管8、吊杆9、转轴10、吊座11、第一弹簧12、第一辊轴13、第二辊轴14、连接片15、第二伸缩杆16、压杆17、套筒18、压块19和第二弹簧20,底座1的左端内部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且第一伸缩杆2的上方设置有传送链3,传送链3的上方左侧设置有第一挡块4,且传送链3的下方右侧设置有第二挡块5,传送链3上固定有移动块6,且移动块6的左侧设置有转块7,注剂管8位于转块7的后侧,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吊杆9,且吊杆9的外表面设置有转轴10,转轴10的下端安装有吊座11,且吊座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2,第一弹簧1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辊轴13,且第一辊轴1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辊轴14,第二辊轴14的下端安装有连接片15,吊杆9的右端下侧安装有第二伸缩杆16,且第二伸缩杆16的下端连接有压杆17,套筒18位于压杆17的外侧,且套筒18的下端连接有压块19,套筒18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20。
实施例1,如图1中第一挡块4和第二挡块5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传送链3的高度尺寸,且第一挡块4和第二挡块5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注剂管8的长度尺寸,并且第一挡块4和第二挡块5均呈“L”型结构,通过第一挡块4和第二挡块5能够限定注剂管8的移动,方便注剂管8均匀的注入粘合剂,如图1中转块7在注剂管8上为转动结构,且注剂管8呈“十”字型结构,注剂管8在传送链3的内侧为滑动结构,且传送链3和移动块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通过传送链3的传送作用,带动移动块6移动,然后能够推动注剂管8,使其左右移动对板材进行反复注入粘合剂,且添加的更加均匀,防止产生气泡。
实施例2,如图1中第一辊轴13的直径大于第二辊轴14的直径,且第一辊轴13和第一弹簧12均关于吊座11等距设置有4组,并且吊座11通过转轴10在吊杆9上为滑动结构,通过将第一辊轴13和第二辊轴14分别设置在上下对称的位置,方便将板材向右传送的同时能够将竹木复合板材内的气泡挤出,增加其粘合效果。
实施例3,如图1中压杆17通过第二伸缩杆16在吊杆9上为升降结构,且压杆17关于吊杆9设置有2组,并且压杆17呈“工”字型结构,方便对复合板进行复压操作,如图3中压块19通过第二弹簧20与压杆17相连接,且压杆17贯穿在套筒18和压块19的内部,压块19在压杆17上为伸缩结构,且压块19呈“U”字型结构,通过第二伸缩杆16的伸缩作用方便带动压块19向下压紧复合板材,且保持一段时间,使竹木复合板保持压紧状态,待粘合剂干后便可出料。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竹木复合地板的压合装置时,首先将木质板材放置在第一伸缩杆2上,并在第一伸缩杆2的作用下将其顶出,传送链3开始转动,带动移动块6移动,当移动块6向左移动时,推动转块7使注剂管8向左移动并对板材添加粘合剂,当移动到最左端时第一挡块4将注剂管8挡住,转块7转动一下使移动块6移动到转块7的左侧,然后移动块6移动到传送链3的下端,通过转块7推动注剂管8的下端向右移动并向板材注入粘合剂,同理注剂管8来回移动对板材进行注入粘合剂并均匀铺满,然后将竹质的板材卡合到木质板材的上表面,然后复合板材通过第一辊轴13和第二辊轴14的作用向右传送,在传送过程中,通过第一辊轴13和第二辊轴14的挤压和滑动作用将复合板材内的气泡挤出,且通过第一弹簧12减缓震动,最后复合板材在底座1的右端,第二伸缩杆16伸缩带动压杆17下降,直至压块19先接触到板材的表面,然后第二弹簧20开始压缩,直到压块19的下表面与压杆17的下表面平齐,压杆17开始挤压复合板材,并保持一段时间,使粘合剂发挥效果,最后便可将复合板材取出,以上便完成该竹木复合地板的压合装置的一系列操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