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制胶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0344发布日期:2023-07-05 16:19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制胶合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胶合板加工,具体为一种竹制胶合板。


背景技术:

1、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竹大国,据全国第6次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全国现有竹林面积484.26万hm2,比第5次清查的421.08万hm2又增加了63.18万hm2。主要产竹的南方13个省区竹林面积1万hm2以上的县(市)有130多个,从2001年到2004年的3年时间里,全国竹产业产值从370亿元增长到450亿元。纵观我国竹产工业状况,普遍存在加工技术落后,主要加工手段单一,利用率低,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下,用工量大等特性。

2、传统的竹制胶合板在生产过程中,都是通过把竹材下料、分段、剖开、分片、编织或铺装进行热压成板材,竹子的竹黄,竹青,竹节部分都会去掉,大大减少了竹材的利用率。另外,竹子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其根部的直径较大且壁厚也比较厚,而尾部直径较小且壁厚也较薄,其从上到下尺寸厚度有差异的,竹制胶合板会采用加工过较为平整的竹片,而由于竹材厚度不一,使得加工竹片时,为了保证竹片厚度相差较小,会将厚度相差较大的竹材舍去,从而使得该竹制胶合板加工对竹材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竹制胶合板。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制胶合板,包括竹制基板,所述竹制基板包括竹板材和贴合板材,多个所述竹板材和贴合板材交错设置,所述竹板材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粘合层,所述贴合板材的两侧壁分别与两个第一粘合层固定连接,所述竹制基板的上下方均设置有装饰板材,两个所述装饰板材靠近竹制基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粘合层,所述第三粘合层远离装饰板材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合板,所述竹制基板的上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粘合层,两个所述第二粘合层分别与两个压合板固定连接。

3、优选的,所述竹板材和贴合板材的两侧壁均为曲面。

4、优选的,所述竹板材的上下表面距离与贴合板材的上下表面距离相同。

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该竹制胶合板,通过设置的竹板材、贴合板材,由于竹板材和贴合板材均采用垂直放置,使得只需要挤压交错设置的等宽的竹板材和贴合板材就可以形成竹制基板,而将竹材加工成固定宽度的竹板材较为方便,无需考虑竹材本身的尺寸,也就不需要去掉部分竹材,从而使得可以提高竹材利用率,而且由于竹制基板的上下表面均为平整,使得压合板压合到竹制基板上时,压合设备对压合板施力较为均匀,从而使得当该竹制胶合板受潮时,压合板受潮形变幅度较小。



技术特征:

1.一种竹制胶合板,包括竹制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制基板(1)包括竹板材(2)和贴合板材(3),多个所述竹板材(2)和贴合板材(3)交错设置,所述竹板材(2)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粘合层(4),所述贴合板材(3)的两侧壁分别与两个第一粘合层(4)固定连接,所述竹制基板(1)的上下方均设置有装饰板材(7),两个所述装饰板材(7)靠近竹制基板(1)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粘合层(8),所述第三粘合层(8)远离装饰板材(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合板(5),所述竹制基板(1)的上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粘合层(6),两个所述第二粘合层(6)分别与两个压合板(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制胶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板材(2)和贴合板材(3)的两侧壁均为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制胶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板材(2)的上下表面距离与贴合板材(3)的上下表面距离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竹制胶合板,包括竹制基板,所述竹制基板包括竹板材和贴合板材,多个所述竹板材和贴合板材交错设置,所述竹板材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粘合层,所述贴合板材的两侧壁分别与两个第一粘合层固定连接,所述竹制基板的上下方均设置有装饰板材。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竹板材、贴合板材,由于竹板材和贴合板材均采用垂直放置,使得只需要挤压交错设置的等宽的竹板材和贴合板材就可以形成竹制基板,而将竹材加工成固定宽度的竹板材较为方便,无需考虑竹材本身的尺寸,也就不需要去掉部分竹材,从而使得可以提高竹材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胡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富强竹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