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编织机的复合织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用于编织机的织针中、特别是具有前端设有针钩的织针本体部、和使能相对于该织针本体部移动并形成于前端的舌片与上述针钩协同动作而进行针钩的开闭的复合织针,且涉及除去粘附·堆积于复合织针上的灰尘的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在前端设有针钩的织针本体、及导针片、且通过使该织针本体与导针片相对移动而进行针钩开闭的复合织针,众所周知,如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第2946323号公报所公开的织针。
该复合织针,是使将两片筘片重叠而形成的导针片的筘片的厚度设定得比形成于织针本体上的筘片收纳槽的槽宽薄,以此在筘片与槽壁之间设置间隙,能在槽内进退自如地支撑筘片。
在具有如上述结构的复合织针的编织机上,使导针片前端的两片筘片与织针本体的针钩前端的侧面部分靠接并进退,以此使其向左右分支并越过针钩,使面对形成于进出的两片筘片之间空间内的针床的织针进入,以便进行移圈。
在使导针片伸出并将两片筘片向左右打开的结构中,容易在该两片筘片之间粘附·堆积毛絮等的灰尘,而一旦在此处粘附·堆积了灰尘,则或增加导针片的滑动阻力,或使筘片变形。
这样,当增加了导针片的滑动阻力或筘片变形时,则织针会有误动作而不能进行正确的编织。并且还能引起驱动织针的控制针踵或织针的凸轮磨损·损坏或烧结。
一旦发生了这样的现象,则会引起生产率或织成的针织物质量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灰尘等附着·堆积在筘片之间、且能避免上述问题发生的复合织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复合织针,一种编织机的复合织针,具有前端具有针钩的织针本体和将两片筘片重叠而构成的导针片,在将所述导针片的筘片支承在形成于所述织针本体上的所述筘片槽内的状态下,能使所述织针本体及所述导针片分别地前后移动,其特征在于将与织针本体另外形成的、且从侧面看向织针本体的筘片槽的上方及织针的针钩侧凸出的除尘板直立设在靠针钩前端部的导针片之间。
另外,其特征在于形成连通筘片槽的侧壁与筘片槽底面的穿孔,安装并固定形成于安装在该穿孔内的除尘板下部的凸部;将除尘板设置在当导针片相对于织针本体伸出时用织针的钩除去灰尘的区域、和与当导针片筘片相对于织针本体后退时用织针的钩除去灰尘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图1是将本发明的复合织针安装在形成于针床上的针槽内的状态的复合织针前头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上述复合织针的织针本体部分的局部剖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复合织针的导针片部分的局部切口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复合织针的导针片局部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复合织针的作用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复合织针的除尘作用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表示安装在形成于针板1上的针槽2内的状态的复合织针3的前头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织针本体4的局部剖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是构成导针片5的零件的详细侧视图。
复合织针3由织针本体4和导针片5构成。织针本体4由针钩部件6及独立的推片7构成,也可以形成为一体,但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用配合部8a与配合用凹部8b的结合而将两方一体化。
在针钩部件6上,形成了靠前端侧的钩部9、收纳后述的导针片5的筘片10的筘片槽11和支撑导针片本体部12的下臂部13的本体中央部14、以及在后端部与推片7的前端的配合部8a连接的上述配合用凹部8b。
针钩部件6与推片7,厚度相同,且比针槽2的宽度稍薄,推片7,从上述配合用凹部8b向后方延伸,且具有使后端与针槽2的底靠接的弯曲的弹性脚部。在推片7的本体中央附近,凸出设置了控制针踵15,通过将该控制针踵15与设于凸轮滑架(未图示)上的凸轮配合并进退操作,使织针本体4进行进退滑动操作。
在针钩部件6的筘片槽11内的前端侧,如图5-I所示,在通过钩部9前端且沿织针3长度方向引出的点划线X-X上,形成从筘片槽11的底面朝向上方并垂直延伸的除尘板16。
除尘板16被形成为比钩部9的厚度薄的板状,该除尘板16在后述的位置上,由铆钉17等固定机构直立设置于将筘片槽11左右平分为11a、11b两分的状态的位置上。
在该除尘板16的前端,其形成前端侧下倾的倾斜面,该倾斜面成为除尘作用面18,除尘板16的高度,与其被安装部分的筘片槽11的侧壁部分11c·11d的高度大致相同。该高度略等于与除尘板16接触且滑动部分的筘片19·20的高度,或高一些(参照图2·3)。
另外,除尘板16的安装位置,是当导针片5相对于织针本体4位于最前进位置(图6-III)时,如图6-I所示,导针片5被安装于相对于织针本体4最伸出时的与除尘作用面18的位置重合的位置。
除尘板16往筘片槽11上的安装,是在除尘板16的下部形成嵌合用的凸部16a,并且形成连通筘片槽11的侧壁部分11c·11d与筘片槽11的底面11e的通孔11f,将上述嵌合用的凸部16a嵌合在该通孔11f内并用铆钉17将安装的除尘板16-下部的凸部16a固定(参照图2·3)。
这样被安装在筘片槽11内的除尘板16,通过在导针片5相对于织针本体4从后退的图6-I状态到最前进的图6-III的位置之间移动钩部9,而将图7上的以向右下斜线表示的筘片19·20的范围α除尘,当导针片5相对于织针本体4从图6-III的位置到如图6-I所示地最大伸出时,用除尘面18将图7上的以向右上斜线表示的筘片19·20的范围β除尘,由于该范围α的后侧部分与范围β的前侧部分,在其一部分的范围γ部分重合,所以没有遗留不除尘范围。
另外,图中符号40是形成于除尘板16后端部上的后部用除尘面。该后部用除尘面40,能将筘片19·20的后部除尘。
筘片槽11的侧壁部分11c·11d的前端,被形成为向下方引导后述的导针片5的筘片19·20的倾斜状引导面21(参照图2)。
导针片5如图4所示,由筘片19·20及单独部件的导针片本体部12构成。
筘片19·20,是将大致相同形状的两片板重合,且以夹持上述除尘板16的状态被安装并收纳在由上述除尘板16分割成左右的筘片槽11a、11b内。
筘片19·20,在其前端侧形成与钩前端部9a靠接的舌片22·22,在舌片22·22的后方,形成与贯穿设置于导针片本体部12前端部的、侧视为圆弧状的开口23挂合的由角状凸起构成的配合部24,并且设有用于在筘片槽11的后方侧与导针片本体部12连接的连接部25·25。
在清扫织机时,向上述开口23吹空气,以排出滞留于筘片19·20之间的灰尘。
另外,在导针片本体部12上形成半削薄部34。当导针片本体部12与织针本体4相对往复运动且由除尘板16的除尘作用面18而将滞留于织针本体4尾部侧的灰尘、通过与半削薄部34及织针邻接且形成于针板1上的空间向针槽2外排出。
另外,在筘片19·20的舌片22·22的根端部形成垂直状的挂线部30,该挂线部30的后方部分被形成向外侧开放的弯曲部31。
该弯曲部31的后半部分,形成了用形成于上述针钩部件6上的倾斜状引导面21将筘片19·20下压的倾斜面32,以该倾斜面32和倾斜状引导面21形成了将导针片前端部沉入织针本体4的筘片槽11内的下降机构33。
导针片本体部12,与织针本体4厚度相同,且在后方侧凸出设置了进退控制用的控制脚(未图示),并且在下方从本体部分支形成下臂部20a,该下臂部13的一个侧面被切削成薄壁状,形成安装筘片19·20的靠后部分的长槽26。
在该长槽26上开设了通孔27,并将从被收纳于长槽26的筘片19·20部分凸出的凸出部28·28用铆接或焊接等方法连接在通孔27上,以固定筘片19·20和导针片本体部12。
对于比相对于形成在筘片上的弯曲部31较低的筘片槽11高、并比形成于上述织针本体4上的下降机构33靠近织针本体4的钩部9侧形成的弯曲部31,上述除尘板16被形成为能刮出滞留在该弯曲部31中的灰尘的形状,从侧面看,除尘板呈从织针本体4向上方及针钩侧伸出的状态。
对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复合织针3作用、参照图6的移圈动作说明除尘作用。
如图6的I所示,在导针片5其相对于织针本体4处于后退状态下,筘片19·20被分别收纳于由除尘板16向左右分开的筘片槽11a、11b内,且当织针本体4向前方凸出时,将被移圈的线套的编织线(未图示)留在形成于筘片19·20的舌片22·21的根端部的垂直状的挂线部30内。
然后,如图6的II所示,当接受了被移圈到挂线部30的线套的编织线的导针片5相对于织针本体4伸出时,用舌片22部分将钩部9关闭,并且筘片19·20的舌片22部分与织针本体4的钩部9的前端靠接,沿该钩部前端的侧面渐渐被打开。
在导针片5处于比钩部9更伸出的如图6的III所示的状态下,筘片19·20的舌片22部分沿织针本体4的钩部9前端的侧面,处于图5所示的大开的状态。
面对这样被大开的舌片22部分的织针伸出,其针钩(未图示)进入,并接受承载于挂线部30的被移圈的线套的编织线。
然后,导针片5后退,以将钩部9打开。
此时,附着于大开的舌片22部分的毛絮等的灰尘,被形成于除尘板16前端的除尘用倾斜面17刮下且导针片5如图6-I上所示地用下降机构33将其沉降于筘片槽11中并排放到织针本体4外。
另外,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编织机的复合织针,由于与织针本体另外单独形成除尘板,所以即使在用织针本体的削薄也难于形成除尘板的例如细针号的织针上也能容易地形成除尘板。
另外,用与织针本体不同的材料形成除尘板,便于除尘板的加工。并且将除尘板与织针本体分别成形,可以与织针本体的形状、材质、硬度、处理及后方的针板无关地自由设计除尘板,并能形成具有优越功能的除尘板。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将除尘板的织针钩侧及尾部侧分别形成为倾斜状,但也不必一定为倾斜状。但是,最好是用倾斜的方法使灰尘由导针片槽的深部上浮,可以获得进一步排出灰尘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编织机的复合织针上,即使是筘片的筘片槽被形成得较低的织针,也可以与织针本体的形状无关地用除尘板刮出滞留于比筘片槽高且接近针钩部分的灰尘。这样由于在本实施例的编织机的复合织针上除尘板的形状不受织针本体形状的限制,所以能形成除尘效果高的除尘板。
产业上的实施领域本发明的编织机的复合织针,如上述所说明,设有前端具有钩的织针本体、及将两片筘片重叠所构成的导针片,在将上述导针片的筘片支承在形成于上述织针本体上的筘片槽内的状态下,能将织针本体及导针片分别前后滑移动;由于将与织针本体另外形成的、且从侧面看向织针本体的筘片槽的上方及织针的针钩侧凸出的除尘板、被直立设在靠针钩前端部的导针片之间,所以在导针片的滑动时,能用除尘板的除尘用倾斜面将附着于筘片上的灰尘等刮落。
以此,它具有消除灰尘的附着·堆积、防止增加导针片的滑动阻力或筘片变形、并无织针的误动作、正确地进行编织的优点。
并且,由于能消除灰尘的附着·堆积,所以能获得防止驱动织针控制针踵和织针的凸轮的磨损·破坏,及防止烧灼的效果,用防止因灰尘的附着·堆积而产生的驱动织针控制针踵和织针的凸轮的磨损·破坏,·烧灼的方法也能获得不降低生产率及编织的针织物的质量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编织机的复合织针,具有前端具有针钩的织针本体和将两片筘片重叠而构成的导针片,在将所述导针片的筘片支承在形成于所述织针本体上的筘片槽内的状态下,使织针本体及导针片分别地前后滑动,其特征在于将与织针本体另外形成的、且从侧面看向织针本体的筘片槽的上方及织针的针钩侧凸出的除尘板直立设在靠针钩前端部的导针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的复合织针,其特征在于形成连通筘片槽的侧壁与筘片槽底面的穿孔,安装并固定形成于安装在该穿孔内的除尘板下部的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编织机的复合织针,其特征在于将除尘板设置在当导针片相对于织针本体伸出时能用织针的钩除去灰尘的区域、和与当导针片筘片相对于织针本体后退时能用织针的钩除去灰尘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编织机的复合织针,具有前端具有针钩的织针本体和将两片筘片重叠而构成的导针片,在将所述导针片的筘片支承在形成于所述织针本体上的筘片槽内的状态下,使织针本体及导针片分别地前后滑动;将与织针本体另外形成的、且从侧面看向织针本体的筘片槽的上方及织针的针钩侧凸出的除尘板直立设在靠针钩前端部的导针片之间。
文档编号D04B35/06GK1545580SQ0281632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4日
发明者森田敏明, 中森岁德, 德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