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织剑杆玻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15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绞织剑杆玻纤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平纹织造的剑杆玻纤机改造成绞织剑杆玻纤机。
背景技术
剑杆玻纤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应用场合也越来越广泛,传统的剑杆玻纤机只有平纹织造功能,没有绞织功能。此类剑杆玻纤机功能单一,效率低,易折断,生产出的产品线性不稳不定期。
另外,传统的剑杆玻纤机都是采用铸铁作为构件,移动时笨重,机械运动时重力大,影响运动的速度,降低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陷。为避免该缺陷的存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绞织剑杆玻纤机,其改变了一般剑杆玻纤机的传统局限性,减轻了机械重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绞织剑杆玻纤机主要由铝合金综框、综框滑板槽、滑板、支承板、定位螺丝、调节螺母、轴承、弹簧、撑杆、开口摇臂、传动轴、摇臂、连杆、开口凸轮、移位杆、移位顶杆、撑杆座、偏心凸轮、偏心连杆组成。本剑杆玻纤机用可变程控制器(PIC)控制,配有断纬自停立、半自动供油。
偏心凸轮安装在原有曲轴的一端,通过偏心连杆与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连接;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摇臂与摇臂连接,同时中间穿过一轴承并由轴承固定在基座上;摇臂通过与其连接的连杆下端和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连接。
第二传动轴分别间隔穿过四组轴承并固定在基座上,同时间隔穿过三组开口播臂的中间开口,控制开口摇臂的上下运动。
开口摇臂有三组,其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三组撑杆连接,撑杆呈S型,每组撑杆有前、后撑杆各一根;前撑杆上端与铝合金下综框的下方通过活动螺丝相连;后撑杆通过活动螺丝与铝合金上综框连接。撑杆控制铝合金综框的上下运动。
铝合金下综框呈半U型槽,下针排板可以在其上左右滑动。
另外,第三传动轴一端与原有的传动轴连接,另一端穿过移位凸轮与移位凸轮连接,并与撑杆座相连,中间穿过一轴承并固定在基座上,撑杆座呈反L型。
移位杆上端呈楔形,其楔形面与固定在下针排板上一端的轴承表面接触,下端通过移位顶杆与撑杆座的一端连接。
在下针排板一端有一轴承通过螺丝固定在其上;而在下针排板和铝合金下综框的下方有二组弹簧,每组弹簧有一条或多条,弹簧的一端通过弹簧挂臂固定在铝合金下综框的下方,另一端通过弹簧挂臂固定在下针排板的下方。在第三传动轴的传动下,移位杆上下运动,带动下针排板上的轴承,在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使下针排板在铝合金下综框槽内左右滑动,并最终回复到靠与移位杆相连接的一侧。
同时,铝合金上综框两端各有一块综框滑板槽、滑板,滑板可以在综框滑板槽内上下滑动;同时,综框滑板槽固定在支承板上,支承板起到固定滑板槽的作用。支承板的外侧的上下各有两枚定位螺丝,一端固定在综框滑板槽上,另一端固定在外墙板上,在定位螺丝上各有一枚调节螺母,可调节铝合金综框的位置。
通过由偏心凸轮转动,传动第一、第二传动轴转动,带动开口摇臂的上下运动,进而驱动铝合金上下综框的上、下运动;同时,移位凸轮在第三传动轴的传动下,带动移位杆的上下运动,在弹簧的作用下,使下针排板在铝合金下综框的槽内左右滑动,从而达到绞织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实现剑杆玻纤机的绞织功能,打破了剑杆玻纤机只能平纹纺织局限性,通过凸轮机构带动移位杆所需角度进行移位,实现绞织;2、使绞纺剑杆玻纤机织造时可以随意增减目数大小,并且织物线性能稳定,不易折断;3、通过将金属综框、针排板等由铸铁构成改由铝合金构成,减轻机上运动的重力,使得机器转动时减小阻力,变得更加灵活协调,增加效率;4、车速快、噪音小、操作、维修方便,适用范围广可用于织造棉、混纺纱、线等织物,其包含对种包纱的小提花织物的织造物的织造能力,织物的织造,整机可容纳16综框。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绞织剑杆玻纤机的铝合金综框纵剖面结构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绞织剑杆玻纤机的铝合金综框横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绞织剑杆玻纤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铝合金上综框 2--后撑杆3--轴承A4--上针排板 5--上针排6--下针排7--下针排板 8--铝合金下综框 9--前撑杆10--第二传动轴 11--开口摇臂 12--轴承B13--滑板 14--综框滑板槽 15--支承板
16--轴承C 17--调节螺母 18--定位螺丝19--移位杆20--移位顶杆 21--撑杆座22--移位凸轮 23--轴承D 24--第三传动轴25--弹簧 26--弹簧挂臂 27--轴承E28--连杆 29--遥臂 30--第一传动轴31--轴承F 32--机架撑挡 33--停经总承34--停经架支座35--经张力滚筒36电机37--马达头38--外墙板39--曲轴40--曲轴齿轮 41--皮带盘42--筘床43--卷布滚筒 44--幅撑 45--平台板46--卷布滚筒座47--撑齿手轮 48--废边收取49--偏心连杆 50--曲轴手轮 51--偏心凸轮52--立式卷取轮53--曲轴牵手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绞织剑杆玻纤机可以满足各种网格布产品的织造要求。为便于理解,以本实用新型用织造玻纤网格布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绞织剑杆玻纤机的铝合金综框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绞织剑杆玻纤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的AA剖面图),上针排[5]、下针排[6]分别各穿过一组经纱。
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绞织剑杆玻纤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偏心凸轮通过偏心连杆[49]带动第一传动轴[30]下,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绞织剑杆玻纤机的铝合金综框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绞织剑杆玻纤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的BB剖面图),第一传动轴[30]在遥臂[29]的转动下,通过连杆[29]的传动,带动第二传动轴[10];第二传动轴[10]穿过间隔设置并固定在基座上的四组轴承E[27],同时穿过间隔设置的三组开口摇臂[11]中间的开口,通过其两端的轴承A[3]和轴承B[12]带动三组撑杆上下运动;参照图1,前撑杆[9]向下运动,带动铝合金下综框[8]向下运动,进而使固定在下针排板[7]上的下针排[6]一起向下运动;与此同时,后撑杆[2]向上运动,带动铝合金上综框[1]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固定在上针排板[4]上的上针排[5]向上运动。此时,上针排[5]、下针排[6]上下呈最大的分离状态,上针排[5]和下针排[6]稍作停顿,一条纬纱穿过两组经纱。
然后,参照图3,偏凸轮[51]继续转动,通过偏心连杆[49]带动第一传动轴[30]和第二传动轴[10];参照图2,第二传动轴[10]继续带动三组开口摇臂[11]。参照图1,前撑杆[9]在开口摇臂[11]的带动下向上运动,从而带动铝合金下综框[8]、下针排板[7]和下针排[6]一起向上运动;与此同时,后撑杆[2]向下运动,带动铝合金上综框[1]、上针排板[4]和上针排[5]一起向下运动。此时,上针排[5]和下针排[6]交错在一起。
破纤机继续转动,参照图2,第三传动轴[24]由轴承E[23]固定的基座上,并在原中纺747机的一传动轴的带动下,穿过轴承E[23]和移位凸轮[22],同时在移位凸轮[22]的转动下,通过撑杆座[21]带动移位顶杆[20]向上运动;移位顶杆[20]推动移位杆[19]向上运动,使固定在下针打板[7]上的轴承[16]在移位杆[19]的压力推动下,针排板[7]及与其连接的下针排[6]在铝合金下综框[8]的半U型槽内向右滑动。此时,上针排[5]不动。
玻纤机继续转动,参照图2,第三传动轴[24]在原中纺747机的一传动轴的带动下,穿过轴承E[23]和移位凸轮[22],并带动移位凸轮[22],在移位凸轮[22]的转动下,通过撑杆座[21]带动移位顶杆[20],移位顶杆[20]拉动移位杆[19]向下运动;下针排[6]在固定在下针打板[7]下方和铝合金下综框[8]下方的两组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拉动下针排板[7]及与其连接的下针排[6]在铝合金下综框[8]的半U型槽内向左滑动,回复到原来位置,此时,上针排[5]不动。
参照图3,偏心凸轮继续转动,通过偏心连杆[49]带动第一传动轴[30],第一传动轴[30]在遥臂[30]的转动下,通过连杆[29]的传动,带动第二传动轴[10]转动;参照图2,第二传动轴[10]穿过间隔设置并固定在基座上的四组轴承E[27],同时穿过间隔设置的三组开口摇臂[11]中间的开口,并通过开口摇臂的两端连接的轴承A[3]和轴承B[12]带动三组撑杆上下运动;参照图1,前撑杆[9]向下运动,带动铝合金下综框[8]向下运动,进而使固定在下针排板[7]上的下针排[6]一起向下运动;同时,后撑杆[2]向上运动,带动铝合金上综框[1]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固定在上针排板[4]上的上针排[5]向上运动。此时,上针排[5]、下针排[6]上下呈最大的分离状态,上针排[5]和下针排[6]稍作停顿,另一条纬纱再穿过两组经纱。
玻纤机继续转动,参照图2,第三传动轴[24]在原中纺747机的一传动轴的带动下,穿过轴承E[23]和移位凸轮[22],同时在移位凸轮[22]的转动下,通过撑杆座[21]带动移位顶杆[20]向上运动;移位顶杆[20]推动移位杆[19]向上运动,固定在下针打板上的轴承[16]在移位杆[19]向上运动的压力下,推动下针排板[7]及与其连接的下针排[6]在铝合金下综框[8]的半U型槽内向右滑动。此时,上针排[5]不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绞织剑杆玻纤机是对原中纺747机的内脏进行的改造,在可变程控制器(PIC)控制动作下,通过铝合金上综框[1]的上——下——上重复运动、下综框[8]的下——上——下重复运动,带动上针排[5]的上——下——上重复运动,下针排[6]的下——上——下的重复运动;同时,通过移位杆[19]、弹簧组[25]的作用下,带动下针排[6]右——左——右——左的往复滑动,如此反复,从而达到绞织的功能。本玻纤机还配有断纬自停立、半自动供油,性能稳定,器音小,操作方便,适用于纺造棉、混纺纱、线及玻纤丝的网格布生产。
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更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的各种更改、变化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内容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绞织剑杆玻纤机,其特征在于该铰织剑杆玻纤机包括铝合金综框、综框滑板槽(14)、滑板(13)、支承板(15)、定位螺丝(18)、调节螺母(17)、轴承、弹簧(25)、撑杆、开口摇臂(11)、第一传动轴(30)、第二传动轴(10)、第三传动轴(24)、摇臂(29)、连杆、开口凸轮、移位杆(19)、移位顶杆(20)、撑杆座(21)、偏心凸轮(51)、偏心连杆(49);所述铝合金综框包括铝合金上、下综框(1、8),铝合金上综框(1)与上针排(5)连接;铝合金下综框(8)与下针排板(6)连接,同时,铝合金下综框(8)呈一半U型槽,下针排板(6)可在其里面左右滑动;所述滑板(13)有一对,分别固定在上综框(1)的两端;所述综框滑板槽有一对,分别固定在支承板上;滑板(13)设在综框滑板槽(14)内;所述支承板(15)有一对,分别固定在综框滑板槽(14)的外侧,固定综框滑板槽(14)的位置;所述弹簧(25)有二组,第一组有两条或多条弹簧;每一组的一端通过弹簧挂臂(26)连接在铝合金下综框(8)的下方,每一组的另一端通过弹簧挂臂(26)连接在下针排板的下方;所述移位杆(19)上端呈楔形,其楔形的表面与固定在下针排板(7)的轴承的表面相接触,移位杆(19)的下端与移位顶杆(20)连接;所述移位顶杆(20)上端通过连接器与移位杆(19)连接,下端与撑杆座(21)连接;所述的撑杆座(21)呈反L型,一端与移位顶杆(20)相连,另一端与移位凸轮、第三传动轴(24)连接;所述移位凸轮(22)一端撑杆座(21)连接,中间通过第三传动轴(24);第三传动轴(24)一端穿过移位凸轮(22),同时由一轴承固定在基座上;所述撑杆有三组,呈S型,每组有前、后各一根,前撑杆(9)上端通过活动螺丝与铝合金下综框(8)的下方连接,下端通过轴承与开口摇臂(11)的一端连接;后撑杆(2)上端通过活动螺丝与铝合金上综框(1)下方连接,下端通过轴承与开口摇臂(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开口摇臂(11)有三组,每组一条,其两端分别与前、后撑杆(9、2)连接,中间各有一开口,第二传动轴(10)穿过开口与连杆(28)的一端连接;所述摇臂(29)与连杆(28)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30)的一端与摇臂(29)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杆(28)与偏心凸轮(51)连接,其中间穿过一轴承并固定在基座上;偏心凸轮(51)另一端连接在原有747中纺机曲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织剑杆玻纤机,其特征在于铝合金上综框(1)上设有定位螺丝(18)、调节螺母(17)组成的调节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绞织剑杆玻纤机,该绞织剑杆玻纤机是由中纺747机改造而成,包括铝合金综框、综框滑板槽、滑板、滑板支承板、定位螺丝、调节螺母、弹簧、撑杆、开口摇臂、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摇臂、连杆、开口凸轮、移位杆、移位顶杆、撑杆座、偏心凸轮,偏心连杆。通过由基本的传动,曲轴带动偏心凸轮传动开口摇臂,摇动铝合金综框;移位凸轮传动移位杆,带动下针排左右滑动,从而实现绞织功能。本实用新型具有由原平织转换为绞织,并且其性能稳定、可任意更换目数大小、织物不易折断的优点。
文档编号D03D41/00GK2661724SQ0326821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4日
发明者潘俊文 申请人:南海市西樵俊兴纺机制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