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76189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绒头织机(パイル織機)的控制方法,它是计测与绒头经纱耗费量有关的数值,当与绒头经纱耗费量有关的数值超出容许范围时,将与绒头重量有关的织造条件参数、朝着接近绒头织物重量的目标值的方向进行修正。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3-27150号和特开平4-289242号公开了一种技术,它是将地经纱和绒头经纱的耗费量之比、即、将绒头倍率和目标值进行比较,将绒头经纱的张紧辊的摆动力矩朝着相对于目标值的偏差量消除的方向进行调节、使绒头经纱张力变更,或者对筘的退出量进行调节。
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昭63-264946号公开了一种控制绒头经纱织轴的旋转量的技术,它是在一种以与织造速度(卷取速度)相对应的速度旋转驱动地经纱织轴的织机中,将绒头经纱织轴的旋转控制成能将绒头经纱张力的偏差和地经纱与绒头经纱之比,即将绒头倍率保持住。
上述任何一种技术都具有能保持绒头倍率的功能、即,都能将绒头经纱的耗费量保持成目标数值的功能。但由于任何一种技术都是频繁地调节绒头经纱张力等织造条件,以便使绒头倍率接近目标值,因而织机的运转就不稳定,有使绒头织物的品质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绒头织机的控制技术,它是能用更简易的系统、不会如上所述地影响织机的运转、不会降低织物的质量地将绒头经纱耗费量调节到合适的范围中,从而能调节绒头织物的重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它是在绒头织机中、对与绒头经纱耗费量有关的值的容许范围进行设定,检测与绒头经纱耗费量有关的值,在与绒头经纱耗费量有关的值超出上述容许范围时,将与绒头重量有关的织造条件参数、朝接近绒头织物重量的目标值的方向进行修正。
与绒头经纱耗费量有关的值含有绒头倍率、即地经纱耗费量和绒头经纱耗费量之比、每单位时间的绒头经纱耗费量。而设定的容许范围、最好是在考虑了绒头织物的规格(日本织物单位面积的重量的容许范围)之后来决定。
织造条件的参数和具体的修正有如下所述的几点(1)与绒头经纱张力有关的、(2)与地经纱张力有关的、(3)与纬纱密度有关的、(4)与起毛毛圈机构动作(テリ一動作)有关的。可以将这些参数中的1个或2个以上组合地应用。
(1)作为与绒头经纱张力有关的有绒头经纱张紧辊的施加力、绒头经纱织轴的旋转量等。当提高绒头经纱张力时,绒头的形成就难进行,就使绒头高度缩小,从而使绒头织物的重量减少。而且、当使绒头经纱织轴的旋转量(送进量)减少时,绒头经纱张力就提高,使绒头高度缩小,从而使绒头织物的重量减少。可以在先行的绒头织造的整个期间中、对绒头经纱张力进行修正,也可以只在部分期间、譬如只在进行筘28和织布7的相对运动期间中对绒头经纱张力进行修正。例如、为了产生绒头、与进行筘8和织布7的相对运动期间相对应地设定的期间、对绒头经纱2用的张紧辊6进行位置控制驱动的场合、可以将这个位置控制的进行期间作为与上述绒头经纱张力有关的。
(2)作为与地经纱张力有关的有地经纱的设定张力或地经纱的缓和量。由于在织造重的绒头织物时,当地经纱的张力提高时,纬纱的打纬就容易进入,织口过剩(だぶつき)导致的返回量减少,因而使绒头高度增高,换句话说、使绒头经纱的耗费量增大,使绒头织物的重量增加。借助适当地减少用于修正因开口路径引起的经纱变形的地经纱的缓和量,能使纬纱的打纬容易进入,也可以由此使绒头织物的重量增加。
(3)作为与纬纱密度(纬纱的打纬密度)有关的有卷布辊的旋转量。由于在织造重磅的绒头织物时,当提高卷布辊的旋转量时,即、减少纬纱的打纬数时,纬纱的打纬就变得容易进入,打纬时的织口过剩导致的返回量减少,因而使绒头高度增高,换句话说、使绒头经纱耗费量增大,使绒头织物的重量增加。而且,在织造轻磅的几乎没有过剩的绒头织物时,当使卷布辊26的旋转量降低时,即、当使纬纱打纬密度(纬纱密度)增大时,使绒头织物的纬纱重量增加,从而使绒头织物的重量增加。
(4)与起毛毛圈机构动作有关的参数和修正是譬如在使用电子毛圈绒头装置而使筘退出量增大时,就使绒头高度增高,使绒头经纱耗费量增加,使绒头织物的重量增加。
虽然把绒头的高度变化(绒头经纱耗费量)或纬纱的问题(由批次引起的偏差等)看作绒头织物的重量改变的原因,但任何一个都最终反映在绒头经纱的耗费量变化、进而反映在绒头倍率上。与重量有关的绒头织物的规格范围相吻合地设定容许范围,就能将织造条件参数的调节抑制到所需的最小限度,不用象以前那样频繁地进行调节,不会影响绒头织物的质量,还能使绒头织机稳定地运转。使织造条件参数的修正量可以根据与容许范围的阈值相对应、或者与容许范围的阈值相对应的绒头倍率的偏差量相对应地来决定。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绒头织机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2是绒头织机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3是地经纱送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4是绒头倍率—地经纱张力修正量的曲线图。
图5是卷取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6是绒头倍率—打纬密度修正量的曲线图。
图7是绒头经纱送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8是绒头经纱张力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9是绒头倍率—绒头经纱张力修正量曲线图。
图10是另一个绒头经纱送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11是绒头倍率—绒头经纱的送出织轴旋转修正量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绒头经纱张力控制状态的时间曲线图。
图13是绒头倍率—位置控制开始时间修正量的曲线图。
图14是绒头倍率—位置控制结束时间修正量的曲线图。
发明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表示布移动式绒头织机1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由于布移动式绒头织机1是用绒头经纱2而形成绒头,因而借助使作为绒头织物的织布7的织口7a向前后方向周期地移动,使筘28和织布7相对地移动。
多根绒头经纱2沿着织幅、成薄片状地卷付在送出轧辊3上,由送出电动机4的旋转而将其主动送出、被卷挂在导引辊5和张紧辊6的外周上之后,将其向织口7a的方向供给。导引辊5被支撑在织机架10的固定位置上。
而张紧辊6由作为机械支撑系统的张紧杆8和支点轴9、能朝前后方向自由旋转地被支撑在织机架10上。张紧杆8由支点轴9、能自由旋转地支撑在织机架10的固定位置上,可根据需要、由图中没有表示的弹簧相对于绒头经纱2经常向施加一定张力的方向被施加力。
支点轴9是作成用齿轮13a、13b、由譬如AC伺服电动机或转矩电动机等电动执行元件15驱动。这个电动执行元件15是作成由绒头经纱张力控制装置40进行控制,朝任意方向旋转,产生与电流值成比例的预定的旋转力(转矩)。
这样,借助绒头经纱张力控制装置40对电动执行元件15进行的控制,把作为绒头经纱张力控制装置40输出的电信号变换成与上述电信号大小成比例的旋转力,借助将这个旋转力变换成齿轮13a、13b、支点轴9、张紧杆8和张紧辊6的位移(移动)而对绒头经纱2产生作用。由此、在织造过程中,绒头经纱2的张力就能由绒头经纱张力控制装置40的输出而进行加减。
另一方面,送出电动机4由绒头经纱送出控制装置16进行控制。绒头经纱送出控制装置16按预定的周期、对由位移检测器17检测出的张紧辊6或张紧杆8的位移进行取样,间接地测定随着织造进行的绒头经纱2的耗费量,与被测定的耗费量相对应地将送出辊4朝送出方向驱动,将绒头经纱2送出。
绒头经纱送出控制装置16在送出电动机4的基本转数(旋转速度)上、加上或减去与张紧辊6的位移相对应的转数(旋转速度),用加减运算之后的合计转数驱动送出电动机4,由此在织造中经常将绒头经纱2送出。由于绒头经纱送出控制织制16是反馈控制系统,通常以较大的时间常数来进行应答,因而在绒头经纱2和地经纱18的开口运动时、或绒头形成时,不将张紧辊6暂时的前后方向的位移作为控制的对象。
另一方面,地经纱18是与以前同样地由地经纱送出织轴19供给,被卷挂在与地经纱18相对的后辊20上、被导引到前方、通到综片21上、由这些综片21的上下运动,使其与绒头经纱2一起形成开口22,在这个开口22的位置上与纬纱23交错,由筘28与被打纬了的纬纱23一起形成绒头组织的织布7。织布7经过能沿着前后方向位移的导辊25、定位卷取辊26和多个导引辊25a、25b而被卷取在卷取织轴27的外周上。
由于是布移动式的绒头织造,因而后辊20也与导辊25同样地、由相对于支点轴30能自由转动的地经纱张紧杆29、能沿着前后方向自由位移地被支撑,由张力弹簧31的作用、在地经纱18上被向给予预定张力的方向施加力。而且支点轴30是由支撑臂30a、借助支点轴30b、以能够沿着前后方向摆动的状态、被支撑在织机架10上。
而且,导辊25由杆25c、杆轴25d、以能够沿着前后方向摆动的状态被支撑着,由联杆25e与支撑臂30a连接,借助由绒头织机1的主轴41驱动的起毛毛圈运动机构(テリ一モ一シヨン機耩)24使其能沿着前后方向移动。这样,后辊20和导辊25一起、与绒头形成周期对应地沿着前后方向进行摆动,使织布7和织口7a前后地移动。
虽然在布移动式的绒头织机1中,打纬位置经常是一定的,但是织布7和织口7a是沿着前后方向而移动的。与织布7相对的导辊25以及与地经纱18相对的后辊20是如上所述、以能够沿着前后方向位移的状态米支撑着,通常、由起毛毛圈运动机构24作用,以与主轴41的旋转同步的状态、在快速投纬的打纬之后,使导辊25和后辊2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由此,使织口7a向前方(布卷取侧)移动,通过2次松纬给予适当的筘退出量。
顺便提一下,在绒头织造中,「快速投纬」是指将纬纱23完全打纬到织口7a,「松纬」是指将纬纱23只打纬到与织口7a跟前的筘退出量相当的位置,没有将纬纱23完全打纬到织口7a。
绒头经纱2的送出是由下述的控制而进行的,即、使其与后辊20或导辊25的前后方向的移动没有直接关系、如上所述地以基本速度进行送出、同时与张紧辊6的动作相对应地动作,使送进量增加或减少。与此对应地、分别由驱动电动机11、12驱动地经纱送出织轴19和卷布辊26。驱动电动机11由地经纱送出控制装置32、在张力控制下被驱动。而驱动电动机12由卷取控制装置33、形成与主轴41的旋转同步的状态而加以驱动。卷取织轴27则由电动机或机械式卷取机构、与现有技术同样地被旋转驱动。
由于当由绒头织机1的运转进行织造时,将绒头经纱2织入到织布7中,并依次向前方移动,因而绒头经纱2的张力就渐渐地提高。由于张紧辊6与此相随地向前方移动,因而张紧杆8沿着图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时的张紧辊6或张紧杆8的位移、由位移检测器17总是作为与位移量成比例的电信号而加以检测。虽然这种检测是经常连续地进行的,但是被检测出得电信号如下所述、用取样的方法,按每个预定的取样周期将其送出并用于控制。
接着,由于由位移检测器17检测出的信号成为绒头经纱送出控制装置16的输入,因而绒头经纱送出控制装置16在预定的时间、对上述被检测出了的信号进行取样,按预定投纬单位求出平均值,根据相对于基准值的偏差量,算出指令速度,以使绒头经纱2用的张紧辊6的平均位置处于预定的位置,通过使送出电动机4主动旋转,由此使绒头经纱2的送出织轴3向送出方向旋转。借助绒头经纱2的送出织轴3将绒头经纱2送出,由此抑制了绒头经纱2的张力的提高,而且消除了由张紧辊6或张紧杆8的位移而引起的绒头经纱2的张力的急剧变动。
而地经纱18的送出是如上所述、由驱动电动机11和地经纱送出控制装置32进行的。地经纱送出控制装置32用与基本速度相对应的指令速度、经常连续地将地经纱18送出,在这送出过程中,检测出地经纱18的张力,对检测出了的张力和目标的张力进行比较,对基本速度进行修正,以便使地经纱18的张力成为目标张力值,使这个修正结果作为指令速度而输出。这样,地经纱18的送出动作是经常连续地被进行,其速度就随着与目标张力值相对的偏差而变化。
图2表示绒头织机的控制装置50。图2中、绒头织机的控制装置50由下列构件构成,即、绒头倍率计算器51、显示器52、容许范围设定器53、比较器54、修正器55、警报机构56、警报范围设定器57等。绒头倍率计算器51的输入侧、与绒头经纱2的速度计算器58和地经纱18的速度计算器59相连接,在输出侧与显示器52相连接,还从这里进行分支,与比较器54、警报机构56内的警报比较器60的输入端相连接。
比较器54的另一个输入端与容许范围设定器53相连接,输出侧连接着修正器55。修正器55与修正量设定器62相连接,根据比较结果而产生预定的修正量信号。警报比较器60的输入侧连接着警报范围设定器57,输出侧连接着警报信号产生器61。
速度计算器58、59是在织造过程中、一起检测经纱的耗费量之后、输出对应的消费速度信号的装置,譬如把分别从绒头经纱2或它的送出织轴3的旋转,测定绒头经纱2的实际送进速度Vt、和从地经纱18或它的地经纱送出织轴19的旋转测定地经纱18的实际送进速度Vb,送入到绒头倍率计算器51。绒头倍率计算器51从绒头倍率Kp的计算式Kp=Vt/Vb,与送进速度进行比较之后、由计算而求出实际的绒头倍率Kp,将这个数据送入到显示器52。
上述绒头倍率Kp的计算式如果用时间t、绒头经纱2的送进量(耗费量)Lt、和地经纱18的送进量(耗费量)Lb进行改写,则成为Kp=Vt/Vb=Vt·t/Vb·t=Lt/Lb。由此可见,由于送进速度比的计算是从上述公式中将时间t消去,因而是与求绒头经纱2的送进量(耗费量)和地经纱18的送进量(耗费量)Lb之比相对应的。
虽然按它的名称、绒头倍率计算器51是求绒头倍率Kp,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它所求的对象是算出每单位时间的绒头经纱2的耗费量、或地经纱18的耗费量。因此,绒头倍率计算器51的结构可以作为绒头经纱2的耗费量计算器(地经纱18的耗费量计算器)。本申请人还提出过如下所述的求绒头倍率的方法,即、根据织造绒头和地织造时的地经纱送出织轴19以及绒头经纱2的送出织轴3的各个旋转量,在绒头倍率算出的过程、借助省略各个织轴的卷径或齿轮比等经纱速度计算用的数据,算出计算精度更高的绒头倍率的方法;还提出一个在这个算出结果上乘以预定的系数,由此使上述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值的技术。可以将这样计算所算出的值用于本申请的技术中。
显示器52将由绒头倍率计算器51求得的绒头倍率Kp作成能根据数值、可视地加以确认的状态而显示给作业人员。由此,作业人员能容易地确认织造中的绒头倍率Kp。绒头倍率Kp或绒头经纱2的耗费量的计算以及它的显示是每隔预定的时间而进行的。因此,绒头织机的控制装置50(绒头倍率计算器51)是每隔预定的时间对绒头倍率Kp进行计算,并加以显示,或者只每隔预定时间才显示上述计算了的绒头倍率Kp。
这里,所谓预定的时间是指制品织造中的一定时间(时间或织造投纬数)、在制品织造中、绒头组织织造中的一定时间(时间或织造投纬数)、或者在每单位制品中、绒头组织织造中的全部时间(时间或织造投纬数)中的任意一个。
如果把预定的时间取成绒头组织织造中、每经过一定的时间,则借助每隔一定时间的绒头倍率Kp的监控,就能确认绒头织造过程中的绒头高度偏差状况,而且在管理人员确认绒头倍率Kp的结果、判断为绒头倍率Kp与预定的基准不符合时,使绒头织机1停止,操作必要的调整部位,将绒头倍率Kp调整到预定的基准内。由此,借助手动操作,将绒头倍率Kp和绒头高度调整到目标的基准内。在这些场合下,也可以使绒头倍率计算器51识别绒头织造期间中所输出的信号,譬如使其识别绒头织造指令信号;在绒头织造时选择特定的纬纱23的场合下、识别这个纬纱23的选择信号的输出;然后计算这些信号被输出的期间中的绒头倍率。
预定的期间如果是每单位制品中、绒头组织织造中的全部期间,则求得的绒头倍率Kp就是多个绒头组织分散地存在于一个制品内的场合下,对所有的绒头组织进行累计的值,就成为表示绒头重量的参数,绒头重量是作为制品而求得的规格之一。
如果预定的期间是制品织造中的一定期间,则是在制品中存在绒头组织以外的边线组织的绒头织物的场合,则还显示这个边线组织中的绒头倍率。虽然在边线组织中,没有必要对绒头倍率进行特别的管理,但在一般的绒头织物的制品中、几乎大部分是绒头组织,但在一部分含有边线组织的绒头织物中,由于是如上所述遍及整个期间地显示绒头倍率,因而即使显示不需要的边线组织的绒头倍率,因为其是微小的期间,所以在实际使用上没有什么影响。
绒头倍率计算器51还将上述计算了的绒头倍率Kp送入到比较器54。在这里、比较器54把由绒头倍率计算器51求得的绒头倍率Kp、与容许范围设定器53设定的在绒头倍率上限UL和绒头倍率下限LL之间的容许范围进行比较,发出与比较结果Kp>UL、Kp<LL相对应的比较结果信号,送到修正器55。
只在绒头组织的织造期间中进行绒头倍率Kp的计算和比较。即、只在绒头组织的织造期间中进行绒头倍率Kp的计算、将其与容许范围进行比较,或者将计算了的绒头倍率Kp只在绒头组织的织造期间中、与容许范围进行比较。由此,边线组织的织造中、借助将绒头倍率Kp和容许范围进行比较,能防止输出错误的比较结果。在绒头组织织造中的期间内,可以与绒头倍率Kp的显示同样地、每隔一定期间或在每单位制品的绒头组织的每整个期间进行绒头倍率Kp的计算或比较。
在实际的绒头倍率Kp处于容许范围内时,比较器54不产生用于修正的输出。但是,在绒头倍率Kp偏离容许范围时,比较器54输出比较结果信号,使修正器55动作。这时,修正器55接受与修正量设定器62预先设定的与比较结果信号相对应的修正量数据,作为修正量信号而与修正方式相适应地产生绒头经纱张力修正量K1信号、地经纱张力修正量K2信号、打纬密度修正量K3信号、绒头经纱2的送出织轴旋转修正量K4信号、根据需要而产生的起毛毛圈量修正量K5信号等。
修正量信号(绒头经纱张力修正量K1信号、地经纱张力修正量K2信号、打纬密度修正量K3信号、绒头经纱2的送出织轴旋转修正量K4信号、根据需要而产生的起毛毛圈量修正量K5信号)是包含正负符号和大小的信号,正或负的符号决定修正方向、而它的大小(绝对值)决定修正量。与比较结果信号相对应的修正量的数据是由修正量设定器62预先设定的。
绒头经纱张力修正量K1信号构成绒头经纱张力控制装置40的修正用的输入;地经纱张力修正量K2的信号构成地经纱送出控制装置32的修正用的输入;打纬密度修正量K3信号构成卷取控制装置33的修正用的输入;旋转量修正量K4信号构成绒头经纱送出控制装置16的输入。而起毛毛圈量修正量K5信号构成起毛毛圈运动机构24的输入。
这样,修正量信号沿着使绒头倍率Kp返回到上述容许范围内的方向、对与绒头重量有关的至少1个织造条件的参数进行修正,或者沿着使绒头经纱2的耗费量返回到上述容许范围内的方向、对与绒头重量有关的至少1个织造条件的参数进行修正。
另一方面,在绒头倍率Kp偏离警报范围时,警报比较器60产生警报用的输出,驱动警报信号产生器61,产生光或声音的警报信号,由此通知管理人员。这样,构成容易得知异常的状态,不会产生由各个人为的判断而引起的偏差问题,能提高控制的可靠性,而且能省力地进行控制。
图3表示地经纱送出控制装置32的一个例子。地经纱18从地经纱送出织轴19、经过后辊20而送出到织口7a。其中,地经纱送出织轴19的卷径Db由卷径检测器36检测出、送入测定器37。而地经纱18的张力由处于后辊20位置的压力检测器38检测、借助放大器39而送入汇合点34。送出时的目标张力由目标张力设定器35送给汇合点34。
其中,PI控制装置42根据地经纱18的张力和目标张力的偏差、在进行比例·积分动作的前提下,由驱动放大器43对送出用的驱动电动机11的旋转量进行控制,由减速齿轮45使地经纱送出织轴19沿着送出方向旋转。这时的驱动电动机11的旋转量由脉冲发生器44检测出,施加到电动机速度Nb的测定器47和F/V变换器46,作成反馈信号之后与基本速度一起送入到驱动放大器43前面的汇合点49上。
其中,速度计算器48将测定器37输出的卷径Db、测定器47输出的电动机速度Nb和齿轮比输入器63输出的齿轮比Gb作为输入,从计算式Vb=Nb·Db·Gb求送出速度Vb,送入到绒头倍率计算器51。
另一方面,从修正器55输出的地经纱张力修正量K2信号被加到汇合点34,对目标张力设定器35所施加的目标张力进行修正。
图4是表示把绒头倍率Kp作成横轴、把地经纱张力修正量K2信号作成纵轴(张力-Kg·f)、表示出在绒头倍率的上限UL和绒头倍率的下限LL之间的绒头倍率Kp的容许范围、以及在绒头倍率Kp的容许范围外的地经纱张力修正量K2。在绒头倍率Kp超出绒头倍率的上限UL时,地经纱张力修正量K2是以负的一定值或以预定的倾斜、进行变化之后的负的一定值被施加;于此相对、在绒头倍率Kp不足绒头倍率的下限LL时,则地经纱张力修正量K2是以正的一定值或以预定的倾斜、进行变化之后的正的一定值被施加。
作为以如前面的(2)与地经纱的张力有关的所述记载,由于在织造与地经纱张力有关的绒头织物时,当提高地经纱18的张力时,纬纱23的打纬就容易进入,使织口7a的过剩而引起的返回量减少,因而使绒头高度增高,换句话说、使绒头经纱2的耗费量增大,使绒头织物的重量增加。
下面,图5是表示卷取控制装置33的一个具体例子。在图5中,卷取控制装置33内的基本速度产生器64接受从旋转检测器65输出的主轴41的旋转(速度)信号之外、还接受从打纬密度设定器66输出的打纬密度D的信号,并产生用于卷取的基本速度的脉冲信号,送入到正负计数器67的正数侧的输入端。正负计数器67根据基本速度信号而产生卷取用的输出,将其送到驱动放大器68。由此,借助驱动放大器68驱动卷取用的驱动电动机12,随着织造的进行而卷取织布7。
卷取用的驱动电动机12的旋转由旋转检测器69检测出,作成实际的旋转量信号而送入到正负计数器67的负数侧的输入端。因此,在驱动电动机12只以预定的量进行旋转时,正负计数器67的输出(速度指令信号)为零,驱动放大器68停止对驱动电动机12的驱动。这样,卷取控制装置33就与主轴41的旋转相适应地使驱动电动机旋转、停止,将织口7a保持在预定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将从修正器55输出的打纬密度修正量K3信号施加到设置在基本速度产生器64和打纬密度设定器66之间的汇合点70上,对打纬密度设定器66施加的打纬密度D的信号进行修正。
图6是表示将绒头倍率Kp作成横轴、将打纬密度修正量K3的信号作成纵轴(Pick/inch)、表示出在绒头倍率的上限UL和绒头倍率的下限LL之间的绒头倍率Kp的容许范围、以及在绒头倍率Kp的容许范围外的打纬密度修正量K3。在绒头倍率Kp超出绒头倍率的上限UL时,打纬密度修正量K3是以正的一定值或以预定的倾斜、进行变化之后的正的一定值而被施加,与此相对、在绒头倍率Kp不足绒头倍率的下限LL时,打纬密度修正量K3则以负的一定值或以预定的倾斜、进行变化之后的负的一定值而被施加。
如前面(3)所述、在将与纬纱密度(纬纱的打纬密度)有关的纬纱23的打纬数减少时,换句话说,在使纬纱密度变粗时,使纬纱23的打纬变得容易进入,使打纬时的织口7a的过剩而引起的返回量减少。因此,使绒头高度增高,换句话说、使绒头经纱2的耗费量增大,使绒头织物的重量增加。
下面,图7表示绒头经纱送出控制装置16的具体例子。绒头经纱2从送出织轴3输出并与张紧辊6相接之后、沿着织口7a的方向被送出。这里,送出织轴3的卷径Dt由卷径检测器71进行电检测、并送入测定器72。而且张力杆8的位置由近接传感器等的位移检测器17进行电检测,经放大器73而负反馈到汇合点74。张力杆8的目标位置由目标位置设定器75施加到汇合点74。
其中,PI控制器76根据张力杆8的位置和目标位置的偏差、在进行比例·积分动作的前提下,由驱动放大器77对送出用电动机4的旋转量进行控制,由减速齿轮78使绒头经纱2的送出织轴3沿着送出方向旋转。这时的送出用电动机4的旋转量由脉冲发生器79进行检测,施加到电动机速度Nt的测定器80和F/V变换器81,作为反馈信号而送到驱动放大器77之前的汇合点82。
其中,速度计算器83将测定器72输出的卷径Dt、测定器80输出的电动机速度Nt、和齿轮比输入器63输出的齿轮比Gt作为输入,由计算式Vt=Nt·Dt·Gt求得送出速度Vt,送入到绒头倍率计算器51。
图8表示绒头经纱张力控制装置40的具体例子。主轴41的旋转由旋转检测器65检测出、送入到时间检测器92。时间检测器92在预定的时间、使转换器93动作。转换器93以主轴41的预定的旋转角度进行转换动作,在接点94和2个接点95之间进行择一地进行转换。由此将张紧杆8转换成转矩控制系统和位置控制系统。
在将接点94接通时,使转矩控制系统运转,从转矩设定器96输出的目标转矩经过汇合点97、接点94、从汇合点98、99施加给驱动放大器85。驱动放大器85以预定的电流驱动转矩控制用的电动执行元件15,根据需要、经过齿轮86而将必要的转矩施加到张力杆8上。这时张力杆8的转矩与经纱2的目标张力一致。这样的转矩控制主要是在松纬时进行。驱动放大器85的输出侧的电流值由电流检测器87检测出、并被负反馈到汇合点99上。
在这个转矩控制过程中,如果绒头经纱张力修正量K1的信号是零,则转矩设定器96的目标张力值就原封不动地成为指令值。但是当绒头经纱张力修正量K1不是零时,由于将其施加到汇合点97,因而转矩控制的目标值就成为转矩设定器96输出的张力值和绒头经纱张力修正量K1之和。这样,由于在绒头形成过程中、张力杆8的转矩是沿着将绒头经纱6拉伸方向而作用的,因而对上次由快速投纬而形成绒头的绒头形成长度(高度)有影响。
这样,绒头长度(高度)由松纬时对绒头经纱2张力的调节,间接地控制绒头脱落现象的脱落量,由此,在织造中对绒头长度进行控制。为此,最大绒头长度就由起毛毛圈运动机构24所设定的筘退出量进行控制。
图9是表示将绒头倍率Kp作成横轴、将绒头经纱张力修正量K1信号作成纵轴(转矩值-Kg·cm)、表示出在绒头倍率的上限UL和绒头倍率的下限LL之间的绒头倍率Kp的容许范围、以及在绒头倍率Kp的容许范围外的绒头经纱张力修正量K1。在绒头倍率Kp超出绒头倍率的上限UL时,绒头经纱张力修正量K1是以正的一定值或以预定的倾斜来进行变化之后的正的一定值而被施加,与此相对、在绒头倍率Kp不足绒头倍率的下限LL时,绒头经纱张力修正量K1则以负的一定值或以预定的倾斜来进行变化之后的负的一定值而被施加。
如前面(1)与绒头经纱张力有关的记述,当使绒头经纱2的张力值减少时,则在产生绒头时的打纬时的绒头经纱张力就降低,结果使绒头高度增高,换句话说,如果使绒头经纱2的耗费量增大,则使绒头织物的重量就增加。
与快速投纬时的绒头形成相关地使绒头经纱2急剧移动的期间、换句话说,在用布移动方式的起毛毛圈运动机构时,为了形成绒头而使织布7后退的期间,以及用布移动方式的起毛毛圈运动机构时,在形成绒头之后、为了下一次松纬而使织布7前进的期间,由于转换器93处于使2个接点95都接通的状态,因而张力杆8由位置控制系统加以控制。
在用位置控制系统进行的控制中,脉冲振荡器88将时间检测器92输出的时间信号作为输入,每当主轴41旋转预定的角度、将脉冲数设定器89输出的脉冲数信号作为输入、将位置控制所需要的脉冲数输出到计数器90的上升输入端。这个计数器90的数字输出由D/A变换器91作成模拟信号而施加到位置设定器100的输入端。
位置设定器100的模拟输出经过汇合点101而成为放大器102的输入,在接点95处于接通的状态时,经过汇合点98、99而施加到驱动放大器85。这时,使电动执行元件15沿着预定的方向、旋转必要的量,并使张力杆8旋转,由此使张紧辊6前进或后退到预定的位置,以控制张紧辊6的位置。
电动执行元件15的旋转量由脉冲产生器103检测出,经过接点95而返回到计数器90的下降输入端。这样,计数器90将输出连续发出、直到计数器90的输出为零,即、一直连续地输出到只由电动执行元件15所施加的旋转量的旋转结束。脉冲发生器103的脉冲输出由F/V变换器104变换成电压,作为速度反馈信号而被负返回到汇合点101。
由这个张紧辊6的位置控制能防止随着绒头经纱2的急剧移动而不小心产生的绒头脱落。由于这个位置控制也是反馈控制,因而除了能正确地设定绒头长度之外,还能在织造中连续地变更绒头长度。
在上述的例子中,当绒头倍率Kp超出容许范围时,在整个绒头织造进行的期间中要对绒头经纱张力进行修正,但也可以只在绒头织造的部分期间、譬如只在筘28和织布7进行相对运动期间进行绒头经纱张力的修正。
更详细地说,在图8所示的绒头张力控制装置40中,用虚线表示的时间设定器92a与时间检测器92相连接。从图2所示的修正器55输出的开始时间修正量信号K5输入到时间设定器92a。在时间设定器92a中预先设定位置控制开始时间、位置控制结束时间,时间设定器92a将修正量信号K5的值加到位置控制开始时间的值上,由此对其进行修正之后、将其作成开始时间T1而输出,另一方面、将位置控制结束时间的设定值作成结束时间T2而输出、并送入到时间检测器92,在主轴41的旋转角度处于时间T1~时间T2的范围内时、时间检测器92将选择位置控制主题的指令输出到转换器93。
图12是分别表示在布移动式的绒头织机1中,将横轴作为主轴41的旋转角度时、绒头织造期间中的地经纱18或绒头经纱2的各个开口量、织口7a位置的状态和转换器93的输出状态。图示的例子是3根纬纱毛巾(緯タオル)的例子,从1到3都表示投纬卷绕动程,1是在快速投纬中的松纬。2和3分别与第2、第3投纬相对应。而且,为了形成绒头,使筘28和织布7进行相对运动,更具体地说、从第3投纬的150°直到快速投纬的0°,织口7a位置向前进;此后、在快速投纬的0°,进行打纬而产生绒头,接着从快速投纬的150°直到0°第2投纬的30°,将起毛毛圈运动机构24设定成使织口7a位置进行后退。与此相对、由时间设定器92a设定的位置控制开始时间,譬如设定在从织口7a位置的开始前进到前进结束这一段期间内的第3投纬的200°上;而位置控制结束时间设定在织口7a位置后退之后的第2投纬的180°上。
如果在修正量信号K5的值是零,则在切换器93上成为由时间设定器92a预先设定的时间,这时,由于来自时间检测器92的选择信号被输入,因而用当初设定的时间、选择性地进行位置控制、转矩控制。但是,在修正量信号K5不是零时,位置控制的期间相对于筘28和织口7a的相对运动而改变,结果使绒头形成用的打纬时的绒头经纱张力产生变化,影响到绒头的形成长度。
图13是表示将绒头倍率Kp作成横轴、将位置控制开始时间的修正量K5信号的角度(°)作成纵轴、表示出在绒头倍率的上限UL和绒头倍率的下限LL之间的绒头倍率Kp的容许范围、以及在绒头倍率Kp的容许范围外的位置控制开始时间的修正量K5。在绒头倍率Kp超出绒头倍率的上限UL时,位置控制开始时间的修正量K5是以正的一定值或以预定的倾斜来进行变化了的正的一定值而被施加;与此相对、在绒头倍率Kp不足绒头倍率的下限LL时,则位置控制开始时间的修正量K5以负的一定值或以预定的倾斜来进行变化之后的负的一定值而被施加。
在增加绒头倍率Kp、超出绒头倍率的上限UL时,将张紧辊6的位置控制开始时间向迟缓方向修正,相对于织口7a位置前进的期间、缩短了进行位置控制的期间,其结果使形成绒头而打纬时(快速投纬的0°)的绒头经纱张力成为比预定的低张力高的张力,与通常的相比、形成较低的绒头高度。相反、在减少绒头倍率Kp、不足绒头倍率下限LL时,将张紧辊6的位置控制开始时间向提早方向修正,相对于织口7a位置前进的期间、加长了进行位置控制的期间,其结果使形成绒头而打纬时(快速投纬的0°)的绒头经纱张力成为比需要的低张力还低的张力,与通常的相比、形成较低的绒头高度。
上述例子中,是根据绒头倍率Kp而对位置控制开始时间进行修正,但是,也可以将其取代成对位置控制结束时间进行修正。在这种场合下,修正器55的结构是根据绒头倍率Kp而输出位置控制结束时间的修正量K6信号。另一方面,由时间设定器92a设定的位置控制结束时间被设定成譬如从织口7a位置开始后退到后退结束为止这段期间内的快速投纬的300°(如图12的虚线所示)。与此相对、如图14所示,借助修正量设定器62设定成绒头倍率Kp超过绒头倍率上限UL时,位置控制结束时间的修正量K6是以负的一定值或以预定的倾斜来进行变化后的负的一定值而被施加;与此相对、在绒头倍率Kp不足绒头倍率的下限LL时,则位置控制结束时间的修正量K6以正的一定值或以预定的倾斜来进行变化后的正的一定值而被施加。
在增加绒头倍率Kp、当其超出绒头倍率的上限UL时,将张紧辊6的位置控制结束时间向提早方向加以修正,相对于使织口7a位置后退的期间、缩短了进行位置控制的期间,其结果使形成绒头之后的经纱张力成为比需要的状态还高的状态。而且、由于在刚形成绒头之后的这个期间,由纬纱23形成的绒头经纱2的保持力还不充分,从绒头组织引出绒头经纱2的量较多,因而与通常相比、形成较低的绒头高度。相反、在减少绒头倍率Kp、当其不足绒头倍率下限LL时,将张紧辊6的位置控制结束时间向迟缓方向修正,相对于织口7a位置后退的期间、加长了进行位置控制的期间,其结果使形成绒头之后的经纱张力成为比需要的状态还低的状态,由于从绒头组织引出绒头经纱2的量较少,因而与通常的相比、形成较高的绒头高度。
可以作成这样的结构,即、如上所述地根据绒头倍率Kp而只对位置控制开始时间、控制结束时间的任何一方进行修正,也可以对双方进行修正。
而且,绒头经纱张力控制装置40并不限于这样的形式,即、如图8所示地,与筘28和织布7的相对运动配合地将绒头经纱2用的张紧辊6的控制在位置控制和转矩控制之间进行转换。譬如、设定多个张紧辊6的施加力,将筘28与织布7进行相对运动期间的施加力设定成比这期间以外的低,而且还可以由能选择的绒头经纱张力控制装置40实现与各个期间相对应的施加力。而且,能根据绒头倍率Kp,凭借对各个施加力进行整体的修正、或者对进行上述相对运动期间的施加力进行修正、以及对转换施加力的期间进行修正,能对产生绒头的打纬时或这以后的绒头保持力不充分期间的绒头经纱张力进行调节,能改变绒头高度,进而能改变绒头织物的重量。
此外,绒头经纱张力控制装置40还不限于上述的例子,还可以作成如下所述的结构,譬如对与织布7的卷取速度相对应地被驱动的绒头经纱2的送出织轴3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由此调节绒头经纱张力。图10表示一个变形例,它是将卷取控制装置33的基本速度产生器64的输出作为绒头经纱送出控制装置16的输入而加以利用。
图10中,从打纬密度设定器66输出的打纬密度D信号直接进入到基本速度产生器64。基本速度产生器64接受从旋转检测器65输出的主轴41的旋转(速度)信号和打纬密度D的信号,将卷取用的基本速度s的信号送入到加法器109的正侧输入端,与此同时也送到绒头经纱送出控制装置16的速度设定器105。
加法器109根据基本速度s的信号而产生卷取用的输出,将其送到驱动放大器106,使卷取用的驱动电动机12驱动,由此随着织造的进行而卷取织布7。这时,驱动电动机12的旋转由脉冲发生器107检测出,由F/V变换器108作成实际旋转量的电压信号而送入到加法器109的负侧输入端。这样,卷取控制装置33在使驱动电动机12与主轴41的旋转相对应地旋转、停止的同时,将织口7a保持在预定的位置。
另一方面,速度设定器105一方面接受从基本速度产生器64输出的基本速度s信号、和由卷径检测器71电检测出的送出织轴3的卷径d的信号,将它们作为参数、根据产生速度指令的函数f(s/d)而计算速度指令值。另一方面,乘以被设定在速度设定器105内部的齿轮78的齿轮比G之后、产生送出速度信号。将这个送出速度信号和绒头经纱2的送出织轴旋转修正量K4信号进行加法运算、经过汇合点74、82而送到驱动放大器77。这样,将绒头经纱的送出织轴3与织布7的卷取控制装置33所确定的卷取基本速度s的信号相对应地进行驱动。
图11表示将绒头倍率Kp作成横轴、将绒头经纱2的送出织轴旋转修正量K4信号作成纵轴(速度V)、在绒头倍率的上限UL和绒头倍率的下限LL之间的绒头倍率Kp的容许范围;以及在绒头倍率Kp的容许范围外的送出织轴旋转修正量K4。
在绒头倍率Kp超出绒头倍率的上限UL时,送出织轴旋转修正量K4是以负的一定值或以预定的倾斜来进行变化之后的负的一定值而被施加;与此相对、在绒头倍率Kp不足绒头倍率的下限LL时,则送出织轴旋转修正量K4以正的一定值或以预定的倾斜来进行变化之后的正的一定值而被施加。在使绒头经纱织轴3的旋转量(送进量)减少时,就使绒头经纱张力提高,使绒头高度减少,从而使绒头织物重量减少。
在绒头倍率Kp超出容许范围时,进行修正的织造条件的参数可以采用与起毛毛圈机构动作有关的。譬如使用一些借助电动执行元件等能对织口7a位置的移动量进行调节的装置;在所谓的电子绒头装置中、可将织造条件的参数作成织口7a位置的移动量;如果使快速投纬和松纬之间的织口7a位置的移动量增大,即、如果使筘退出量增大,则形成更高的绒头,从而使绒头经纱耗费量增大,使绒头织物的重量增加。当然、不仅限于布移动式绒头织机,即使在筘移动式绒头织机的场合下,不用说最好也是形成能调节打纬位置的结构。
上述各个例子中,可将绒头倍率Kp超出容许范围时的修正量作成一定值,它是与相对于绒头倍率上限UL或绒头倍率下限LL等阈值的偏差量无关的;也可以定为与偏差量相对应地以预定的倾斜而进行增加或减少。在前者的场合下,由于在绒头倍率返回到容许范围内之前、对织造条件的参数的修正是缓慢地继续的,因而能维持控制的稳定性,与此相对、在后者的场合下,对织造条件的参数的修正量较大,能将绒头倍率很快地返回到容许范围内。在绒头倍率Kp偏离容许范围较大的场合下,用与控制量相对应的修正量会形成多余的应答,并由此使织机上的控制成为不稳定,反而会影响织机的运转。因此,最好在修正量设定器62上设定修正量,以使得在绒头倍率Kp的稳定控制的临界点之前、是与偏差量相对应地增加或减少,而且在上述临界点之外成为一定值。
发明的效果如果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绒头织造中所求得的绒头倍率超出容许范围时,沿着使绒头倍率返回到上述容许范围内的方向、对与绒头重量相关的至少一个织造条件的参数进行修正,因而就将织造条件参数的调节抑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不用象以前那样频繁地进行调节、不会影响绒头织物的质量,还能使织机稳定地运转。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绒头织造中所求得的绒头经纱耗费量超出被设定的容许范围时,沿着使绒头经纱耗费量返回到上述容许范围内的方向、对与绒头重量相关的至少一个织造条件的参数进行修正,因而不仅能得到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效果,而且只要测定绒头经纱的耗费量就足够,具有能省略地经纱耗费量的测定的优点。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考虑了绒头织物的规格而设定容许范围,因而能在实际制品的规格范围内进行织造。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4的发明,由于对作为织造条件的参数的卷布辊旋转量进行修正,从而使绒头织物的纬纱密度产生变更,因而用简单的卷取侧的旋转量控制就能进行绒头织物的控制。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控制了地经纱送出织轴的旋转量,使地经纱的目标地经纱张力产生变更,因而用简单的送出侧的旋转量控制就能进行绒头织物的控制。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绒头倍率或绒头经纱耗费量等任意一个超出容许范围时,使地经纱的目标地经纱张力产生变更,而且对卷布辊的旋转量进行修正,由此使绒头织物的纬纱密度产生变更,因而能使绒头倍率或绒头经纱耗费量快速地返回到容许范围内,由于特别是对重的绒头织物能有效地作用,因而特别适于重的绒头织物。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7、8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绒头倍率或绒头经纱耗费量等任意一个超出前述容许范围时,借助电动执行元件、对张紧辊施加力,并将对绒头经纱的施加力进行修正,因而能对绒头经纱直接、快速地进行处理。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绒头织机中、以与卷布辊的旋转相对应的速度旋转驱动绒头经纱织轴,在绒头倍率或绒头经纱耗费量等任意一个超出上述容许范围时,对绒头经纱织轴的旋转速度进行修正,因而就能使卷布辊的旋转和绒头经纱织轴相协调,同时能对绒头倍率、或绒头经纱的耗费量进行控制。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10、11所述的发明,由于织造条件的参数的修正量是根据与容许范围的阈值相对应的大小关系而决定的,而且织造条件的参数的修正量是根据与容许范围的阈值相对应的绒头倍率的偏差量而被决定,因而不会使修正量产生较大的变动,能进行顺利的控制。
如果采用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由于所求得的绒头倍率超出警报范围时,就输出警报信号,因而作业者能马上确认这个状态,能迅速地进行处理,这也是有利的一点。
权利要求
1.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它是具有根据绒头织造中的地经纱(18)的耗费量和绒头经纱(2)的耗费量之比而算出绒头倍率的机构的绒头织机(1),其特征在于,能设定相对于绒头倍率的容许范围地构成,且在求得的绒头倍率超出上述容许范围时,沿着使绒头倍率返回到上述容许范围内的方向、对与绒头重量相关的至少一个织造条件的参数进行修正。
2.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在设有一个算出绒头织造中每单位期间的绒头经纱(2)的耗费量的机构的绒头织机(1)中,其特征在于,能设定相对于绒头经纱(2)耗费量的容许范围地构成,并且在求得的绒头经纱(2)耗费量超出被设定的上述容许范围时,沿着使绒头经纱(2)的耗费量返回到容许范围内的方向,对与绒头重量相关的至少一个织造条件的参数进行修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容许范围是考虑了绒头织物(7)的规格而设定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织造条件的参数中包含绒头织物(7)的纬纱打纬密度,在求得的绒头倍率或绒头经纱(2)耗费量中的任意一个超出上述容许范围时,对卷布辊(26)的旋转量进行修正,将纬纱打纬密度进行变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绒头织机(1)中设有将目标地经纱张力和地经纱(18)的张力的偏差消除地、对地经纱送出织轴(19)的旋转量进行控制的地经纱送出控制装置(32);织造条件的参数中包含被设定的地经纱(18)的目标地经纱张力,在求得的绒头倍率或绒头经纱(2)耗费量中的任意一个超出上述容许范围时,将地经纱(18)的目标地经纱张力进行变更。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绒头织机(1)中设有将目标地经纱张力和地经纱(18)的张力的偏差消除地、对地经纱送出织轴(19)的旋转量进行控制的地经纱送出控制装置(32);织造条件的参数中包含被设定的地经纱(18)的目标地经纱张力以及纬纱打纬密度,在求得的绒头倍率或绒头经纱耗费量中的任意一个超出上述容许范围时,使目标地经纱张力变更,并且对卷布辊(26)的旋转量进行修正,将绒头织物(7)的纬纱打纬密度变更。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绒头织机(1)中设有绒头经纱张力控制装置(40),它是将绒头经纱(2)卷挂在能自由摆动地设置的张紧辊(6)上,借助能产生与预先设定的施加力相对应的转矩的电动执行元件(15)而给张紧辊(6)施力的;织造条件的参数中包含着为了给张紧辊(6)施力而设定的施加力,在求得的绒头倍率或绒头经纱耗费量中的任意一个超出上述容许范围时,对张紧辊(6)的施加力进行修正。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绒头织机(1)中设有绒头经纱张力控制装置(40),它是将绒头经纱(2)卷挂在能自由摆动地设置的张紧辊(6)上,而且在绒头织造用的筘(28)和织布(7)进行相对运动期间内所设定的定时期间、对驱动上述张紧辊(6)的电动执行元件(15)进行位置控制,另一方面、在这以外的期间,进行与设定施加张力相对应的转矩驱动;织造条件的参数中包含着应进行位置控制的上述被设定的位置控制开始时间或位置控制结束时间的至少任意一个,在求得的绒头倍率或绒头经纱耗费量中的任意一个超出上述容许范围时,对上述位置控制开始时间或位置控制结束时间中的任意一个进行修正。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绒头织机(1)中,以与卷布辊(26)的旋转相对应的速度旋转驱动绒头经纱(2)的送出织轴(3);织造条件的参数中包含着绒头经纱(2)的送出织轴(3)的旋转速度,在求得的绒头倍率或绒头经纱(2)的耗费量中的任意一个超出上述容许范围时,对绒头经纱(2)的送出织轴(3)的旋转速度进行修正。
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织造条件的参数的修正量是根据与容许范围的阈值相对应的大小关系而被决定的。
11.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织造条件的参数的修正量是根据与容许范围的阈值相对应的绒头倍率的偏差量而被决定的。
12.如权利要求7、8或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绒头织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将警报范围设定在上述容许范围的外侧,并且在求得的绒头倍率超出上述警报范围时、输出警报信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绒头织机的控制技术,它是用更简易的系统就能将绒头经纱耗费量调节成合适的范围,从而能调节织物的重量的。它是在绒头织机(1)中设定与绒头经纱(2)的耗费量有关的值的容许范围,在绒头织造期间中,检测与绒头经纱(2)耗费量有关的值,当与绒头经纱(2)耗费量有关的值超出上述容许范围时,将与绒头重量有关的织造条件的参数朝着与绒头织物(7)的重量目标值相接近的方向进行修正。
文档编号D03D39/00GK1502732SQ20031011968
公开日2004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1日
发明者中田明彦, 山本昭彦, 松本正人, 石田智一, 一, 人, 彦 申请人: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