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换刀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42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自动换刀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尤其涉及切断刀盘换刀装置,适用于化学纤维后处理联合生产线中的纤维切断单元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涤纶短纤维后处理联合生产线的纤维切断单元机中的刀盘均采用卧轴式安装结构,参见图2、图3。切断机工作时,纤维丝束被缠绕在刀盘的刀刃外径上,经压轮加压后紧贴在刀盘刀刃上,纤维丝束被切断成成品短丝。由于刀盘是由卧轴安装,刀与刀的间隙被缠绕的丝束挡住,成品短丝不容易下落,只能在刀盘的内腔堆积,随后再被刀盘甩出,导致刀盘出丝不畅,时有产生堵丝情况,尤其是在切断过湿丝时堵丝现象更为严重。调换刀盘时需人工操作,使用专用工具由人工松开刀盘紧固螺钉和垫圈,把刀盘从卧轴上拔出,劳动强度大,调换周期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换刀盘装置,它克服了现有卧轴式切断刀盘调换刀具劳动强度大、调换周期长的缺陷,操作简便,调换周期短,劳动强度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半自动换刀盘装置,包括小气缸、气动扳手、联接杆、立轴、螺钉,立轴内开有通孔,通孔为直径不同的二段,上段通孔直径大于下段通孔直径,上段通孔内置联接杆,下段通孔内置螺钉,联接杆一端与螺钉头相连接,联接杆另一端连接气动扳手,气动扳手上部连接小气缸活塞杆,螺钉将立轴与刀盘相连接。
上述的半自动换刀盘装置,所述联接杆与螺钉头为凸头与凹槽的连接配合;联接杆与气动扳手为凹槽与凸头的连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在立轴内开有通孔,通孔内置联接杆和螺钉,联接杆上端接气动扳手和小气缸活塞杆,小气缸控制气动扳手的上下移动,使气动扳手松开或联接联接杆,气动扳手通气经联接杆完成螺钉的左旋或右旋,控制螺钉松开或紧固刀盘,从而使立轴与刀盘脱开或相连,完成刀盘的调换。该半自动换刀盘装置操作简便,调换周期短,劳动强度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半自动换刀盘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卧轴式切断刀盘结构示意图;图3为卧轴式切断刀盘侧视图。
图中1刀盘,2立轴,3压轮,4纤维丝束,5螺钉,6联接杆,7气动扳手,8小气缸,9垫圈,10卧轴,11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半自动换刀盘装置,包括小气缸8、气动扳手7、联接杆6、立轴2、螺钉5。立轴2内开有通孔,通孔为直径不同的二段,上段通孔直径大于下段通孔直径,上段通孔内置联接杆6,下段通孔内置螺钉5。联接杆6一端与螺钉5头相连接,联接杆6另一端连接气动扳手7,联接杆6与螺钉5头为凸头与凹槽的连接配合;联接杆6与气动扳手7为凹槽与凸头的连接配合。气动扳手7上部连接小气缸8活塞杆,螺钉5将刀盘1吊装在立轴2上。
当要调换刀盘1时,小气缸8将气动扳手7下移,气动扳手7与联接杆6连接,联接杆6与螺钉5连接,气动扳手7通气,将螺钉5与刀盘1松开,同时小气缸8后退,刀盘1与立轴2分离。换上一个新刀盘1后,气动扳手7通气,将螺钉5与刀盘1紧固,从而刀盘1与立轴2紧固,然后气动扳手7与联接杆6相分离。
权利要求1.一种半自动换刀盘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小气缸、气动扳手、联接杆、立轴、螺钉,立轴内开有通孔,通孔为直径不同的二段,上段通孔直径大于下段通孔直径,上段通孔内置联接杆,下段通孔内置螺钉,联接杆一端与螺钉头相连接,联接杆另一端连接气动扳手,气动扳手上部连接小气缸活塞杆,螺钉将立轴与刀盘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换刀盘装置,其特征是联接杆与螺钉头为凸头与凹槽的连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换刀盘装置,其特征是联接杆与气动扳手为凹槽与凸头的连接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尤其涉及切断刀盘换刀装置,适用于化学纤维后处理联合生产线中的纤维切断单元机。一种半自动换刀盘装置,包括小气缸、气动扳手、联接杆、立轴、螺钉,立轴内开有通孔,通孔为直径不同的二段,上段通孔直径大于下段通孔直径,上段通孔内置联接杆,下段通孔内置螺钉,联接杆一端与螺钉头相连接,联接杆另一端连接气动扳手,气动扳手上部连接小气缸活塞杆,螺钉将立轴与刀盘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调换周期短,劳动强度小。
文档编号D01G1/00GK2734781SQ20042009042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3日
发明者苏蝶依, 郁以人 申请人:上海新四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