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防皱柔软整理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90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针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防皱柔软整理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对大豆蛋白纤维及其混纺织物进行防皱柔软处理的后整理剂。
背景技术
大豆蛋白纤维被称为新世纪的“生态纺织纤维”,主要原料来自于大豆豆粕,其纤维单丝纤度细,比重小,强伸度高。大豆蛋白纤维的主要成分和羊绒、真丝类似,是一种再生植物蛋白纤维,含有18种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无机物、维生素等,由于这些氨基酸的分子结构上大多含有亲水性基因,使得大豆蛋白纤维既有羊绒般的手感,蚕丝般的柔软和光泽,又具有合成纤维的机械性能和很好的吸湿性和导湿性,其悬垂性也极佳,给人以飘逸脱俗的感觉;用高支纱织成的织物,表面纹路细洁、清晰,是高档的衬衣面料,穿着十分舒适。在人类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关心健康的今天。它的出现既符合服装免烫、可洗的潮流,又满足了人们对穿着舒适、美观和健康绿色的追求,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选择,引领一股“绿色风潮”。
尽管以大豆蛋白纤维为原料的针织面料有许多的优点,但在使用时也出现了一些缺陷如摩擦系数小、弹性小、缩水变形大、不耐热、易起毛、抗皱性差等等。
目前,市场上纤维品种的防皱整理剂有很多,如有机硅类、环氧树脂类、水性聚氨酯类、聚羧酸酯类等等,但它们对大豆蛋白纤维及混纺织物的防皱柔软处理并不适宜,主要是由于渗透性、粘附性和成膜性不适于大豆蛋白纤维的分子结构。因此,目前市场上其专有的用于大豆蛋白纤维及混纺织物的防皱柔软整理剂尚未发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纺织品防皱柔软整理剂的缺陷,提供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对织物颜色、白度无影响、手感柔软、防皱耐久性好的专用于大豆蛋白纤维及混纺织物进行处理的防皱柔软整理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针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防皱柔软整理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组成乙二醛1-30g/L;MgCl2·6H2O1-18g/L;水性聚氨酯浓度0.2-20%;三乙醇胺 0.01-5%;柔软剂ZH-S40 1-40g/L;渗透剂JFC 1-10g/L;其中,用醋酸调节pH4.5-5;可以任何比例溶于水的无色至浅黄色水溶液。
较佳防皱柔软整理剂的配方如下乙二醛5-20g/L;MgCl2·6H2O5-10g/L;水性聚氨酯浓度1-10%;三乙醇胺 0.1-5%;柔软剂ZH-S40 5-25g/L;渗透剂JFC 1-5g/L。
更为理想的防皱柔软整理剂的配方如下乙二醛18g/L;MgCl2·6H2O8g/L;水性聚氨酯浓度8%;三乙醇胺 1%;
柔软剂ZH-S4020g/L;渗透剂JFC 2g/L。
本发明所述的大豆蛋白纤维织物一般指的是大豆蛋白纤维与棉、麻、毛、羊绒、人造纤维等材料组成混纺织物,其中以大豆蛋白纤维与羊绒混合的纺织物,采用本发明的整理剂进行处理其防皱柔软效果最佳。
本发明所述的渗透剂JFC是指未经处理的市售商品,其指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JFC-1、JFC-2等。
本发明所述柔软剂ZH-S40由氨基硅油、烷基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和去离子水组成。其中所述烷基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为其碳数为3-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如AEO-4、AEO-7、AEO-9等,碳数为3-1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如OP-4、OP-7、OP-10等。柔软剂ZH-S40最佳配方由氨基硅油45克,OP-7 10克,AEO-4 5克,去离子水100克组成,经混合后配成透明微乳溶液。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防皱柔软整理剂中含有较多的活性基团,如氨基、羟基、酚羟基、酰氨基等能与大豆蛋白纤维及混纺织物、棉、羊毛、羊绒等天然纤维分子中活性基团反应,尤其与大豆蛋白纤维及混纺织物有很好的相溶性和结合力。在对织物进行后整理时,在烘干和培烘阶段脱水,整理剂与大豆蛋白纤维分子间形成部分交联,或者该整理剂渗透到纤维微细处沉积固化,增加了分子间的摩擦阻力,赋予大豆蛋白纤维及混纺织物优良的干、湿折皱弹性和耐洗性,织物尺寸保持恒定,抗皱性也非常出色,且易洗、快干,是一种理想的“绿色”防皱柔软整理剂。
该整理剂对大豆蛋白纤维及其混纺织物整理的工艺一般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包括步骤如下将大豆蛋白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用稀酸处理,例如醋酸、甲酸等有机酸,使用时按浴比1∶20加入大豆蛋白纤维织物。二浸二轧、2.0×10-3ml/L,轧余率为96%,二浸二轧整理液,室温,轧余率为98%,预烘(70℃×5min)焙烘(100℃×4min)皂洗(2g/L皂粉、30℃×15min)烘干(70℃×5min)常温冷却。本操作也适于一浸一轧、二浸一轧等整理方式。
用本发明提供的防皱柔软整理剂对纺织品,特别是大豆蛋白纤维及其混纺织物进行处理后,纺织物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不含甲醛,对人体无刺激;干、湿弹回复角均较高(干193-258;湿145-220,测量标准GB3819-83),白度基本不受影响,柔软度提高,耐洗性好。表1为测试结果,其中干、湿弹回复角测试标准参照GB3819-83;悬垂性测试标准参照FJ539-76;透气性测试标准参照GB5453-85。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经防皱柔软整理剂处理后的大豆蛋白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干、湿折皱回复角(度)增加,说明织物的弹性提高,抗皱性能好;皂洗后的折皱回复角度基本不变,说明织物抗皱的耐洗性持久性好;而织物的悬垂系数、透气性变化不大,这表明经防皱柔软整理剂处理后的大豆蛋白纤维及其混纺织物,保持了手感柔软、滑爽、导湿、透气、保暖、静电效应小、耐晒、耐虫蛀、耐霉菌、悬垂性好,穿着舒适的特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流程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整理剂的组成乙二醛30g/L;MgCl2·6H2O 18g/L;水性聚氨酯浓度20%;三乙醇胺5%;柔软剂ZH-S40 30g/L;渗透剂JFC-2 10g/L。
制备方法
先将乙二醛、水性聚氨酯浓度、三乙醇胺、加入广口瓶中搅拌混溶,然后缓慢滴加柔软剂,加入1mol/L的MgCl2·6H2O水溶液、搅拌使之成为均一相溶液,随后按常规方法配置成无色至浅黄色水溶液。采用醋酸调节pH=4.5,该溶液可以任意比例溶于水。
实施例2整理剂的组成乙二醛3g/L;MgCl2·6H2O 5g/L;水性聚氨酯浓度10%;三乙醇胺0.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 5g/L;柔软剂ZH-S40 15g/L;渗透剂JFC-1 3g/L;按实施例2的常规方法配置成无色至浅黄色水溶液,用醋酸调节pH=5.5,该溶液可以任意比例溶于水。
实施例3整理剂的组成乙二醛12g/L;MgCl2·6H2O 8g/L;水性聚氨酯浓度8%;三乙醇胺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7 10g/L;柔软剂ZH-S40 10g/L;渗透剂JFC-2 2g/L;按实施例2的常规方法配置成无色至浅黄色水溶液,用醋酸调节PH=5,该溶液可以任意比例溶于水。
实施例4将大豆蛋白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用98公斤3%的醋酸溶液处理,然后按浴比1∶20加入大豆蛋白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将混纺织物浸入含整理剂(实施例1-3所制备)2.0×10-3ml/L的水溶液中,温度19℃,浸泡40分钟,然后压轧,轧余率为96%,再重复操作一次,轧余率为98%,再预烘(70℃×5min),然后再焙烘(100℃×4min),最后对纺织物皂洗(2g/L皂粉、30℃×15min),洗后再烘干(70℃×5min),进行防皱处理,最后常温冷却。
权利要求
1.一种针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防皱柔软整理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组成乙二醛1-30g/L;MgCl2.6H2O 1-18g/L;水性聚氨酯浓度0.2-20%;三乙醇胺 0.01-5%;柔软剂ZH-S40 1-40g/L;渗透剂JFC 1-10g/L;其中用醋酸调节pH4.5-5;可以任何比例溶于水的无色至浅黄色水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皱柔软整理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组成乙二醛5-20g/L;MgCl2.6H2O 5-10g/L;水性聚氨酯浓度1-10%;三乙醇胺 0.1-5%;柔软剂ZH-S40 5-25g/L;渗透剂JFC 1-5g/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皱柔软整理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组成乙二醛18g/L;MgCl2.6H2O 8g/L;水性聚氨酯浓度8%;三乙醇胺 1%;柔软剂ZH-S40 20g/L;渗透剂JFC 2g/L。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防皱柔软整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透剂JFC为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防皱柔软整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软剂ZH-S40包括氨基硅油、烷基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和去离子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皱柔软整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为其碳数为3-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防皱柔软整理剂,它是由下述原料组成乙二醛1-30g/L;MgCl
文档编号D06M101/04GK1865579SQ200510013539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0日
发明者张磊 申请人:天津中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