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包芯纱纺纱机、包芯纱的芯线有无判断方法及包芯纱纺纱机的服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判断芯线的有无的包芯纱纺纱机。此外,本发明涉及判断芯线是否进入了包芯纱中的芯线有无判断方法。
进而,本发明涉及在包芯纱纺纱机中进行某种服务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包芯纱纺纱机构成为,对于从弹力丝供给装置供给的作为芯线的弹力丝、和由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鞘纤维)通过空气纺纱装置进行空气纺纱,来制造将芯线用鞘纤维包裹的构造的包芯纱。此外,该包芯纱纺纱机设有将包芯纱卷绕为卷装的卷绕装置、以及对于向卷绕装置给送的包芯纱检查丝条不匀等纱线缺点的清纱器(纱线监视机构)。此外,在弹力丝供给装置中,具备检测弹力丝的弹力丝检测传感器,在该传感器检测到没有弹力丝的情况下使纺纱作业自动停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63834号公报(图4,关于弹力丝检测传感器(标号32),段落号0058)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弹力丝检测传感器装备在空气纺纱装置的上游侧,所以考虑会有尽管弹力丝传感器检测到弹力丝但该弹力丝在空气纺纱装置的下游侧没有进入到鞘纤维的内部的情况。例如,有在包芯纱的纺纱开始时弹力丝通过空气纺纱装置的旁侧而被吸入到抽吸嘴中、仅鞘纤维的纱线被从空气纺纱装置纺出的情况。如果这样的无芯线的纱线被卷绕为卷装,则会引起卷装品质的显著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检测芯线是否进入到包芯纱中的检测方法、以及能够进行这样的检测的包芯纱纺纱机。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尽可能地缩短纤维机械的工作停止时间的同时进行这样的检测的机构。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着说明用来解决该课题的方案及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如以下这样构成的包芯纱纺纱机。即具备纺纱包芯纱的纺纱装置、和卷绕纺纱后的包芯纱的卷绕装置。具备判断上述包芯纱的芯线的有无的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在上述纺纱装置中从开始包芯纱的纺纱到通过上述卷绕装置开始包芯纱的卷绕为止的卷绕前的期间,将纺纱后的包芯纱导入到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中。
由此,能够在卷绕包芯纱前的阶段判断芯线的有无,能够防止将无芯线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因而,能够形成良好品质的卷绕卷装。
另外,该卷绕前的期间、具体而言是在断纱后将在纺纱装置中开始纺纱侧的包芯纱的起始端与卷绕在卷绕装置上的包芯纱的末端接合的接头时的接合前的期间,或者是将由卷绕装置卷绕后的满卷卷装更换为没有卷绕纱的空的卷绕管、将纱安装在该卷绕管上的落纱时的纱安装前的期间。在落纱时,也包括还没有通过卷绕装置卷绕纱、而仅进行将纱安装到安装于卷绕装置中的空的卷绕管上的作业的情况。
在上述的包芯纱纺纱机中,优选的是,与由上述卷绕装置开始卷绕包芯纱后的期间相比,在将包芯纱导入到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中的期间,使包芯纱的芯线的存在明显化。
即,如果在将包芯纱导入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中时与卷绕装置的卷绕开始后的期间相比使芯线的存在明显化,则能够更可靠地进行芯线有无判断机构的判断。此外,由于该芯线的存在的明显化是使用卷绕装置的卷绕前的包芯纱进行的,所以进行了芯线的明显化处理的包芯纱不会被卷绕装置卷绕而使品质降低。
这里,所谓的芯线的存在的明显化,是如果存在芯线则使其存在变得显著的处理,例如是使有芯线的情况与没有芯线的情况相比在包芯纱中产生预定的变化的处理(这是指例如使后述的弹性芯线包芯纱松弛那样的处理)、或增大芯线的粗细相对于包芯纱整体粗细的比例的处理。
在上述的包芯纱纺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包芯纱的芯线是弹力丝,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是根据包芯纱的粗细或其变动比阈值大来判断为具有芯线的机构,上述芯线的存在的明显化是通过与上述卷绕开始后的期间相比减弱上述包芯纱的张力或使上述包芯纱松弛来进行的。
即,在包芯纱的芯线是富有伸缩性的弹力丝的情况下,具有芯线的正常的包芯纱随着长度方向的拉伸力而逐渐芯线收缩,向径向膨胀。因此,如果使包芯纱与卷绕开始后的期间相比减弱张力或使其松弛,则在具有芯线的正常的包芯纱的情况下,有由芯线有无判断机构检测到的包芯纱的粗细或其变动变大的倾向。另一方面,在无芯线的异常的包芯纱的情况下,看不到上述那样的倾向。因而,如果使包芯纱与卷绕开始后的期间相比减弱张力或使其松弛,根据由芯线有无判断机构检测到的包芯纱的粗细或其变动是否比预定的值大来判断芯线的有无,则能够可靠地检测包芯纱中是否放入了芯线。
在上述的包芯纱纺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是上述卷绕开始后的期间的纱线监视机构,该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与上述卷绕开始后的期间的纱线监视用的阈值另外地具有芯线有无判断用的阈值。
由此,能够使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与纱线的监视机构通用化,并且能够利用对应于目的的各个阈值来可靠地进行芯线有无及纱线监视这两者。
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包芯纱的芯线有无判断方法,判断包芯纱内部的芯线的有无,将比通常的状态使芯线的存在明显化的包芯纱导入到检测该包芯纱的粗细的检测部中;根据由该检测部检测到的包芯纱的粗细或其变动比预定的值大来判断为具有芯线。
即,如果使包芯纱与通常的状态相比使芯线的存在明显化,则在具有芯线的正常的包芯纱的情况下,与没有芯线的异常的包芯纱的情况相比,由检测部检测到的包芯纱的粗细或其变动变大。因而,如果根据由检测部检测到的包芯纱的粗细或其变动是否比预定的值大判断芯线的有无,则能够可靠地判断在包芯纱中是否放入了芯线。
在上述包芯纱的芯线有无判断方法中,优选的是,在上述包芯纱的芯线是弹力丝的情况下,上述芯线的存在的明显化是通过与通常的状态相比减弱上述包芯纱的张力或使上述包芯纱松弛来进行的。
即,在包芯纱的芯线是富有伸缩性的弹力丝的情况下,具有芯线的正常的包芯纱随着长度方向的拉伸力而逐渐芯线收缩,向径向膨胀。因此,如果使包芯纱与通常的状态相比减弱张力或松弛,则在具有芯线的正常的包芯纱的情况下有由检测部检测到的包芯纱的粗细或其变动变大的倾向。另一方面,在无芯线的异常的包芯纱的情况下,看不到上述那样的倾向。因而,如果使包芯纱与卷绕开始后的期间相比减弱张力或使其松弛,根据由检测部检测到的包芯纱的粗细或其变动是否比预定的值大来判断芯线的有无,则能够可靠地检测包芯纱中是否放入了芯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包芯纱纺纱机的服务方法,在该服务时将包芯纱导引到判断包芯纱的芯线的有无的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中。
由此,在包芯纱纺纱机的某个服务作业中,例如伴随着纺纱开始作业的接头作业中、落纱作业中等,通过由包芯纱的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判断芯线的有无,能够不增加纺纱机的卷绕停止时间而可靠地检测出包芯纱的无芯线而防止卷装的品质降低。
在上述包芯纱纺纱机的服务方法中,优选的是,包芯纱的向芯线有无判断机构的导引是在对纱线卷绕的该服务结束前的时刻进行的。
由此,在服务的时间中容易完成包芯纱的芯线有无判断,能够抑制纺纱机的卷绕停止时间的增加。
在上述包芯纱纺纱机的服务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的芯线有无判断是在该服务结束前的时刻进行的。
由此,能够使纺纱机的卷绕停止时间的增大成为零。此外,由于在服务结束而再开始卷绕前的时刻进行芯线有无判断,所以即使在通过芯线有无判断机构进行了无芯线的判断的情况下,也容易进行从异常的复原。
根据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提供以下这样构成的包芯纱纺纱机。即,具有纺纱并卷绕包芯纱的单元、和用来对上述单元进行服务的服务装置。设有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判断包芯纱的芯线的有无;导引机构,在对上述单元的服务时捕捉包芯纱,并且将该捕捉到的包芯纱导引到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中。
由此,通过导引机构在服务时捕捉包芯纱,能够容易地将包芯纱导引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中。因而,能够在服务作业中可靠地进行芯线的有无的判断。
在上述的包芯纱纺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设在上述单元中,上述服务装置对置于上述单元而配置,上述导引机构在上述服务装置侧具备将包芯纱向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导引的可动式的导引部。
由此,通过导引部动作,能够容易地将包芯纱从服务装置导引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中。
在上述的包芯纱纺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导引部在不进行上述服务时退避到上述服务装置侧。
由此,在服务时以外导引部退避到服务装置侧,所以能够避免行进的包芯纱及单元侧的部件与导引部的干涉,而进行平顺的卷绕。
在上述的包芯纱纺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导引部通过从上述退避状态开始旋转并向包芯纱的纱道侧伸长来捕捉包芯纱,导引到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中。
由此,能够可靠地向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导引包芯纱。此外,在旋转、伸长前的退避的状态下,能够使导引部成为结构紧凑的状态,能够使服务装置小型化。
在上述的包芯纱纺纱机中,优选的是,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兼用作设在上述单元侧的纱线缺点检测机构。
由此,不需要特别设置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使结构更加简洁化。
在上述的包芯纱纺纱机中,优选的是,并设有多个单元,上述服务装置可在该多个单元间行进地构成。
由此,能够通过1台服务装置负责多个单元,所以使结构更加简洁化,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包芯纱纺纱机的主视图。
图2是以纵截面表示该包芯纱纺纱机的侧视图。
图3是该包芯纱纺纱机的作为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发挥功能的清纱器的框图。
图4是表示包芯纱内部的芯线的有无带来的清纱器的受光部的输出电压的差异的曲线图。
图5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包芯纱纺纱机的主视图。
图6是以纵截面表示该包芯纱纺纱机的侧视图。
图7是该包芯纱纺纱机的作为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发挥功能的清纱器的框图。
图8是表示在该包芯纱纺纱机中开始落纱台车的落纱动作、将满卷卷装拆下并通过抽吸管吸引捕捉包芯纱的状况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从图8的状态将包芯纱向下方拉出、并通过导引部将该包芯纱向清纱器导引的状况的侧视图。
图10是作为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发挥功能时的清纱器的框图,是对应于图9的图。
图11是表示开始了落纱台车的落纱动作后的导引部的状况的、从落纱台车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使导引部从退避状态开始旋转、向纺纱单元侧伸出、通过导纱板使纱道靠近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再使空气压力缸伸长、将包芯纱向清纱器导引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使纱道从导纱板脱离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导引部的纱道导引结束后的状况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1包芯纱纺纱机2纺纱单元3纺纱装置11给纱装置12卷绕装置22弹力丝(芯线)35清纱器(纱线缺点检测器,芯线有无判断装置,芯线有无判断机构)43接头装置
44抽吸管(捕捉导入机构,芯线明显化机构)101包芯纱纺纱机102单元(纺纱单元)104落纱装置(服务装置,服务台车)110包芯纱122弹力丝(芯线)135清纱器(芯线有无判断机构,芯线有无判断装置,纱线缺点检测器)158导引部188抽吸管(包芯纱捕捉机构,芯线明显化机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具备并设的多个纺纱单元2的包芯纱纺纱机1。在该纺纱机1中装备有沿纺纱单元2排列的方向行进自如地设置的接头台车(服务装置)3、鼓风箱4、原动机箱5。
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2作为主要的结构而具有牵伸装置7、纺纱装置9、给纱装置11、卷绕装置12。牵伸装置7设在纺纱机1主体的壳体6的上端附近,构成为,通过纺纱装置9纺纱从该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从纺纱装置9排出的细纱(包芯纱)10被向下方传送,经由用来检测纱线的缺陷并进行纱线切断而将纱线缺陷部分除去的清纱器(纱线缺点检测器、纱线监视机构)35,通过卷绕装置12卷绕在作为卷绕管的筒管上,形成卷装45。例如清纱器35考虑有检测纱线的粗细不匀缺陷的功能、或检测混入到细纱10内的异物的功能、或兼具备这些功能。
牵伸装置7如图2所示,是用来将纱条13延伸而形成纤维束8的装置,由后辊14、第三辊15、装架有输送带16的中间辊17及前辊18的4个辊构成。
此外,给纱装置11由受纺纱机1主体的壳体6支撑的输出辊19和设置为与输出辊19接触的夹持辊20构成,在该结构中,将从纺纱装置9排出的包芯纱10夹在输出辊19与夹持辊20之间,通过旋转驱动输出辊19,将包芯纱10向卷绕装置12侧输送。
在牵伸装置7的上方设有弹力丝供给装置23。构成为,从该弹力丝供给装置23供给的弹力丝22从前辊18与中间辊17之间合流于纤维束8,与纤维束8一起通过前辊18,被导入到纺纱装置9中。
在弹力丝供给装置23中,对于每个纺纱单元2安装有与弹力丝卷装25的周面接触并旋转的旋转辊26、和经由带28旋转驱动上述旋转辊26的马达24。弹力丝卷装25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旋转自如地被枢轴支撑的支架臂27上。
在上述结构中,从弹力丝卷装25解舒的弹力丝22通过空气抽吸装置30、未图示的夹持切割装置、以及供给导引筒31被向前辊18的稍稍上游的位置供给,与纤维束8一起被向纺纱装置9导入。接着,通过由纺纱装置9生成的旋转空气流将纤维束8卷绕在弹力丝22的外周上,纺纱出以富有伸缩性的弹力丝为芯线的包芯纱10,通过给纱装置11进一步向下游输送。另外,给纱装置11的输出辊19的周速度比上述旋转辊26的周速度大而构成,由此,弹力丝22在以预定的延伸比(例如3倍)拉伸的状态下,通过纺纱装置9被卷绕纤维束8而进行纺纱。
接头台车3如图1所示,设计为沿着设在纺纱机1主体的壳体6上的轨道41行进。在该接头台车3上,具备接头装置43,由例如接合器构成的;抽吸管44,俯仰自如地设在该接头台车3上,一边以轴为中心旋转,一边吸入并捕捉从纺纱装置9排出的包芯纱10的纱线端头,向接头装置43导引;抽吸嘴46,俯仰自如地设在接头台车3上,一边以轴为中心旋转,一边从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卷绕装置12上的卷装45吸引捕捉纱线端头,向接头装置43导引。
在纺纱机1的壳体6的正面侧设有清纱器35及切割装置36,由纺纱装置9纺纱后的包芯纱10通过该清纱器35的检测部。清纱器35监视行进的包芯纱10的粗细,在检测到包芯纱10的细纱部和粗纱部(纱线缺点)的情况下发送纱线缺点检测信号。接收到该信号的纺纱单元2的控制器直接使上述切割装置36动作而切断包芯纱10,并且将牵伸装置7、纺纱装置9、弹力丝供给装置23暂时停止,使接头台车3自行到该纺纱单元2之前。然后,再驱动纺纱装置9及弹力丝供给装置23,使上述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再开始纺纱及卷绕。
该清纱器(纱清洁器)35如图3所示,在其检测部39中具备由LED等的发光元件构成的投光部37、和由光电变换元件构成的受光部38。并且,能够将作为从投光部37投光的光被包芯纱10遮挡的结果而形成在受光部38上的阴影的大小(面积)通过该受光部38变换为电压信号。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受光部38,使用电压值与阴影的大小大致成比例而上升那样的特性的光电变换元件。
清纱器控制器51由公知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具备未图示的CPU(运算机构)、ROM、RAM(存储机构)、接口。在上述存储机构中具备适当的程序,通过上述硬件与该软件,在清纱器控制器51的内部中构建有控制部56、存储部52、比较部53、投光控制部55等。
存储部52主要由RAM构成,构成为,存储相当于通常的包芯纱10的粗细的容许范围的电压值(容许电压值)的范围、即纱线监视用的阈值,并且还能够另外地存储后述的芯线有无判断用的阈值。控制部56控制整体的动作,并且进行与纺纱单元2侧的控制器的通信等。在控制部56的内部中构成有比较部53,通过该比较部53比较从受光部38输入的电压值和上述容许电压值。
在该结构中,将来自受光部38的电压信号依次输入到清纱器控制器51中,监视行进的包芯纱10的粗细的变化。即,如果行进的包芯纱10的粗细(轮廓粗细)变动,则形成在受光部38上的阴影的大小变动,其成为受光部38输出的电压值的变动而呈现。将该电压值通过A/D变换器54数字变换后,输入到比较部53中,与上述的容许电压值进行比较。如果在包芯纱10上存在粗纱部及细纱部等的纱线缺点、该纱线缺点通过检测部39时,则受光部的输出电压值变化,偏离容许电压值的范围。由比较部53检测到该情况的清纱器控制器51的控制部56对纺纱单元2的控制器的控制部57发送纱线缺点信号。如果接收到该信号,则在纺纱单元2侧直接对切割装置36发送信号而将包芯纱10切断,产生接头装置43的接头动作的要求。此外,同时使纺纱装置9、弹力丝供给装置23、牵伸装置7等也停止,中断卷绕。然后,纺纱单元2的控制部57将信号发送给接头台车3的控制部60,使其自行到该纺纱单元2的位置。如果接头台车3到达该纺纱单元2的位置,则再开始纺纱装置9及弹力丝供给装置23等的驱动,并且使接头台车3进行预定的接头动作,将纺纱侧的包芯纱10的起始端与卷装45侧的包芯纱10的末端接合,进行接头。
另外,投光部37的驱动电压能够通过可变电压源48变更,在该可变电压源48上连接有清纱器控制器51的投光控制部55。通过该结构,即使发生了投光部37的劣化或温度浮动,投光控制部55也会变更可变电压源48施加给投光部37的电压值以对其进行补偿。结果,实现了稳定的纱线缺点的检测。
以上的动作是通过卷绕装置12卷绕包芯纱10时的清纱器35的通常的动作,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清纱器35在接头时(换言之,从在上述纺纱装置9中开始包芯纱10的纺纱到通过上述卷绕装置12开始包芯纱10的卷绕的卷绕前的时期)也作为判断弹力丝22是否进入到包芯纱10中的判断装置发挥功能。以下,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即,在包芯纱10上发生了断丝、或由清纱器35检测到包芯纱10的纱线缺点而由切割装置36将包芯纱10切断的情况下,接头台车3通过接头装置43将开始了纺纱的纺纱装置9侧的包芯纱10与卷绕装置12侧的包芯纱接头。另外,在该阶段中,停止通过卷绕装置12进行的包芯纱10的卷绕。
此时,在纺纱装置9中被纺纱、被抽吸管44吸引捕捉的包芯纱10如图3所示那样被导引以使其纱道通过清纱器35的检测部39及切割装置36。结果,被从纺纱装置9持续地纺纱的包芯纱10被给纱装置11输送,在通过切割装置36及投光部37后,被向抽吸管44吸引。
此外,抽吸管44对包芯纱10的吸引是通过吸引流发生源62进行的,该吸引流发生源62的吸引力由接头台车3的控制器的吸引力设定部61设定,以使其比给纱装置11的给丝力稍弱一些。因此,给纱装置11与抽吸管44之间的包芯纱10的张力比给纱装置11的上游侧部分的包芯纱10的张力小。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包芯纱10在使作为芯线的弹力丝22延伸的状态下在其周围卷绕纤维束而进行纺纱,所以在减弱了张力、或完全没有赋予张力的状态下,包芯纱10在长度方向上收缩,在径向上稍稍膨胀。此外,在弹力丝2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包芯纱10收缩而呈现褶皱(卷曲)。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如上述那样将抽吸管44的吸入力设定得较弱,所以给纱装置11与抽吸管44之间的包芯纱10与接头装置43的接头结束而再开始包卷绕装置12进行的芯纱10的卷绕后相比,其径向的膨胀倾向及褶皱倾向更强地呈现,使作为包芯纱10的芯线的弹力丝22的存在明显化。
因而,在通过纺纱装置9纺纱了具有弹力丝22的正常的包芯纱10的情况下,如果该纺纱后的包芯纱10在给纱装置11与抽吸管44之间通过清纱器35时,则形成在受光部38上的阴影的面积变大,受光部38的输出电压增大。因而,通过不检测实际的包芯纱10的粗细、而是检测从径向观察时投射的阴影的轮廓彼此的间隔作为轮廓粗细,能够检测径向的膨胀。此外,通过上述的褶皱,受光部38的输出电压的变动(不均匀)变大。另一方面,在因某种情况而从纺纱装置9纺纱了没有放入弹力丝22的不良的包芯纱的情况下,由于不出现上述那样的径向的膨胀倾向,所以其阴影的面积几乎不变化,受光部38的输出电压几乎不增大。此外,由于也几乎不产生褶皱,所以受光部38的输出电压的变动也较小。
利用该性质,在清纱器控制器51中,如上所述将芯线有无判断用的预定的阈值的电压存储在存储部52中,通过比较部53判断从受光部38输入的电压值是否超过了该阈值。结果,如果电压值是阈值以上则判断为是放入了弹力丝22的正常的包芯纱10,如果低于阈值,则判断为是没有放入弹力丝22的不良的包芯纱。
在判断为是没有放入弹力丝22的不良的包芯纱的情况下,清纱器控制器51的控制部56对纺纱单元2侧的控制部57发出无芯线检测信号。在接收到该信号的纺纱单元2侧,直接由切割装置36将不良包芯纱切断,再进行与上述断纱时同样的复位作业。或者也可以报告异常并停止,操作者通过手工作业将异常排除。
为了确认该结构的效果,本申请的发明者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对于弹力丝22进入了的正常包芯纱、和弹力丝22没有进入而只有鞘纤维的包芯纱(异常包芯纱),在卷绕时(开始了卷绕装置12的纱线卷绕后的状态)和接头时(在卷绕装置12的纱线卷绕开始前,通过抽吸管44吸引纱线端头、将纱线较弱地拉伸的状态)分别使其通过清纱器35的检测器39而行进,进行检查受光部38的输出电压值的倾向的实验。
图4(A)是对于将粗细为40旦的弹力丝在延伸为3.1倍的状态下纺纱成的、Ne30的粗细的包芯纱的结果。卷绕时的电压值的平均是约3.1V,相对于此,在接头时为约4.1V。
另一方面,图4(B)是对于假设为异常包芯纱而仅通过鞘纤维(没有弹力丝)纺纱了的、Ne30的粗细的纱线的结果。在此情况下,丝卷绕时的电压值、接头时的电压值几乎都不变化,平均为约3.1V左右。
比较图4(A)和图4(B)可知,在接头时,在有弹力丝的正常包芯纱、和没有弹力丝的异常的包芯纱中,输出电压值产生1V左右的差异。因而,如果将阈值设为例如3.6V,将其存储在存储部52中而在比较部53中的判断中使用,则能够可靠地判断弹力丝22是否进入到了包芯纱10的内部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上所示构成为,具备判断包芯纱10的芯线(弹力丝)22的有无的清纱器35,在从上述纺纱装置9中开始包芯纱10的纺纱到通过上述卷绕装置12开始包芯纱10的卷绕的卷绕前的时期中,换言之在接头装置43的接头服务时,将纺纱后的包芯纱10导入到上述清纱器35中,判断弹力丝22的有无。因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判断包芯纱10的芯线的有无。此外,芯线有无的判断是在纺纱装置9开始包芯纱10的纺纱后、进行卷绕装置12的卷绕之前进行的,所以在芯线有无判断中使用的包芯纱10没有卷绕到卷绕装置12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的纺纱开始后,上述包芯纱10被抽吸管44较弱地吸引,在与卷绕装置12中的卷绕开始后相比使芯线(弹力丝)22的存在更明显化的状态下被导入到上述清纱器35中。因而,能够可靠地判断包芯纱10内的弹力丝22的有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包芯纱10的芯线是弹力丝22,上述清纱器35根据包芯纱10的粗细比预定的阈值大而判断为具有芯线(弹力丝)22。并且,上述芯线(弹力丝)22的存在的明显化是通过与上述卷绕开始后的时期相比减弱上述包芯纱10的张力或使上述包芯纱松弛来进行的。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芯线是富有伸缩性的弹力丝22,所以具有该芯线的正常的包芯纱10随着长度方向的拉伸力而逐渐芯线收缩,向径向膨胀。因此,如果使包芯纱10与卷绕装置12的卷绕开始后(卷绕中)相比减弱张力或松弛,则在具有芯线的正常的包芯纱10的情况下,有由清纱器35检测到的包芯纱10的粗细变大的倾向。另一方面,在没有芯线的异常的包芯纱的情况下,不出现上述那样的倾向。因而,能够可靠地进行清纱器35的芯线(弹力丝)22的有无的判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绕装置12中的卷绕开始前判断芯线的有无的是作为在该卷绕装置12中的卷绕开始后监视包芯纱10的缺点的纱线监视机构的清纱器35。并且,该作为芯线有无判断机构的清纱器35与纺纱时的纱线监视用的阈值另外地具有芯线有无判断用的阈值。因而,能够使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与纱线的监视机构通用化,并且清纱器35能够利用对应于目的的各个阈值可靠地进行芯线有无及纱线监视这两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包芯纱10导入到检测该包芯纱10的轮廓的清纱器35的检测部39中,根据由该检测部39检测到的包芯纱10的粗细比预定的阈值大,判断为在该包芯纱10的内部具有弹力丝22。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判断包芯纱10的芯线的有无。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但对于上述的结构,例如可以添加以下所示那样的各种变更来实施。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芯线有无判断时根据对应于轮廓的大小(轮廓粗细)的受光部38的输出电压是否超过预定的阈值来判断芯线的有无,但也可以例如使清纱器控制器51具备计算受光部38的输出电压的不均匀(变动)、例如标准偏差的功能,根据该不均匀是否超过预定的阈值来判断芯线的有无。此外,也可以根据由受光部38检测到的包芯纱的粗细和其变动(不均匀)两者来复合地判断芯线的有无。
(2)作为纱线缺点检测器以及芯线有无判断装置的清纱器并不限于以所谓的光电型构成,也可以采用例如静电电容型的清纱器。
(3)上述实施方式将芯线有无判断装置兼用作清纱器,但也可以与清纱器另外地设置芯线有无判断装置。但是,使清纱器兼用作芯线有无判断装置在使结构更加简洁化的方面是优选的。
接着,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具备并设的多个纺纱单元102的包芯纱纺纱用的纺纱机101。在该纺纱机101中装备有沿纺纱单元102排列的方向行进自如地设置的接头台车103、和与该接头台车独立地行进自如地设置的落纱台车(服务台车、服务装置)104、鼓风箱180、和原动机箱181。
如图5所示,各纺纱单元102作为主要的结构而具有牵伸装置107、纺纱部件109、给纱装置111、卷绕装置112。牵伸装置107设在纺纱机101主体的壳体106的上端附近,构成为,通过纺纱构件109纺纱从该牵伸装置107送来的纤维束(鞘纤维)108以及从后述的弹力丝供给装置123送来的弹力丝(芯线)122。从纺纱构件109排出的作为细纱的包芯纱110被给纱装置111向下方传送,通过切割装置136及清纱器(纱线缺点检测机构)135后,被卷绕装置112卷绕,形成卷装145。
牵伸装置107如图6所示,是用来将纱条113延伸而形成纤维束108的装置,由后辊114、第三辊115、装架有输送带116的中间辊117及前辊118的4个辊构成。
此外,给纱装置111由被纺纱机101主体的壳体106支撑的送出辊139和设置为与送出辊139接离自如的夹持辊140构成。通过将从纺纱构件109排出的包芯纱110夹在送出辊139与夹持辊140之间并旋转驱动送出辊139,将包芯纱110向卷绕装置112侧输送。
如图5及图6所示,弹力丝供给装置123对于每个纺纱单元102具备驱动弹力丝卷装125的旋转辊126。弹力丝卷装125构成为,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旋转自如地被枢轴支撑的支架臂127上,并且与上述旋转辊126的周面接触。旋转辊126对于每个纺纱单元102经由带128连接在马达124上。
该弹力丝供给装置123在弹力丝122的断丝时通过马达124的控制停止旋转辊126的驱动,能够对每个纺纱单元102分别停止弹力丝卷装125的旋转。
从弹力丝卷装125解舒的弹力丝122通过空气抽吸装置130、未图示的夹持切割装置、以及供给导引筒131被向前辊118的稍稍上游的位置供给,与纤维束108一起被向纺纱构件109中导入。接着,通过由纺纱构件109生成的旋转空气流将纤维束108卷绕在弹力丝122的外周上而纺纱包芯纱110,通过给纱装置111进一步向下游输送。另外,给纱装置111的送出辊139的周速度比上述旋转辊126的周速度大而构成,由此,弹力丝122在以预定的延伸比(例如3倍)拉伸的状态下,通过纺纱构件109卷绕纤维束108而进行纺纱。
卷绕装置112构成为,能够旋转自如地夹持作为卷装145的芯的筒管(卷绕管)148的轴向两端,并且构成为,使驱动滚筒179接触在该筒管148的周面,使筒管148旋转而能够卷绕包芯纱110。
接头台车103如图5及图6所示,具备台车142;接头机等的接头装置143,设在该台车142上;抽吸管144,俯仰自如地设在台车142上,一边以轴为中心旋转,一边吸入并捕捉从纺纱构件109排出并通过给纱装置111的纱线端头,向接头装置143导引;抽吸嘴146,俯仰自如地设在台车142上,一边以轴为中心旋转,一边从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卷绕装置112上的卷装145吸引捕捉纱线端头,向接头装置143导引。
如图6所示,在上述壳体106的后部侧的内部构成有上述接头台车103的行进空间150。该行进空间150沿着上述纺纱单元102的排列方向细长地形成。在该行进空间150的上部与下部配设有轨道141,并且在上述台车142的下部具备行进轮149。在该结构中,接头台车103一边受上述轨道141在其行进方向上导引,一边通过行进轮149的驱动而能够在行进空间150的内部行进。
在纺纱机101的壳体106的前面侧且比上述给纱装置111靠下方一些的位置上设有清纱器135及切割装置136,由纺纱构件109纺纱后的包芯纱110在由卷绕装置112卷绕之前通过该清纱器135的检测部。清纱器135监视行进的包芯纱110的粗细,在检测到包芯纱110的细纱部和粗纱部(纱线缺点)的情况下发送纱线缺点检测信号。接收到该信号的纺纱单元102的控制器直接使切割装置136动作而切断包芯纱110,并且将牵伸装置107、纺纱构件109、弹力丝供给装置123等暂时停止,使接头台车103自行到该纺纱单元102之前。然后,再驱动纺纱构件109及弹力丝供给装置123,使上述接头台车103进行接头,再开始纺纱及卷绕。
该清纱器(纱清洁器)135如图7所示,在其检测部159中具备由LED等的发光元件构成的投光部137、和由光电变换元件构成的受光部138。并且,能够将作为从投光部137投光的光被包芯纱110遮挡的结果而形成在受光部138上的阴影的大小(面积)通过该受光部138变换为电压信号。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受光部138,使用电压值与阴影的大小大致成比例而上升那样的特性的光电变换元件。
在图7中,清纱器控制器151由公知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具备未图示的CPU(运算机构)、ROM、RAM(存储机构)、接口。在上述存储机构中具备适当的程序,通过上述硬件与该软件,在清纱器控制器151的内部中构建有控制部156、存储部152、比较部153、投光控制部155等。
存储部152主要由RAM构成,构成为,能够存储相当于通常的包芯纱110的粗细的容许范围的电压值(容许电压值)的范围、即纱线监视用的阈值。容许电压值的范围根据想要检测的纱线缺点等而通过上限的阈值及下限的阈值中的任一个或两者来设定。此外,存储部152构成为,也能够与上述纱线监视用的阈值另外地存储后述的芯线有无判断用的阈值。控制部156控制整体的动作,并且进行与纺纱单元102侧的控制器的通信等。在控制部156的内部构成有比较部153,通过该比较部153比较从受光部138输入的电压值和纱线监视用的阈值。
在该结构中,将来自受光部138的电压信号依次输入到清纱器控制器151中,监视行进的包芯纱110的粗细的变化。即,如果行进的包芯纱110的粗细(轮廓粗细)变动,则形成在受光部138上的阴影的大小变动,其成为受光部138输出的电压值的变动而呈现。将该电压值通过A/D变换器154数字变换后,输入到比较部153中,与上述纱线监视用的阈值比较。如果在包芯纱110上存在粗纱部及细纱部等的纱线缺点、该纱线缺点通过检测部159,则受光部的输出电压值的变动变大,偏离由纱线监视用的阈值决定的范围。由比较部153检测到该情况的清纱器控制器151的控制部156对纺纱单元102的控制器的控制部157发送纱线缺点信号。如果接收到该信号,则在纺纱单元102侧直接对切割装置136发送信号而将包芯纱110切断,产生接头装置143的接头动作的要求。此外,同时使纺纱构件109、弹力丝供给装置123、牵伸装置107等也停止,中断卷绕。然后,纺纱单元102的控制部157将信号发送给接头台车103的控制部160,使其自行到该纺纱单元102的位置。如果接头台车103到达该纺纱单元102的位置,则再开始纺纱构件109及弹力丝供给装置123等的驱动,并且使接头台车103进行预定的接头动作,将纺纱侧的包芯纱110与卷装145侧的包芯纱110接头。
另外,投光部137的驱动电压能够通过可变电压源147变更,在该可变电压源147上连接有清纱器控制器151的投光控制部155。通过该结构,即使发生了投光部137的劣化或温度浮动,投光控制部155也会变更可变电压源147施加给投光部137的电压值以对其进行补偿。结果,实现了稳定的纱线缺点的检测。
落纱台车104与上述接头台车103独立地设置,如图5及图6所示,能够沿着设在纺纱机101主体的前部的行进路径186在纺纱单元102排列的方向上行进。落纱台车104的行进方向与上述接头台车103相同,沿着纺纱单元102的排列方向细长地设置。此外,落纱台车104相对于各纺纱单元102夹着包芯纱110的行进路径在正面侧对置地配置。
落纱台车104如图5及图6所示,具有能够通过行进轮187在上述行进路径186上行进的台车壳体185。在该台车壳体185,装备有作为包芯纱捕捉机构的抽吸管188、夹头(chucker)189、及未图示的卷束装置。抽吸管188为了一边吸入一边捕捉从纺纱部件109排出的纱线端头并向上述卷绕装置112导引,俯仰自如且伸缩自如地设在上述台车壳体185中。夹头189为了将空的筒管148向上述卷绕装置112供给,旋转自如的设在上述台车壳体185上。
此外,在台车壳体185的上部设置有导引部158,由此在落纱动作时将包芯纱110向清纱器135导引。该导引部158的详细的结构在后面叙述。
在上述落纱台车104的比行进路径186更靠前侧,设定有满卷卷装145的载置区域195。另一方面,落纱台车104的台车壳体185如图5所示那样构成为主视门型,并且具备卷装通路193。该卷装通路193如图6所示,具备随着接近于上述载置区域195而变低的倾斜底面194。在该结构中,通过解除上述卷绕装置112的筒管148的夹持而拆下的满卷卷装145在上述倾斜底面194上滚动而通过卷装通路193的内部,下落到形成于载置区域195的浅槽196中而静止。这样移动到载置区域195中的满卷卷装145被作业者回收,向下个工序输送。
接着,参照图8以后对落纱台车104的落纱动作(落纱服务)进行说明。
如果在多个纺纱单元102中的某个纺纱单元102中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卷装145成为满卷,则纺纱机101的上述控制器使牵伸装置107的后辊114、第三辊115及纺纱部件109停止,并且在卷绕装置112中使卷装145的旋转驱动停止。接着,对落纱台车104发送信号,使其行进到其纺纱单元102之前。在图6中,表示落纱台车104行进到目的的纺纱单元102并停止的状态。另外,在卷装被卷绕到接近满卷的阶段从纺纱单元102输出满卷的预告信号,能够预先使落纱台车104移动到对应的纺纱单元102而待机。
在落纱台车104的停止后,如图8所示,落纱台车104通过适当操作卷绕装置112,将满卷卷装145的支撑状态解除。从卷绕装置112拆下的满卷卷装145在倾斜底面194上滚动而通过落纱台车104内的卷装通路193,下落到载置区域195的槽196中而静止。
与这样将满卷卷装145拆下大致同时,落纱台车104使抽吸管188向斜上方转动,并且通过未图示的空气压力缸使其伸长,使其吸入口移动到上述给纱装置111的送出辊139及夹持辊140的正下游(图8)。接着,吸引捕捉在纺纱部件109侧纺纱后的包芯纱110。
进而,如图9所示,上述夹头189将储存在台车壳体185的内部中的、没有卷绕纱线的空的筒管148设置到卷绕装置112上。此外,使处于延伸状态的上述抽吸管188如图9所示那样退缩并向下侧转动,一边吸入从纺纱部件109被纺纱的纱线的纱线端头一边将其导引到空的筒管148的附近,通过省略图示的卷束装置进行卷束而将纱线安装到该筒管148上。
并且,此时,如图9所示,台车壳体185的上述导引部158向纺纱单元102侧伸出而前进,通过其前端的导引板173导引在给纱装置111与抽吸管188之间拉伸的包芯纱110,以使其纱道通过清纱器135的检测部。在此状态下,进行清纱器135的包芯纱110的芯线有无的判断。另外,对于该芯线有无判断方法在后面叙述。
在上述卷束结束之后,落纱台车104使空筒管148接触在驱动滚筒179上,再开始包芯纱110的卷绕。以上,落纱动作(落纱服务)结束,夹头189、抽吸管188及导引部158回到当初的图6的位置。另外,以上所示的夹头189、抽吸管188及导引部158的动作是通过由图示省略的电动马达驱动支撑在落纱台车104上的未图示的凸轮轴,作为一系列的动作而进行的。
接着,对于清纱器135进行的包芯纱110的芯线有无的判断进行说明。图10是作为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发挥功能时的清纱器的框图,是对应于图9的图。
即,上述清纱器135如参照图6及图7在前面叙述那样,是为了检测通过卷绕装置112卷绕包芯纱110时的纱线缺点而设置的,但在满卷卷装的落纱服务时也作为判断弹力丝122是否进入到包芯纱110中的判断装置发挥功能。以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即,在上述落纱台车104的落纱服务时,由抽吸管188吸引捕捉到的纺纱侧的包芯纱110为了进行卷束而被向下侧拉出,如图9所示,通过落纱台车104的导引部158向纺纱单元102侧前进来导引其纱道,以使其通过清纱器135的检测部及切割装置136。结果,如图10所示,从纺纱部件109被持续地被纺纱的包芯纱110被给纱装置111输送,在通过切割装置136及清纱器135的投光部137后,被向抽吸管188吸引。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包芯纱110在使作为芯线的弹力丝122延伸的状态下在其周围卷绕纤维束108而进行纺纱,所以如果张力较弱,则在长度方向上收缩,在径向上稍稍膨胀。此外,在弹力丝12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包芯纱110呈现褶皱。特别是,如果将抽吸管188的吸入力设定得较弱,则在给纱装置111与抽吸管188之间较弱地拉伸的包芯纱110的径向的膨胀倾向及褶皱倾向更强地呈现。
因而,在落纱时正常的包芯纱110在给纱装置111与抽吸管144之间通过清纱器135的情况下,形成在受光部138上的阴影的面积变大,受光部138的输出电压增大。此外,通过上述的褶皱,受光部138的输出电压的变动(不均匀)变大。另一方面,在因某种情况而从纺纱构件109纺纱了没有放入弹力丝122的不良的包芯纱的情况下,由于不出现上述那样的径向的膨胀倾向,所以其阴影的面积几乎不变化,受光部138的输出电压几乎不增大。此外,由于也几乎不产生褶皱,所以受光部138的输出电压的变动也较小。
利用该性质,在清纱器控制器51中,如上所述,除了纱线监视用的阈值以外还将芯线有无判断用的阈值的电压存储在存储部52中,通过比较部53判断从受光部138输入的电压值是否超过了该阈值。结果,如果电压值是阈值以上则判断为是放入了弹力丝122的正常的包芯纱110,如果低于阈值,则判断为是没有放入弹力丝122的不良的包芯纱。
在判断为是没有放入弹力丝122的不良的包芯纱的情况下,清纱器控制器51的控制部56对纺纱单元102侧的控制部157发出无芯线检测信号。在接收到该信号的纺纱单元102侧,直接由切割装置136将不良包芯纱切断,并且报告异常并停止,提示操作者进行异常排除。
上述芯线有无的判断原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4的实验结果)中在接头时进行的芯线有无的判断实质上是同样的。因而,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可靠地检测作为芯线的弹力丝122的有无。
接着,参照图11以后,对用来在上述落纱时将包芯纱110导引到清纱器135中的上述导引部158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落纱台车的落纱动作开始后的导引部的状况的、从落纱台车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导引部从退避状态旋转、向纺纱单元侧伸出、在导纱板的作用下靠近纱道的状况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再使空气压力缸伸长、将包芯纱向清纱器导引的状况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使纱道从导纱板偏离的状况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导引部的纱道导引结束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1所示,该导引部158设置在落纱台车104的台车壳体185的上面,具备相互上下重合的第1臂161及第2臂162。这两条臂161、162转动自如地支撑在立设于台车壳体185的上面的支轴167周围。在台车壳体185的内部中转动自如地具备驱动臂160,该驱动臂160的前端经由杆168连结在上述第1臂161的一端。该驱动臂160连结在用来联系并驱动上述抽吸管188及夹头189的、未图示的上述凸轮轴上。
第1臂161、第2臂162都将其前端侧弯曲形成为钩状,分别在第1臂161的前端上安装有卸纱板171、在第2臂162上安装有导纱板172。在上述支轴167中内装有未图示的施力弹簧,通过该施力弹簧对第2臂162施力以使其绕图11的顺时针相对于第1臂161相对地转动。但是,该转动通过形成于第2臂162上的突起164抵接在第1臂161上而被限制。
在两条臂161、162中的位于上侧的第2臂162的上面设置有空气压力缸163。在该空气压力缸163的可动部的前端,固定有用来导引纱道的导引板173。在该导引板173的缸伸长侧端部,形成有能够插入包芯纱110的导引槽174。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图11中表示落纱台车104的抽吸管188一边吸引捕捉包芯纱110一边退缩的状况。上述导引部158如图11所示,在抽吸管188的前端通过清纱器135的近身侧再向下侧下降之前,不从落纱台车104的上部伸出而维持着退避的状态。
接着,在抽吸管188的前端向下方通过清纱器135的近身侧之后,通过图示省略的凸轮轴驱动驱动臂160,该驱动臂160如图12所示,经由杆158拉伸第1臂161而使其转动。此外,第2臂162也在内装于支轴167中的施力弹簧的作用下追随第1臂161而转动。结果,第2臂162的导纱板172与包芯纱110接触而使其纱道靠右侧一些。另外,在此状态下,第1臂161的卸纱板171与纱道不接触。
在该图12所示的状态下,空气压力缸163处于退缩状态、上述的导引板173位于比包芯纱110的纱道稍靠近身侧(落纱台车104侧)。另外,在图12中图示为包芯纱110的纱道与导引板173的导引槽174重合,但在图12的状态下包芯纱110还没有插入导引槽174中。
在上述的两条臂161、162的旋转结束、臂161、162从落纱台车104伸出的图12的时刻,将压缩空气供给到上述空气压力缸163中,空气压力缸163伸长。结果,如图13所示,导引板173一边使包芯纱110插入到导引槽174中一边前进,位于纺纱单元102侧的清纱器135的正下方。结果,从给纱装置111送出的包芯纱110受导引板173及导引槽174导引而通过切割装置136及清纱器135。
在上述导引板173的前进之后,驱动臂160经由杆168进一步使第1臂161稍作转动。第2臂162也在内装于支轴167中的上述施力弹簧的作用下要追随而转动,但其转动通过形成于第2臂162上的限制突起165抵接在固定于台车壳体185的上面的挡块166上而被阻止。结果,如图14所示,成为只有第1臂161稍作旋转,其前端的卸纱板171与包芯纱110接触,使其纱道进一步靠向右侧,所以芯线110从第2臂162的导纱板172脱离。该第1臂161的旋转(卸纱动作)在短时间内复原,结果,如图15及图9所示,包芯纱110成为仅受导引板173的导引槽导引的状态。图10所示的芯线有无判断是在第1臂161的旋转复原之前的期间中进行的。
以上是上述导引部158的用来进行芯线有无判断的对包芯纱110的导引动作,在清纱器135的芯线有无判断后,空气压力缸163退缩而将导引板173拉回到落纱台车104侧,由此将包芯纱110从导引板170的导引槽174中拔出。并且,通过驱动臂160使两条臂161、162旋转以回到原来的退避位置。这样,导引部158的一系列的动作结束,导引部158回到图11的退避状态。
另外,上述导引部158对包芯纱110的导引被设定在各臂161、162及空气压力缸163的动作时刻,以使其在落纱台车104的落纱动作(是指包括满卷卷装的回收和卷束的一系列的作业)结束前的阶段完成(进一步讲,在上述卷束装置的卷束开始前结束)。即,能够在落纱动作中同时并行地进行芯线有无判断,实现了作业时间的缩短。特别是,通过将时刻设定为在卷束之前的时刻结束清纱器135的芯线有无判断,能够使作业时间的加长化几乎为零。此外,即使在清纱器135中判断为是没有芯线的不良包芯纱的情况下,由于是卷束前的状态,所以也容易进行从异常的复原。
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芯纱纺纱机101中,在落纱台车104的落纱服务时,将包芯纱110导引到作为判断包芯纱110的芯线的有无的芯线有无判断机构的清纱器135中。因而,能够在落纱作业中并行地进行芯线有无判断作业,能够不增加纺纱单元102的工作停止时间而可靠地检测出包芯纱的无芯线。
此外,该包芯纱110的向清纱器135的导引是在落纱服务的结束之前进行的。因而,在落纱服务的时间中容易完成包芯纱110的芯线有无判断,能够抑制纺纱单元102的卷绕停止时间的增加。
进一步讲,通过在落纱服务的结束前的时刻进行上述清纱器135的芯线有无判断,能够使纺纱单元102的卷绕停止时间的增大为零。此外,由于在落纱服务结束而再开始卷绕前的时刻进行芯线有无判断,所以即使在通过清纱器135进行了无芯线的判断的情况下,也容易进行从异常的复原。
此外,进行上述落纱服务的落纱台车104在对纺纱单元102的落纱服务中通过抽吸管188捕捉包芯纱110,将该捕捉到的包芯纱110导引到设置于纺纱单元102侧的清纱器135中。即,通过落纱台车104为了进行落纱而由抽吸管188捕捉包芯纱110,能够将包芯纱110容易地向纺纱单元102的清纱器135导引。因而,能够可靠地进行清纱器135对弹力丝122的有无的判断。
此外,上述清纱器135设在上述纺纱单元102中,上述落纱台车104对置于上述纺纱单元102而配置,并且在落纱台车104侧具备将包芯纱110向清纱器135导引的可动式导引部158。因而,通过导引部158动作,能够将包芯纱110容易地从落纱台车104导引到与其对置的纺纱单元102侧的清纱器135。
进而,上述导引部158为除了落纱作业时以外都退避到落纱台车104侧的结构。因而,在除了导引包芯纱110时以外导引部158如图11及图8那样退避到落纱台车104侧,所以能够避免行进的包芯纱110、纺纱单元102、接头台车103侧的部件与导引部158的干涉,能够进行包芯纱纺纱机101的平顺的工作。该效果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落纱装置(落纱台车104)构成为在多个纺纱单元102间行进的情况下特别良好地发挥。即,通过在落纱台车104的行进时导引部158退避,防止导引部158与纺纱单元102侧的部件干涉,落纱台车104的行进及各纺纱单元102的动作变得平顺。
此外,上述导引部158为通过旋转动作及向包芯纱110的纱道侧的伸长动作而捕捉包芯纱110、向清纱器135导引的结构。因而,能够可靠地将包芯纱110向对置于落纱台车104的纺纱单元102侧的清纱器135导引。此外,在旋转、伸长前的退避的状态下,能够将导引部158如图11那样收纳在紧凑的空间中,落纱台车104的小型化较容易。
进而,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兼作为为了进行纱线缺点的检测而设置在上述纺纱单元102侧的清纱器135。因而,不需要特别设置用来进行芯线有无判断的装置,结构更加简洁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包芯纱纺纱机101具有多个纺纱单元102,上述落纱台车104可在该多个纺纱单元102间行进地构成。因而,能够通过1台落纱台车104负责对多个纺纱单元102的落纱服务,所以用来进行落纱的装置所需的个数变少,结构更加简洁化,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以上的结构,例如可以添加以下的变更来实施。
(1)对于包芯纱纺纱机中的服务,并不限于落纱服务,例如可以考虑接头服务等。即,也可以构成为,沿着上述行进路径186可行进地(即对置于纺纱单元102地)设置接头台车,在该接头台车上装备导引部158。在此情况下,优选地在接头台车的接头服务结束前的时刻进行导引部158的向清纱器135的纱道的导引。
(2)此外,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兼用作清纱器135,但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清纱器135另外地设置芯线有无判断机构。
(3)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芯线有无判断时根据对应于轮廓的大小(轮廓粗细)的受光部138的输出电压是否超过预定的阈值来判断芯线的有无,但也可以例如使清纱器控制器51具备计算受光部138的输出电压的变动、例如标准偏差的功能,根据其变动是否超过预定的阈值来判断芯线的有无。此外,也可以根据由受光部138检测到的包芯纱的粗细和其变动的两者来复合地判断芯线的有无。另外,这里所说的轮廓粗细,不是实际的包芯纱110的粗细,而是指从径向观察时投射的阴影的轮廓彼此的间隔。
(4)作为纱线缺点检测器或者芯线有无判断装置的清纱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并不限于以所谓的光电型构成,也可以采用例如静电电容型的清纱器。
(5)此外,上述导引部158通过旋转动作→伸长动作来导引包芯纱110,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做成例如仅单单通过旋转动作或伸长动作来导引包芯纱110的结构。但是,如果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依次进行旋转动作、伸长动作,则在能够将退避位置的导引部158不与其他部件干涉而收容在紧凑的空间中的方面是优选的。
(6)此外,上述的落纱台车104可在各纺纱单元102之间行进地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单单不可移动地配置落纱装置。
(7)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具备上述结构的纺纱部件的纺纱机,也可以应用到具备其他结构的纺纱部件的类型的纺纱机中。
(8)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落纱台车104的落纱动作中的芯线有无的判断,也包括接头台车103的纱线接头动作中的芯线有无的判断。在此情况下,导引机构相当于抽吸管144。即,接头、落纱的哪一种都包括在“服务”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包芯纱纺纱机,具备纺纱包芯纱的纺纱装置、和卷绕纺纱后的包芯纱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判断上述包芯纱的芯线的有无的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在上述纺纱装置中开始包芯纱的纺纱后到通过上述卷绕装置开始包芯纱的卷绕为止的卷绕前的期间,将纺纱后的包芯纱导入到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芯纱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与由上述卷绕装置开始卷绕包芯纱后的期间相比,在将包芯纱导入到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中的期间,使包芯纱的芯线的存在明显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芯纱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包芯纱的芯线是弹力丝,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是根据包芯纱的粗细或其变动比阈值大来判断为具有芯线的机构,上述芯线的存在的明显化是通过与上述卷绕开始后的期间相比减弱上述包芯纱的张力或使上述包芯纱松弛来进行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芯纱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是上述卷绕开始后的期间的纱线监视机构,该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与上述卷绕开始后的期间的纱线监视用的阈值另外地具有芯线有无判断用的阈值。
5.一种包芯纱的芯线有无判断方法,判断包芯纱内部的芯线的有无,其特征在于,将比通常的状态使芯线的存在明显化的包芯纱导入到检测该包芯纱的粗细的检测部中;根据由该检测部检测到的包芯纱的粗细或其变动比预定的值大来判断为具有芯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芯纱的芯线有无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包芯纱的芯线是弹力丝;上述芯线的存在的明显化是通过与通常的状态相比减弱上述包芯纱的张力或使上述包芯纱松弛来进行的。
7.一种包芯纱纺纱机的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服务时,将包芯纱导引到判断包芯纱的芯线的有无的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芯纱纺纱机的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芯纱的向芯线有无判断机构的导引是在该服务结束前的时刻进行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芯纱纺纱机的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的芯线有无的判断是在该服务结束前的时刻进行的。
10.一种包芯纱纺纱机,具有纺纱并卷绕包芯纱的单元、和用来对上述单元进行服务的服务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判断包芯纱的芯线的有无;导引机构,在对上述单元的服务时捕捉包芯纱,并且将该捕捉到的包芯纱导引到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芯纱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设在上述单元中,上述服务装置对置于上述单元而配置,上述导引机构在上述服务装置侧具备将包芯纱向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导引的可动式的导引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芯纱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部在不进行上述服务时退避到上述服务装置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包芯纱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部通过从上述退避状态开始旋转并向包芯纱的纱道侧伸长来捕捉包芯纱,导引到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中。
14.如权利要求10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芯纱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芯线有无判断机构兼用作设在上述单元侧的纱线缺点检测机构。
15.如权利要求10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芯纱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并设有多个单元,上述服务装置可在该多个单元间行进地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在具备纺纱包芯纱的纺纱装置(9)、和卷绕纺纱后的包芯纱(10)的卷绕装置(12)的包芯纱纺纱机(1)中,具备判断包芯纱(10)的芯线的有无的清纱器(35)。在上述纺纱装置(9)中、从开始包芯纱(10)的纺纱到通过上述卷绕装置(12)开始包芯纱(10)的卷绕为止的卷绕前的期间中,将纺纱后的包芯纱(10)导入到上述清纱器(35)中。在该导入时,与开始上述卷绕装置(12)的包芯纱(10)的卷绕后的期间相比使芯线的存在明显化。
文档编号D01H4/02GK101018900SQ20058003107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6日
发明者里见真一, 井上敬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