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76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络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多纤维人造丝实施络交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技术,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第3034649号公报)公开了用来 使多纤维人造丝互相捆在一起的巻曲装置。该巻曲装置具备喷嘴主体部分1 和挡板主体部分2。形成有贯穿喷嘴主体部分1和挡板主体部分2而延伸成 直线形状的纱线通道6。设置在喷嘴主体部分1上的测流嘴7和插入缝隙8 在该纱线通道6连通。插入缝隙8位于喷嘴主体部分1的平坦表面与挡板 主体部分2的平坦表面之间。由设置在喷嘴主体部分1上具备第1凹形壁 面11的沟槽和设置在挡板主体部分2上具备第2凹形壁面12的沟槽形成 上述纱线通道6。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3页第5栏第47~48行、第3页第6 栏第2 13行,第4图。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由于插入缝隙8位于纱线通道6的截面 中心附近,因此可以认为会产生各种问题。即,第一,在纱线通道6的截 面中心附近移动的纱线容易从插入缝隙8突出。第二,从测流嘴7喷射向 纱线的流体容易从插入缝隙8吹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些问题的发明,其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消除了由 用来将纱线插入纱线移动空间内的缝隙引起的各种问题的络交装置。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及 其效果。
如果釆用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下述结构的络交装置。即,络交装 置具备第1部件和第2部件,所述第1部件具有第1面和形成在该第1面 上、用来喷射流体的流体喷射孔;所述第2部件具有第2面。通过使上述 第1面和第2面呈相对置的状态,与上述流体喷射孔连通地形成作为络交对象的纱线移动的空间的纱线移动空间,并且在该纱线移动空间中形成作 为使上述纱线能够在与该纱线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插入的间隙的纱线插入
间隙。在上述第2面上形成沟槽,通过该沟槽与上述第1面的组合来构成 上述纱线移动空间。上述沟槽在与上述第2面垂直的方向上向内扩宽。如 果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上述间隙配设在向上述沟槽的槽底喷射的上述流体 的上游、离开上述沟槽的槽底,因此具有下述(1) (3)的效果。(1) 上述纱线不容易从上述间隙突出。(2)允许喷射到上述纱线移动空间内的 上述流体主要存在的区域或流动的区域的、相对于上述流体喷射孔的穿孔 的中心线线对称的截面形状。(3)抑制来自上述缝隙的上述流体被吹跑。 由于上述沟槽向内扩宽地形成,因此更好地发挥上述(1)和(3)的效果。 当采用上述(2)允许的上述截面形状时,实现了可以认为对络交性能有益 的上述流体的流动,上述流体的流动在上述区域内是对称的。在上述纱线 移动空间由沟槽和面的组合构成这一点上,上述络交装置的制造极其容易。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2方案,提供下述结构的络交装置。即,络交装 置具备第1部件和第2部件,所述第1部件具有第1面和形成在该第1面 上、用来喷射流体的流体喷射孔,所述第2部件具有第2面和形成在该第2 面上的沟槽。通过使上述第1面和第2面呈相对置的状态,利用上述沟槽 与上述第1面的组合与上述流体喷射孔连通地形成作为络交对象的纱线移 动的空间的纱线移动空间,并且在该纱线移动空间中形成作为使上述纱线 能够在与该纱线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插入的间隙的纱线插入间隙。上述沟 槽在与上述第2面垂直的方向上向内扩宽。如果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上述 间隙配设在向上述沟槽的槽底喷射的上述流体的上游、离开上述沟槽的槽 底,因此具有下述(1) (3)的效果。(1)上述纱线不容易从上述间隙 突出。(2)允许喷射到上述纱线移动空间内的上述流体主要存在的区域或 流动的区域的、相对于上述流体喷射孔的穿孔的中心线线对称的截面形状。 (3)抑制来自上述缝隙的上述流体被吹跑。由于上述沟槽向内扩宽地形成, 因此更好地发挥上述(1)和(3)的效果。当采用上述(2)允许的上述截 面形状时,实现了可以认为对络交性能有益的上述流体的流动,上述流体 的流动在上述区域内是对称的。在上述纱线移动空间由沟槽和面的组合构 成这一点上,上述络交装置的制造极其容易。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3方案,提供下述结构的络交装置。即,具有第l 面和第2面的络交块以上述第1面和第2面相对置的形态排列设置。在各 络交块的第1面上形成用来喷射流体的流体喷射孔。在各络交块的第2面 上形成沟槽。通过使上述第1面和第2面呈相对置的状态,利用上述沟槽 与上述第1面的组合,与上述流体喷射孔连通地形成作为络交对象的纱线 移动的空间的纱线移动空间,并且在该纱线移动空间中形成作为使上述纱 线能够在与该纱线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插入的间隙的纱线插入间隙。上述 沟槽在与上述第2面垂直的方向上向内扩宽。如果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上 述间隙配设在向上述沟槽的槽底喷射的上述流体的上游、离幵上述沟槽的 槽底,因此具有下述(1) (3)的效果。(1)上述纱线不容易从上述间 隙突出。(2)允许喷射到上述纱线移动空间内的上述流体主要存在的区域 或流动的区域的、相对于上述流体喷射孔的穿孔的中心线线对称的截面形 状。(3)抑制来自上述缝隙的上述流体被吹跑。由于上述沟槽向内扩宽地 形成,因此更好地发挥上述(1)和(3)的效果。当采用上述(2)允许的 上述截面形状时,实现了可以认为对络交性能有益的上述流体的流动,上 述流体的流动在上述区域内是对称的。在上述纱线移动空间由沟槽和面组 合构成这一点上,上述络交装置的制造极其容易。
上述络交装置还具有以下结构。喷射到上述纱线移动空间内的上述流 体主要存在的区域或流动的区域相对于上述流体喷射孔的穿孔的中心线线 对称地形成。如果采用以上结构,实现了可以认为对络交性能有益的上述 流体的流动,上述流体的流动在上述区域内是对称的。
上述络交装置还具有以下结构。上述流体喷射孔形成为沿上述纱线的 移动方向截面扁平。如果采用以上的结构,上述流体长时间地喷射到在上 述纱线移动空间内移动的上述纱线上。络交性能好。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络交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的3-3线向视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类似于图3的图。 图6为类似于图3的图。 图7为类似于图3的图。 图8为类似于图3的图。
图9为类似于图2的图,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图。 图10为类似于图3的图,为图9的IO-IO线向视剖视图。 图11为类似于图4的图,为图IO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2为表示在确认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络交装置的技术效果的实验中 获得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13为类似于图2的图,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 方式涉及的络交(交絡)装置的立体图。
本图所示的络交装置100用于同时对多组多纤维人造丝Y实施络交。 该络交装置100由排列在基体1上的多个络交块2、用来将该络交块2固定 到基体1上的安装棒3、以及用来将多纤维人造丝Y适当地引导到各络交 块2上的第1导纱器4和第2导纱器5构成。安装棒3成对设置,各络交 块2通过一对安装棒3固定在基体1上。箭头D图示多纤维人造丝Y的移 动方向。第1导纱器4配设在穿插到各络交块2中的多纤维人造丝Y的上 游侧,第2导纱器5配设在穿插到各络交块2中的多纤维人造丝Y的下游 侧。第1导纱器4和第2导纱器5用简略表示(略示)的方法支承在基体1 上。本图所示的"纱线移动方向"表示多纤维人造丝Y的移动方向。同样, "列方向"表示多个络交块2的排列方向,"缝隙方向"表示与"纱线移动 方向"和"列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正交的方向。
下面详细说明上述基体1和络交块2的结构。请参照图2。图2为图1 的局部放大图。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本图中仅描绘了基体1的一部分和相 邻的一对络交块2。
如本图所示,在基体l的内部形成有沿列方向延伸的流路6。
络交块2具有第1面7 (第l面)和第2面8 (第2面)。多个络交块2以第1面7和第2面8相对置、部分抵接的形态排列设置。在络交块2的 根部成对地形成收容安装棒3的一部分的缺口 9。通过将安装棒3穿插到该 缺口 9内,向基体1推该安装棒3,络交块2被固定在基体1上。在络交块 2的第1面7上形成有用来喷射流体的流体喷射孔10。在络交块2的第2 面8上形成有沟槽(以下称为"纱线移动槽ll")。在络交块2的顶端,形 成有用于将多纤维人造丝Y引导向后述的缝隙12 (纱线移动间隙)内的第 1倾斜面13和第2倾斜面14。第1倾斜面13从络交块2的顶部15向第1 面7倾斜。第2倾斜面14从络交块2的顶部15向第2面8倾斜。
接着请参照图3。图3为图2的3-3线向视剖视图。如本图所示,流体 喷射孔10与形成在络交块2的内部、向根部开口的流体供给通道16连通。 在基体1上开有与流体供给通道16连通的流体供给口 17。并且,各络交块 2使流体供给通道16与流体供给口 17连通地固定在基体1上。在这种结构 下,当从图中没有表示的流体供给装置给流路6提供流体时,流体以规定 的压力、规定的流量依次通过流体供给口 17和流体供给通道16从流体喷 射孔10喷射。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喷射孔10如图2所示截面为圆形。
如图1 3所示,纱线移动槽11沿与第2面8垂直的方向向内扩宽(奥 広力^"9)地形成。即,纱线移动槽ll沿列方向向内扩宽地形成。纱线移动 槽11沿纱线移动方向直线地形成,贯穿络交块2。换言之,纱线移动槽ll 沿多纤维人造丝Y的纱线通道形成。如图3所示,通过使第1面7与第2 面8呈相对置的状态,利用纱线移动槽11与第1面7的组合形成作为络交 对象的多纤维人造丝Y移动的空间的纱线移动空间18。在本图中,纱线移 动空间18用双点划线简略表示。该纱线移动空间18与相邻的络交块2的 流体喷射孔10连通。本图中多纤维人造丝Y的纱线通道设定在用符号S 表示的圆形区域内。换言之,使多纤维人造丝Y的纱线通道大致在圆形区 域S内地调整图1所示的第1导纱器4和第2导纱器5的安装位置。附带 说明一下,纱线移动空间18包含圆形区域S,圆形区域S位于纱线移动槽 11的内侧。
如本图所示,第2面8被上述纱线移动槽11分割。即,第2面8由比 纱线移动槽11靠近顶端的第2面顶端部8a和比纱线移动槽11靠根部的第 2面根部8b构成。第2面顶端部8a和第2面根部8b平行但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沿列方向稍微错开。如上所述,多个络交块2以第1面7和第2面8 相对置、部分抵接的形态排列。详细为,在多个络交块2排列设置在基体1 上的状态下,第1面7与第2面根部8b相抵接,但第1面7不与第2面顶 端部8a抵接。于是,通过这样使第1面7与第2面8呈相对置的状态,在 第1面7与第2面顶端部8a之间形成厚度大致在O.lmm左右的缝隙12。 由于该缝隙12的存在,能够沿与纱线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将多纤维人造丝 Y插入纱线移动空间18内。
接着请参照图4。图4为图3的A部分的放大图。如本图所示,纱线 移动空间18由在第2面8上开口的开口部18a和形成在该开口部18a内侧 的内侧部分18b构成。在本图所示的截面上,纱线移动空间18使内侧部分 18b在缝隙方向的宽度比开口部18a宽地形成。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纱线 移动空间18内扩宽。纱线移动空间18的内侧部分18b的截面轮廓为由一 对半圆19和将这对半圆互相连接起来的一对直线20构成的椭圆形(oval)。 一对直线20沿缝隙方向延伸, 一对半圆19在缝隙方向上相对置。内侧部 分18b在内侧部分18b的缝隙方向的中央与开口部18a连通。本实施方式 中,流体喷射孔10的半径与由本图中沿列方向出现的开口部18a的轮廓 18c、 18d特定的宽度相等。与纱线移动空间18相连的缝隙12不直接与内 侧部分18b相连。该缝隙12通过开口部18a与内侧部分18b相连。缝隙12 在离内侧部分18b最远的位置上与纱线移动空间18相连。缝隙12在流体 喷射孔10与开口部18a的边界上与纱线移动空间18相连。内侧部分18b 相对于线C线对称。该线C为与流过流体喷射孔10内的流体的流向平行、 与圆形区域S的中心重叠的线。
通过以上结构,当开始给多纤维人造丝Y实施络交时,首先给图2所 示的基体1的流路6提供流体。作为流体使用例如压縮空气等。接着,有 效地利用图3所示的第1倾斜面13和第2倾斜面14将移动的多纤维人造 丝Y插入缝隙12中。由此,多纤维人造丝Y横过图4所示的纱线移动空 间18的开口部18a收容到纱线移动空间18的内侧部分18b内。详细为, 多纤维人造丝Y被适当调整了位置的第1导纱器4和第2导纱器5引导为 贯穿圆形区域S。
提供给基体1的流路6的上述流体通过流体供给通道16等从流体喷射孔10喷出,横过开口部18a被导入内侧部分18b。被导入内侧部分18b内 的流体冲击本图中用直线20表示轮廓的纱线移动槽11的槽底P,被分开 冲向用一对半圆19表示轮廓的纱线移动槽11的侧面。于是,被分开的流 体因与纱线移动槽11的侧面的干涉在纱线移动槽11内呈若干个螺旋形沿 纱线通道从纱线移动槽11的两端排出。总之,被导入内侧部分18b内的流 体沿缝隙方向和纱线移动方向2次分开。并且,可以认为喷射到纱线移动 空间18内的流体主要存在于内侧部分18b内,并且在内侧部分18b内流动。
利用上述流体特异的流动,以规定的间隔对在纱线移动空间18内移动 的多纤维人造丝Y实施络交。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上述实施方式中络交装置IOO如下所述地构成。 即,具有第1面7和第2面8的络交块2以上述第1面7和第2面8相对 置的形态排列设置。各络交块2的第1面7上形成用于喷射流体的流体喷 射孔10。在各络交块2的第2面8上形成纱线移动槽11。通过使上述第1 面7和第2面8呈相对置的状态,利用上述纱线移动槽11和上述第1面7 的组合与上述流体喷射孔10连通地形成作为络交对象的多纤维人造丝Y移 动的空间的纱线移动空间18,并且在该纱线移动空间18中形成使上述多纤 维人造丝Y能够沿与纱线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插入的作为间隙的缝隙12。 上述纱线移动槽11在与上述第2面8垂直的方向上向内扩宽。如果采用上 述结构,由于上述缝隙12配设在向上述纱线移动槽11的槽底P喷射的上 述流体的上游、并离开上述纱线移动槽11的槽底P的位置上,因此具有下 述(1) (3)的效果。(1)上述多纤维人造丝Y不容易从上述缝隙12 突出。(2)允许喷射到上述纱线移动空间18内的上述流体主要存在的区域 或流动的区域的,相对于上述流体喷射孔10的穿孔的中心线线对称的截面 形状。换言之,允许相对于内侧部分18b的线C线对称的截面形状。(3) 抑制来自上述缝隙12的上述流体被吹跑(流出)。由于上述纱线移动槽11 向内扩宽地形成,因此更好地发挥上述(1)和(3)的效果。当采用上述 (2)允许的上述截面形状时,实现了可以认为对络交性能有益的上述流体 的流动,上述流体的流动在上述区域(内侧部分18b)内是对称的。在上述 缝隙12由沟槽和面组合这一点上,上述络交装置100的制造极其容易。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内侧部分i8b相对于线C线对称地形成。由此,纱线移动空间18内流体的流动相对于线C线对称地形成。本申请的发明者 们认为,纱线移动空间18内流体的流动相对于线C线对称地形成在技术上 有意义。附带说明一下,如果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则不能达到这 样的线对称的截面形状。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下所述地 变更实施。
〈第一变形例〉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络交装置100采用排列设置多个络交块2以便 能够同时对多组多纤维人造丝Y实施络交的结构。取而代之,络交装置100 也可以采用仅能对l组多纤维人造丝Y同时进行络交的结构。gp,络交装
置ioo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络交装置100具有络交块2 (第1部件)和络交块2 (第2部件),所 述络交块2 (第1部件)具有第1面7和形成在该第1面7上、用来喷射流 体的流体喷射孔10,所述络交块2 (第2部件)具有第2面8和形成在该 该第2面8上的纱线移动槽11。通过使上述第1面7和第2面8呈相对置 的状态,利用上述纱线移动槽11和上述第1面7的组合与上述流体喷射孔 IO连通地形成作为络交对象的多纤维人造丝Y移动的空间的纱线移动空间 18,并且在该纱线移动空间18中形成使上述多纤维人造丝Y能够在与纱线 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插入的作为间隙的缝隙12。上述纱线移动槽11在与上 述第2面8垂直的方向上向内扩宽。如果采用上述结构,虽然能够同时处 理的多纤维人造丝Y仅限于1组,但能够充分发挥上述种种效果。
另外,在上述第一变形例中,具有形成流体喷射孔10的第1面7的络 交块2 (第l部件)不需要具有上述第2面8。同样,具有形成纱线移动槽 11的第2面8的络交块2 (第2部件)不需要具有上述第1面7。 〈第二变形例〉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排列设置在基体1上的络交块2的数量没有特别 的限制能够自由增减。例如,可以考虑2个或3个、4个以上等。 〈第三变形例〉
请参照图5。图5为类似于图3的图。如本图所示,纱线移动空间18 的内侧部分18b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取代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形状即线c线对称的椭圆形,而成为相对于线c线对称的圆形。
〈第四变形例〉
请参照图6。图6为类似于图3的图。如本图所示,纱线移动空间18 的内侧部分18b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相对于线C线对称的梯形取代第一实 施方式涉及的形状,即相对于线C线对称的椭圆形。本图所示的内侧部分 18b为向相邻接的开口部18a变狭窄的形状,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为向离开开 口部18a的方向变狭窄的形状。 〈第五变形例〉
请参照图7。图7为类似于图3的图。如本图所示,纱线移动空间18 的内侧部分18b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在第四变形例涉及的形状即相对于线 C线对称的梯形的侧边带圆弧的形状。 〈第六变形例〉
请参照图8。图8为类似于图3的图。如本图所示,纱线移动空间18 的内侧部分18b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相对于线C线对称的梯形与相对于线 C线对称的矩形组合而成的形状取代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形状即相对于线 C线对称的椭圆形。本图所示的内侧部分18b的向开口部18a变窄的上述 梯形与开口部18a连接,上述矩形位于隔着上述梯形与开口部18a相反的 一侧。当然,也可以取而代之为内侧部分18b的上述矩形与开口部18a连 接,上述梯形位于隔着上述矩形与开口部18a相反的一侧。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图9为类似于图2的图,
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适当割舍。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流体喷射孔10如图2所示截面采用圆形。与 之相对,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流体喷射孔10的截面为沿纱线移动方 向的扁平形。详细为,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流体喷射孔10相比较,第二 实施方式涉及的流体喷射孔10在纱线移动方向宽、在缝隙方向窄。该流体 喷射孔10在纱线移动方向的两端部稍微带点圆弧。g卩,本实施方式涉及的 流体喷射孔10的截面为椭圆形。
下面请参照图10。图10为类似于图3的图,为图9的10-10线向视剖 视图。在本图的缝隙方向上,特定的流体喷射孔10的宽度hl比纱线移动空间18的开口部18a的宽度h2小。
下面请参照图ll。图11为类似于图4的图,为图10的A部分的放大 图。如本图所示,从流体喷射孔10喷出的流体在缝隙方向上的宽度窄的状 态下冲击纱线移动槽11的槽底P。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络交装置IOO还具有下述 结构。即,上述流体喷射孔10形成为沿上述多纤维人造丝Y的移动方向扁 平。如果采用以上的结构,上述流体长时间地喷射到在上述纱线移动空间 18内移动的上述多纤维人造丝Y上。
下面说明用来确认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络交装置100的技术效果的试 验。图12为表示确认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络交装置的技术效果的试验 获得的结果的曲线图。本确认试验为证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技术比上述 第一实施方式有意义的实验。本确认试验尤其着眼于络交性能。
首先说明试验条件。模型1 (modell)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络交装 置IOO。模型2 (modd2)及模型3 (model3)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络交 装置100。模型1的流体喷射孔10的截面如上所述为圆形,其直径为1.3mm。 模型2的流体喷射孔10的截面如上所述为椭圆形,构成该椭圆形的一对半 圆的半径分别为0.4mm,连接这对半圆的直线长度为l.Omm。同样,模型 3的流体喷射孔10的截面如上所述也为椭圆形,构成该椭圆形的一对半圆 的半径分别为0.3mm,连接这对半圆的直线的长度为1.7mm。总之,为了 使技术效果的比较容易,模型l、模型2和模型3设定为相同的截面积。
作为络交对象的多纤维人造丝Y的纱线种类为PET、 83分特克斯、36 长纤维(filament)。使纱线速度为4700m/min。图12中,纵轴表示多纤维 人造丝Y上形成的络交部中作为每米的数目的络交数,横轴表示从流体喷 射孔IO喷射出的流体的流量。作为流体,采用了压縮空气。在本说明书中, 络交性能定义为(络交数/流量)。
从图12可知,如果采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模型2和模型3,相同的
流量能够获得高的络交数,相同的络交数能够用低的流量获得。即,模型2 和模型3呈现高的络交性能。由于图1所示的络交装置100在一个工厂中 一般同时使用大约10000台左右,因此从给络交装置100提供空气的压縮 机的性能的观点来看,能够理解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模型2和模型3是如何有益的。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13为类似于图2的图, 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重复的说 明适当割舍。
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第2面8的第2面顶端部8a和 第2面根部8b平行但不在同一个平面内。与之相对,如图13所示,本实 施方式中构成第2面8的第2面顶端部8a和第2面根部8b平行并且在同 一个平面内。换言之,第2面8整体在一个平面内。因此,本实施方式中 图4所示的纱线移动空间18相对于线C不是部分而是完全线对称。
并且,如图2所示,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对置的第1面7和第2 面8来说,不仅在它们之间形成缝隙12,而且彼此处于部分相互抵接的状 态。与之相对,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在第1面7和第2面8之间设置 少许间隙g,随之形成缝隙12。该少许间隙g的宽度为例如O.lmm左右。 该间隙g例如如下所述地形成。即,当在基体1上排列设置多个络交块2 时,将适当的薄板21插入相邻的络交块2之间。换言之,在基体l上交替 地排列设置络交块2和薄板21 。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络交装置100如下所述地构成。 即,缝隙12通过隔开间隙g配设相邻的络交块2形成。如果采用这种结构, 能够同时实现(a)第1面7存在于一个面内、(b)第2面8存在于一个面 内、(c)在第1面7与第2面8之间形成缝隙12这样的(a) (c)的结 构上的特征。换言之,如果着眼于同时实现(a)和(b)这一点,与第2 面8分开存在于不同的面内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较,能够起到可以降 低制造成本这样的效果。
权利要求
1. 一种络交装置,具有第1部件和第2部件,所述第1部件具有第1面和形成在该第1面上、用来喷射流体的流体喷射孔;所述第2部件具有第2面;通过使上述第1面和第2面呈相对置的状态,与上述流体喷射孔连通地形成作为络交对象的纱线移动的空间的纱线移动空间,并且在该纱线移动空间中形成作为使上述纱线能够在与该纱线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插入的间隙的纱线插入间隙;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面上形成沟槽,通过该沟槽与上述第1面的组合来构成上述纱线移动空间;上述沟槽在与上述第2面垂直的方向上向内扩宽。
2. —种络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部件和第2部件,所述第l 部件具有第1面和形成在该第1面上、用来喷射流体的流体喷射孔,所述 第2部件具有第2面和形成在该第2面上的沟槽;通过使上述第1面和第2面呈相对置的状态,利用上述沟槽与上述第1 面的组合,与上述流体喷射孔连通地形成作为络交对象的纱线移动的空间 的纱线移动空间,并且在该纱线移动空间中形成作为使上述纱线能够在与 该纱线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插入的间隙的纱线插入间隙;上述沟槽在与上述第2面垂直的方向上向内扩宽。
3. —种络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面和第2面的络交块以上述 第1面和第2面相对置的形态排列设置;在各络交块的第1面上形成用来喷射流体的流体喷射孔; 在各络交块的第2面上形成沟槽;通过使上述第1面和第2面呈相对置的状态,利用上述沟槽与上述第1 面的组合,与上述流体喷射孔连通地形成作为络交对象的纱线移动的空间 的纱线移动空间,并且在该纱线移动空间中形成作为使上述纱线能够在与 该纱线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插入的间隙的纱线插入间隙;上述沟槽在与上述第2面垂直的方向上向内扩宽。
4. 如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络交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射 到上述纱线移动空间内的上述流体主要存在的区域或流动的区域相对于上 述流体喷射孔的穿孔的中心线线对称地形成。
5. 如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络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 流体喷射孔形成为沿上述纱线的移动方向截面扁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消除了用来将纱线插入纱线移动空间的缝隙所引起的种种问题的络交装置。络交装置(100)具有络交块(2)(第1部件)和络交块(2)(第2部件),所述络交块(第1部件)具有第1面(7)和形成在该第1面上、用来喷射流体的流体喷射孔(10),所述络交块(第2部件)具有第2面(8)和形成在该第2面上的纱线移动槽(11)。通过使第1面和第2面呈相对置的状态,利用纱线移动槽和第1面的组合,与流体喷射孔连通地形成作为络交对象的多纤维人造丝(Y)移动的空间的纱线移动空间(18),并且在其中形成使多纤维人造丝(Y)能够在与纱线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插入的间隙的缝隙(12)。纱线移动槽在与第2面垂直的方向上向内扩宽。
文档编号D02J1/00GK101423994SQ20081021522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30日
发明者桥本欣三, 笹川修文 申请人: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