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三线绒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大圆机的编织部编织的三线绒布。尤其涉及一种在面料表面富有网眼效果的设计面料。
背景技术:
:一般在大圆机编织部编织的三线绒布为,面纱线圈压住毛纱,地纱线圈从上方夹住而重叠编织,其特征在于毛纱不会在面料表面露出。因为由毛纱(Ok—)、面纱(夕<'和地纱(二:yh^y)的3根纱线组成而编织,所以被称为"三线绒布"。在面料背面出现的代表性花纹有1隔1锯齿纹、2隔1斜纹、3隔1锯齿纹,有的织机编织的面料可以用毛纱表现出提花风格。如图1为3隔1锯齿纹的三线绒布,如表1为其面料的结构意匠图。表1O二成圈(二、y卜)争=集圈(毛纱)一二浮线(夕工少卜)B:区域、C:横列<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3隔1锯齿纹三线绒布结构意匠图(现有组织)但是,在如上述所示的面料中不存在以由面纱线圈和地纱线圈组成为基础而还具有鲜明的网眼花纹效果的兼备两个特点的三线绒布。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如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由毛纱、面纱及地纱的3根纱线组成并用大圆机编织的三线绒布而达成,其特征在于,所有的面纱形成成圈,而地纱形成成圈或者形成浮线。优选的是,其特征为一个区域由连续编织的毛纱、面纱和地纱组成,在最初区域形成集圈的毛纱被面纱线圈压住,从上方夹住而重叠编织有地纱线圈,在紧接最初区域的接下来的区域,在上述最初区域的毛纱形成集圈的同一个行上,地纱形成浮线。实用新型效果如上述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面料中,得到由面纱线圈和地纱线圈组成的基础面料上还具有鲜明的网眼花纹效果的三线绒布,因此富有通气性,而且兼备三线绒和网眼花纹的两个特点,从而得到富有设计性的三线绒布。而且,在集圈部的所有毛纱被面纱线圈稳固握住,因此不会受到网眼花纹的影响,也不会使毛纱线圈不平整,从而得到漂亮的面料。图1是现有组织的3隔1锯齿纹三线绒布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出的3隔1锯齿纹三线绒(网眼)面料的背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出的2隔1斜纹三线绒(网眼)面料的背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出的1隔1锯齿纹三线绒(网眼)面料的背面图。图中A1、A4一实施例1的毛纱A2、A5一实施例1的面纱A3、A6一实施例1的地纱B1、B4—实施例2的毛纱B2、B5—实施例2的面纱B3、B6一实施例2的地纱C1、C4一实施例3的毛纱C2、C5一实施例3的面纱C3、C6一实施例3的地纱。具体实施方式如下述所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边参照有关表和附图边进行说明。另外,表中的符号o表示地纱成圈、參表示面纱成圈、一表示毛纱浮线、W表示地纱浮线。符号B称为区域,为了方便起见,由毛纱、面纱、地纱组成的3个横列构成1个区域。符号C表示横列,即在面料上横向连续形成的线圈。虽然没标记符号,但在面料上纵向连续形成的线圈表示纵行。图2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料,表2至表4表示与上述的图2至图4对应的布结构分解图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3隔1锯齿纹三线绒(网眼)布、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2隔1斜纹三线绒(网眼)布、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1隔1锯齿纹三线绒(网眼)布的背面图。实施例1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图2和表2。在图2和表2中第1区域的毛纱(Al)的结构为第l纵行形成集圈、从第2纵行至第4纵行形成浮线,依次循环。第1区域的面纱(A2)的结构为所有的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第1区域的地纱(A3)的结构为从第1纵行至第2纵行形成成圈、第3纵行形成浮线、第4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接下来,第2区域的毛纱(A4)的结构为从第1纵行至第2纵行形成浮线、第3纵行形成集圈、第4纵行形成浮线,依次循环。第2区域的面纱(A5)的结构为所有的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第2区域的地纱(A6)的结构为第1纵行形成浮线、从第2纵行至第4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如上述所示,由6个横列构成1个循环而形成花纹。<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一面纱(A5)—毛纱(A4)—地纱(A3)—面纱(A2)—毛纱(A1)3隔1锯齿纹三线绒(网眼)布结构分解图实施例2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图3和表3。在图3和表3中第1区域的毛纱(B1)的结构为第1纵行形成集圈、从第2纵行至第3纵行形成浮线,依次循环。第1区域的面纱(B2)的结构为所有的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第1区域的地纱(B3)的结构为从第1纵行至第2纵行形成成圈、第3纵行形成浮线,依次循环。接下来,第2区域的毛纱(B4)的结构为第l纵行形成浮线、第2纵行形成集圈、第3纵行形成浮线,依次循环。第2区域的毛纱(B5)的结构为所有的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第2区域的地纱(B6)的结构为第1纵行形成浮线、从第2纵行至第3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接下来,第3区域的毛纱(B7)的结构为从第1纵行至第2纵行形成浮线、第3纵行形成集圈,依次循环。第2区域的面纱(B8)的结构为所有的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第2区域的地纱(B9)的结构为第1纵行形成成圈、第2纵行形成浮线、第3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如上述所示,由9个横列构成1个循环而形成花纹。表3〇=成圈攀二集圈(毛纱)—=浮线W二浮线(地纱)B:区域、C:横列<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2隔1锯齿纹三线绒(网眼)布结构分解图实施例3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图4和表4。在图4和表4中第1区域的毛纱(C1)的结构为第l纵行形成集圈、第2纵行形成浮线,依次循环。第1区域的面纱(C2)的结构为所有的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第1区域的地纱(C3)的结构为第1纵行形成成圈、第2纵行形成浮线,依次循环。接下来,第2区域的毛纱(C4)的结构为第l纵行形成浮线、第2纵行形成集圈,依次循环。第2区域的面纱(C5)的结构为所有的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第2区域的地纱(C6)的结构为第1纵行形成浮线、第2纵行形成成圈,依次循环。如上述所示,由6个横列构成1个循环而形成花纹。表4〇=成圈參=集圈(毛纱)一二浮线W-浮线(地纱)B:区域、C:横列第6C〇w〇—地纱(C6)25C〇〇〇〇—面纱(C5)B4C一一攀—毛纱(C4)第3C〇〇—地纱(C3)12C〇〇〇〇—面纱(C2)B1C參一參一—毛纱(C1)l隔l锯齿纹三线絨(网眼)布结构分解图上述实施例1至3的面料本身可以在众所周知的三线绒卫衣机上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设定来编织。可以编织出这种面料的织机,例如为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公司(日本神户市)所制造的DF3、Z/DF4机。本实用新型不仅限定于如上述所示的实施例1至3,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组织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三线绒布,其通过大圆机编织,由毛纱、面纱及地纱的3根纱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有的面纱形成成圈,地纱形成成圈或者形成浮线。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三线绒布,其特征在于,一个区域由连续编织的毛纱、面纱和地纱组成,在最初区域形成集圈的毛纱被面纱线圈压住,从其上方夹住而重叠编织有地纱线圈,在紧接最初区域的接下来的区域,在上述最初区域的毛纱形成集圈的同一个行上,地纱形成浮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线绒布,其特征在于,毛纱花纹的浮线和成圈是l隔l。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线绒布,其特征在于,毛纱花纹的浮线和成圈是2隔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线绒布,其特征在于,毛纱花纹的浮线和成圈是3隔1。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线绒布,其在由面纱线圈和地纱线圈组成的基础面料上具有鲜明的网眼花纹效果。由毛纱、面纱及地纱的3根纱线组成并用大圆机编织的三线绒布,其特征在于,所有的面纱形成成圈,而地纱形成成圈或者形成浮线。进而,由连续编织的毛纱、面纱和地纱组成一个区域,在最初区域形成集圈的毛纱被面纱线圈压住,从上方夹住而重叠编织有地纱线圈,在接下来的区域上述最初区域的毛纱形成集圈的同一个行上,地纱形成浮线。文档编号D03D27/00GK201254634SQ20082012992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申请日期2008年7月23日优先权日2008年7月23日发明者古川智之,洁林申请人: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