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湿排汗功能纤维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794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湿排汗功能纤维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纺织面料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吸湿排汗功能 的的新型纤维布。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升级,新的功能性的纤维布逐渐满足着人们日 益增长的需求,逐渐取代了天然纤维的化学纤维经过改性后赋予更多的功能, 从而为纺织行业开发适合消费者需求的多功能新产品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 纺织面料具备某些特殊功能的同时,其舒适性指标和商业价值绝对不能忽视, 因为面料裁制成服装要穿在人身上,若没有良好的舒适感,体现不出纺织品的 附加值,就会损失其商业价值。
如何在功能性纤维面料的开发的'同时,能够控制生产成本。也就是借助最 新的纤维技术,用低成本换取新型功能性纤维面料的面世,成为目前纺织企业 的出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式是后整理技术的开发,这种技术通过对纤维布 成品进行再加工,赋予产品功能性,从实现功能性以及保证产品良好的舒适感 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就目前来讲,成本很高而且工序复杂化。
我们希望能够利用目前新型的功能性纤维相互搭配,通过改变纤维的经纬 结构来实现纤维面料的功能性。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开发了一种新型纤维布结构,可以有效 满足户外活动的要求,有良好的舒适性,又能在尽情活动时, 一旦出现汗流 浃背情况,服装不会粘贴皮肤而产生冷湿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吸湿排汗功能纤维布,由经纱及讳纱采用
蜂巢组织编织而成,其特征是-
所述的经纱和纬纱的横截面为"十"字形,在每两根四叶形间形成导汗间
隙,有利于排汗。
所述的蜂巢组织,其特征是六根经纱一个循环,三根纬纱一个循环,具体 结构为,以纬纱作参照,六根经纱的相对三根纬纱的交织位置如下 相对上位纬纱,六根经纱的位置是"下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 相对中位纬纱,六根经纱的位置是"上一下一下一下一上一下"; 相对下位纬纱,六根经纱的位置是"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 本实用新型利用十字型DTY截面形状为"十"的特点,每两根四叶形间间 形成导汗间隙,辅以蜂巢组织的松散结构,纤维面积比常规圆形截面大20%, 实现不需后整理即可获得的永久的吸湿排汗功能,适用于运动休闲面料。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交织结构示意&;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经纱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吸湿排汗功能纤维布,由经纱2及纬纱1采用蜂巢组织编织而 成,其特征是经纱2和纬纱1都选用403)尼龙十字形DTY,如图2所示,所述 的经纱2和纬纱1的横截面为"十"字形,在每两根四叶形间形成导汗间隙3, 有利于排汗。
所述的蜂巢组织,其特征是六根经纱一个循环,三根炜纱一个循环,具体 结构为,以纬纱作参照,六根经纱的相对三根讳纱的交织位置如下-
相对上位纬纱U,六根经纱的位置是"下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 相对中位讳纱12,六根经纱的位置是"上一下一下一下一上一下"; 相对下位纬纱13,六根经纱的位置是"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
权利要求1、吸湿排汗功能纤维布,由经纱及纬纱采用蜂巢组织编织而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经纱和纬纱的横截面为“十”字形,在每两根四叶形间形成导汗间隙;所述的蜂巢组织,是六根经纱一个循环,三根纬纱一个循环,具体结构为,以纬纱作参照,六根经纱的相对三根纬纱的交织位置如下相对上位纬纱,六根经纱的位置是“下-下-上-下-上-下”;相对中位纬纱,六根经纱的位置是“上-下-下-下-上-下”;相对下位纬纱,六根经纱的位置是“下-上-下-上-下-上”。
专利摘要吸湿排汗功能纤维布,由经纱及纬纱采用蜂巢组织编织而成。本实用新型利用十字型DTY截面形状为“十”的特点,每两根四叶形间间形成导汗间隙,辅以蜂巢组织的松散结构,纤维面积比常规圆形截面大20%,实现不需后整理即可获得的永久的吸湿排汗功能,适用于运动休闲面料。
文档编号D03D13/00GK201367508SQ20082022910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5日
发明者吴辉芳 申请人:吴辉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