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91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流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借助于环行气流制造纱线的 气流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制造纺织纱线的气流纺纱装置是己知的并且在大量专利申请中已有 比较详尽的说明。
例如在DE 40 36 119 C2中描述了一种气流纺纱装置,这种气流纺纱 装置主要包括设置在输入侧上的喷丝头组件以及可旋转地支承的空心纺 纱锭子。在此,喷丝头组件除了具有用于生成环行气流的气体喷入喷嘴 还具有纤维条引导装置,该纤维条引导装置对于喂入的纤维条来说相当
于阻捻装置。由气体喷入喷嘴引发的环行气流在喷丝头组件的纤维输入 开口区域内导致抽吸气流,该抽吸气流有利于将在上游牵伸装置内牵伸 后的纤维条输入气流纺纱装置。被输入气流纺纱装置内的纤维条通过喷 丝头组件抵达空心纺纱锭子的输入开口 ,该空心纺纱锭子在纺纱过程期 间旋转并且由驱动带驱动。在纤维条进入旋转的纺纱锭子时,自由的纤 维端部借助于环行气流缠绕纺纱锭子的锥形锭子头部,并且在纱线被拉 入锭子期间螺旋形地巻绕所谓纱芯纤维。也就是说,纱芯纤维与所谓的 包缠纤维共同形成新的纱线。
DE 199 26 492 Al也公开了一种借助于环行气流制造纱线的类似装 置。然而,这种已知的气流纺纱装置不具有可旋转支承的纺纱锭子而是 具有固定的纺纱锥体。在该气流纺纱装置中待纺纤维条也通过纤维条引 导装置和喷丝头组件输入气流纺纱装置,并且抵达固定设置的空心纺纱 锥体的输入开口内。随后,如先前与DE40 36 119C2相关联地描述的那 样,纤维条在纺纱锥体输入开口区域内受到环行气流影响,该气流通过设置在喷丝头组件内的空气喷入开口引发。如已知的那样,环行气流将 纤维条的自由端部巻绕在纺纱锥体头部上并且有助于纤维条输入气流纺 纱装置。在随后将纤维条拉入空心纺纱锥体时,在该装置中,自由纤维 端部也作为所谓的包缠纤维螺旋形地缠绕纱芯纤维,并且在此形成纱线。 然而前述装置的缺点在于,在空气喷入喷嘴上发生的每个变化(例
如辅助环行气流)都不可避免地导致抽吸气流的变化。此外,JP3-104933 公开了一种气流纺纱装置,其喷丝头组件具有生成旋转气流用的空气喷 入喷嘴以及气动处理纤维条用的喷入开口。这意味着,在纤维条运动方 向上在用于旋转气流的空气喷入喷嘴上游、垂直于纤维条设置的喷入开 口能够在纺纱工作期间有目标地喷出纤维条,由此使得纤维条被开松并 且变得更蓬松。
JP 7-173728 A公开了一种气流纺纱装置,其中,包芯线被输入气流 纺纱装置,并在那里用包缠纤维巻绕该包芯线。气流纺纱装置具有喷丝 头组件,该喷丝头组件具有生成环行气流用的传统的空气喷入喷嘴以及 用于纤维条或者包芯线的两个独立输入管路。在包芯线的输入管路区域 内设有附加的喷入开口,通过该喷入开口在气流纺纱装置拼接时会使包 芯线的穿入更容易。
JP 7-197329 A公开了一种气流纺纱装置,其空心纺纱锥体被可轴向 移动地支承。已知的气流纺纱装置具有第一喷丝头组件和第二喷丝头组 件,所述第一喷丝头组件具有空气喷入喷嘴用以生成制造纱线所需的旋 转气流,所述第二喷丝头组件具有喷入喷嘴,该喷入喷嘴在气流纺纱装 置拼接时是必需的并且在拼接过程中生成附加的抽吸气流。
这意味着,在这种已知的气流纺纱装置中,在拼接纤维条时,纺纱 锥体首先以气动方式从工作位置移动至靠前的拼接位置,并且同时通过 后侧的喷射器孔在纺纱锥体之内生成低压。随后通过设置在第二喷丝头 组件内的喷入喷嘴引发抽吸气流,该抽吸气流抽吸在气流纺纱装置的纤 维条输入开口上提供的纤维条,并且输送该纤维条以使其进入可被施加 低压的纺纱锥体。 一旦纤维条被吸入纺纱锥体,该纺纱锥体就返回至其 工作位置,抽吸气流在第二喷丝头组件区域内被切断,并且借助于第一喷丝头组件激活旋转气流。
最后,DE 10 2005 045 703 A1公开了一种气体喷嘴机组,其具有设 置在纺纱壳体内的纺纱锥体以及两组独立的喷气喷嘴,这两组喷气喷嘴 能够被彼此无关地施加压縮空气。在此通过平行于气体喷嘴机组中心纵 轴线设置的第一组喷气喷嘴能够调节纺纱过程期间在纤维条输入开口上 的、并且在气体喷嘴机组之内起作用的抽吸气流的强度。通过相对气体 喷嘴机组中心纵轴线倾斜设置的且切向进入气体喷嘴机组的第二组喷气 喷嘴能够调节在纺纱锥体头部区域内的环行气流的强度。
然而试验表明,从平行于气体喷嘴机组中心纵轴线设置的第一组喷 气喷嘴喷出的压縮空气气流持续地干扰通过第二组喷气喷嘴生成的旋转 气流,带来的结果是,由这两组喷气喷嘴的气流得到的喷气气流具有非 常小的旋转分量。

发明内容
从前述类型的气流纺纱装置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研制出一种气 流纺纱装置,其如此构造,即,能够更好地控制在纺纱过程中在气流纺 纱装置之内起作用的各种气流,并且在纺纱锥体区域内能够保证足够的 旋转气流。
根据本发明通过一种气流纺纱装置完成该任务,所述气流纺纱装置 具有在本发明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特征。
本发明有利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在本发明气流纺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其具有第一组喷气喷嘴, 所述第一组喷气喷嘴以相对气流纺纱装置中心纵轴线错开一距离的方式 设置,该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被引入的喷出气体除了具有轴向喷气分 量还具有切向喷气分量。也就是说,在这种构造的气流纺纱装置中不仅 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方式改变旋转气流和抽吸气流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 通过设置第一组喷气喷嘴,尤其是通过流入的喷出气体的切向分量,来 有效地辅助在纺纱锥体区域内起作用的旋转气流。
如本发明权利要求2所述,在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规定,主要用于在气流纺纱装置的纤维条输入开口区域内生成抽吸气流的第一组喷气喷 嘴总是以相对于气流纺纱装置的中心纵轴线倾斜的方式设置,其中,倾
斜角度在30°至80°之间,优选为大约45°。第一组喷气喷嘴的这种取向 能够得到了足够强的、仍然柔和地处理纤维条的抽吸气流。
如本发明权利要求3所述,第一组的通常保持距离地设置的喷气喷 嘴以及第二组喷气喷嘴均被安装在一体成形的喷丝头组件内,所述喷丝 头组件优选至少在局部包围纺纱锥体(权利要求4)。在此将第一组喷气 喷嘴和第二组喷气喷嘴设置在一体成形的喷丝头组件内的优点例如在
于,能够不易搞错地组装被简单地检验了的喷气喷嘴组合。
如前所示,第一组喷气喷嘴和第二组喷气喷嘴在气流纺纱装置之内 通常以与纤维条输入开口保持不同距离的方式定位。
然而如本发明权利要求5所述,在一个另选实施方式中下述情况也 是可行的,第一组喷气喷嘴和第二组喷气喷嘴在气流纺纱装置之内如此 设置,即,第一组喷气喷嘴和第二组喷气喷嘴与气流纺纱装置纤维条输 入开口保持相等的轴向距离。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组喷气喷嘴和第二组 喷气喷嘴如此装入喷嘴主体的内壁,即,生成抽吸气流用的第一组喷气 喷嘴和生成旋转气流用的第二组喷气喷嘴是交替设置的。
如本发明权利要求6和权利要求7所述,能够以不同方式影响通过 喷气喷嘴引入的气流的各自的强度或者说效果。
例如通过这两组喷气喷嘴的数量(权利要求6)或者通过其喷气开 口的内净直径大小(权利要求7)能够调节气流强度。然而也能够通过这 些喷气喷嘴的关于纤维条输入开口或者纺纱锥体的轴向定位来影响气流 效果。此外,通过在本发明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角位置也能够调节抽吸 气流的效果,其中第一组喷气喷嘴是以所述角位置相对气流纺纱装置的 中轴线设置的。
通过各种可行方案的组合能够精确地且匹配于相应出现的关系地调 节所需气流的强度或者效果,带来的结果是,尽可能地避免了例如由于 没有优化调节气流而导致的过高的纤维损失。
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8,在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规定,在喷丝头组件内存在以分别错开90。的方式设置的第二组四个喷气喷嘴,所述第二组 四个喷气喷嘴设置在垂直于纤维条运动方向的平面内。在此生成最优旋 转气流用的第二组喷气喷嘴被如此设置在喷丝头组件内,g卩,喷出的气 流切向进入围绕纺纱锥体的环形室。也就是说,第二组喷气喷嘴以相对 于气流纺纱装置的中轴线垂直且对称的方式设置在一平面内。在此通过
优选采用以分别错开90。的方式设置的第二组四个喷气喷嘴保证能够得
到均匀的旋转气流,该旋转气流得到了抽吸气流的切向喷气分量的辅助。 以这种方式保证了纤维在纺纱期间可靠地巻绕在纺纱锥体上,这对于良 好的纱线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如本发明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喷气喷嘴在气流纺纱装置 之内与纤维条输入开口保持相等的轴向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如其在本 发明权利要求9所述的,这两组喷气喷嘴必须以成角度错开的方式设置。 在这两组喷气喷嘴没有相互保持轴向距离的情况下,这两组喷气喷嘴以 这种成角度错开的方式设置通常也能够提供优点。这两组喷气喷嘴以成 角度错开的方式设置的特别有利之处在于,能够以预定方式调节这两组 喷气喷嘴之间的角度偏移,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在需要时也能够以"微 调"为主旨地再次校正该调节。
另外,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还规定,为了调节从喷气喷嘴喷出的 气流的强度,设置了可控的阀装置(本发明权利要求IO)。例如可通过工 位计算机控制的这种阀装置使得在需要时任何时候都能够调节或者校正 存在于气流纺纱装置区域内的气流情况。


下面结合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附图中-
图1以前视图示出具有本发明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织机械; 图2以示意性纵剖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流纺纱装置,其在一体成 形的喷丝头组件区域内具有第一组喷气喷嘴和第二组喷气喷嘴;
图3示出根据图2的截面Ill-Ill的喷丝头组件,其具有第二组喷气喷嘴;
图4示出根据图2的截面IV-IV的喷丝头组件,其具有第一组喷气 喷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以前视图示意性示出所谓的气流纺纱机1。这种纺织机械具有 多个并排设置的工作站或者纺纱工位2,该工作站或者纺纱工位2定位在 设置在端侧的所谓的机器机架或者端部机架13、 14之间。如在图1中进 一步示出的,每个工位2均配备有一些喂入材料,例如,存放在纺纱筒3 内的纤维条40。每个纺纱工位2均具有牵伸装置4、气流纺纱装置5、纱 线取出装置6、清纱器7以及纱线横动装置8。在此纱线横动装置8负责 将在气流纺纱装置5内由纤维条40制成的纱线20以彼此交叉的纱线层 巻绕到络纱筒管9上。在这里,所谓的交叉巻绕筒子9通常保持在(未 示出的)筒子架上,并且被(同样未示出的)筒子驱动装置驱动转动。 如在图1中进一步示出的,优选通过自动工作的操作机组10向纺织机械 l的工位2提供服务,该操作机组10沿着导轨11、 12顺着多个工位2移 动。
图2在侧视图中以更大比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流纺纱装置5的一 个实施例,所述气流纺纱装置5具有在上游的牵伸装置4以及在纤维条 运动方向R上在气流纺纱装置5下游的纱线取出装置6。在此以剖面图 示出气流纺纱装置5。
如图所示,气流纺纱装置5主要包括两部分的纺纱壳体15、伸縮壳 体16、喷丝头组件17、纤维条引导和阻捻装置18以及空心纺纱锥体19。 伸縮壳体16具有例如环形的接纳部,在该接纳部周面内开设有环形槽。 该环形槽与喷丝头组件17外径区域内的相应环形槽相结合地形成环形室 31、 32,所述环形室31、 32经由孔33、 34连接在压縮空气管路35、 36 上。压縮空气管路35、 36与压縮空气源21建立连接,在有利构造方式 中,将可控的阀装置26、 27设置在压縮空气管路35、 36中。伸縮壳体 16还与纺纱壳体15相结合地形成伸缩室28,该伸縮室28经由空气出口29与大气连接或者被连接在吸气装置上。
在喷丝头组件17之内,第一组喷气喷嘴25从环形室31出发指向纺 纱锥体19的方向倾斜地设置,并且被设置为相对气流纺纱装置5中心纵 轴线24错开距离b。这意味着,喷气喷嘴25如此设置在喷丝头组件17 之内,即,在紡纱工作期间在气流纺纱装置5内以及在纤维条输入开口 22上,喷出的喷气气流一方面引发抽吸气流,另一方面具有切向喷气分 量,该切向喷气分量作用在纺纱锥体19头部的方向上。也就是说,从第 一组喷气喷嘴25喷出的气流在纺纱锥体19区域内十分有效地辅助通过 第二组喷气喷嘴30引发的旋转气流。
然而,来自喷丝头组件17环形室32的第二组喷气喷嘴30主要负责 在纺纱锥体19头部23的区域内提供足够强的旋转气流。
尤其如图2和图4所示(它们相应地示出一个优选实施例),优选设 置第一组的至少两个喷气喷嘴25,这两个喷气喷嘴25还相对气流纺纱装 置5的中心纵轴线24以倾斜角度a的方式设置并且被设置为关于中心纵 轴线24错开距离b。倾斜角度例如大约为45°的这些第一组喷气喷嘴25 主要用于在气流纺纱装置5之内生成抽吸气流,该抽吸气流负责输送纤 维条40,并且直到气流纺纱装置5的纤维条输入开口 22区域内该抽吸气 流都是有效的。可是,如前面已经描述的那样,通过第一组喷气喷嘴25 引入的抽吸气流还具有切向气流分量,该切向气流分量为通过第二组喷 气喷嘴30引入的主旋转气流提供了辅助。
如图2中所示,在纤维条运动方向R上观察,第二组喷气喷嘴30 以保持距离a的方式设在第一组喷气喷嘴25的后方。
如图3所示,第二组喷气喷嘴30优选如此设置在垂直于气流纺纱装 置中心纵轴线24的平面内,即,喷出的气流37沿切向进入围绕纺纱锥 体19头部23的环形室,并且在所述环形室内产生旋转气流38。
在附图中示出并在文本中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为根据本发明的气流纺 纱装置5的多个其它可能的变形实施方式中的一些。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代替在图2中示出的一体成形的喷丝 头组件17 (其不仅具有第一组喷气喷嘴25也具有第二组喷气喷嘴30),例如也可以设置构造为两部分的喷丝头组件。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喷丝头组件部分分别具有第一组喷气喷嘴25或者第二组喷气喷嘴30。关于
喷气喷嘴25或者30的数量也存在多种可能性。
每组优选设有至少两个喷气喷嘴,然而也可以在两组中的每组之内另外选择喷气喷嘴的数量。例如可以代替如图3所示的第二组的四个喷气喷嘴30,设置三个、六个或其他数量的喷气喷嘴30。第二组喷气喷嘴30通常以垂直于气流纺纱装置5中心纵轴线24的方式设置。然而原则上喷气喷嘴30也能够以不等于90。角的方式设置。
关于第一组喷气喷嘴25的数量,多个其它变形方式也是可以想到的。但是,第一组喷气喷嘴25的倾斜角应该在30。至80。之间。
本发明气流纺纱装置的运行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存储在纺纱筒3内的纤维条40在其前往交叉巻绕筒子9的路径上首先经过牵伸装置4,在那里纤维条40被比较强烈地牵伸。牵伸后的纤维条40通过牵伸装置4的输出罗拉对41 (参见图2)喂入气流纺纱装置5的纤维条输入开口 22的区域内,并且在存在于那里的由第一组喷气喷嘴25引入的抽吸气流的影响下被吸入气流纺纱装置5。在气流纺纱装置5之内,纤维条40经由纤维条引导和阻捻装置18以及喷丝头组件17抵达空心纺纱锥体19的输入开口 ,并且被在纺纱锥体19内形成的纱线20拉入纺纱锥体19。
在此,强烈牵伸后的纤维条40在纺纱锥体19头部23的区域内不仅承受由第二组喷气喷嘴30引入的旋转气流38的影响,还承受来自第一组喷气喷嘴25的气流的额外影响,如前所述,该气流不仅具有轴向分量而且具有切向分量。这意味着,在离开纤维条引导装置和阻捻装置18之后,纤维条40的边缘纤维的后自由端部如此承受从喷丝头组件17喷气喷嘴25喷出的气流的轴向分量的影响,即,所述后自由端部被从纤维条40抬起。反之纤维前端部不抬起,这是因为前端部已经被包缠纤维捕获并被拉入空心纺纱锥体19。
从纤维条40抬起的纤维端部通过从第二组喷气喷嘴30喷出的气流37 (如图3所示,气流37引发旋转气流38)以及从第一组喷气喷嘴25喷出的气流的切向分量缠绕在纺纱锥体19的锥形头部上。通过纤维条40
以及纱线20在纤维条运动方向R上的连续运动,纤维的后自由端部被连续拉入空心纺纱锥体19,其中,边缘纤维受到旋转气流的作用而螺旋式地缠绕纤维条40的纱芯纤维。在此产生的纱线20通过纱线取出装置6被从气流纺纱装置5拉出,随后巻绕成交叉巻绕筒子9。
权利要求
1.一种借助于环行气流制造纱线(20)的气流纺纱装置(5),所述气流纺纱装置具有设置在纺纱壳体(15)内的空心纺纱锥体(19)以及两组独立的喷气喷嘴(25、30),这两组喷气喷嘴(25、30)能够被彼此无关地施加压缩空气,其中,通过设置第一组喷气喷嘴(25)能够调节在纺纱过程期间在纤维条输入开口(22)上起作用的抽吸气流的强度,并且通过设置第二组喷气喷嘴(30)能够预定在所述纺纱锥体(19)的区域内的环行气流的强度,所述气流纺纱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喷气喷嘴(25)以相对所述气流纺纱装置(5)的中心纵轴线(24)错开距离(b)的方式设置,从而在纺纱过程期间能够通过所述喷气喷嘴(25)将气流引入所述气流纺纱装置(5),所述气流具有切向喷气分量,用以辅助在所述纺纱锥体(19)的区域内的环行气流。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 喷气喷嘴(25)以相对所述气流纺纱装置(5)的所述中心纵轴线(24) 倾斜角度(a)的方式设置,所述角度(a)在30。至80。之间,优选为大 约45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 喷气喷嘴(25)和所述第二组喷气喷嘴(30)均被设置在一体成形的喷 丝头组件(17)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体成形的 所述喷丝头组件(17)至少在局部包围所述纺纱锥体(19)。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组喷气喷嘴(25)到所述气流纺纱装置(5)的所述纤维条输入开口(22)的轴向距离和所述第二组喷气喷嘴(30)到所述气流纺纱装置(5) 的所述纤维条输入开口 (22)的轴向距离是相等的。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 所述第一组喷气喷嘴(25)引入的、且在所述纤维条输入开口 (22)上以及在所述气流纺纱装置(5)之内起作用的抽吸气流的强度和通过所述第二组喷气喷嘴(30)引入的、且在所述纺纱锥体(19)的区域内的环 行气流的强度能够分别通过所述喷气喷嘴(25、 30)的数量来预定。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 所述喷气喷嘴(25、 30)引入的气流的强度能够分别通过所述喷气喷嘴(25、 30)的开口的内净直径来预定。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喷丝头组件(17)内存在四个第二组喷气喷嘴(30),这四个第二组喷 气喷嘴(30)以分别错开90。的方式设置,这四个第二组喷气喷嘴(30) 设置在垂直于所述纤维条运动方向(R)的平面内。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组喷气喷嘴(25)和所述第二组喷气喷嘴(30)以彼此成角度地错 开的方式定位,其中,能够以预定方式设定错开角度的大小。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调节 从所述喷气喷嘴(25、 30)喷出的气流的强度而设置阀装置(26、 2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借助环行气流制造纱线(20)的气流纺纱装置(5),其具有设置在纺纱壳体(15)内的空心纺纱锥体(19)和两组独立喷气喷嘴(25、30),它们能够被彼此无关地施加压缩空气,其中通过设置第一组喷气喷嘴(25)可调节在纺纱过程期间在纤维条输入开口(22)上起作用的抽吸气流的强度,通过设置第二组喷气喷嘴(30)可预定在纺纱锥体(19)区域内的环行气流的强度。根据本发明规定,第一组喷气喷嘴(25)关于气流纺纱装置(5)中心纵轴线(24)错开距离(b)地设置,从而在纺纱过程期间可通过喷气喷嘴(25)将气流引入气流纺纱装置(5),该气流具有切向喷气分量用于辅助纺纱锥体(19)区域内的环行气流。
文档编号D01H1/115GK101600826SQ200880003943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0日
发明者何塞-安东尼奥·托内罗-加尔恰, 弗兰切塞·卡诺·卡萨斯, 托马斯·魏德 申请人: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