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与自由端转子纺纱机械的工位有关,已经公开了自由端纺纱装置的不同实施方式 并且在大量专利申请中已经有所描述。 这些已知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关于其结构设计有时是明显不同的。 例如德国专利DE-OS 2 130 688公开了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其具有两个独立设
置的功能件,这两个功能件分别单独固定在纺纱机械的中央机座上,并且通过导纱通道在
功能方面相互连接。第一功能件例如具有纺纱机构,具体来说,该纺纱机构是在可被施以负
压的转子壳体内以高速旋转的纺纱转子(其具有配套的支承装置);而在第二功能件内设
有纤维条开松装置。 德国专利DE 103 40 657 Al公开了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其中,转子壳体被构造 为支承构件,也就是说,转子壳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脊柱",其自身能够直接固定在纺纱机 械的中央机架上。在该转子壳体上主要固定了用于可枢转地安装的盖元件的支承支架、和 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的独立马达式驱动装置的壳体、以及配套的控制装置。
德国专利DE 32 47 411 Al说明了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其中,各种工作组件设置 在所谓的纺纱盒架(Spinnboxrahmen)之内,该纺纱盒架自身能够固定在纺纱机械的中央 机架上。这种自由端纺纱装置总是具有纺纱转子,所述纺纱转子以其转子杆支承在盘式支 承装置(Stiltzscheibenlagerung)上,并且纺纱转子的转杯在纺纱过程中在可由盖元件封 闭的且可被施以负压的转子壳体内高速旋转。也就是说,纺纱转子的转子杆可旋转地安装 在盘式支承装置的两个楔形间隙内,并且由沿机器纵向延伸的切向传动带驱动,所述切向 传动带同时驱动自由端转子纺纱机械的机械这一侧的所有纺纱转子。在面对楔形间隙的 一侧给各个转子杆分配张紧辊,所述张紧辊朝向转子杆的方向向该切向传动带施加负荷, 从而提高切向传动带在转子杆上的压力。张紧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张紧辊保持装置的轴 上,张紧辊保持装置能够围绕平行于该张紧辊旋转轴地延伸的轴枢转,并且被弹簧元件加 载。此外张紧辊保持装置通过连杆与操作杆连接,通过操作杆一方面在打开自由端纺纱装 置时从切向传动带上抬离张紧辊,而另一方面在重新开始纺纱(Neuanspi皿en)时为了提 高切向传动带在转子杆上的压紧力能够额外地调节该张紧辊。 而且,这些自由端纺纱装置都具有转子制动器,这些转子制动器的钳形制动臂在 末端侧配备有制动衬。这些制动臂通过弓形弹簧等保持在打开状态中并且能够被制动杆
(BremsgestSnge)紧压在转子杆上。 转子制动器和张紧辊通过共用的操作机构如此相互连接,S卩,在打开纺纱装置时 (也就是说,在盖元件摆动离开转子壳体时),张紧辊抵抗紧贴的弹簧元件的作用地自动抬 升离开切向传动带,并且转子制动器被闭合。按照这种方式,纺纱转子被可靠地制动进入静 止状态。
配备有上述操作机构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在实践中被证实是有效的,特别是在与自 动工作的服务机组相关联的情况下,并且在纺织工业中大量使用。然而这样构造的自由端 纺纱装置尤其是由于其用于张紧辊和纺纱转子制动器的操作机构比较复杂,所以制造费用 较高。 德国专利DE-OS 20 50 064还公开了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其既不具有张紧辊也 不具有以可预定方式控制的转子制动器。相应地这种自由端纺纱装置也不具有用于张紧辊 和/或转子制动器的直接操作机构。而且,根据德国专利DE-OS 20 50 064的这种自由端纺 纱装置具有两个相叠设置的壳体,这两个壳体能够在引导杆上导向移动,并且能够通过气 缸或者被定位在工作位置上或者被定位在维护位置上。在此,该气缸将下壳体(在所述下 壳体中一体结合有可由转子壳体盖封闭的转子壳体和带有配套纺纱转子的转子支承装置) 和上壳体(该上壳体具有纤维条开松装置)如此定位在它们的工作位置中,即,自由端纺纱 装置的可旋转的纺纱组件均与沿机器纵向延伸的驱动元件保持相互作用。
如果该气缸被切换至无压力,则两个壳体在引导杆上向下滑动,此时设置在上壳 体内的开松辊的传动辊从配套的切向传动带上脱开,并被放置在固定的制动靴上,在此被 制动进入静止状态。安装在下壳体内的纺纱转子在壳体下降时也与其驱动带脱离接触,并 被放置在制动靴上,该制动靴制动该纺纱转子进入静止状态。 具有在引导杆上引导并可通过气缸定位的两个壳体的这种自由端纺纱装置在其 结构设计方面比较复杂,在实践中未能得以实施。
发明内容
从前述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开发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其不仅制造 廉价而且操作可靠。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自由端转子纺纱装置来解决。 本发明的有利构造方式是从属方面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具有直线引导装置,轴承支架设置在所述直线引导 装置上,盖元件可枢转地铰接在所述轴承支架上,纤维条开松装置一体结合在所述盖元件 中,其中,所述盖元件与用于所述纺纱转子的支承装置通过耦合元件如此连接,即,在打开 所述转子壳体时,用于所述纺纱转子的所述支承装置下降,并且在此激活转子制动器;根据 本发明的这种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构造方式具有简单、功能可靠和廉价的结构,这种结构能 够有利地应用在特别是其工位是半自动化操作的自由端纺纱机械中。也就是说,通过将盖 元件(其通过轴承支架可枢转地安装在直线引导装置上)连接在用于纺纱转子的支承装置 (其可移动地安装在该直线引导装置上)上,并且通过应用设置在该支承装置上的转子制 动器(其在该支承装置下降时被自动操作),能够以简单方式保证,在打开纺纱装置时纺纱 转子被可靠地制动进入静止状态。在此不仅可以取消由这类现有技术公开的气缸,而且也 可以取消用于抬升张紧辊以及触发纺纱转子制动器的、迄今为止常见的复杂的进而昂贵的 操作机构。 在关闭盖元件时,用于纺纱转子的支承装置再次自动抬升进入工作位置,并且在 此转子杆从下方紧贴在环行的切向传动带上。纺纱转子由此被立刻加速至其工作转速,在 这种工作转速下能够可靠 执行开始纺纱过程(Anspi皿prozess)。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规定,通过两个引导杆形成直线 引导装置,这两个引导杆能够通过螺栓等直接固定在自由端纺纱机械的机架上,并且在一 定程度上形成自由端纺纱装置的"脊柱"。如前所述,通过轴承支架不仅将可枢转安装的盖 元件固定在这些引导杆上,而且以可移动并且通过盖元件操作的方式将用于纺纱转子的支 承装置设置在这些弓I导杆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用于纺纱转子的支承装置以能够通过引导套筒沿竖向移 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引导杆上。也就是说,支承装置配备有引导套筒,该引导套筒与引导杆 相应配合,使得支承装置能够无问题地从工作位置移动至维护位置,其中,在所述工作位置 上,纺纱转子的转子杆紧贴在环行的切向传动带上并且以工作转速旋转,在所述维护位置 上,纺纱转子被转子制动器减速至静止状态。 在一个有利构造方式中,至少一个引导杆具有用于支承装置的可调节的端部止挡 (本发明第四方面)。这种端部止挡使得能够以简单方式精确定位支承装置,也就是说,准 确地预定支承装置的维护位置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在第一有利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支承装置具有盘式支承 装置,纺纱转子的转子杆能够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盘式支承装置内的支承楔内。这种盘式 支承装置,特别是与自由端纺纱装置相关地很久以来就被证实是有效的构件,其使得纺纱 转子的转速能够远高于100000min—、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一个另选构造方式中,支承装置配备有所谓直接支承 装置(Direktlager皿g)。借助于用于纺纱转子转子杆的这种直接支承装置虽然不能完全实 现盘式支承装置的极高转速,然而在实践中这种直接支承装置被证实是有效的构件,而且 该直接支承装置还可以比较廉价地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自由端纺纱装置的盖元件通过例如设置在侧向的两个相 同的耦合元件与支承装置连接。通过应用两个优选对称于纺纱转子轴线设置的耦合元件尤 其避免了,该支承装置在其在引导杆上竖向移动时被单侧地施加负荷,"单侧地施加负荷" 会导致迟滞甚至阻塞。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还规定,转子制动器如此安装在 用于纺纱转子的支承装置上,即,在所述支承装置下降时,转子制动器撞击固定的开关元 件,并在此时被致动。这种固定的开关元件是坚固而廉价的开关元件,其具有较长使用寿 命。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此外还规定,所述转子壳体通过柔性的气动管路连接在 负压源上以便供应纺纱负压。通过应用例如廉价的塑料管这样的柔性的气动管路保证了, 转子壳体一方面可沿竖向运动并且能够借助于用于纺纱转子的支承装置被降下,而另一方 面转子壳体在纺纱过程中可靠地连接在负压源上。
以下结合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细节。
图中 图1以侧视图示出在纺纱工作中的本发明自由端纺纱装置,用于纺纱转子的支承 装置定位在纺纱转子的工作位置上,在该工作位置上,纺纱转子的转子杆紧贴环行的切向传动带; 图2示出根据图1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其处于维护位置中,其中盖元件被打开,支 承装置下降并且转子制动器关闭; 图3以前视图示出用于纺纱转子的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具有盘式支承装置和 转子制动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l以侧视图示意出处于工作状态的自由端纺纱装置l。也就是说,纺纱转子4的 纺纱杯32在转子壳体2内高速旋转,转子壳体2被盖元件11封闭,并且通过柔性的气动管 路(例如通过塑料管3)连接在负压源8上,负压源8提供纺纱时所需的负压。
纺纱转子4借助于其转子杆5安装在盘式支承装置6的楔形间隙内,并且在轴向 上由例如永磁轴承这样的止推轴承9支承。通过沿机器纵向设置且环行的切向传动带7驱 动纺纱转子4,切向传送带7在工作状态下从上方紧贴在转子杆5上。盘式支承装置6和止 推轴承9设置在支承装置10上,支承装置10连同转子壳体2 —起以可沿竖向移动的方式 安装在直线引导装置14上,其中,直线引导装置14自身通过螺栓28固定在纺织机械(未 详细示出)的机座17上。 可枢转地安装的盖元件11通过轴承支架19连接在直线引导装置14上,直线引导 装置14优选通过间隔设置的两个引导杆21构成。在此轴承支架19的支点形成盖元件11 的枢转轴12。如已知的那样,纤维条开松装置22 —体结合至盖元件11,纤维条开松装置22 主要包括在开松辊壳体13内旋转的开松辊、纤维条喂给罗拉以及配套的纤维条压紧器16。 如图1所示,在自由端纺纱装置1的工作状态中,由切向传动带15驱动开松辊,开松辊的传 动辊18紧贴切向传动带15,而纤维条喂给罗拉优选由例如步进马达20这样的独立驱动装 置驱动。 此外,能够围绕固定的枢转轴12有限转动的盖元件11通过耦合元件23与用于纺 纱转子4的支承装置10如此连接,即,在打开或者关闭自由端纺纱装置1时(也就是在枢 转盖元件11时),支承装置10在直线引导装置14上沿竖向自动调节。
例如,当断纱之后要清理自由端纺纱装置1、且为此必须打开自由端纺纱装置1之 时(如图2所示),盖元件11围绕枢转轴12沿方向S向下方枢转。在这样打开自由端纺纱 装置1时,开松辊的传动辊18立刻与配套的仍然环行的切向传动带15脱开,并且例如在固 定的开松辊制动器(未示出)上被制动到静止状态,或者该开松辊未被制动地减速至静止 状态。 同时,通过连接在盖元件11上的耦合元件23沿方向R降下支承装置10和固定在 该支承装置10上的转子壳体2。支承装置10的下降运动终结于可调节的端部止挡26处, 通过该端部止挡26能够预先规定支承装置10的维护位置。如图2进一步示出的那样,在 支承装置10这样下降时,纺纱转子4的可旋转地安装在盘式支承装置6内的转子杆5也脱 离纺纱转子4的被构造为切向传动带7的环行驱动设备。此外,在支承装置10下降时,设 置在支承装置10上的转子制动器24(参见图3)撞击固定的开关元件27,由此转子制动器 24被关闭,并且最初高速旋转的纺纱转子4立即被制动进入静止状态。
随后可以轻松地清理纺纱转子,或者需要时也可以更换纺纱转子。在纺纱转子清
6理结束之后,盖元件11围绕枢转轴12折向上方以便关闭自由端纺纱装置l,此时开松辊的 传动辊18再次从上方紧贴在仍然以工作速度环行的切向传动带15上。这样,开松辊被立 刻以工作转速加速。此外,在向上枢转盖元件11时,通过耦合元件23使得可沿竖向移动的 支承装置10向上移动。也就是说,支承装置10以及连接在该支承装置10上的转子壳体2 在直线引导装置14上滑动返回其工作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上,可旋转地安装在盘式支承 装置6上的纺纱转子4借助于其转子杆5从下方紧贴在环行的切向传动带7上,并被立即 加速至工作转速。 这样,自由端纺纱装置l就再次为优选半自动地进行的重新开始纺纱 (Neuanspi騰n)做好了准备。
权利要求
一种具有纺纱转子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在纺纱工作中所述纺纱转子的转杯在能被施以负压的转子壳体内高速旋转,所述转子壳体能够由盖元件封闭,并且所述纺纱转子的支承在转子支承装置内的转子杆能够由能够被驱动的、且沿机器纵向延伸的切向传动带驱动,其中,所述支承装置以能够在直线引导装置上沿竖向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并且能够选择性地或者定位在工作位置上,或者定位在制动位置上,所述自由端纺纱装置的特征在于,轴承支架(19)设置在所述直线引导装置(14)上,所述盖元件(11)可枢转地铰接在所述轴承支架(19)上,纤维条开松装置(22)一体结合在所述盖元件(11)中;并且所述盖元件(11)与用于所述纺纱转子(4)的所述支承装置(10)通过耦合元件(23)如此连接,即,在打开所述转子壳体(2)时,通过所述盖元件(11)的枢转使得用于所述纺纱转子(4)的所述支承装置(10)下降,并且在此激活转子制动器(24)。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引导装置(14)由能够固定在自由端纺纱机械的机座(17)上的两个引导杆(21)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纺纱转子(4)的所述支承装置(10)通过引导套筒(25)以能够沿竖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引导杆(21)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引导杆(21)配备有用于所述支承装置(10)的可调节的端部止挡(26)。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10)具有盘式支承装置(6),所述纺纱转子(4)的所述转子杆(5)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盘式支承装置(6)的支承楔内。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10)配备有所谓的直接支承装置,所述纺纱转子(4)的所述转子杆(5)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直接支承装置中。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元件(11)通过设置在侧向的两个相同的耦合元件(23)与用于所述纺纱转子(4)的所述支承装置(10)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10)具有转子制动器(24),所述转子制动器(24)能够在所述支承装置(10)下降时由固定的开关元件(27)来致动。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壳体(2)通过柔性的气动管路优选通过塑料管(3)连接在负压源(8)上以便提供纺纱负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纺纱转子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在纺纱工作中纺纱转子的转杯在被施以负压的转子壳体内高速旋转,转子壳体能够由盖元件封闭,并且支承在转子支承装置内的纺纱转子转子杆能够由被驱动的、且沿机器纵向延伸的切向传动带驱动,其中,支承装置以可在直线引导装置上沿竖向移动的方式引导并且能够选择性地或者定位在工作位置上,或者定位在制动位置上。本发明规定,轴承支架设置在直线引导装置上,盖元件可枢转地铰接在该轴承支架上,纤维条开松装置一体结合在该盖元件中;并且盖元件与用于纺纱转子的支承装置通过耦合元件如此连接,即,在转子壳体打开时,通过盖元件的枢转使得用于纺纱转子的支承装置被下降,并且在此激活转子制动器。
文档编号D01H4/08GK101736451SQ20091020809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4日
发明者海因茨-格奥尔格·瓦森霍芬 申请人: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