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纬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70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纬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纬传动机构,更具体的是指一种引纬传动轴及大轴承座组 成的传动机构,属于剑杆织机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剑杆织机是现代纺织机械中的一种主要设备,引纬机构是剑杆织机中必不可少的 一个机构,引纬传动机构的传动稳定性好坏直接关系到织物的质量,踏盘剑杆织机的引纬 过程一般如下电机带动三角皮带轮,三角皮带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带动轴齿轮结合件, 轴齿轮结合件带动连杆结合件,连杆结合件带动扇形臂结合件,扇形臂结合件带动传剑箱 组件,传剑箱组件再带动剑杆带及剑杆完成引纬动作。由于该引纬机构零件较多,运动速度 快,力矩大,与轴齿轮结合件相配合的传动轴有时会出现与轴承松动现象,使传动轴与其它 零件的配合不太协调,影响引纬过程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传动效率高的引纬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引纬传动机构,包括一只传动轴,一只大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在大轴承座的 轴承腔内安装有一只轴承,涨套套装于轴承内与轴承相紧配,紧套套装于涨套内与涨套相 紧配,传动轴套装于紧套内与紧套相紧配,轴承座盖固装于大轴承座上。进一步的设置如下在紧套上设有一开口,紧套通过其上的开口在传动轴作用下 涨紧于涨套中,在涨套上设有一开口,涨套通过其上的开口在紧套作用下涨紧于轴承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增加引纬机构的稳定性,提高织机织 物的产品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剖视图。实用新型内容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引纬传动机构,一只传动轴1,一只大轴承座2,大 轴承座2上具有数个螺孔2A及轴承腔2B,一只轴承3,一只涨套4,涨套4上有一开口 4A及 数个螺孔4B,一只紧套5,紧套5上有一开口 5A及数个通孔5B,一只轴承座盖6,轴承座盖6 上具有数个通孔6A,其中轴承3设置于大轴承座2上的轴承腔2B中,涨套4设置于轴承3 上,紧套5设置于涨套4中,轴1设置于紧套5上的轴孔中,螺钉通过紧套5上的通孔5B与 涨套4上的螺孔4B固定,轴承座盖6用螺钉通过6A通孔与大轴承座2上的螺孔2A固接。如图2所示,由于涨套4上具有开口 4A,涨套4具有一定的弹性,涨套4内径在外
3力作用下可沿4A槽变形;紧套5上具有开口 5A,紧套5具有一定的弹性,紧套5外径在外 力作用下可沿5A槽变形;此时,轴承3处于大轴承座2的轴承腔中,涨套4处于轴承3的内 孔中,紧套5上的小圆端部位处于涨套4的轴孔中,传动轴1处于紧套5的轴孔中,本实用 新型人在设计轴1外径与紧套5轴孔时设定为紧配合,在设计紧套5的外径与涨套4的内 径时设定为紧配合,故当传动轴1设置于紧套5的轴孔的过程中,把紧套5的内径涨紧,使 紧套5的外径沿5A开口变形,接着也使得涨套4沿4A开口变形,使涨套4的外径涨紧轴承 3的内径,当传动轴1设置于紧套5的内径后,紧套5小圆端的内径紧握传动轴1,紧套5小 圆端的外径涨紧涨套4的内径,涨套4的外径涨紧轴承的内径,数颗螺钉通过紧套5上的通 孔与涨套4上的螺孔配合,数颗螺钉通过轴承座盖6上的通孔与大轴承座2上的螺孔配合, 使轴承3不会逃脱,这样,在与传动轴1相连的齿轮结合件带动下,该机构上的传动轴1、紧 套5、涨套4及轴承3连成一个整体转动,稳定地带动连杆结合件、扇形臂结合件、传剑箱组 件、剑杆带及剑杆头,高质量地完成引纬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增加引纬机构的稳定性,提高织机织 物的产品质量。
权利要求一种引纬传动机构,包括一只传动轴,一只大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在大轴承座的轴承腔内安装有一只轴承,涨套套装于轴承内与轴承相紧配,紧套套装于涨套内与涨套相紧配,传动轴套装于紧套内与紧套相紧配,轴承座盖固装于大轴承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纬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紧套上设有一开口,紧套 通过其上的开口在传动轴作用下涨紧于涨套中,在涨套上设有一开口,涨套通过其上的开 口在紧套作用下涨紧于轴承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纬传动机构,更具体的是指一种引纬传动轴及大轴承座组成的传动机构,属于剑杆织机技术领域。包括一只传动轴,一只大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在大轴承座的轴承腔内安装有一只轴承,涨套套装于轴承内与轴承相紧配,紧套套装于涨套内与涨套相紧配,传动轴套装于紧套内与紧套相紧配,轴承座盖固装于大轴承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紧套上设有一开口,紧套通过其上的开口在传动轴作用下涨紧于涨套中,在涨套上设有一开口,涨套通过其上的开口在紧套作用下涨紧于轴承中。从而使传动轴、紧套、涨套及轴承连成一个整体转动,稳定地带动连杆结合件、扇形臂结合件、传剑箱组件、剑杆带及剑杆头,高质量地完成引纬动作。
文档编号D03D47/27GK201746648SQ201020254018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3日
发明者何四土, 唐彪, 沈红良, 钱福海 申请人:钱福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