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16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升降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粗纱机,特别涉及粗纱机下龙筋部分使用的升降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粗纱机下龙筋部分使用的升降平衡装置,大都采用配重铁块,通过装 在同一个轴上的两个大小轮改变力矩,铁块通过链条或者皮带绕在大轮上,小轮通过链条 或者皮带连接一杠杆,杠杆的一端托着下龙筋,另一端压在可回转的压轮下。这种升降平衡 装置不仅占据空间较大,又对下龙筋的位置产生严格限定,使下龙筋不能移位脱离,不利于 提升粗纱机的自动化设计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粗纱机中下龙筋升降平衡装置所存在的上 述技术缺陷,提供下龙筋升降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升降平衡装置。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升降平衡装置,包括一平衡轴,平衡轴横向贯穿于粗纱机的车头支架与车尾支架之间,平衡轴通过轴 承分别与车头支架与车尾支架联接;至少一只圆形吊带轮以及与圆形吊带轮数量相同、一一对应的吊带,圆形吊带轮 固定在上述平衡轴上,与圆形吊带轮对应的一条吊带卷绕在该圆形吊带轮上,该吊带的自 由端吊拉在一根能携带粗纱机下龙筋升降的下龙筋升降齿条上;至少一只椭圆形拉带轮以及与椭圆形拉带轮数量相同、一一对应的拉带,椭圆形 拉带轮固定在上述平衡轴上,与椭圆形拉带轮对应的一条拉带卷绕在该椭圆形拉带轮上, 该拉带的自由端吊拉在一根拉簧的上拉头上,该拉簧的下拉头铰接在粗纱机的下部或底部 机架上。上述椭圆形拉带轮,在下龙筋升降齿条上升到最高点时椭圆形拉带轮的力臂最 大,在下龙筋升降齿条下降到最低点时椭圆形拉带轮的力臂最小。上述圆形吊带轮的数量优选与下龙筋升降齿条的数量相同,圆形吊带轮与下龙筋 升降齿条一一对应布置。[0011 ] 上述椭圆形拉带轮为两只以上,均衡地布置在平衡轴上。上述圆形吊带轮由一半开槽式的吊带轮主体与挡带板组成,挡带板与吊带轮主体 之间在轴向上采取可拆分式联接结构,挡带板与吊带轮主体联接组合后在轮面上形成圆周 向的吊带卷绕带体的容纳槽;上述椭圆形拉带轮由一半开槽式的拉带轮主体与挡带板组 成,挡带板与拉带轮主体之间在轴向上采取可拆分式联接结构,挡带板与拉带轮主体联接 组合后在轮面上形成圆周向的拉带卷绕带体的容纳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圆形吊带轮上的卷绕吊带在下龙筋升降过程中吊拉下龙筋升降齿条,此时,同轴的椭圆形拉带轮也随之产生相应的响应,并通过卷绕在其上的拉带吊拉 拉簧伸张或收缩。比如下龙筋升降齿条下降时拉簧被逐渐拉张将下龙筋的势能转为拉簧的 势能,下龙筋升降齿条上升时,拉簧得以逐渐收缩,将拉簧的势能在转化为下龙筋的势能。 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好地实现下龙筋升降过程中的升降平衡;同时,本实用新型不妨碍下龙 筋的移位脱离设计,有利于提升粗纱机的自动化设计水平。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为一种侧视结构。图2为
图1方式的右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
图1与图2,下面以粗纱机中下龙筋10采取前、后两根下龙筋升降齿条携带其 上下运行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除下述叙述技术内容中的相应技术内容外,其他有 关技术内容均可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实现。上述
图1与图2仅示出了本升降平衡装置的一部分,即对应两根下龙筋升降齿条 中一根之情形,另一部份与前述部分基本相同,下面以前述部分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 述一种升降平衡装置,一平衡轴1横向贯穿于粗纱机的车头支架与车尾支架2之间, 平衡轴1通过轴承3分别与车头支架与车尾支架联接。一圆形吊带轮4固定在上述平衡轴 1的后轴段上,与圆形吊带轮4对应的一条吊带5卷绕在该圆形吊带轮上,该吊带5的自由 端吊拉在一根下龙筋升降齿条6上。一只椭圆形拉带轮7也固定在上述平衡轴1的后轴段 上,椭圆形拉带轮7对应的一条拉带8卷绕在该椭圆形拉带轮上,该拉带8的自由端吊拉在 一根拉簧9的上拉头上,该拉簧9的下拉头铰接在粗纱机的下部或底部机架上,以及其他适 宜部位,如铰接车尾支架2的下部;上述椭圆形拉带轮7,在下龙筋升降齿条上升到最高点 时椭圆形拉带轮的力臂最大,在下龙筋升降齿条下降到下最低点时椭圆形拉带轮的力臂最 小。上述圆形吊带轮4的优选方式为其由一半开槽式的吊带轮主体401与挡带板402组 成,挡带板402与吊带轮主体401之间在轴向上采取可拆分式联接结构,挡带板402与吊带 轮主体401联接组合后在轮面上形成圆周向的吊带卷绕带体的容纳槽。上述椭圆形拉带轮 7的优选方式为其由一半开槽式的拉带轮主体701与挡带板702组成,挡带板702与拉带 轮主体701之间在轴向上采取可拆分式联接结构,挡带板702与拉带轮主体701联接组合 后在轮面上形成圆周向的拉带卷绕带体的容纳槽。本升降平衡装置的另一部分也包括一只 圆形吊带轮与一只椭圆形拉带轮,圆形吊带轮与椭圆形拉带轮固定在上述平衡轴1的前轴 段上。除上述实施方式外,在应用于小型粗纱机上,本实用新型升降平衡装置中也可仅 有一只圆形吊带轮与一只椭圆形拉带轮。除上述实施方式外,在应用于大型粗纱机上,本实用新型升降平衡装置中也可以 有三只以上的圆形吊带轮与三只以上的椭圆形拉带轮。除上述实施方式外,诸如可以采取圆形吊带轮的数量与椭圆形拉带轮的数量不相同的方式;可以采取圆形吊带轮数量少于其所在粗纱机中下龙筋升降齿条数量的方式, 位置也可以选择与其中某些下龙筋升降齿条一一对应布置;椭圆形拉带轮的数量也可少于 圆形吊带轮的数量,也可以灵活地布置在平衡轴上。
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平衡装置,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平衡轴,平衡轴横向贯穿于粗纱机的车头支架与车尾支架之间,平衡轴通过轴承分 别与车头支架与车尾支架联接;至少一只圆形吊带轮以及与圆形吊带轮数量相同、一一对应的吊带,圆形吊带轮固定 在上述平衡轴上,与圆形吊带轮对应的一条吊带卷绕在该圆形吊带轮上,该吊带的自由端 吊拉在一根能携带粗纱机下龙筋升降的下龙筋升降齿条上;至少一只椭圆形拉带轮以及与椭圆形拉带轮数量相同、一一对应的拉带,椭圆形拉带 轮固定在上述平衡轴上,与椭圆形拉带轮对应的一条拉带卷绕在该椭圆形拉带轮上,该拉 带的自由端吊拉在一根拉簧的上拉头上,该拉簧的下拉头铰接在粗纱机的下部或底部机架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吊带轮的数量与所在 粗纱机中下龙筋的下龙筋升降齿条的数量相同,圆形吊带轮与下龙筋升降齿条一一对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形拉带轮为两只以上, 均衡地布置在平衡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吊带轮由一半开槽式 的吊带轮主体与挡带板组成,挡带板与吊带轮主体之间在轴向上采取可拆分式联接结构, 挡带板与吊带轮主体联接组合后在轮面上形成圆周向的吊带卷绕带体的容纳槽;所述椭圆 形拉带轮由一半开槽式的拉带轮主体与挡带板组成,挡带板与拉带轮主体之间在轴向上采 取可拆分式联接结构,挡带板与拉带轮主体联接组合后在轮面上形成圆周向的拉带卷绕带 体的容纳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升降平衡装置,包括一平衡轴,平衡轴横向贯穿于粗纱机的车头支架与车尾支架之间;至少一只圆形吊带轮以及与圆形吊带轮数量相同的吊带,圆形吊带轮固定在平衡轴上,一条吊带卷绕在一只圆形吊带轮上,其自由端吊拉在一根下龙筋升降齿条上;至少一只椭圆形拉带轮以及与椭圆形拉带轮数量相同的拉带,椭圆形拉带轮固定在平衡轴上,一条拉带卷绕在一只椭圆形拉带轮上,其自由端吊拉在一根拉簧的上拉头上,该拉簧的下拉头铰接在粗纱机的机架上。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好地实现下龙筋升降过程中的升降平衡;同时,又不妨碍下龙筋的移位脱离设计,有利于提升粗纱机的自动化设计水平。
文档编号D01H7/40GK201826067SQ20102028180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5日
发明者丁波, 于茜茜, 刘敬龙, 尹怀秀, 崔桂华, 李建霞, 王森栋, 王燕 申请人: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