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筒式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81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筒式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筒式干衣机。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筒式家用干衣机,下面对它的描述只是举例性的,且不失一般性。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当今的转筒式家用干衣机包括大体上平行六面体形的箱形外壳,其被构造成用于放置在地面上;大体上圆柱形的转筒,其被构造成用于容纳待干燥衣物,并且以可轴向旋转的方式容纳于壳体内以围绕其水平取向的纵轴线旋转,并且直接面向在壳体前壁上形成的衣物装入/取出开口 ;与壳体前壁铰接以旋转至或离开关闭位置的门,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上,门完全抵靠壳体前壁以封闭衣物装入/取出开口,并且气密转筒;以及电动马达组件,其被构造成用于驱动转筒在壳体内围绕其纵轴线旋转。上述类型的家用干衣机还设有开路或闭路的热空气产生器,其被构造成使具有低水分含量的热空气流在转筒内循环,并且流过转筒,从筒内衣物上方经过以快速干燥衣物;以及电子中控单元,其控制马达组件和热空气产生器以执行存储在相同中控单元中的用户可选的干燥循环之一。在当前市场上的大多数转筒式家用干衣机中,转筒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的套筒形结构,并且包括大体上圆柱形的刚性管状体,所述管状体被构造成用于在与衣物装入/取出开口对齐的设备壳体内部水平放地置在多个水平取向的支撑辊上,所述支撑辊位于管状体的两个轴向端处且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固定至设备壳体,以允许管状体围绕其水平取向的纵轴线自由旋转。管状体的前缘包围衣物装入/取出开口,并且以气密和可轴向旋转的方式连接至设备壳体的前壁;而管状体的后缘抵靠设备壳体的后壁,并且以气密和可轴向旋转的方式直接连接至所述后壁。具体地,为避免空气从管状体的两个轴向端泄漏,在管状体的前缘与壳体前壁之间插入第一环形密封垫圈,在管状体的后缘与设备壳体的后壁之间插入第二环形密封垫圈。热空气通过贯穿开口被引入管状体,其中所述贯穿开口形成于设备壳体的后壁上,并且通过设置于设备壳体背面上的空气管道连接热空气产生器的出口。该空气导管接着被保护背板覆盖,其中保护背板牢固地固定至设备壳体的后壁。第2005/013^03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开了具有这种特定结构的转筒式家用干衣机。尽管转筒的这种套筒式结构允许成本有效地生产干衣机,但在家用设备的现场维护过程中会导致很多问题。事实上,检查转筒式干衣机的后部是相对困难和漫长的,因为一些元件被牢固地固定至设备壳体的后壁,必须将它们移除才能接触到转筒的背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简化当前转筒式家用干衣机的结构,从而简化现场维护和消除其它缺点。按照上述目标,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筒式干衣机,其包括外壳;筒,其被构造成用于容纳待干燥的衣物,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壳体内部;以及热空气产生器,其被构造成使热空气流循环通过所述转筒;该外壳接着包括-下支撑底部或底座,其被构造成用于放置在地面上;以及-箱形上部机壳,其被构造成用于刚性地放置在下支撑底部或底座上,以及用于容纳套筒形转筒;筒包括大体上圆柱形的刚性管状体,管状体伸入位于支撑底部或底座正上方的箱形上部机壳,管状体的前缘可旋转地连接至上部机壳的前隔壁,管状体的后缘可旋转地连接至上部机壳的后壁,并且放置在多个前部和后部支撑辊上;该转筒式干衣机的特征在于 上部机壳的后壁设有水槽形隆起或凹部,水槽形隆起或凹部伸出机壳的外部,并大致位于刚性管状体后缘的中部,并且设有贯穿开口 ;且特征在于,上部机壳还包括大体上圆形盆状盖或罩,大体上圆形盆状盖或罩固定至与管状体大体上同轴的机壳的后壁的内表面,并且在尺寸/形状上被设计成完全覆盖和封闭机壳的后壁上的朝外突出的隆起或凹部,从而在所述后壁上形成腔,所述腔与转筒内部连通,并且还通过形成于朝外突出的隆起或凹部上的所述贯穿开口与热空气产生器连通。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下支撑底部或底座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位于上部机壳的后壁下方,并且被构造成用于将气流引出下支撑底部或底座;上部机壳还包括大体上盆状的半壳,半壳固定至上部机壳的后壁的外表面以与机壳的后壁一同形成连接导管,连接导管将从排气口出来的去湿的气流直接引入所述贯穿开口。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热空气产生器为闭路的热空气产生器,其包括-空气再循环管道,其两端在转筒的相对的两侧上连接至转筒;-空气循环装置,其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设置,并且被构造成在空气再循环管道内部产生气流,所述气流流过转筒,并且从筒内衣物上方经过;-空气冷却装置,其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设置,并且被构造成快速冷却来自转筒的潮湿空气,从而导致气流内的多余水分的冷凝;以及-空气加热装置,其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设置且位于空气冷却装置下游,并且被构造成用于快速加热来自空气冷却装置且被弓I回转筒的去湿气流;热空气产生器的至少空气冷却装置被装在下支撑底部或底座内。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所述热空气产生器的空气加热装置替代地设在由盆形半壳和机壳的后壁形成的连接导管内,或者设在下支撑底部或底座内。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热空气产生器的空气加热装置包括电阻器,其稳定地位于由盆形半壳和上部机壳的后壁形成的连接导管内。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至少后部支撑辊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固定至支撑底部或底座,使得后壁不受用于筒的支撑辊的影响。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上部机壳包括第一圆形密封垫圈,其被设置在管状体的前缘和机壳的前壁之间;以及第二圆形密封垫圈,其被设置在管状体的后缘和机壳的后壁之间。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上部机壳还包括圆形垫圈支撑轴环,圆形垫圈支撑轴环具有比管状体的后缘大的标称直径,并且固定至盆形盖或罩的周边和/或机壳的后壁上, 并与所述管状体同轴;第二圆形密封垫圈被强制配合入垫圈支撑轴环中,以便永久地抵靠盆形盖或罩的周边而不间断地整个围绕盆形盖或罩的周围。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朝外突起的水槽形隆起或凹部大体上为圆形,具有比管状体后缘的外径小的外径,并且伸出上部机壳的外部,同时保持与管状体的纵轴线大体上同轴。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盆形盖或罩固定至上部机壳的后壁上,其中盆形盖或罩的凹面直接面向机壳的后壁上的向外突出的隆起或凹部的底部,从而在所述后壁上形成大体上透镜状的腔。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盆形盖或罩以大体上气密的方式牢固地固定至上部机壳的后壁上。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环形密封垫圈被设置在盆形盖或罩与上部机壳的后壁之间。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至少盆形盖或罩的一部分被合适地穿孔或至少可透气 (即,能够以任何方式透气),以允许热空气流入或流出转筒。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盆形盖或罩的底部的中部设有大体上杯状的相反取向的隆起或凹部,该相反取向的隆起或凹部朝向上部机壳的后壁上的朝外突起的隆起或凹部的底部而突起。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盆形盖或罩的周边通过折缝和/或无钉连接 (clinching)和/或铆接和/或点焊或类似方式固定至上部机壳的后壁。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通过折缝和/或无钉连接和/或铆接和/或点焊或类似方式,圆形垫圈支撑轴环固定至盆形盖或罩的周边,和/或固定至上部壳体的后壁。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圆形垫圈支撑轴环与盆形盖或罩一体形成。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第二圆形密封垫圈包括适于被强制配合入圆形垫圈支撑轴环中的橡胶或其它弹性体聚合物制成的整体式环圈。此外且优选但非必要地,盆形盖或罩和/或圆形垫圈支撑轴环由金属材料制成。


现在参考附图以举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教导的转筒式家用干衣机的轴测图,其中出于清晰的缘故,一些部件被除去;-图2示出了图1的转筒式家用干衣机的剖视图,其中出于清晰的缘故,一些部件被除去;-图3示出了图2的转筒式家用干衣机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其中一些部件为剖面形式,一些部件出于清晰的缘故被除去;-图4示出了图1的转筒式家用干衣机的内部的轴测图,其中出于清晰的缘故,一些部件被除去;
-图5示出了图1的转筒式家用干衣机的部分分解的轴测图,其中出于清晰的缘故,一些部件被除去;-图6示出了图1的转筒式家用干衣机的后壁的部分分解的轴测图,其中出于清晰的缘故,一些部件被除去;而图7示出了图1的转筒式家用干衣机的后壁的前视图,其中出于清晰的缘故,一些部件被除去。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和2,附图标号1整体指示转筒式家用干衣机,其包括构造成用于放置在地面上的箱形外壳2,其优选但非必须地是平行六面体形;大体上圆柱形的套筒形转筒 3,其被构造成用于容纳待干燥的衣物,并且以可轴向旋转的方式固定至外壳2内部,并直接朝向在壳体2的前壁上形成的用于衣物装入/取出的贯穿开口 2a ;以及舷窗式门4,其与壳体2的前壁铰接以围绕(优选但非必须)竖直取向的基准轴线旋转至和离开关闭位置, 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上,门4完全抵靠前壁以封闭衣物装入/取出开口加,并且气密地密封转筒3。在壳体2内,转筒式家用干衣机1另外包括电动马达组件(未示出),其被构造成用于根据命令使转筒3围绕其纵轴线旋转;开路或闭路的热空气产生器6,其被构造成根据命令使具有低水分含量的热空气流循环通过转筒3,并且在置于筒3内的衣物上方经过, 使其快速干燥;以及电子中控单元7,其控制电动马达组件和热空气产生器6以根据命令执行用户可选的各干燥循环之一,所述干燥循环(优选但非必须)存储在同一中控单元中。优选地,参见图2,热空气产生器6为闭路的热空气产生器,其被构造成用于逐渐将空气抽离转筒3 ;冷却来自转筒3的空气,以提取和保持从转筒3抽出的空气中的多余水分;将去湿的空气加热至预定温度,通常要高于来自转筒3的空气的温度;以及将经加热和去湿的空气送回到转筒3中,空气在转筒3中从筒内衣物上方经过以使其快速干燥。换言之,热空气产生器6提供对在转筒3内循环的空气的持续去湿和加热以快速干燥筒内衣物,并且大致包括-空气再循环管道8,其两端在转筒3的两侧上与转筒3连接;-电动离心风扇9或其它类型的空气循环泵,其沿着再循环管道8设置以在再循环管道8内部生成气流f,其中气流f流过转筒3,并且经过筒3内的衣物上方;-空气冷却装置10,其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8设置且位于(优选但非必须)离心风扇9下游,并且被构造成快速冷却来自转筒3的潮湿空气,从而引起气流f内的多余水分发生冷凝;以及-空气加热装置11,其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8设置且位于空气冷却装置10下游, 并且被构造成用于快速加热来自空气冷却装置10且被引回转筒3的去湿气流f,从而将引回到转筒3中的气流f加热至(优选但非必须)高于或等于流出转筒3的潮湿空气的温度。参见图1-5,外壳2具体包括大体上平行六面体形的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其被构造成用于放置在地面上,并且可选地用于容纳热空气产生器6的一部分;以及大体上平行六面体形的箱形上部机壳13,其被构造成用于刚性且不可移动地放置在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上,并且用于容纳套筒形转筒3。
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 (优选但非必须)被构造成用于容纳热空气产生器6的空气再循环管道8的中间部分、空气冷却装置10和离心风扇9。转筒3在箱形机壳13内延伸,位于支撑底部或底座12的正上方,并且包括大体上圆柱形的刚性管状体3,管状体3与大体上水平取向的纵轴线L同轴地延伸,并且放置在多个大体上水平取向的前部和后部支撑辊14上,这些辊14位于管状体3的两个轴向端处以允许管状体3围绕纵轴线L在箱形机壳13内部自由旋转。优选地,后部支撑辊14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直接固定至支撑底部或底座12的顶部上,即各个后部辊14的轴直接连接至支撑底部或底座12,因此后壁16不受用于筒的支撑辊的影响。优选地,前部支撑辊14也直接固定至支撑底部或底座12的顶部上。在所示实例中,管状体3(优选但非必须)由金属材料(诸如不锈钢)制成。参见图1、2、4和5,壳体2的衣物装入/取出开口加因此形成在机壳13的前壁 15上,管状体3的前缘3a以大体上气密和可轴向旋转的方式与机壳13的前壁15连接,从而包围衣物装入/取出开口加;而管状体3的后缘北以大体上气密和可轴向旋转的方式与机壳13的后壁16连接。热空气产生器6被构造成由后者产生的热空气流(优选但非必须)通过由管状体 3的后缘北限定的嘴部进入转筒3,并且通过由前缘3a限定的嘴部离开转筒3。参见图2,管状体3的前缘3a (优选但非必须)以气密的方式和可轴向旋转的方式与隔壁连接,所述隔壁在所示实例中可包括大体上漏斗状元件17,所述元件17刚性固定至机壳13的前壁15,位于支撑底部或底座12正上方并且位于前壁15和管状体3之间,并且设有与机壳13的前壁15上的衣物装入/取出开口加对齐的漏斗状的中部贯穿开口。该漏斗状元件17还设有大体上竖直取向的内部导管17a,其从元件17的漏斗状的中部贯穿开口延伸至位于正下方的支撑底部或底座12,以使管状体3的前缘3a直接连通热空气产生器 6的离心风扇9的抽吸部。换言之,内部导管17a被构造成将潮湿空气引出管状体3,并且引向离心风扇9的抽吸部,从而构成空气再循环管道8的第一部分。相反地,管状体3的后缘北以气密和可轴向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机壳13的后壁16, 并且由热空气产生器6产生的热空气流通过形成于后壁16上的贯穿开口到达后缘北。参见图2和3,上部机壳13还设有两个圆形密封垫圈18和19,其位于管状体3的两个轴向端上以避免空气从轴向端泄漏。圆形密封垫圈18被插到管状体3的前缘3a和漏斗状元件17之间,与管状体3同轴,并且大体上与管状体3的前缘3a的标称直径相同。圆形密封垫圈19接着被设在管状体3的后缘北和机壳13的后壁16之间,与管状体3同轴, 并且大体上与管状体3的后缘北的标称直径相同。在所示实例中,具体地,圆形密封垫圈18 (优选但非必须)固定地凹入到圆形凹槽中,所述凹槽形成在漏斗状元件17的主体上以直接面对转筒3的前缘3a且与之同轴;而圆形密封垫圈19牢固地固定至机壳13的后壁16上。关于箱形上部机壳13,参见图2-7,机壳13的后壁16设有槽状隆起或凹部16a,其朝向机壳13外侧突出,同时保持大致位于管状体3的后缘北的中部。此外,槽状隆起或凹部16a大致在底部上具有贯穿开口 16b,其面向位于正下方的支撑底部或底座12。优选地,槽状隆起或凹部16a的底部上的贯穿开口 16b与朝外突出的排气口 1 对齐,所述排气口 1 构成在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内延伸的空气再循环管道8的中间部分的末端。优选地,朝外突出的排气口 1 从正下方的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突出,并且超过机壳13的后壁16的下边缘。换言之,排气口 1 构成空气再循环管道8的中间部分的末端,并且它被构造成用于引导至少穿过热空气产生器6的空气冷却装置10之后沿空气再循环管道8的中间部分流动的去湿气流f离开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在所示实例中,具体地,朝外突出的槽状隆起或凹部16a (优选但非必须)大体上为圆形,具有比密封垫圈19和后缘北的外径小的外径,并且朝机壳13外侧突出,同时保持与管状体3的纵轴线L大体上同轴,以便位于圆形密封垫圈19和后缘北的周界内。参见图2、3、5和7,箱形上部机壳13还包括大体上圆形、碟形或盆形的盖或罩 20,其牢固地固定至与管状体3的纵轴线L大体上同轴的机壳13的后壁16的内面,并且在尺寸/形状上被设计成完全覆盖和封闭后壁16的朝外突出的隆起或凹部16a,从而形成引向转筒3的热空气的空气管道或通道;并且优选地,圆形垫圈支撑轴环21具有比后缘北大的标称直径,并且牢固地固定至盆形盖或罩20的周边和/或机壳13的后壁16上,从而与管状体3的纵轴线L同轴。优选但非必须地,盆形盖或罩20及垫圈支撑轴环21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盆形盖或罩20以大体上气密的方式牢固地固定至机壳13的后壁16上, 其中盆形盖或罩的凹面直接面向后壁16的向外突出的隆起或凹部16a的底部,从而在机壳的后壁16上形成大体上透镜状的腔,所述腔适于接收来自热空气产生器6的热空气;而盆形盖或罩20的底部20b的至少一部分被合适地穿孔或者至少可透气,以允许热空气流入转筒3,反之亦然。圆形密封垫圈19被强制配合入垫圈支撑轴环21中,且其形状适于永久地抵靠盆形盖或罩20的周边而不间断地整个围绕盆形盖或罩的周围,以避免空气从管状体3的后缘 3b与盆形盖或罩20之间的间隙泄漏。另外,圆形密封垫圈19还可以形成为占据由垫圈支撑轴环21和盆形盖或罩20限定的环形凹槽的体积。换言之,可选地,圆形密封垫圈19还可以被强制配合入盆形盖或罩 20的圆柱形侧壁上。在所示实例中,具体地,圆形密封垫圈19 (优选但非必须)包括适于被强制配合入圆形垫圈支撑轴环21中的橡胶或其它弹性体聚合物制成的整体式环圈19。可选地,环圈 19也可以具有中空结构,特别是在由橡胶或其它弹性体聚合物制成时。参见图3和7,在所示实例中,此外,盆形盖或罩20的周边(优选但非必须)通过折缝和/或无钉连接和/或铆接和/或点焊或类似方式永久地固定至机壳13的后壁16上; 环形密封垫圈22 (优选但非必须)被设置在盆形盖或罩20与机壳13的后壁16之间,以避免空气不希望地从形成在后壁16上的大体上透镜形的腔泄漏。显然,密封垫圈22包围后壁16上的朝外突起的隆起或凹部16a的入口或嘴部。此外,参见图2、3和6,在所示实例中,盆形盖或罩20的底部20b的中部(优选但非必须)设有大体上圆形杯状的相反取向的隆起或凹部20a,其朝向后壁16的朝外突起的隆起或凹部16a的底部突起,以局部减少形成于后壁16上的透镜状腔的厚度,并且使转筒 3的内部体积最大化。因此,盆形盖或罩20具有突入转筒3内部的大体上U形的周边环形部分,以及大体上杯状的中部,所述中部伸出转筒3,并且突入后壁16的朝外突起的隆起或凹部16a内。盆形盖或罩20的穿孔区域(优选但非必须)位于所述相反取向的隆起或凹部20a 的底部上。关于圆形垫圈支撑轴环21,参见图3、4、6和7,垫圈支撑轴环21的后缘(即轴环 21的面向后壁16的边缘)设有一个或多个径向向外突起的翼部或凸缘,它们被构造成通过折缝和/或无钉连接和/或铆接和/或点焊或类似方式永久地固定至盆形盖或罩20的周边上,和/或可选地还永久地固定至机壳13的后壁16上,从而将垫圈支撑轴环21牢固地固定至盆形盖或罩20的周边上,同时保持与管状体3的纵轴线L同轴。参见图2、5和6,箱形上部机壳13还包括大体上盆形的半壳23,其倒置地刚性固定至后壁16的外表面上,位于水槽形隆起或凹部16a的底部上的贯穿开口 16b正上方以及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上的排气口 1 上方,从而与机壳13的后壁16 —同形成连接导管, 所述连接导管使开口 16b直接连通排气口 12a,以便将穿过容纳于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中的空气冷却装置10之后沿空气再循环管道8的中间部分流动的去湿气流f直接引入开口 16b。由盆形半壳23和后壁16形成的连接导管是空气再循环管道8的一部分。由盆形盖或罩20和机壳的后壁16上的朝外突起的隆起或凹部16a形成的大体上透镜状腔因此通过形成于朝外突起的隆起或凹部16a的底部上的贯穿开口 16b与热空气产生器6连通。与盆形盖或罩20及垫圈支撑轴环21 —样,盆形半壳23 (优选但非必须)由金属材料制成。参见图2和5,根据安装到转筒式家用干衣机1中的热空气产生器的类型,由盆形半壳23和机壳13的后壁16形成的空气管道的内部可以被用于稳定地容纳热空气产生器 6的空气加热装置11。在热空气产生器6的第一实施例中,空气冷却装置10包括空气/空气热交换器 10,其完全装入或凹入壳体2的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中,并且被构造成使得来自转筒3的潮湿气流f和来自壳体2外侧的冷气流能够在不相互混合的情况下同时流过它,从而允许来自壳体2外侧的冷气流快速冷却来自转筒3的潮湿气流f,以引起气流f内部的多余水分发生冷凝;而空气加热装置11包括电力空气加热器11,即电阻器11,其稳定地位于由盆形半壳23和机壳13的后壁16形成的空气管道的内部。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从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突起的排气口 1 被构造成用于将由热空气产生器6的空气/空气热交换器10产生的经冷却和去湿的气流f引出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显然,电阻器11被构造成用于快速加热通过排气口 1 离开壳体2的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且被引向后壁16的水槽形隆起或凹部16a的底部上的贯穿开口 16b的去湿气流 f,使得返回转筒3的气流f被快速加热至(优选但非必须)高于或等于从相同转筒3流出的潮湿空气温度的温度。在热空气产生器6的第二实施例中,空气冷却装置10包括传统热泵设备的第一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0,而空气加热装置11包括相同热泵设备的第二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1。这两个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0和11 (优选但非必须)与同一热泵设备的电动制冷剂压缩设备和制冷剂膨胀设备一同完全装入或凹入壳体2的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第一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0被构造成使得来自转筒3的气流f和引入制冷剂压缩设备的抽吸部的低压低温制冷剂可以同时流过它,从而允许其温度低于气流f的制冷剂从气流f处吸收热量,引起气流f中的多余水分发生冷凝。第二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1被构造成使得引回到转筒3中的气流f和来自制冷器压缩设备的释放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能够同时流过它,从而允许温度高于气流f的制冷剂向气流f释放热量,从而快速将气流f加热至比离开热交换器13的气流f的温度高的温度,并且还优选但非必须地加热至高于或等于离开转筒3的气流f的温度的温度。因此,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由盆形半壳23和机壳13的后壁16形成的空气管道内部未容纳任何部件,并且从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突起的排气口 1 被构造成用于将由第一和第二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0和11共同产生的经加热且去湿的气流f引出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从上述描述中能够清楚地推断出转筒式家用干衣机1的一般操作,因此无需作更多解释。与箱形外壳2的这种特定结构相关的优点非常多。其中第一点是,只要移除机壳 13的后壁16即可允许接触转筒3的整个背部,而无需拆卸壳体2的其它部件,从而大大简化该家用设备的现场维护。此外,机壳13的后壁16的拆卸实际上能快速完成,因为能够在让所有部件附连在后壁16上的同时将后壁16拆除。显然,可以对在此描述的转筒式家用干衣机1作出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在未示出的不同实施例中,支撑管状体3的前端的水平取向的前部支撑辊 14可以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直接固定至机壳13的前壁15,而支撑管状体3的后端的水平取向的后部支撑辊14保持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直接固定至支撑底部或底座12的顶部。在未示出的其它不同实施例中,圆形垫圈支撑轴环21可以与盆形盖或罩20 —体形成,以进一步加速转筒式家用干衣机1的组装。显然,圆形密封垫圈19仍然是先被强制配合入垫圈支撑轴环21中,然后再将与轴环21 —体的盆形盖或罩20机械地固定至机壳13 的后壁16上。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筒式干衣机(1),其包括 外壳⑵;筒(3),其被构造成用于容纳待干燥的衣物,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壳体O)内部;以及热空气产生器(6),其被构造成使热空气流循环通过所述转筒(3);该外壳( 进而包括-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其被构造成用于放置在地面上;以及 -箱形上部机壳(13),其被构造成用于刚性地放置在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 上,并且用于容纳套筒形转筒(3);筒(3)包括大体上圆柱形的刚性管状体(3),管状体在位于支撑底部或底座(1 正上方的箱形上部机壳(13)内延伸,管状体的前缘(3a)可旋转地连接至上部机壳(1 的前隔壁,管状体的后缘(3b)可旋转地连接至上部机壳(1 的后壁(16),并且放置在多个前部支撑辊和后部支撑辊(14)上;该转筒式干衣机(1)的特征在于上部机壳(13)的后壁(16)设有水槽形隆起或凹部(16a),其伸出机壳(13)的外部,大致位于刚性管状体(3)的后缘(3b)的中部,并且设有贯穿开口(16b);并且其特征还在于 上部机壳(1 还包括大体上圆形盆状盖或罩(20),该大体上圆形盆状盖或罩固定至于与管状体(3)大体上同轴的机壳的后壁(16)的内表面,并且在尺寸/形状上被设计成完全覆盖和封闭机壳的后壁(16)上的朝外突出的隆起或凹部(16a),从而在所述后壁(16)上形成腔,所述腔与转筒C3)的内部连通,并且还通过形成于朝外突出的隆起或凹部(16a)上的所述贯穿开口(16b)与热空气产生器(6)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 设有排气口(1 ),该排气口位于上部机壳(1 的后壁(16) 下方,并且被构造成用于将气流(f)引出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 ;上部机壳(1 还包括大体上盆状的半壳(23),该半壳固定至上部机壳(1 的后壁(16)的外表面以与机壳的后壁 (16) 一同形成连接导管,该连接导管将从排气口(12a)出来的气流(f)直接引入所述贯穿开口(16b)。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 热空气产生器(6)为闭路的热空气产生器,其包括-空气再循环管道(8),其两端连接至转筒(3)的相对的两侧上连接至转筒(3); -空气循环装置(9),其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8)设置,并且被构造成在空气再循环管道(8)内部产生气流(f),所述气流流过转筒(3),并且从筒(3)内的衣物上方经过;-空气冷却装置(10),其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8)设置,并且被构造成快速冷却来自转筒(3)的潮湿空气,从而导致气流(f)内的多余水分的冷凝;以及-空气加热装置(11),其沿着空气再循环管道(8)设置且位于空气冷却装置(10)下游,并且被构造成用于快速加热来自空气冷却装置(10)并且被引回转筒(3)的去湿气流 (f);热空气产生器(6)的至少空气冷却装置(10)被装在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空气产生器(6)的空气加热装置(11)替代地设在由盆形半壳和机壳的后壁(16)形成的连接导管内,或者设在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 内。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热空气产生器(6)的空气加热装置(11)包括电阻器(11),其稳定地位于由盆形半壳 (23)和上部机壳(13)的后壁(16)形成的连接导管内。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至少后部支撑辊(14)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固定至支撑底部或底座(12),使得后壁 (16)不受用于筒(3)的支撑辊的影响。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上部机壳(1 包括第一圆形密封垫圈(18),其被设置在管状体(3)的前缘(3a)和机壳(1 的前壁(1 之间;以及第二圆形密封垫圈(19),其被设置在管状体(3)的后缘 (3b)和机壳的后壁(16)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上部机壳(1 还包括圆形垫圈支撑轴环(21),该圆形垫圈支撑轴环具有比管状体(3) 的后缘(3b)大的标称直径,并且固定至盆形盖或罩00)的周边和/或机壳的后壁(16),并与所述管状体C3)同轴;第二圆形密封垫圈(19)被强制配合入垫圈支撑轴环中,以便永久地抵靠盆形盖或罩OO)的周边而不间断地整个围绕盆形盖或罩的周围。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朝外突起的水槽形隆起或凹部(16a)大体上为圆形,具有比管状体(3)的后缘(3b)的外径小的外径,并且伸出上部机壳(13)的外部,同时保持与管状体的纵轴线(L)大体上同轴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盆形盖或罩OO)固定至上部机壳(1 的后壁(16),其中盆形盖或罩的凹面直接面向机壳的后壁(16)上的向外突出的隆起或凹部(16a)的底部,从而在所述后壁(16)上形成大体上透镜状的腔。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盆形盖或罩OO)以大体上气密的方式牢固地固定至上部机壳(1 的后壁(16)。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环形密封垫圈0 被设置在盆形盖或罩OO)与上部机壳(1 的后壁(16)之间。
1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盆形盖或罩OO)的至少一部分被合适地穿孔或至少可透气,以允许热空气流入或流出转筒⑶。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盆形盖或罩OO)的底部(20b)的中部设有大体上杯状的相反取向的隆起或凹部 OOa),该相反取向的隆起或凹部朝向上部机壳(13)的后壁(16)上的朝外突起的隆起或凹部(16a)的底部突起。
1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转筒式干衣机,其特征在于盆形盖或罩OO)的周边通过折缝和/或无钉连接和/或铆接和/或点焊或类似方式固定至上部机壳(13)的后壁(16)。
全文摘要
一种转筒式干衣机(1),其包括外壳(2);筒(3),其被构造成用于容纳待干燥的衣物,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壳体(2)内部;以及热空气产生器(6),其被构造成使热空气流循环通过所述转筒(3);该外壳(2)进而包括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其被构造成用于放置在地面上;以及箱形上部机壳(13),其被构造成用于刚性地放置在下支撑底部或底座(12)上,以及用于容纳套筒形转筒(3);筒(3)包括大体上圆柱形的刚性管状体(3),管状体伸入位于支撑底部或底座(12)正上方的箱形上部机壳(13),管状体的前缘(3a)可旋转地连接至上部机壳(13)的前隔壁,管状体的后缘(3b)可旋转地连接至上部机壳(13)的后壁(16),并且放置在多个前部和后部支撑辊(14)上;上部机壳(13)的后壁(16)设有水槽形隆起或凹部(16a),水槽形隆起或凹部伸出机壳(13)的外部,大致位于刚性管状体(3)的后缘(3b)的中部,并且设有贯穿开口(16b);上部机壳(13)还包括大体上圆形盆状盖或罩(20),大体上圆形盆状盖或罩固定至与管状体(3)大体上同轴的机壳的后壁(16)的内表面,并且在尺寸/形状上被设计成完全覆盖和封闭机壳的后壁(16)上的朝外突出的隆起或凹部(16a),从而在所述后壁(16)上形成腔,所述腔与转筒(3)的内部连通,并且还通过形成于朝外突出的隆起或凹部(16a)上的所述贯穿开口(16b)与热空气产生器(6)连通。
文档编号D06F58/04GK102373611SQ20111024391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4日
发明者A·维安, D·达尔本 申请人: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