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74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整机械,具体涉及ー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染整机械领域市场竞争越加激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立足的根基。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众多企业不得不把节能减排列为生产环节重要解决问题之一。染整机械在纺织エ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传统的染整机械的回水及集水结 构包括了分水板、布传输通道、缸体、主泵、集水器。传统布水分离后水是以ー种自由状态回到染色机缸体底部的,且是分散的,水回到染色机缸体底部需要流经较长的距离,这将消耗不少时间,生产效率比较低。传统集水器是位于染色机缸体外专门制作的储水罐体,与缸体之间需用多个法兰及连接管道,传统技术一般需要十多个管道进行连接。多管使传统集水器较长,制作时变形较大,制作困难,装配困难,浪费原材料,花费成本高及生产效率低。传统染整机械生产效率不高,使用较大的浴比,对染料不能充分利用,排放时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缺点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改进染整机械,以提高回水及集水速度、简化制作エ序以及节省原材料为目的的快速回水及新型集水结构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回水速度、简化制作エ序、节省材料以及更加环保的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包括布传输通道、分水板、缸体、集水器和主泵,所述布传输通道与缸体内壁形成水流通道,分水板位于布传输通道与水流通道之间,水流通道延伸到集水器的集水口处,集水器和主泵连接,所述水流通道安装有集水及导流槽。所述集水及导流槽相对于分水板对称设置,这将分离后的水尽可能多地直接落入集水及导流槽的中部,更有利于水的回收。所述集水及导流槽设置一定的倾斜角度,其角度的取值范围为20°至70°,从而缩短了水要在水流通道行进的距离。所述集水及导流槽的下端设置有垂直段,此设置可使水更易集中的流到集水器。所述集水及导流槽相对于集水器对称设置,这样可使水流通道的水向中心集中,使水的回收更省时及有效率。 所述集水及导流槽的下端与集水器的集水ロ相対,相对设置可使下端与集水ロ两者间的距离更短。所述集水及导流槽数目为I至5层,分层设置使各层都承担了水的收集,这使水的回收更有效率。所述集水及导流槽每层之间平行设置,平行设置使各层的水的流速不会相差大,可使水流稳定,以取得更好的集水效果。所述集水及导流槽的长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短的集水及导流槽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使水的回收更有效率。
所述集水器与缸体之间的连接管道数根据机器的载量不同,连接管道的数目为I至3个,与传统结构需要十多个连接管道相比,这将大大节省了连接管道的数目,可使加工エ艺更简单及材料更节省,以及装配更加简单有效。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是根据布与水的重量不一样,两者的抛物线轨迹不一样,故可利用所述分水板将布与水分开从而进入不同的传输通道,使布通过布传输通道进行传输,水将进入所述水流通道中,安装的集水及导流槽将缩短水流通道路的距离及加速收集水的流速,从而快速回到主循环泵的抽吸ロ,以致能提高水的快速回收及循环利用效率。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I、本实用新型安装的收集及导流装置来缩短水流通道路的距离及加速收集水的流速,使分离出来的水快速回到主循环泵的抽吸口,从而可以降低最低行机水位以达到降低浴比的目的。2、本实用新型省去制作传统集水器的材料及制作エ序,缩短主缸体到主循环泵之间的管道距离,減少管道对水的阻力,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3、本实用新型集水器与缸体的连接管道数大大減少了,与传统结构相比,降低了装配难度,节省了制作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4、本实用新型集水结构与传统集水器相比,当染色机缸体内水位相同时,省去了传统集水器中的水量,由于传统集水器相对都较大,省去此部分的水对降低染色浴比来说是相当可观的。5、本实用新型的原材料的減少及浴比的降低,导致单位用水量及各种染色助剂及化学品使用量的減少,从而排污量也相对减少,不仅降低了设备成本,也降低了染色成本,更重要的是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护环境。

图I是传统的回水及集水的结构正视图。图2是传统的回水及集水的结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的正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快速回水及集水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包括布传输通道I、分水板2、缸体3、集水器6和主泵7,所述布传输通道I与缸体3内壁形成水流通道4,分水板2位于布传输通道I与水流通道4之间,水流通道4延伸到集水器6的集水口处,集水器6和主泵7连接,水流通道4安装有集水及导流槽5。水流通道4内安装的集水及导流槽5相对分水板2对称,使经过分水板2分离的水尽可能多地直接落入集水及导流槽5的中心,使集水及导流槽的回水效果更快、更好。如图3、4所示,集水及导流槽5设置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角度取值为30°,同时,下端设置有垂直段。该设置的集水及导流槽5缩短了分离后的水要流经的路径。如图4所示,集水及导流槽5相对于集水器6对称设置,同吋,与集水器6的集水ロ相対。水更快速、集中地回到集水器6里,故水的回收速度加快。集水及导流槽5的层数根据具体的不同的型号在I到5层范围内选取,此处选取2层,每层之间平行设置且长度自下而上逐层递減。利用不同的层次的集水及导流槽5对分离后的水进行收集,加速分离后的水的回收。安装集水及导流槽后,水的回收速度更快及更有效率,故集水器6的体积相对于传统集水器的体积大大减小,进而使改进后集水器6与缸体3的连接管道数大大減少了(图4所示)。此时取集水器6与缸体3的连接管道数为I。本实用新型的集水器与传统集水器相比节省了制作材料、减小了装配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包括布传输通道(I)、分水板(2)、缸体(3)、集水器(6)和主泵(7),所述布传输通道(I)与缸体(3)内壁形成水流通道(4),分水板(2)位于布传输通道(I)与水流通道(4)之间,水流通道(4)延伸到集水器(6)的集水口处,集水器(6)和主泵(7)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4)安装有集水及导流槽(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及导流槽(5)相对于分水板(2)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及导流槽(5)设置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及导流槽(5)的下端设置有垂直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及导流槽(5)相对于集水器(6)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及导流槽(5)的下端与集水器¢)的集水口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及导流槽(5)数目为I至5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及导流槽(5)每层之间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及导流槽(5)的长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器(6)与缸体(3)之间的连接管道数为I至3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染整机械的快速回水及集水结构,包括布传输通道1、分水板2、缸体3、集水器6和主泵7,所述布传输通道1与缸体3内壁形成水流通道4,分水板2位于布传输通道1与水流通道4之间,水流通道4安装有集水及导流槽5,集水及导流槽5的下端与集水器6的集水口相对,集水器6和主泵7连接。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使布水分离后的水能快速的回收加以循环使用,从而能降低染色浴比,节省材料及降低成本,提高制作生产效率,降低制作难度及装配难度,节能减排。
文档编号D06B23/20GK202369804SQ20112052150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
发明者郑永忠, 陈红军 申请人:佛山市三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