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50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脑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三角控制机构是指用于对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翻针三角、左接针三角的左接针三角压腿、右接针三角的右接针三角压腿和位于左、右接针三角之间的集圈三角的集圈三角压腿实施控制的机构,以便使翻针三角、左、右接针三角以及集圈三角伸出三角底板或者缩入三角底板。
由于翻针三角、左接针三角、集圈三角和右接针三角的结构及功用属于已有技术, 并且业界是公知的,因此本申请人不再对其作具体说明。已有技术中实现对上述三角控制的三角控制机构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设置在三角底板1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电磁铁装置11、12、13和第四电磁铁装置14,第一电磁铁装置11用于控制翻针三角相对于三角底板 1进出运动,第二、第三电磁铁装置12、13分别控制左接针三角的左接针三角压腿和集圈三角的集圈三角压腿,而第四电磁铁装置14用于控制右接针三角的右接针三角压腿。这种三角控制机构虽然能够满足编织工艺要求,但是至少存在以下弊端其一,结构复杂,因为由于其是通过各自独立的电磁铁装置实现对翻针三角的翻针三角座、左、右接针三角压腿和集圈三角压腿实施控制的,因此,除了结构复杂外,相互之间的动作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无法保证;其二,故障率高,停机几率大,从而影响编织效率,因为电磁铁的工作稳定性和故障几率相对较高,需频繁更换;其三,易出现撞针和/或产生编织错误,因为电磁铁装置的动作环节多,从而无法满足与左、右接针三角的左、右接针三角压腿以及与集圈三角的集圈三角压腿之间的严苛的配合间隙要求。
在目前已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简化结构而藉以保障对翻针三角、左、右接针三角压腿以及集圈三角压腿的动作稳定性和协调性、有利于显著降低故障率而藉以避免对编织效率产生影响、有益于提高与左、右接针三角压腿以及集圈三角压腿之间的配合精度而藉以避免撞针和/或产生编织错误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三角底板、设置在三角底板上的并且相对于三角底板进出的具有翻针三角座的翻针三角、移动地设置在三角底板上的左接针三角压腿和集圈三角压腿以及右接针三角压腿,所述的三角控制机构包括一导板装置,该导板装置设置在所述三角底板上,并且与所述的左、右接针三角压腿以及与集圈三角压腿相连接;一翻针三角联动装置,该翻针三角联动装置枢轴设置在三角底板上,并且与所述的翻针三角座相配合;一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的三角底板上,与所述导板装置传动配合而藉以驱使导板装置运动,并且该动力装置还与所述翻针三角联动装置相配合而藉以驱使翻针三角联动装置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三角底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导板装置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第二导板槽和第三导板槽,并且在三角底板上具有一用于驱使密度三角运动的密度三角驱动电机,该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固定在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上,而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固定在三角底板上,所述的导板装置包括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集圈三角压腿导板、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与所述第一导板槽滑动配合,并且与所述的左接针三角压腿固定连接,集圈三角压腿导板与所述第二导板槽滑动配合,并且与所述的集圈三角压腿固定连接,右接针三角压退导板与所述第三导板槽滑动配合,并且与所述的右接针三角压腿固定连接,第一转臂的一端与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枢转配合,中部枢轴设置在三角底板上,而另一端与集圈三角压腿导轨枢转配合,第二转臂的一端与集圈三角压腿导板枢转配合,中部枢轴设置在三角底板上,而另一端与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枢转配合,设置在三角底板上的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的集成电路圈三角压腿导板传动配合;所述的与翻针三角座相配合的联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的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朝向所述的集圈三角压腿导板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第一转臂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白窝,在集圈三角压腿导板朝向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第一白窝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白窝,而在集圈三角压腿导板朝向所述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三臼窝,在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朝向集圈三角压腿导板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三白窝的位置构成有一第四白窝,所述的第一转臂朝向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一臼头,该第一白头与所述的第一白窝相配合,而第一转臂朝向集圈三角压腿导板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二白头,该第二白头与所述第二白窝相配合,所述的第二转臂朝向集圈三角压腿导板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三白头,该第三白头与所述的第三白窝相配合,而第二转臂朝向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四白头,该第四白头与所述的第四臼窝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集圈三角压腿导板上枢轴设置有一第一导向滚轮和一第二导向滚轮,第一、第二导向滚轮彼此间隔,并且第一、第二导向滚轮均与所述的动力装置相配合;所述的翻针三角联动装置包括臂轴、滚轮臂、联动臂、臂轴滚轮和弹簧,臂轴固定在所述的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上,滚轮臂和联动臂两者构成为V字形的一体结构,并且转动地设置在臂轴上,臂轴滚轮枢轴设置在滚轮臂上,弹簧套置在弹簧柱上,而弹簧柱固定在所述的翻针三角座上,其中,弹簧的一端抵挡在翻针三角座上,而且另一端抵挡在所述的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上,所述的设置在三角底板上的动力装置与所述臂轴滚轮相配合,而所述的联动臂与弹簧柱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电机座、电机轴座、凸轮盘和凸轮,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电机座固定在所述的三角底板上,电机轴座固定在三角底板上,并且与电机座对应,凸轮盘和凸轮均固定在电机的电机轴上,并且电机轴转动地支承在电机轴座上,所述凸轮盘探入到所述的第一、第二导向滚轮之间,与第一导向滚轮以及第二导向滚轮相配合,所述凸轮与所述的臂轴滚轮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电机座的底部开设有一导轮腔, 所述的第一导向滚轮和第二导向滚轮探入于导轮腔内与所述的凸轮盘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凸轮盘具有第一至点和第二至点, 第一、第二至点围绕凸轮盘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其中,当第一至点处于所述的第一、 第二导向滚轮之间时,则作用于第一导向滚轮,而当第二至点处于第一、第二导向滚轮之间时,则作用于第二导向滚轮。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上开设有一柱销让位孔,在所述的弹簧柱上固定有一柱销,该柱销穿置于柱销让位孔,并且对应于所述联动臂的上方。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只需由受控于动力装置的导板装置同时使左、右接针三角压腿及集圈三角压腿同步而稳定地运动,并且动力装置同时通过翻针三角联动装置使翻针三角进出于三角底板,因此相对于已有技术具有结构简练的长处;由于相对于已有技术显著地减少了运动环节,因此有利于降低故障率并且有利于提高编织效率;由于采用了导板装置,因此可以提高与左、右接针三角压腿和集圈三角压腿之间的配合精度,不会出现撞针和产生编织错误。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三角底板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动力装置与导板装置的传动配合示意图。
图4为已有技术中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参见图1和图2,依据公知技术,作为电脑针织横编机具有三角底板1,并且在该三角底板1上配设有具有翻针三角座21的翻针三角2,该翻针三角2可垂直进出于三角底板1,以及在三角底板1上还配设有左、右接针三角压腿3、5和集圈三角压腿4,左、右接针三角压腿3、5和集圈三角压腿4可在A位与H位之间移动,关于A位和H位的概念可以参见中国专利CN201416073Y的说明书内容。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提供的三角控制机构包括一导板装置 6、一翻针三角联动装置7和一动力装置8,其中导板装置6设置在三角底板1上,与前述的左、右接针三角压腿3、5和集圈三角压腿4连接,翻针三角联动装置7设置在三角底板1上并且与前述的翻针三角座21相配合,动力装置8设置在三角底板1上,既与导板装置6相配合,又与翻针三角联动装置7相配合。
由图1所示,在三角底板1上,并且在对应于导板装置6的部位开设有第一、第二导板槽15a、1 和第三导板槽15c,又,在三角底板1上还具有一密度密度三角驱动电机16固定在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161上,而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161固定在三角底板1上,前述的翻针三角联动装置7搭载在该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161上。
上面提及的导板装置6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左、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63、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第一转臂64和第二转臂65,由于前述的第一导板槽 15a在三角底板1上的位置对应于左接针三角压腿3、第二导板槽1 在三角底板1上的位置对应于集圈三角压腿4以及第三导板槽15c在三角底板1上的位置对应于右接针三角压腿5,并且集圈三角压腿4位于左、右接针三角压腿3、5之间,第二导板槽1 位于第一、第三导板槽15a、15c之间,因此,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在三角底板1的一侧与第一导板槽 1 滑动配合,并且与位于三角底板1另一侧的左接针三角压腿3固定连接,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3在三角底板1的一侧与第三导板槽15c滑动配合,并且与位于三角底板1另一侧的右接针三角压腿5固定连接,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在三角底板1的一侧与第二导板槽 15b滑动配合,并且与位于三角底板1另一侧的集圈三角压腿4固定连接。第一转臂64的一端与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相配合,中部通过第一螺钉轴641与三角底板1枢转连接, 另一端与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的一侧相配合,第二转臂65的一端与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 的另一侧相配合,中部通过第二螺钉轴651与三角底板1枢转连接,另一端与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3相配合。
请重点见图1,在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朝向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臼窝611,而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朝向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一白窝61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白窝623,以及在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朝向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3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三白窝624,而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3朝向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三白窝624的位置构成有一第四白窝631。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臼窝611、623、6M、631均为半圆形凹腔。前述的第一转臂64的一端即朝向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一白头642,该第一白头642与前述的第一白窝611 相配合,第一转臂64的另一端即朝向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二臼头 643,该第二白头643与前述的第二白窝623相配合。前述的第二转臂65的一端即朝向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三白头652,该第三白头652与第三白窝6M相配合,第二转臂65的另一端即朝向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3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四臼头 653,该第四臼头653与前述的第四臼窝631相配合。
由图1所示,在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上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一导向滚轮621和一第二导向滚轮622,该第一、第二导向滚轮621、622彼此间隔,也就是说两者之间保持有用于供前述的动力装置8相配合的合理间距。以目前的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在动力装置8 对第一导向滚轮621的作用下,可使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向上位移,同时通过第一、第二转臂64、65使左、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63向下位移,而当动力装置8对第二导向滚轮622 作用时,则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向下滑移,同时通过第一、第二转臂64、65使左、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63向上滑移。由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的移动而带动左接针三角压腿3 移动,由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3的移动而带动右接针三角压腿5移动,同样,由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的移动而带动集圈三角压腿4移动。
请继续见图1,前述的翻针三角联动装置7的优选的结构如下包括臂轴71、滚轮臂72、联动臂73、臂轴滚轮74和弹簧75,臂轴71固定在前述的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161上,滚轮臂72及联动臂73两者构成为整体结构,并且彼此形成V字形的构造而套置在(转动地设置在)臂轴71上,臂轴滚轮74转动地设置在滚轮臂72上,该滚轮74由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动力装置8致动,弹簧75套置在弹簧柱751上,而弹簧柱751固定在前述的翻针三角 2的翻针三角座21上。由图示可知,弹簧75的一端(下端)抵挡在即支承在翻针三角座21 上,而另一端(上端)抵挡在即支承在前述的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161上。在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161上开设有一柱销让位孔1611,而在前述的弹簧柱751上固定有一柱销7511,该柱销7511穿置于柱销让位孔1611内,并且对应于前述的联动臂73的上方。当动力装置8 作用于臂轴滚轮74,使滚轮臂7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以图1所示位置状态为例),联动臂 73也随之朝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联动臂73对柱销7511作用,将弹簧柱751向上提移,弹簧75压缩,翻针三角座21连同翻针三角2向上移动,即缩入三角底板1内,反之则在弹簧 75的回复力作用下使翻针三角2伸出三角底板1。
依然见图1,上面提及的动力装置8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电机 81、电机座82、电机轴座83、凸轮盘84和凸轮85,电机81固定在电机座82上,电机座82由电机座固定螺钉822固定在三角底板1上,在电机座82的底部构成有(开设有)一导轮腔 821,前述的第一、第二导向滚轮621、622探入于导轮腔821内,电机轴座83由螺钉831固定在三角底板1上,并且与电机座82相对应,电机81的电机轴811转动地支承在电机轴座 83上,凸轮盘84固定在电机轴811上,并且位于电机座82与电机轴座83之间,该凸轮盘 84对应到前述的第一、第二导向滚轮621、622之间,也就是说由凸轮盘84对第一导向滚轮 621及第二导向滚轮622交替作用。凸轮85固定在电机轴811探出电机轴座83的端部,与前述的臂轴滚轮74相配合。
请见图3,前述的凸轮盘84具有第一至点841和第二至点842,第一、第二至点 841,842在凸轮盘84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前述的第一、第二至点841、842也可称为第一、第二工作位置。
申请人结合图1至图3简述本发明的动作原理,如前述,由于凸轮盘84具有第一、 第二至点841、842这两个工作位置,因此在电机81的工作下,通过电机轴811带动凸轮盘 84运动时,并且同时带动凸轮85运动时,当第二至点842处于由目前图3所示的状态时, 即处于正下方的位置时,则推动第二导向滚轮622,使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下移(以图1所示状态为例),由于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是与集圈三角压腿4固定连接的,集圈三角压腿4 处于H位,与此同时,在第一转臂64和第二转臂65的作用下,左、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 63向上位移,由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带动左接针三角压腿3以及由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3带动右接针三角压腿5向上位移而处于远离A位。反之,当第一至点841运行至下方时,即对应到第一、第二导向滚轮621、622之间时,通过对第一导向滚轮621的推动而使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上移,使集圈三角压腿4处于远离A位的状态。与此同时,左、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63下移,使左、右接针三角压腿3、5处于H位的状态。当凸轮盘84的第二至点842处于正下方的位置时,即处于由图3所示的状态时,凸轮85的最高点便与臂轴滚轮74接触,使滚轮臂72朝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在联动臂73随滚轮臂72逆时针运动的过程中,将弹簧柱751上的柱销7511向上提移,弹簧75压缩,由于弹簧柱751是与翻针三角座21固定的,因此由弹簧柱751带动翻针三角座21上移,由翻针三角座21带动翻针三角2上移,使翻针三角2缩入三角底板1,而翻针三角2伸出三角底板1的运动由弹簧75的回复力实现,而当凸轮盘84的第一至点841处于正下方的位置时,即处于第一、第二导向滚轮621、622之间时,凸轮85的最低点与臂轴滚轮74接触,使翻针三角2伸出三角底板1。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只需使用动力装置8的一台电机81并且借助于凸轮盘84作用于导板装置6,由导板装置6同时作用于左、右接针三角压腿3、5及集圈三角压腿4,以及借助于凸轮85作用于翻针三角联动装置7,由翻针三角联动装置7作用于翻针三角座21,使翻针三角2进出于三角底板1。因此,相对于图4结构的已有技术而言,由于已有技术需要使用四个电磁铁装置即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电磁铁装置11、12、13 和14,从而导致结构复杂,而本发明方案显著地简化了结构,达到了发明目的,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三角底板(1)、 设置在三角底板(1)上的并且相对于三角底板(1)进出的具有翻针三角座的翻针三角O)、移动地设置在三角底板(1)上的左接针三角压腿C3)和集圈三角压腿以及右接针三角压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控制机构包括一导板装置(6),该导板装置(6) 设置在所述三角底板(1)上,并且与所述的左、右接针三角压腿(3、幻以及与集圈三角压腿 (4)相连接;一翻针三角联动装置(7),该翻针三角联动装置(7)枢轴设置在三角底板(1) 上,并且与所述的翻针三角座相配合;一动力装置(8),该动力装置(8)设置在所述的三角底板(1)上,与所述导板装置(6)传动配合而藉以驱使导板装置(6)运动,并且该动力装置(8)还与所述翻针三角联动装置(7)相配合而藉以驱使翻针三角联动装置(8)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三角底板(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导板装置(6)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第二导板槽(15a、15b) 和第三导板槽(15c),并且在三角底板(1)上具有一用于驱使密度三角运动的密度三角驱动电机(16),该密度三角驱动电机(16)固定在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161)上,而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161)固定在三角底板(1)上,所述的导板装置(6)包括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 (61)、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3)、第一转臂(64)和第二转臂(65), 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与所述第一导板槽(15a)滑动配合,并且与所述的左接针三角压腿(3)固定连接,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 与所述第二导板槽(15b)滑动配合,并且与所述的集圈三角压腿(4)固定连接,右接针三角压退导板(6 与所述第三导板槽(15c)滑动配合,并且与所述的右接针三角压腿(5)固定连接,第一转臂(64)的一端与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枢转配合,中部枢轴设置在三角底板(1)上,而另一端与集圈三角压腿导轨(62) 枢转配合,第二转臂(6 的一端与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 枢转配合,中部枢轴设置在三角底板(1)上,而另一端与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 枢转配合,设置在三角底板(1)上的所述动力装置(8)与所述的集成电路圈三角压腿导板(6 传动配合;所述的与翻针三角座 (21)相配合的联动装置(7)设置在所述的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16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朝向所述的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 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第一转臂(64)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臼窝(611),在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 朝向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第一臼窝(61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臼窝(623), 而在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 朝向所述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 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三臼窝 (6M),在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 朝向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 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三臼窝(6M)的位置构成有一第四臼窝(631),所述的第一转臂(64)朝向左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1)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一白头(642),该第一白头(642)与所述的第一臼窝 (611)相配合,而第一转臂(64)朝向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2)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二臼头 (643),该第二白头(64 与所述第二白窝(62 相配合,所述的第二转臂(6 朝向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 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三白头(652),该第三白头(652)与所述的第三臼窝(624)相配合,而第二转臂(6 朝向右接针三角压腿导板(6 的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四臼头(653),该第四臼头(653)与所述的第四臼窝(631)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集圈三角压腿导板(6 上枢轴设置有一第一导向滚轮(621)和一第二导向滚轮(622),第一、第二导向滚轮(621、62幻彼此间隔,并且第一、第二导向滚轮(621、62幻均与所述的动力装置(8)相配合;所述的翻针三角联动装置(7)包括臂轴(71)、滚轮臂(72)、联动臂(73)、臂轴滚轮(74)和弹簧(75),臂轴(71)固定在所述的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161)上,滚轮臂 (72)和联动臂(73)两者构成为V字形的一体结构,并且转动地设置在臂轴(71)上,臂轴滚轮(74)枢轴设置在滚轮臂(7 上,弹簧(7 套置在弹簧柱(751)上,而弹簧柱(751)固定在所述的翻针三角座上,其中,弹簧(7 的一端抵挡在翻针三角座上,而且另一端抵挡在所述的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161)上,所述的设置在三角底板(1)上的动力装置(8)与所述臂轴滚轮(74)相配合,而所述的联动臂(7 与弹簧柱(751)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8)包括电机(81)、电机座(82)、电机轴座(83)、凸轮盘(84)和凸轮(85),电机(81)固定在电机座(8 上,电机座(8 固定在所述的三角底板(1)上,电机轴座(8 固定在三角底板(1)上,并且与电机座(82)对应,凸轮盘(84)和凸轮(85)均固定在电机(81)的电机轴(811)上,并且电机轴(811)转动地支承在电机轴座(83)上,所述凸轮盘(84)探入到所述的第一、第二导向滚轮(621、622)之间,与第一导向滚轮(621)以及第二导向滚轮(622) 相配合,所述凸轮(8 与所述的臂轴滚轮(7 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机座(8 的底部开设有一导轮腔(821),所述的第一导向滚轮(621)和第二导向滚轮(622) 探入于导轮腔(821)内与所述的凸轮盘(84)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盘(84)具有第一至点(841)和第二至点(842),第一、第二至点(841、842)围绕凸轮盘 (84)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其中,当第一至点(841)处于所述的第一、第二导向滚轮 (621,622)之间时,则作用于第一导向滚轮(621),而当第二至点(842)处于第一、第二导向滚轮(621,622)之间时,则作用于第二导向滚轮(62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密度三角驱动电机座(161)上开设有一柱销让位孔(1611),在所述的弹簧柱(751)上固定有一柱销(7511),该柱销(7511)穿置于柱销让位孔(1611),并且对应于所述联动臂(73)的上方。
全文摘要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控制机构,属于电脑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三角底板、具有翻针三角座的翻针三角、左接针三角压腿和集圈三角压腿以及右接针三角压腿,三角控制机构包括导板装置,导板装置设置在三角底板上,并且与所述的左、右接针三角压腿以及与集圈三角压腿相连接;一翻针三角联动装置,该翻针三角联动装置枢轴设置在三角底板上,并且与所述的翻针三角座相配合;动力装置,设置在三角底板上,与所述导板装置传动配合而藉以驱使导板装置运动,并且该动力装置还与所述翻针三角联动装置相配合而藉以驱使翻针三角联动装置动作。优点结构简练;有利于降低故障率并且有利于提高编织效率;不会出现撞针和产生编织错误。
文档编号D04B15/36GK102534991SQ2012100208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0日
发明者付洪平, 海港, 石祖良, 金永良 申请人: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