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纱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006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经纱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经纱筘装置,用于对经纱进行间隔,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纺织工程中,在整经、浆纱、织造エ序都需要使用众多的钢筘,以织机为例,织机的织造过程有送经、开ロ、引纬、打纬、卷取五大运动,其中打纬运动是将钢筘固定在打纬轴上,经纱从筘齿间穿过,随着打纬轴的正反转动,钢筘绕打纬轴的轴线摆动,每摆动ー次将一根纬纱推至织ロ,即完成对ー根纬纱的打纬动作,用于此处的钢筘被称为织筘,用于分绞的则被称为分绞筘等等。传统的钢筘包括相互平行的上筘梁和下筘梁,上筘梁与下筘梁之间连接有众多筘齿,筘齿均为垂直齿,各筘齿长度一致,全部是平行排列,经纱分别位于各筘齿之间的间隔中,每根经纱对应ー个筘齿间隙。对于一定幅宽的织物,其经纱密度越高,则要求筘齿总数越多,每个筘齿间隙的宽度则越窄,而筘齿间隙过窄,容易使经纱与筘齿发生摩擦而损伤, 对于经纱的接头、竹节纱等纱疵,更是难于通过筘齿间隙,容易造成抽毛疵点。又由于筘齿对经纱的摩擦越大,经纱的断头率必然升高,影响织造效率及织物质量。对于碳纤维织物,其经纱呈扁平状,宽度较宽,需要的筘齿间隙比较大,碳纤维虽然强度高,但极不耐磨,一旦筘齿与碳纤维的侧面发生一定程度的摩擦,将造成抽毛,因此必须保证筘齿间隙稍大于碳纤维经纱宽度,这就使得碳纤维经纱密度受到了很大限制,对于经纱密度要求高的碳纤维织物,传统钢筘将不能使用。2000年5月17日,公告号为CN237840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ー种用于织机上的钢筘,其筘齿由前层筘齿和后层筘齿构成,前层筘齿与后层筘齿之间相互交错设置,前层筘齿所在的平面与后层筘齿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 5°,该夹角的顶点设在上梁上。该专利采用双层钢筘,就某一根经纱而言,其行进路线上筘齿的投影间隙没有变化,只是经纱偏在筘齿间隙的ー边,另ー边为经纱的接头、竹节纱等纱疵越过筘齿间隙提供了避让的空间,利于经纱的接头、竹节纱等纱疵通过,避免经纱接头等被筘齿间隙卡死。但是对于碳纤维经纱不但要求通过筘齿吋,能够提供足够的宽度,而且要求碳纤维经纱的侧面不能与筘齿发生接触,该专利的钢筘不能满足此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干,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ー种经纱筘装置,能够在保证筘齿间隙的前提下,提高经纱密度。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ー种经纱筘装置,包括筘本体,所述筘本体包括相互平行的上筘梁和下筘梁,所述上筘梁的下平面和所述下筘梁的上平面之间连接有众多片状筘齿,所述片状筘齿的宽度方向与所述上筘梁及下筘梁的厚度方向平行,各所述片状筘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上筘梁和下筘梁上且各焊缝相互平行,经纱分别位于各筘齿之间的间隔中,相邻筘齿在所述筘本体长度方向上首尾相接呈等腰V形连接,相邻两筘齿分别与所述上筘梁或下筘梁围成截面为正等腰三角形或倒等腰三角形通孔,所述经纱被间隔分成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所述上层经纱分别位于所述倒等腰三角形通孔中且靠近所述上筘梁,所述下层经纱分别位于所述正等腰三角形通孔中且靠近所述下筘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经纱被间隔分成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倒等腰三角形通孔和正等腰三角形通孔的靠近三角形底边处比较宽,平行筘齿只相当于ー个三角形底边的宽度,本发明的经纱筘装置,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可发生重叠,同样筘齿间隙的情况下,经纱密度得以提高;或者在同样的经纱密度情况下,经纱两侧的间隙更大。(2)三角形截面越靠近顶点宽度越小,但是对于碳纤维织物,由于其经纱呈扁平状,每根经纱很宽但很薄,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可以分别位于倒等腰三角形通孔和正等腰三角形通孔的靠近三角形底边处,可以大大提高碳纤维织物的经纱密度,避免经纱与筘齿发生摩擦。(3)传统的钢筘安装在织机上作为织筘使用时,尽管织筘随着打纬轴摆动,但由于筘齿为相互平行的直齿,所有的经纱仍位于ー个平面内,织出的织物是平面的;而本发明的经纱筘,当经纱较细时,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可以都位于筘齿高度方向的中部,即可以使所有的经纱也位于ー个平面内;当经纱较粗时,筘齿必然将上层经纱固定在靠近上筘梁处,将下层经纱固定在靠近下筘梁处,在织ロ处形成上下两层经纱,可以织出凹凸不平的织物。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筘本体的后方设有分绞棒,所述分绞棒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筘本体所在的平面且平行于所述上筘梁和下筘梁,所述上层经纱位于所述分绞棒上方,所述下层经纱位于所述分绞棒下方。通过分绞棒,将位于ー个平面内的经纱等分成上下两层,分别进入倒等腰三角形通孔或正等腰三角形通孔中,本发明的筘作为分绞筘使用,经纱在筘齿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利于碳纤维经纱保持在筘齿间隙的最大宽度处,避免发生摩擦。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分绞棒的直径略小于所述上筘梁的下平面和所述下筘梁的上平面之间的间距。作为碳纤维织物的分绞筘使用,通过该分绞棒将碳纤维经纱固定在靠近三角形通孔的底边处,使碳纤维经纱的侧面与筘齿保持最大距离,防止碳纤维经纱受摩擦而抽毛。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參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图I为本发明经纱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经纱筘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上筘梁、2.筘齿、3.下筘梁、4.上层经纱、5.下层经纱、6.分绞棒。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发明的经纱筘装置包括筘本体,筘本体包括相互平行的上筘梁I和下筘梁3,上筘梁I的下平面和下筘梁3的上平面之间连接有众多片状筘齿2,片状筘齿2 的宽度方向与上筘梁I及下筘梁3的厚度方向平行,各片状筘齿2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上筘梁I和下筘梁3上且各焊缝相互平行,经纱分别位于各筘齿之间的间隔中,相邻筘齿在筘本体长度方向上首尾相接呈等腰V形连接,相邻两筘齿分别与上筘梁或下筘梁围成截面为正等腰三角形或倒等腰三角形通孔,经纱被间隔分成上层经纱4和下层经纱5,上层经纱4分别位于倒等腰三角形通孔中且靠近上筘梁1,下层经纱5分别位于正等腰三角形通孔中且靠近下筘梁3。如图2所示,筘本体的后方设有分绞棒6,分绞棒6的轴线平行于筘本体所在的平面且平行于上筘梁I和下筘梁3,上层经纱4位于分绞棒6上方,下层经纱5位于分绞棒6 下方。分绞棒的直径优选略小于上筘梁的下平面和所述下筘梁的上平面之间的间距,作为碳纤维织物的分绞筘使用,通过该分绞棒将碳纤维经纱固定在靠近三角形通孔的底边处, 使碳纤维经纱的侧面与筘齿保持最大距离,防止碳纤维经纱受摩擦而抽毛。工作中,经纱被间隔分成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倒等腰三角形通孔和正等腰三角形通孔的靠近三角形底边处比较宽,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分别位于倒等腰三角形通孔和正等腰三角形通孔的靠近三角形底边处,筘齿将上层经纱固定在靠近上筘梁处,将下层经纱固定在靠近下筘梁处,可以织出凹凸不平的织物。以上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如每个筘齿间不限于穿ー根经纱。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经纱筘装置,包括筘本体,所述筘本体包括相互平行的上筘梁和下筘梁,所述上筘梁的下平面和所述下筘梁的上平面之间连接有众多片状筘齿,所述片状筘齿的宽度方向与所述上筘梁及下筘梁的厚度方向平行,各所述片状筘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上筘梁和下筘梁上且各焊缝相互平行,经纱分别位于各筘齿之间的间隔中,其特征在于相邻筘齿在所述筘本体长度方向上首尾相接呈等腰V形连接,相邻两筘齿分别与所述上筘梁或下筘梁围成截面为正等腰三角形或倒等腰三角形通孔,所述经纱被间隔分成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所述上层经纱分别位于所述倒等腰三角形通孔中且靠近所述上筘梁,所述下层经纱分别位于所述正等腰三角形通孔中且靠近所述下筘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经纱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筘本体的后方设有分绞棒,所述分绞棒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筘本体所在的平面且平行于所述上筘梁和下筘梁,所述上层经纱位于所述分绞棒上方,所述下层经纱位于所述分绞棒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纱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绞棒的直径略小于所述上筘梁的下平面和所述下筘梁的上平面之间的间距。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纱筘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该经纱筘装置的筘本体包括相互平行的上筘梁和下筘梁,上筘梁和下筘梁之间连接有众多片状筘齿,片状筘齿的宽度方向与上筘梁及下筘梁的厚度方向平行,各片状筘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上筘梁和下筘梁上,经纱分别位于各筘齿之间的间隔中,相邻筘齿在筘本体长度方向上首尾相接呈等腰V形连接,相邻两筘齿分别与上筘梁或下筘梁围成截面为正等腰三角形或倒等腰三角形通孔,经纱被间隔分成上层经纱和下层经纱,上层经纱分别位于倒等腰三角形通孔中且靠近上筘梁,下层经纱分别位于正等腰三角形通孔中且靠近下筘梁。在同样的经纱密度情况下,经纱两侧的间隙更大,尤其适用于高密碳纤维织物的生产。
文档编号D03D49/62GK102587018SQ20121007741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昭君, 王世国 申请人:王世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