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编织袋缝底机助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辅助传送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于编织袋缝底机的助力机构。
背景技术:
编织袋在生产过程中,編制袋的底部需要通过卷边装置卷边后再加以缝纫。由于卷边装置与编织袋之间相对滑动产生的摩擦カ随着滑动速度的増加而增加,当相对滑动速度达到一定值以上,其摩擦力对编织袋在缝底机设备上的传送产生阻滞作用十分明显,它会使编织袋在传送过程中跑偏,编织袋卷边一端宽另一端窄,编织袋缝纫线迹傾斜,对编织袋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并影响后续集料エ序对编织袋的收集;严重时,编织袋卷边宽的一端有缝纫线,编织袋卷边窄的一端没有缝纫线,需要重新返工;更严重的还有编织袋在卷边时产生皱褶,皱褶在经过缝纫机时会被缝纫机的压板钩住,不但编织袋会被勾破,对缝纫机也会产生伤害,影响缝纫机的使用寿命,且整条生产线也会被迫停机修理。基于上述原因,编织袋生产企业用于生产编织袋的生产流水线经过技术改进和完善也只能将生产效率从毎分钟生产十几只提高到毎分钟生产近三十只左右。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补偿编织袋因与卷边装置滑动摩擦而损失的传送速度,从而获得可以生产高质量的编织袋,且使编织袋生产流水线稳定、高效的编织袋缝底机助力机构。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织袋缝底机助力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环状第一传送带,机架在第一传动带的外侧设有卷边装置,所述机架在卷边装置的下侧设有同步传送机构,同步传送机构的传送速度和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和传送方向相匹配。编织袋在卷边过程中位于卷边装置和同步传送机构之间,并与同步传送机构的传送件相抵接;由于同步传送机构的传送件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和传送方向相同,编织袋与卷边装置滑动摩擦而损失的传送速度通过传送件得到补偿,使编织袋上部与底部的运行速度一致,这样可以保证编织袋卷边两端宽度一致,缝纫线迹与编织袋底部平行,提高了编织袋的质量,编织袋在传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皱褶,缝底机的运行速度可以成倍増加,编织袋的产量突破原来的瓶颈可以达到每分钟六十只左右;另外由于缝底机顺畅作业,生产线作业人员可以从四人减为一人,在劳动カ成本不断提高的今天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步传送机构可以是摩擦轮传送机构,也可以是链轮、链条传送机构;作为最优选择技术方案,所述同步传送机构包括环状第二传送带和驱动装置,第二传送带内侧分别套接有主动轮和被动轮,主动轮与驱动装置相联接。采用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机构,可以方便该机构为编织袋提供的传送动力与编织袋在卷边过程中的摩擦力进行匹配,使之恰好予以抵销。、
第二传送带可以是平板形传送带,也可以是三角形传送带;作为最优选择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传送带为同步带,主动轮为主动同步带轮,被动轮为从动同步带轮,主动同步带轮与第一传送带相联接。同步带、同步带轮传动的传动可靠性较好;主动同步带轮与第一传送带相联接,利用第一传送带为第二传动带的传动提供动力,使得同步传送机构与第一传送带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可以轻易地解決。所述机架上分别设有相对于机架可旋转的主动轴和被动轴,主动轴的一端与主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主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摩擦轮,摩擦轮与第一传送带相抵接,被动轴的一端与从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利用表面滚花的摩擦轮与表面滚花的第一传送带之间的摩擦传动为第二传动带的传动提供动カ,其结构简单,传动可靠,制造方便,成本低廉。所述从动同步带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从动同步带轮水平平行布置,啮合在两个 从动同步带轮之间的同步带上侧面与第一传送带的上侧面齐平。这样使得编织袋整体可以保持水平状态,方便控制系统各种參数的设置。所述同步带外表面滚花。以便同步带与编织袋之间可以获得足够、可靠的摩擦力。所述摩擦轮抵接在第一传送带的ー侧面,第一传送带的另ー侧面在摩擦轮的抵接点位置处抵接有夹紧轮,夹紧轮与机架相联接。摩擦轮与第一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与两者之间的正向压カ成正比,第一传送带在摩擦轮位置対称的另ー侧面增设夹紧轮,可以増加摩擦轮与第一传送带之间的正向压力,这样使得摩擦轮可以获得第一传送带可靠的传送动力。所述机架上设有夹紧轴,夹紧轴的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夹紧轴的另一端与夹紧轮可旋转连接,夹紧轴一端的轴向中心线相对于夹紧轴另一端的轴向中心线偏置。这样可以方便调整夹紧轮与第一传送带之间的压力大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机架在卷边装置的下侧设有同步传送机构,同步机构使编织袋与卷边装置滑动摩擦而损失的传送速度可以得到补偿,编织袋上部与底部的运行速度一致,这样可以保证编织袋卷边两端宽度一致,缝纫线迹与编织袋底部平行,提高了编织袋的质量,编织袋在传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皱褶,缝底机的缝纫速度可以成倍増加,编织袋的产量突破原来的瓶颈可以达到每分钟六十只左右;另外由于缝底机顺畅作业,生产线作业人员可以从四人减为一人,在劳动カ成本不断提高的今天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图I是本发明ー种结构轴测示意 图2是本发明移去卷边装置的ー种结构轴测示意 图3是图I中的A向放大示意 图4是本发明同步带的轴测示意 图5是本发明夹紧轴主视示意图。图中1 :机架;2 :平板传送带;3 :编织袋缝底机;4 :卷边装置;5 :同步带;6 :长条孔;7 :摩擦轮;8 :夹紧轮;9 :主动轴;10 :夹紧轴;11 :主动同步带轮;12 :从动同步带轮;13:被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种编织袋缝底机助力机构如图I、图2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I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环状内、外周面滚花的平板传送带2,平板传送带2与动カ装置(图中被遮挡)相连接,平板传送带2的旋转方向与编织袋传送方向相配,机架I在若干条平板传送带2的外侧设置有编织袋缝底机3,机架I在编织袋缝底机3的前侧设置有卷边装置4,机架I在卷边装置4的下侧开设有长条孔6,长条孔6中设置有同步带5,如图4所示,同步带5的外周面滚花,如图2、图3所示,同步带5内周面啮合有一个主动同步带轮11和两个从动同步带轮12,机架I上分別设有相对于机架I可旋转的一根主动轴9和两根被动轴13,两根被 动轴13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从动同步带轮12固定连接,两根被动轴13的另一端分别与机架I相连接,两根被动轴13水平平行布置,啮合在两个从动同步带轮12之间的同步带5在长条孔6中突出机架I的上表面,同步带5上表面与卷边装置4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与编织袋的厚度相适配,同步带5的上侧面与平板传送带2的上侧面齐平,主动轴9在两根被动轴13之间的下方穿过机架I,主动轴9位于机架I外侧的一端与主动同步带轮11固定连接,主动轴9位于机架I内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摩擦轮7,摩擦轮7抵接在平板传送带2的内周面上,平板传送带2外周面在摩擦轮7的抵接点位置处抵接有夹紧轮8,夹紧轮8通过夹紧轴10与机架I相连接,夹紧轴10的一端与机架I固定连接,夹紧轴10的另一端与夹紧轮8可旋转连接,如图5所示,夹紧轴10—端的轴向中心线相对于夹紧轴10另一端的轴向中心线偏置。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编织袋缝底机助力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环状第一传送带,机架在第一传动带的外侧设有卷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在卷边装置的下侧设有同步传送机构,同步传送机构的传送速度和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和传送方向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编织袋缝底机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传送机构包括环状第二传送带和驱动装置,第二传送带内侧分别套接有主动轮和被动轮,主动轮与驱动装置相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袋缝底机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为同步带,主动轮为主动同步带轮,被动轮为从动同步带轮,主动同步带轮与第一传送带相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袋缝底机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分别设有相对于机架可旋转的主动轴和被动轴,主动轴的一端与主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主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摩擦轮,摩擦轮与第一传送带相抵接,被动轴的一端与从动同步带轮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编织袋缝底机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同步带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从动同步带轮水平平行布置,啮合在两个从动同步带轮之间的同步带上侧面与第一传送带的上侧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编织袋缝底机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外表面滚花。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织袋缝底机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抵接在第一传送带的ー侧面,第一传送带的另ー侧面在摩擦轮的抵接点位置处抵接有夹紧轮,夹紧轮与机架相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织袋缝底机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夹紧轴,夹紧轴的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夹紧轴的另一端与夹紧轮可旋转连接,夹紧轴一端的轴向中心线相对于夹紧轴另一端的轴向中心线偏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织袋缝底机助力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环状第一传送带,机架在第一传动带的外侧设有卷边装置,所述机架在卷边装置的下侧设有同步传送机构,同步传送机构的传送速度和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和传送方向相匹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编织袋底部因卷边损失的传送速度得到有效补偿,使得编织袋卷边整齐,缝纫质量好,编织袋在传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皱褶,缝底机的缝纫速度可以成倍增加,编织袋的产量突破原来的瓶颈可以达到每分钟六十只左右;另外由于缝底机顺畅作业,生产线作业人员可以从四人减为一人,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今天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D05B35/02GK102644168SQ201210164008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方挺, 邱聚总, 郭剑, 郭永乐, 陈再选 申请人:温州宁泰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