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特别是一种应用于针织机的纺纱纱线缠绕储存,及具有将纱线主动外绕方式缠绕于储线绕线鼓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针织机的送纱器结构,诸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381636号「针织机送纱器之结构改良」实用新型专利案、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382323号「针织机送纱器之结构改良(一)」实用新型专利案及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414429号「电子式间歇性送纱器结构改良」实用新型专利案等案,揭示以动力传动旋转储纱轮,以让该储纱轮借由控制器、煞车旋转轴或离合装置及逻辑运算单元等结构,以控制该储纱轮旋转运动,更由于该储纱轮为旋转的结构,因此,该纱线的行经路径必需经由该储纱轮的圆周边缘,以多个弯折的长路径进行送纱,无法以最为顺畅且较短的直线路径进行送纱,并且,需加装复杂的纱线固定架或支架,造成整个送纱器的结构变得复杂与设备成本增高,且使纱线在经由储纱轮旋转缠绕储存时,易使纱线产生纠缠紊乱与送纱不顺畅的问题与缺点。上述现有送纱器结构,因储纱轮以旋转机构与运动配合纱线的储线与出线,除了造成该储纱轮的旋转控制机构与纱线固定架、支架等结构复杂与成本增高的问题与缺点夕卜,并使该纱线在储纱轮旋转时,造成纱线行径的路径变长与易有纠缠紊乱、送纱不顺畅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能让送纱器的纱线外绕及以最短路径顺畅输出纱线。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包含一机壳、驱动马达、绕线环及绕线鼓,其中,该机壳顶端设有一出纱口,该驱动马达设于机壳下方,该绕线环上、下端分别设有一绕线部及连结部,且绕线部周边设有一出线口,以供纱线一端穿出,且该连结部连结该驱动马达的转轴,以使绕线环受驱动马达驱动旋转,该绕线鼓下缘设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嵌接于该绕线环的绕线部中,使绕线鼓下缘受绕线部围绕,且该绕线鼓上方设有一引纱口,以使纱线借由该绕线环旋转,而经由该出线口以层层外绕方式缠绕于该绕线鼓上,并使该绕线鼓上的纱线一端直接经上方的引纱口,再经机壳顶端的出纱口以直线路径输出,以构成一让送纱器的纱线外绕及以最短路径顺畅输出纱线的装置。前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中机壳的固定容室内部顶端设有至少一对第一磁力组件。前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中第一磁力组件为久磁铁。前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中绕线环的绕线部中央形成一槽,该绕线鼓下缘设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嵌接于槽内。[0010]前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中槽及固定部为锥形状。前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中槽壁面上至少设有一固定环,该固定部两侧至少设有一对弹性卡块,该对弹性卡块卡入该固定环下缘。前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中固定部两侧至少设有一对第二磁力组件。前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中第二磁力组件为永久磁铁。本实用新型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的功效,在于借由该固定不动的绕线鼓及环绕于绕线鼓下端外缘的绕线环,使纱线经由绕线环逐一有序外绕缠绕于绕线鼓上,并经由绕 线鼓上端的引纱口直接以最短及顺畅的路径将纱线输出,而不必装设复杂的煞车旋转轴、离合器、控制器或逻辑运算单元及数个支架等纱线卷绕控制结构,并且,该纱线经由绕线鼓上端的引纱口,以不经由绕线鼓圆周边缘的直线最短路径将纱线经由该机壳的出纱口输出,完全消弭现有送纱器的纱线纠缠与纱线输出不顺畅的问题与缺点。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的立体外观结构图;图2是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的绕线环、绕线鼓及驱动马达间的结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的较佳应用例图。图中标号说明100 外绕线装置10 机壳11 出纱口12 固定容室13 第一磁力组件 20 驱动马达21 转轴30绕线环31 绕线部311 出线口312 槽312a 固定环32 连结部40 绕线鼓41 固定部42 第二磁力组件43 弹性卡块44 弓丨纱口200 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I、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100,包含至少一机壳10,该机壳10顶端设有一出纱口 11,该机壳10底端则形成一固定容室12,该固定容室12内部顶端设有至少一对第一磁力组件13 (如图2所示),该第一磁力组件13的型式不限,在本实用新型中以永久磁铁为例。一驱动马达20设于该机壳10底端的固定容室12中,该驱动马达20具有一转轴21。一绕线环30于上、下端分别设有一绕线部31及连结部32,且绕线部31周边设有一出线口 311,以供一纱线200 —端穿出(如图3所示),且该绕线部31于中央并形成一槽312,该槽312的形状不限,在本实用新型中以锥形槽为例,该槽312壁面上至少设有一固定环312a,该连结部32连结该驱动马达20的转轴21,以使绕线环30受驱动马达20驱动旋转。一绕线鼓40下缘设有一固定部41,该固定部41的形状不限,在本实用新型中以锥状为例,且该固定部41两侧至少设有一对第二磁力组件42及弹性卡块43,该第二磁力组件42的型式不限,在本实用新型中以永久磁铁为例,且其极性与该机壳10的第一磁力组件13的极性相同,且该固定部41嵌接于该绕线环30的绕线部31的槽312中,该弹性卡块43具有受压后弹性回复的弹力,以对应卡入该固定环312a下缘,该弹性卡块43与固定环312a间的磨擦力相当小,且该第二磁力组件42与第一磁力组件13形成同极性相斥,使该绕线鼓40以磁浮卡掣方式嵌入固定于该绕线环30的槽312内,呈固定不动的状态,并使绕线鼓40 受绕线环30的绕线部31围绕,且该绕线鼓40上方设有一引纱口 44,以使该纱线200借由该绕线环30旋转,而经由该出线口 311以层层外绕方式缠绕于该绕线鼓40上,并使该绕线鼓40上的纱线200 —端直接经上方的引纱口 44,再经机壳10顶端的出纱口 11以直线路径输出(如图3所不)。上述绕线鼓20下缘的固定部41与绕线环30的绕线部31间的嵌接固定方式,并不以上述的固定部41、槽312、第一磁力组件13及第二磁力组件的磁浮卡掣方式为限,如其它等效的固定方式,当不脱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如图3所示,上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100于实际应用时,借由该驱动马达20的旋转,而使该绕线环30旋转,该绕线鼓40呈固定不动状态,而由该绕线环30的绕线部31的出线口 311将纱线200逐一有序以外绕方式缠绕于该绕线鼓40上储存,并再由该绕线鼓40上方的引纱口 44经机壳10的出纱口 11,以最短的直线路径,将纱线200输出。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壳,顶端设有一出纱口,该机壳底端则形成一固定容室; 一驱动马达,设于该机壳底端的固定容室中,该驱动马达具有一转轴; 一绕线环,于上、下端分别设有一绕线部及连结部,且绕线部周边设有一出线口,供一纱线一端穿出,该连结部连结该驱动马达的转轴,以使绕线环受驱动马达驱动旋转; 一绕线鼓,下缘设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对应嵌接于该绕线环的绕线部中,使绕线鼓受绕线环的绕线部围绕,且该绕线鼓上方设有一引纱口,以使该纱线借由该绕线环旋转,而经由该出线口以层层外绕方式缠绕于该绕线鼓上,并使该绕线鼓上的纱线一端直接经上方的引纱口,再经机壳顶端的出纱口以直线路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固定容室内部顶端设有至少一对第一磁力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组件为久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环的绕线部中央形成一槽,该绕线鼓下缘设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嵌接于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及固定部为锥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壁面上至少设有一固定环,该固定部两侧至少设有一对弹性卡块,该对弹性卡块卡入该固定环下缘。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两侧至少设有一对第二磁力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力组件为永久磁铁。
专利摘要一种送纱器的外绕线装置,包括一机壳,顶端设有一出纱口,机壳底端则形成一固定容室;一驱动马达,设于机壳底端的固定容室中,驱动马达具有一转轴;一绕线环,于上、下端分别设有一绕线部及连结部,绕线部周边设有一出线口,供一纱线一端穿出,连结部连结驱动马达的转轴,使绕线环受驱动马达驱动旋转;一绕线鼓,下缘设有一固定部,固定部对应嵌接于绕线环的绕线部中,使绕线鼓受绕线环的绕线部围绕,绕线鼓上方设有一引纱口,使纱线借由绕线环旋转,而经由出线口以层层外绕方式缠绕于绕线鼓上,使绕线鼓上的纱线一端直接经上方的引纱口,再经机壳顶端的出纱口以直线路径输出。本实用新型能让送纱器的纱线外绕及以最短路径顺畅输出纱线。
文档编号D04B27/10GK202786673SQ20122035787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3日
发明者李瑞清 申请人:李瑞清